发布时间:2023-10-07 17:37:5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医院礼仪培训,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000-02
基层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护理人员进行在职培训一直是个困扰的问题,原因是护理工作量大,培训时间有限,护理人员基本素质参差不齐。如果采用笼统培训,根据以往经验,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针对不同护士层次、不同的培训内容,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护理理论与护理技术操作水平,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按照分层次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后,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本院在岗的护理人员100名,年龄20-33岁,平均年龄(23.2±1.1)岁。其中实习护士15名,护师和护士40名,主管护师35名,护士长10名。
2 方法
采用自身对比的方法,对入选的100名护理人员分别在培训前后进行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考核,并统计出相应的成绩,分析效果。其培训步骤与方法如下:
2.1建立层次培训的管理机构。成立院科两级专门的培训机构,由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牵头,护理部具体负责院级培训组织,科室由护士长牵头成立科室护理培训小组。
2.1.1分层次的基本原则。根据医院具体情况,保证护理人员能够承担的任务与工作,按照职称、工作年限、工作能力和实践经验等条件,将护理人员分为四个层次(护理实习生、护师和护士、主管护师、护士长)
2.1.2各层次护理人员的培训目标。1实习护士主要是能够在带教老师的带教下完成一般护理工作,其重点是三基培训,以及进行一些患者的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以及沟通能力、护理礼仪、基础操作等的培训;2护士和护师的培训目标是要独立完成日常护理工作,重点是三基训练和基本的急救技术;3主管护师的培训目标主要是比较复杂的临床专科护理操作,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其重点是专科技能与理论的培训;4护士长则要且成为科室的专业护理能手,重点是具有能力应对与处理突发事件、危重患者护理及教学科研与管理能力。
2.2制定护理人员层次培训的档案。护理人员分层次培训档案,也就是记录每位护理人员的具体培训情况,以便于统一管理,其主要内容是针对各层次人员培训内容与量化统计,以便直观反应培训情况与效果。
2.3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培训。
2.3.1护理实习生的多样化培训。①入院培训。组织学习医院纪律与礼仪规范等,,更快的熟悉环境,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工作,树立爱伤观念,关怀体贴病人。②规范基础操作的培训。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按照标准护理操作规程,严格要求学生进行规范培训。3临床小讲课。轮科期间,由带教老师进行每周一小时的讲课,以强化实践与理论的结合。4护士长现场提问。5严格进行科室的轮转制度,对其制定科室的轮转计划,每个科室安排专科护士带教,使更好更快的熟悉工作流程,同时明确不同病种不同科室的护理要点,时间为一年。6尽可能参加全院性学术讲座。7出科考试。出科前,安排出科考核,并由带教老师结合本人的具体表现,作出综合性评价。
2.3.2护师和护士的规范化培训。①建立规范化的三基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常规技能、基本知识等培训,定期进行三基培训考试,以基础知识和操作为主。考核不达标者,再次进行强化培训与练习,直至达标。2鼓励参与提升学历教育。3参加全院性的学术讲座和省市级学术会议。
2.3.3主管护师的专业化培训。①内容以专科技能与知识为主,并有计划的参与科室临床教学、业务查房与专科小讲课。②根据专科护理的发展需要进行外院的专科进修、专科培训知识技能讲座与学术交流。③积极参加护理培训与技能知识和操作的考试。
2.3.4护士长的能力培训。①护士长是基层管理的核心人物,其管理能力是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的有利保障[3]。②每年进行一次护士长的管理知识和能力的培训,并请专家前来讲座与集训。③选送优秀的护士长参加高级培训班,轮流外派至上级医院进修。
3 结果
3.1培训后,护理人员的理论考核与技术操作考核成绩均明显上升。
3.2患者满意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在培训前调查为85%,培训后调查为95%。
4 讨论
护理人员是护理工作的直接执行者,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关键环节[4]。护理工作具有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因此要求护理人员接受终身的培训,才能适应新环境、掌握新技能。此次随机抽取的100名护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特别是改变了以往的教育培训中只注重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的简单训练,无论学习对象是刚刚毕业的护士还是有丰富经验的护师,都统一学习同样的课程,加上简单的仅仅其“三基”考试合格即可的检查标准,使得许多护理人员把学习看成了一种敷衍了事的苦差事。采取分层次、选择不同的方法和培训内容进行培训,理论考试成绩和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成绩均有明显上升,培训前的理论考试平均成绩为82分,培训后为93分,护理操作平均成绩培训前为80.5分,培训后93.8分,并且临床患者满意度测评也有明显好转从原有的85% 上升到95%,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了护理安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实际上,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与水平是不一样的,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其学习的重点与方向也是不一致的。本次采用了分层次的管理培训,同时让年资较低的护理人员有了自己的带教老师,充分的发挥了资深护理人员的带教价值,提升了她们的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针对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的现状,采用分层次的培训与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和操作水平,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不仅解决了基层医院由于护理工作量大,培训时间有限,护理人员基本素质参差不齐,不便进行培训的困扰,而且有利于提高各层次各级别护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逐步形成护理专业人才梯队,满足基层医院护理人才建设的需要,从而达到提升护理质量,实现安全护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亚洁,彭刚艺.护理工作管理规范[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6:17-19.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9.096
