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5:42:4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医疗健康产业市场分析,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Databeans预测,至2011年医疗电子用半导体产值将超过40亿美元,以家用市场成长速度最快,平均年成长率高达12%。另一研究机构BCC Research的最新调查报告也指出,全球家用医疗设备市场规模将从2007年的146亿美元,至2012年时成长到204亿美元,年成长率(CAGR)将达到6.8%。辅助复健、治疗装置、监视/传感器与遥测装置等,成为家用电子医疗市场的大头,光以血糖测量仪来看在2007年就有70亿美元商机,而到了2012年将成长到89亿美元;而有益健康的家用医疗装置,预估更将大举成长25%。
全球医疗电子市场的热闹,受到以下趋势所影响:(1)人口老龄化。(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们对于增进健康照顾的期望持续增加。(3)保险公司和雇主在医疗开销的支付和保险范围逐渐消减,但受保人或病患需缴纳的费用却日益增加。(4)日新月异的科技可针对许多症状较轻微的疾病,给予早期分析、预防与治疗。
其中,人口老龄化是推动家用医疗电子发展的主力之一,也是全世界各国都面临的问题。根据联合国报告指出,公元2000年全球老年人口达6亿人,预估至2050年将增至20亿,老年人口比例将高达21%。人口数最多的中国,同样也将拥有最多的老年人口。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7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达到8.1%,估计到2025年,老年人口将从现在的1亿4千6百万,增加到2亿9千万人。
BCC分析报告也指出,若以区域性来看家用医疗电子市场的销售额百分比,美国与加拿大目前是最大、也是成长最快的市场,占有全球市场的34.2%;而药品和医疗器械产品在其医药总产值中各占一半的欧盟占28.9%;包含中国在内的其它二十个发展中国家,则占市场比例的22.8%。
从生病了才看医生的治疗,到预防疾病的预防,在电子科技的推波助澜之下,保健医学将是未来的显学。不但大型的医院用治疗仪也逐渐朝便携式、经济型家用康复治疗器的方向发展,例如,全自动体外电击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生育监测仪(Ferfility Monitoring Device)等;每个家庭也会将家庭医疗与保健视为必要的投资,选购家用医疗电子设备就像选购电视与冰箱等家电般平常。
以上种种因素,让家用医疗电子设备被美国《财富》杂志预测为21世纪前十年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的第一名,也成为半导体厂商抢进的重点市场。
全球半导体厂商积极投入
目前家用医疗电子市场的主要供货商包括强生(Johnson&Johnson)、罗氏诊断(Roche Diagnostics)与拜耳医疗保健事业(Bayer Healthcare)三大龙头,并且都拥有超过10%的市场占有率,其中强生更以37%的市占率稳居首位。近年来,全球半导体、硬件与软件等代表性的大公司动作频频,进行垂直整合的计划性投入,包括微软、英特尔、飞利浦等厂商,已开始将焦点移到家用医疗电子市场,希望以高新技术与成本优势切入原本封闭的医疗产业,局势渐渐有所不同。
先是英特尔成立数字医疗事业部(DigitalHealth Group),并与美国微芯科技(Microchip)宣布成立医疗产品部门,再与医疗器材制造商合作,陆续发表医疗用相关感测芯片与技术;德州仪器也于2007年初,在其高效能模拟事业群下成立医疗/高可靠性产品线,集中所有可用于医疗电子的相关产品;飞利浦在新加坡成立亚太第一座医疗诊断设备学习中心,强化在亚太地区对先进医疗保健的投入;而韩国三星集团旗下的三星首尔医院,则广泛应用了三星电子自行开发的医疗系统。
半导体厂商目前着墨的医疗应用领域包括移植设备(心律调整、神经刺激、药物供给和肥胖治疗)、便携式设备(诊断影像、氧气治疗和病人监护)、家用设备(生理监视器、疾病管理、康复、遵守监督和医疗信息终端)及安全设备(耗材鉴定和数据保密),以及无线技术(如Bluetooth和IrDA)与RFID等。
为了能尽快进入医疗市场,英特尔、三星电子、德州仪器、松下、摩托罗拉与飞利浦等大厂,也共组开放性业界联盟Continua Health Alliance,希望通过合力建构统一标准来解决互通性问题,并降低研发成本、提升医疗技术与质量。该联盟勾勒了包括健身、疾病管理和老年人保健系统的市场远景,认为这些系统都将相互连接并通过PC、手机和数字电视连接到网络,预计在今年年底推出第一批具备互通性的相关商品。