通过开展医院文化建设,树立医院品牌,来促进医院的发展,是近几年来有所认识和体会的一种提高职工素质、提升医院水平、满足社会需求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医院文化是一种特殊的行业文化,其本质就是人的文化。医院是以技术为支撑,以服务理念作为指导的特殊部门。随着人们医疗意识的提高,医院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医疗设备、诊疗环境的竞争,更是服务意识与理念的竞争和文化的竞争。因此,医院应适应环境变化,自觉地开展医院文化建设[1]。唯有优秀的文化才能促进医院的变革与发展,而优秀的文化并非自发产生的,需要有意识地培育。医院文化重在“建设”,所谓“建设”,就是指对医院文化进行有意识地培训、挖掘、总结,系统地设计、提炼并组织实施,形成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全过程[2]。挖掘、总结和系统地设计、提炼这个过程是首先要做的,通过这个过程来确立本单位本部门的文化理念。而培训和组织实施贯穿于整个“建设”过程,可以说是医院文化建设中开展时间最长、难度最大的工作是培训,这是一项经常性的、长期的艰苦细致的工作。一个单位、一个部门要开展文化建设,在确定文化理念的同时就要开始做培训工作,以求创建出浓厚的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氛围能有效地促进医院品牌的形成,从而促进医院的发展。结合本院开展的医院文化建设,笔者将培训工作简单的概括为五个方面的“十要”,即时间要早要足,范围要广要到,内容要深要透,形式要全要新,目的要明要直。
1 时间要早要足
时间要早要足是指对职工的培训不但要提早开始,还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对职工的培训并不是在文化理念确定之后才开始的,其实在挖掘、总结和系统地设计、提炼文化理念这个过程的同时,培训就开始了。文化理念的确定要发动职工参与,要对职工进行解释,甚至是说服,使大家能够统一思想、统一认识,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培训的过程。文化理念确定之后还要在短时间内进行突击性的培训,使大家能够尽快熟悉并初步运用这些理念。突击性的培训结束后,还要进行长期的经常性的培训,这种培训应该成为一种制度、一种惯例,笔者所在医院基本上每月进行一次集中培训,占用的时间不是很长,多则三天,如岗前培训;少则1个小时,如全院职工大会,每次一个专题。它对于良好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是有积极作用的。
2 范围要广要到
范围要广要到是指培训的人员不但要是专业技术人员,还包括行政工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是医疗服务活动的主体,其整体素质是影响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3]。因此,医务人员是培训工作的重点,这一点不容质疑。但是在一个医院的文化建设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固然是主体,但也不能忽视行政工勤人员。要防止“短板效应”的出现,就必须要注重整体素质的提高,尤其要注重提高关键岗位上的职工和比较落后的职工素质,注重对他们的培训。只有全员的培训,才能达到整体的提高。培训要到位首先是参加培训的人员要到位,要保证全员培训,不丢下一个人。
3 内容要深要透
内容要深要透是指培训的内容要深入、要透彻。对文化理念不但要从字面上进行诠释,还要深入分析其内涵,扩展其内容,使职工不但对文化理念的具体内容了解透彻,还能举一反三,在具体工作当中运用自如。如本院的院训是“敬人、敬业、敬仁、敬医”,对此笔者还进行了诠释。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以人为本,以恭敬之心待人,是口腔医院的为人之道;敬业:尽心尽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高效创新,无私奉献,是口腔医院的职业之道;敬仁:仁爱之心,仁爱之道,修仁者心,做仁者事,以仁爱立院,以仁爱治院,是口腔医院的立院之道;敬医:尊敬医学,尊重医道,精修医技,大医精诚,是口腔医院的专业之道。再比如本院的品牌名称是“精品齿科”,本院的品牌宣传语是“精心、精湛、精彩、精品”(即“四精”)。笔者的诠释是精心,源于真爱;精湛,源于责任;精彩,源于完美;精品,源于雕琢。总之,培训的内容要始终体现出以社会效益为目的,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4],围绕这一宗旨,结合医院实际深入开展。
4 形式要全要新
形式要全要新是指培训的方法和培训的手段要多种多样,要有所创新,不拘形式,但求效果。笔者采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首先把医院文化理念的内容整理上墙,在医院的方方面面标识出医院的标志,形成一种环境氛围;还采用院领导每月一次的领学活动进行培训;在口腔专业培训时也适当加入一些文化理念方面的内容;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参加机关大讲堂活动;参加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报告会;对新聘用人员和进修实习人员在岗前培训时加入医院文化理念方面的内容;还通过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文化体育活动,通过走出去参观学习、请进来培训指导等形式开展文化教育;还利用医院的院刊、网站、院内的局域网、电子多媒体显示屏等电子设备进行宣传教育。
5 目的要明要直
目的要明要直是指培训的目的要十分明确,直接了当,切忌目的不明或目标分散。分散多重的目标和含糊不清的目的将使本院的培训工作陷入迷茫,也会使本院的文化建设无从下手、无法展开。因此,要找准目标、明确目的。本院在文化建设时确立了“精品齿科”的品牌名称,所谓“精品齿科”就是“精心、精湛、精彩、精品”就是“精品齿科、质量保证、品质享受”。这就是本院的目标,笔者就是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把树立品牌意识作为本院的培训目的。
职工素质决定医院文化,医院文化决定医院实力[5]。长期不间断的文化培训是提高职工素质的有效方法之一。文化建设实际上就是培育一种意识、一种习惯,通过本院的文化建设就是要培育一种品牌意识,让这种品牌意识深入到每个医务人员、每个职工内心深处,并在具体的工作当中能够时时刻刻体现出来,而这种培育实际上主要要做的工作就是培训[6]。通过加强文化培训,来树立医院的品牌意识,从而促进医院整体工作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姚坚.现代医院文化建设实践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5):53-54.