根据专业研究机构Databeans最新的报告内容,2007年医疗半导体市场由Toshiba、意法半导体与德州仪器等大厂所独占。然而随着更多新兴的需求增加,越来越多其它供货商正逐渐分食这块市场大饼(如表1所示)。由于产品设计对于更小尺寸、更低功耗与更高速度的要求提高,因此传感器、电源芯片、数据转换器等为是医疗电子需求最大的半导体器件;而信号调节和处理、接口以及无线技术,为最看好的新兴产品领域。预估2008年电子医疗的销售总额将达到30亿美元。
然而,产业链若要完备当然还需要软件厂商的支持,其中以甲骨文(Oracle)及德国思爱普(SAP)最为积极,持续研发多项相关软件平台,希望符合各硬件大厂所推出的医疗产品及规格,解决互通性的问题,促进市场成熟。
诊断与治疗为医疗电子现阶段最主要的应用范畴,不过快速成长的家用医疗电子市场,才是半导体供货商最看好的商机焦点。尤其在开发中国家市场,家用医疗设备是逞可能成长更为快速。开发中国加经济起飞、所得翻升数十倍,但人们花费在在医疗的开支也相对的节节高升。然而,传统的医疗基础设施不一定能满足现有需求,而且建设与医疗成本皆高昂,人力资源也不一定足够,因此有市场分析师认为,家用医疗电子设备可能如手机般,以跳跃式的成长,在短期间内获得实现。
家用医疗设备将走消费性电子路线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11-0047-05
一、健康旅游的定义
Goodrich(1994)将健康旅游定义为旅游设施或旅游目的地充分设计和利用除常规的旅游活动之外的保健设施与服务来吸引游客。这些保健服务包括在饭店或度假区里接受有资质的医生和护士进行医疗检查、特别的饮食设计、多种维生素治疗、针灸、瑜伽、水疗、针对各种疾病的特殊治疗、草药、肌肉拓展和放松技巧、美容等。 Borman(2004)和Jonathan(1994)定义健康旅游是常规旅游与医疗保健服务设施相结合的旅游产品。 Finnicum和Zeiger(1996)从健康旅游的五个层面(身体、智力、社会、精神、环境)来解释健康旅游的含义。 Mueller和Kaufmann(2001)认为健康旅游是指因为以维持和促进健康为目的的人们的旅行和停留所引发的所有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Ross(2001)将健康旅游界定为旅游者出于健康理由从居住地到目的地进行治疗的相关活动。 Eleni A和Panagiotis Th(2003)指出健康旅游是介于医疗(系统的医疗设施设备)和旅游(多元化的休闲导向的)之间的产品,用来描述一系列以健康为目的的度假机会。 Smith和Puczko(2009),Robyn Bushell和Pauline J. Sheldon(2010)界定健康旅游是可以使旅游者生命、生活质量提高的一种旅游方式,涵盖医疗、卫生、美容、体育/健身、冒险等。 加拿大旅游委员会提出把消费者对保健和养生的需求与旅行、休闲和娱乐这些旅游产品结合起来就是健康旅游。
这些定义的视角各不相同,所提出的健康旅游的范围和相关旅游产品的类型也不同,而且到目前为止,健康旅游的概念和产品边界也还未达到统一,但都着眼于旅游者的健康、保健目的。
二、健康旅游的相关研究
健康旅游最初的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Spa旅游,相关产品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并且相关产业也一直都比较兴旺。后来,随着对健康旅游的认识不断加深,健康旅游的研究范围也在不断扩大,Sonja Sibila Lee(2006)提出,健康旅游产品包括:①室内室外的健身运动;②健康食物;③放松项目,如Spa、按摩、药物治疗;④健康休闲文化活动等使自己或家人更安康的游览方式。
时尚旅游(2006)将健康旅游分为保健旅游、美容旅游和医疗旅游,但因为一些相关研究将美容旅游作为医疗旅游的一个部分,因此,本文在时尚旅游的分类基础上,将健康旅游的相关研究归结到保健旅游和医疗旅游两个方面:
(一)保健旅游(Wellness tourism)
保健旅游的概念兴起于西方,是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的旅游形式,也可联系到养生的内涵。不同国家和地区利用其不同的资源优势发展保健旅游。如温泉、瑜伽、香料、武术、太极和气功等,利用其有利的自然资源优势,积极打出健康、健身、保健等口号来招徕旅游者。同时,有些国家和地区还联合起来发展健康保健旅游,如奥地利联合斯洛文尼亚和匈牙利开展了一个欧洲健康旅游的项目,使这一地区成为欧洲高品质健康旅游目的地。
虽然保健旅游发展可以追溯到早期人类社会,但相关的学术研究却不多,主要形式也多集中在以Spa为主的保健旅游方面。
Jonathan N. Goodrich和Grace E. Goodrich(1987)探讨了保健旅游的概念,并基于涉及旅游者、旅行商、医生(包括两个中医)的调查初步探讨了保健旅游的发展和未来研究领域的建议。
Goodrich(1990—1991)对加勒比地区(覆盖牙买加、巴哈马、维京群岛等14个国家)的健康旅游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对该地区旅游保健设施和服务进行了调查及分析。
Mueller H和Kaufmann E.L(2001)以酒店调查为基础,将健康旅游市场分成:健康需求客户;特殊需求客户;寻求治疗的客户;侧重于娱乐和其他需求的客户等四类,并对相应客户的特征和对酒店产品的需求进行了分析。
国际Spa协会2002年进行了一项研究, 定量分析消费者趋势以及对Spa 产业的影响,指出东方或亚洲健康项目将继续非常受欢迎。
奥地利经济和劳动部(2002)对英国的健康旅游市场专门做了研究, 为奥地利的健康旅游供应商提供市场信息和数据。
加拿大Spa协会(2004)对加拿大的温泉旅游现状进行了统计调查,预测了未来10年的健康旅游产业一些发展趋势,指出古代处方和产品将越来越受欢迎。
Spa Finder(2004)全球最大的Spa度假旅行批发商,就Spa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分析,其中包括Spa产品的变化、消费群体和消费行为的变化等。
Anna G.A(2005)对保健旅游兴起的原因,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阻碍和解决办法进行了分析,指出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变化、旅游需求的变化以及卫生保健系统的特性促成了保健旅游的兴起,但接待地的各种限制条件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得保健旅游的发展有不少障碍,这些问题要通过相关规则的制定、技术的发展和政府的支持等来解决。
Hunter Jones P(2005)通过对英国癌症病人旅游倾向的实证调查研究,探讨癌症与旅游之间的联系,发现癌症病人也有旅游需求,他们会根据病情的不同程度对旅游产品有不同的需求。由于身体易疲劳、经济条件限制、自信心缺乏,他们一般会选择短距离、包价旅游产品,目的地也集中在说英语的国家和地区。
Murat Sayilia等(2007)指出温泉旅游在健康旅游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土耳其有众多的温泉资源可以用于治疗一些普通疾病,其中坎加尔鱼温泉以其天然的鱼医生治疗牛皮癣而闻名。作者主要对坎加尔鱼温泉做了社会经济调查,对104名旅游者进行了调查,对其特征和对目的地的感知特点做了分析,并对土耳其未来健康旅游的发展进行了预测和分析。
Adrian K和Adam R(2008)分析了1949—2006年波兰温泉Spa的发展,并对这一时期Spa与健康旅游的历史事件进行了分析。
Smith M和Puczko L(2009)对健康旅游的定义和类型进行了界定,探讨了推动健康旅游的动机和需要,描述了健康旅游的发展历史,并对健康旅游的管理和营销进行了分析,对其未来发展做出了预测。同时,研究了很多相关的实际案例,内容涵盖了温泉、医疗健康、生活教练、冥想、节日、朝圣和瑜伽等多个方面。如,对俄罗斯、葡萄牙的维达古、巴西的佩德拉斯的Spa资源对保健旅游的促进进行了分析。
Robyn Bushell和Pauline J. Sheldon(2010)从健康与旅游间的理论联系、健康与旅游间的矛盾以及健康旅游者的动机与经历等三方面通过案例分析来对健康旅游进行了分析。
(二)医疗旅游(Medicine tourism)
世界旅游组织将医疗旅游定义为以医疗护理、疾病与健康、康复与休养为主题的旅游服务。Gupta(2004)定义医疗旅游是指与旅游业合作为病患提供一种经济高效的医疗服务。该过程通常在私营医疗服务部门进行,但涉及旅游业的私营和公共部门。医疗旅游者可以在进行医疗手术或治疗的同时进行旅游活动。Connell(2006)认为医疗旅游是指人们旅游度假的同时获得医疗、牙科和外科服务的远距离旅游。获得的治疗不仅包含美容和牙科服务,也包括要求复杂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外科手术。
医疗旅游是健康旅游中发展最快的一个部分,借助旅游产品的快速、方便,旅游者可以接受到比他们在居住地质量更好的医疗服务,同时感受异地的风情,相关研究也日渐丰富。研究主要集中在医疗旅游的作用、市场分析、地区和个案分析等方面。
(1)医疗旅游的作用