[2] 杨亚萍,钱永峰,杨晓燕.对现代医院文化内涵和建设途径的几点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1):54-56.
[3] 朱滨海,沈历宗,红新建,等.浅谈加强医学教育工作对改进医疗服务质量的作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12):77-78.
[4] 王柏棠.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和谐医患关系[J].中国医学创新,2009,6(10):15-16.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2-191-01
近年来,患者对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加强护理人员技能操作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出来,护士没有过硬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理论知识,仅靠服务态度好,是无法满足患者需求的,只有通过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使护士以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才能让病人满意让社会满意。调查显示,新毕业的护士对技能操作的掌握与临床护理工作的需求有很大的差距,技能操作讲究的是实践性,护士只有在不断的培训及实践中,技术水平才能稳步提高,我院在护士技能培训的过程中,重视对培训模式的思考和探索,尝试进行分层次培训改革,取得一定成效,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共有护士284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8人,占护士总数的6%;主管护师50人,占护士总数的17.6%;护师67人,占护士总数的23.6%;护士81人,占护士总数的28.5%;护理员68人,占护士总数的24%,培训对象以护师、护士、护理员为主。
1.2 方法
1.2.1 学时 每月设12学时进行培训。
1.2.2 培训老师及培训对象 培训老师为参加过全区岗位技能竞赛统一培训的技能操作能手,培训对象为全院18个科室,每科2名动手能力强的护理骨干。
1.2.3 培训内容及方式 (1)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以《临床基础护理技术规范及考核标准》为主,通过规范的护理岗位技能操作培训,以规范临床护理操作为目标,以贴近临床为原则,共拟定了41项操作作为培训项目,制订培训计划,统一培训标准,提高护士专业技术水平。(2)培训方式:以全院18个科室,每科1-2名接受能力好、动手能力强的护理骨干作为培训对象,于每月中旬全面落实培训计划,通过对培训人员全面规范培训,培训人员回科室培训科室人员的分层培训,以点带面,达到全院操作标准统一规范,全员技能操作稳步提高的目的。
1.2.4 考核 每月中旬结束一次培训,护理部组织考核人员,按照具体评分标准对该操作项目进行考核,培训人员考核合格后,回科室培训科室人员,月底对全院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束后组织培训老师进行分析汇总。例如:我院第三季度技术操作考试,考试内容为:吸氧法、经鼻/口腔吸痰法、双人心肺复苏术、大量不保留灌肠法、患者约束法,面部清洁和洗头、足部清洁7项操作项目,考试采取抽签的方式,每人考2项取平均成绩记入综合成绩,考核中强调操作技能的标准性和理论与操作的结合性,操作过程中注重关爱病人、保护病人及护患沟通技巧,注重人文关怀理念的灌输及护士礼仪的规范。
2 结果 考试成绩:参加技能培训人员共计30人,考试平均分97.6分,合格率100%,见表1。全院参加考试人211人,考试平均分95.2,合格率100%,见表2。
表1 技能培训人员考试成绩汇总表
表2 全院各职称人员考试成绩汇总表
3 体会
3.1 针对护理工作特点进行分层次技能培训 护理技能操作注重的是实践性,医院对护士进行分层次培训,是根据科室病人多,护士工作繁忙,不能完全脱产进行集中培训的特点进行的改进,通过合理的培训计划,培训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低年资护士刚踏上工作岗位,理论与实践未能完全结合,接受力强的特点开展分层次技能培训,使她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具体操作中能够掌握操作要点,动作流畅,并对突况有相应的应急应变能力,把护理理论知识融合到实践中,结合具体操作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可进一步的加深她们对该项操作的理解。
3.2 科学合理的安排培训及考核是提高护士技术操作水平的有力保证 首先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在操作考核中评价理论知识的具体运用情况,关注护士在技能训练过程中的训练效果与表现,使各项操作向规范化、流程化靠拢。
总之,护理技能操作是护士从事护理工作的必备条件和基本功,护理技术操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护理工作质量,护士要认识到良好的专业技术水平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因此,在医院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即是护理工作发展的需求,也是护士自我提高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索更加合理有效的培训方式,以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曹梅娟,姜安丽.改革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标准的探讨[J].护理杂志,2006,22(1):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