Ramirezde Arellano(2007)指出医疗旅游的投资不仅可以增加收入,而且可以产生外汇收益,使国际贸易更加平衡,并且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Bookman(2007)指出很多第三世界国家为国外医疗旅游者提供专门的医疗设施和服务,医疗旅游在全球经济中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David Reisman(2010)提出医疗旅游以较低的成本、较短的等待时间、不同的服务方式把休闲旅游和医疗手术结合起来,不仅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财富,同时能够使病患在可负担的成本下获得高质量的治疗。比如病患可以前往墨西哥、 印度和泰国接受心脏导管手术,前往匈牙利、 波兰和马来西亚看牙医。同时,书中还提到医生和医院的流动,比如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生可以去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学习和工作,医院可以通过开设附属医院的方式到迪拜、 菲律宾、 哥斯达黎加等地治疗当地患者。
(2)医疗旅游的市场分析
Awadzi和Panda(2006)强调应制定适当的指导和认证程序来确保医疗旅游者权益的重要性。
Smith和Forgione(2007)提出寻求国外医疗服务的医疗旅游者做出相关决定的影响因素的两阶段模型。第一阶段,确定选择目的地的决定因素,其中国别特征,如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管理政策等影响较大。第二阶段,确定影响具体卫生医疗机构的因素,其中成本、医院评审、质量的护理和医生培训影响着卫生医疗机构的选择。
Caballero Danell和Mugomba(2007)从电子媒体、报纸、期刊、杂志和学术材料收集到医疗旅游市场的相关信息,提出进入该市场需要进行包括消费者利益、品牌、法律框架、基础设施、产品、目标市场、沟通渠道、运营商、中介机构和社会问题的分析。
Heung,Kucukusta,and Song(2010)提出了医疗旅游的概念模型,分析了该行业的供应和需求的全貌。
(3)地区和个案分析
Chacko(2006)指出印度医疗旅游业的主要吸引力是其低成本。此外,印度有受过良好教育的知名医生及护士组成的人力资源队伍,同时英语使用广泛,沟通不成问题。
Tata(2007)详细分析了亚太国家医疗旅游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Leng(2007)和Yap(2007)分析了马来西亚政府推广医疗旅游所举办的各项活动,指出马来西亚的医疗旅游者主要来自印尼、新加坡、日本和西亚国家,价格优势是其主要的竞争优势,34家私家医院在马来西亚从事健康旅游,其中很多均得到国际组织的标准化(ISO)认证。
Singh(2008)统计出哥伦比亚、新加坡、印度、泰国、文莱、古巴、中国香港、匈牙利、以色列、约旦、立陶宛、马来西亚、菲律宾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已成为主要的医疗保健目的地;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哥斯达黎加、墨西哥和土耳其正在把自身打造成医疗旅游目的地,特别是在美容旅游方面。
Singh(2008)分析了亚洲主要医疗旅游目的地国家情况,如泰国、新加坡等。
RNCOS(2008)分析亚洲国家利用低成本的医疗设施,极少的等待时间、互联网服务的发展使得亚洲国家医疗旅游迅速发展,并指出亚洲五个主要医疗旅游目的地是泰国、新加坡、印度、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其他亚洲国家,如韩国、约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以色列,正在成为新的医疗旅游目的地。
根据Cohen(2008)的研究,随着医疗旅游的发展,泰国很多一流的医院在国际上获得名声,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病人。这些医院外观看起来像高档酒店,环境舒适,医疗设备和技术先进,设有专门针对医疗旅游者的治疗区域和设施,员工服务意识强,医生与患者间关系融洽,大多数相关医院得到青年商会(JCI)的认证。同时指出太多医疗旅游者主要来自日本,美国、英国和中东旅游者人数也在大幅增加,主要的吸引力在于其价格优势。泰国的医疗费用比新加坡便宜50%,比香港便宜3倍,比欧洲和美国便宜5~10倍。
Ye,Yuen,Qiu和Zhang(2008)采用推力和拉力的动机理论研究来香港的医疗旅游者动机。研究结果显示医疗旅游者主要关注医疗的问题,而不是目的地的特征,指出医疗旅游者的主要动机包括医疗质量、促销活动、友好程度、成本和声誉等。
Chew GingLee(2010)研究了国际旅游业中卫生保健部门的作用和新加坡的卫生保健状况对其国际旅游业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而言,卫生保健对国际旅游业的影响是正面的。不过,短期而言,两个变量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当前的新加坡政府正努力使其成为领先的医疗中心,使其就长远而言,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JiYunYu和TaeGyouKo(2011)对来自中国、日本和韩国的旅游者在未来济州岛医疗旅游中可能感知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采用跨文化研究方法来比较了三个地方旅游者在感知因素的组成、旅游的便利性、医疗旅游首选产品、成本等方面的感知差异。
Vincent C. S. Heung,Deniz Kucukusta和Haiyan Song(2011)对影响香港医疗旅游业发展的因素进行了研究,主要用定性研究方法收集有代表性的私人和公共医院、政府机构和医疗机构的数据,分析出政策法规、政府支持、成本、容量问题和当地社区的医疗需求是发展的主要障碍。同时提出了解除这些障碍的几种策略建议,如新的促销活动政策,政府对投资医疗旅游市场的鼓励活动,接待部门和医疗机构合作开发医疗旅游产品等。
William Bies和Lefteris Zacharia(2011)指出海外医疗旅游虽然能减少开支、节省时间,但也存在一些风险。同时作者用ANP模型分析了是否应该发展医疗旅游以及用何种形式发展更好。
Farhad Moghimehfar和Mohammad Hossein Nasr-Esfahani(2011)以伊朗城市伊斯法罕的生育医疗旅游为例分析了在医疗旅游目的地选择中的决定性因素。
与此同时, Awadzi、Panda、Burkett、Tan、Barclay、Balaban、Marano、Birch Vu、Karmali Stoklossa和Sharma等学者开始关注医疗旅游对目的地的负面影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①对当地医疗资源的占用,影响当地居民的医疗活动;②当地居民医疗成本上升;③传染性影响。
三、结论
健康旅游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经过近30 年的探索,健康旅游的概念和内涵、产品形态、消费动机、市场营销等都得到了发展,但对健康旅游的概念和产品边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研究的内容长久以来主要集中于Spa 旅游,近年来才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内容,使健康旅游涉及保健、养生、医疗和旅游等多个行业。其中,以医疗护理、疾病与健康、康复与休养为主题的医疗旅游产品不断受到欢迎,相关的研究也开始丰富起来。但就整体而言,整个健康旅游行业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广度、深度都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深入研究。
具体来说,从研究的广度上来讲,研究的范围主要涉及:①健康旅游的定义;②健康旅游产品的形式和分类;③健康旅游兴起的原因分析;④健康旅游者的需求特征分析;⑤具体旅游目的地健康旅游发展现状分析(如,加拿大、土耳其、波兰、日本等地区的温泉Spa旅游,泰国、墨西哥、阿根廷、韩国、印度等地区的医疗与美容旅游);⑥健康旅游的影响分析,特别是健康旅游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从研究的深度上来讲:①虽然对健康旅游的概念和产品边界不少,但目前理论界对其的理解还未达到统一;②由于健康旅游近年才兴起,因此相关基础性研究的数据有限;③研究主要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较少。
因此,未来的健康旅游研究,还有很多领域值得进一步分析和探索,如:①健康旅游概念和产品的界定,这不仅影响理论研究,还影响相关数据的收集;②健康旅游设施或目的地研究;③健康旅游市场调研;④健康旅游实证调查;⑤健康旅游的价值等方面。
[参考文献]
[1]白鸥. 健康旅游研究综述[J].旅游研究,2010, 9(3): 44-49.
[2]Anna G.A.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Tourism Services[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5, 32(1) :262-266.
[3]Bookman M.Z & Bookman K.R. Medical tourism in developing countries[M].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7.
[4]Chacko P. Medical tourism in India: issues and challenges[J]. MBA Review, ICFAI University Press, 2006, 4(12): 123-129.
[5]Chew Ging Lee. Health care and tourism: Evidence from Singapore[J]. Tourism Management, 2010, 31: 486-488.
[6]Claude K. A new lease on life for spa and health tourism[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0, 17(2): 298-299.
[7]Connell J. Medical tourism: sea, sun, sand and surgery[J]. Tourism Management, 2006, 27, 1093-1100.
[8]Erfurt-CooperP & CooperM. Health and wellness tourism: Spas and hot springs. Bristol: Channel View Publications. 2009.
[9]Farhad M & Mohammad H. N. Decisive factors in medical tourism destination choice: A case study of Isfahan, Iran and fertility treatments[J]. Tourism Management, 2011 (32) :1431-1434.
[10]Goodrich J.N & Goodrich G.E. Health-care tourism: an exploratory study[J]. Tourism Management, 1987, 8(3): 217-222.
[11]Goodrich J.N. Socialist Cuba: a study of health tourism[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1993, 32(1): 335-346.
[12]Goodrich J.N. Health Tourism: A New Positioning Strategy for Tourism Destination[J]. Global Tourist Behavior (ed: Muzaffer Uysal). Philadelphia: The Haworth Press, 1994.
[13]Heather M. Tourism, health and the pharmacy: towards a critical understanding of health and wellness tourism[J]. Tourism, 2005, 53(4): 335-46.
[14]Henderson J.C. Healthcare tourism in Southeast Asia[J]. Tourism Review International, 1992, 7: 111-121.
[15]Heung V.C.S, Kucukusta D & Song H. A conceptual model of medical tourism: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J]. Journal of Travel and Tourism Marketing, 2010, 27(3): 236-251.
[16]Hunter W.C. Medical tourism: a new global nich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Sciences, 2007, 7(1): 129-140.
[17]Ji Yun Yu & Tae G you Ko. A cross-cultural study of perceptions of medical tourism among Chinese, Japanese and Korean tourists in Korea[J]. Tourism Management, 2012, 33(1): 80-88.
[18]Lehto Xinran Y, Brown S, Chen Yi & Alastair Morrison. Yoga tourism as Niche within the wellness tourism market[J]. Tourism Recreation Research, 2006, 31(1): 25-35.
[19]Leng C.H. Medical tourism in Malaysia: international movement of healthcare consumers and the commodification of healthcare[DB/OL]. Asia Research Institute Working Paper Series, 83. 2007.
[20]Murat S,Hasan A,Teoman D& Kemal E. Psoriasis treatment via doctor fish as part of health tourism: a case study of Kangal Fish Spring[J]. Tourism Management, 2007, 28: 625-629.
[21]Mueller H & Kaufmann E.L. Wellness tourism: market analysis of a special health tourism segment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hotel industry[J]. Journal of Vacation Marketing, 2001, 7(1): 5-17.
[22]RNCOS. Asian medical tourism analysis[J]. India: RNCOS. 2008.
[23]Robyn Bushell & Pauline J. Sheldon. Wellness and tourism: mind, body, spirit, place[M]. Elmsford, N.Y: Cognizant Communication, 2009.
[24]Smith M & PuczkoL. Health and wellness tourism[M]. Oxford: Elsevier, 2009.
1.外部环境的评价有助于进行策略计划,明确组织的潜在威胁和机遇。评价外部环境包括如下内容。
(1)宏观环境:包括组织运转所处的特殊外部环境,比如全球经济、产业趋势、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指标、医院趋势等。
(2)法规环境:包括最近和期望的对医院组织有影响的法律、法规和重大政策。
(3)经济环境:包括市场服务买方(国家、企业和个人)的经济状况和变化特点等。
(4)社会环境:包括人群的公共卫生状况,贫穷、营养不良、吸烟等行为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人群人口学特征及变化趋势,消费者和购买者的态度等。
(5)竞争环境:包括调查和评估向同一地区或某一目标人群提供相同或相近服务的医院优势和不足,充分了解市场的变化,以及需求预测等。
(6)技术环境:包括药品、基因和高科技设备的最新进展评估,临床服务的趋势,也包括组织人员的知识、技能和才干。
2.内部评价可以帮助医院的领导摸清组织的优势和不足,同时结合外部评价的威胁和机遇信息,产生组织的市场新策略.在内部评价中,必须考虑以下几方面:人力资源、财务系统、临床系统、组织结构、组织文化、信息系统、后勤支持系统、领导能力。
所有以上的内容需要收集定性和定量,同时面对信息,决策者也必须具备一定的判断和决策的能力。综合外部和内部评价,将形成对组织的SWOT分析,即对优势、不足、机遇和威胁4个方面的分析。分析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对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明确可利用的机会和可能面临的风险,并将这些机会和风险与医院的优势和缺点结合起来,形成不同战略措施。
二、确立医院的宗旨和目标
组织的宗旨和目标,一般比较恒定,但环境的变化,如人口、技术、竞争等因素的变化,要求组织的宗旨和目标作适时的修订。制订长期计划和项目计划。应注意以下几点。
1.围绕病人、改革和竞争为中心进行组织的功能重组、重建、新建。
2.调整服务内容、服务模式和服务结构,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3.业务收入结构向健康方向调整,尽量和社会的要求合拍。
4.注重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益。
5.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用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目标管理方式改善工作效率。
三、确立医院的营销内容
1.营销自己的品牌。一家医院要得到患者的信赖,有很多影响因素,但关键是一家医院的品牌,好的品牌可以赢得患者和家属的信赖,可以提升自己的社会知名度,可以吸引更多的患者,反过来又促进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所以营销自己的品牌很重要。
2.营销自己的技术。医院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高水平的技术必然造就高水平的医院。因此医院的管理者,要敢于把自己的高超技术亮出来,营销出去,让大家知道医院的技术优势,技术特点,认可你的技术特长,用技术立院,用技术赢得患者。
3.营销自己的人才。在患者就诊的问题上,很多人相信名医专家,有时为能够找知名专家宁可舍近求远。因此我们必须在医院重点打造名医专家,通过学习交流、走进社区、对口支援、专家讲座等形式,把自己的专家学者给推出去,得到社会认可,营销好自己的人才。
4.营销医院的诚信。近年来,在医疗卫生行业,有一些不正当的行为,甚至是欺诈行为,使一些医院失去了诚信,给患者带来很坏的影响,有的医疗机构甚至出现信任危机,这是不应该的。医院应该在诚信上下功夫,围绕诚信做文章,让诚信成为医院发展的基石,促进医院的良性发展。
5.营销自己的服务。医疗技术的诊疗过程,是一个服务水平的延伸过程,如何为患者服务,营销好自己,这是非常重要的。有一些医院,技术水平不相上下,可是服务水平却相差很远,结果导致患者的满意度大不一样,原因就是服务不同。因此医疗机构既要强化好自己的服务,更要营销好自己的服务,让服务成为医院发展的推进器。
四、做好信誉宣传和沟通
面对竞争的市场环境,医院也必须注重市场的占有率,不仅要巩固已获得的医疗市场,更需要开拓新的医疗市场。医院可建立专门的广告策划部门,为医院制作广告词,发放宣传资料、策划标志系统。为了扭转医院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医院应注重与新闻媒体的沟通,抓住正面新闻,引起公众关注,提高知名度;举办各类知识讲座,组织群众参观有关健康知识的展览,在提高群众健康意识的同时,让其了解医院在某些病种治疗方面的专长。医院应注重与病人和社会团体建立必要的沟通渠道,保证信息双向流动畅通,医院及时对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尽快做出反馈。医院可以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从社会立场监督医院、医务人员的经营、医疗活动,同时医院可借助其影响反映医院发展的阻力和不利因素,主动争取社会的理解、认同和支持。此外,医院还应成立专门的危机公关部门以应付和处理各类突发事件,以维护医院的利益与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