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外科手术止血方法

外科手术止血方法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3:1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外科手术止血方法,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外科手术止血方法

篇1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8.058

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Mallory-Weisss,Mws)是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少见原因之一,常以呕血为主要表现,出血量从50~2000 ml不等,少量出血者行内科保守治疗可迅速止血,但大量呕血者,病情危重,镜下治疗止血效果不佳,外科手术探查危险性大,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联合胃左动脉栓塞对于Mws所致大出血治疗效果显著,已成为安全有效治疗方式。笔者回顾了2009-2012年收治Mws患者,其中12例大出血者行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联合胃左动脉栓塞治疗止血成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患者均行急诊胃镜或在病情稳定后行胃镜检查确诊为Mws,发生出血时间24~48 h不等,24 h内出血量l000~2000 ml,所有患者均伴有早期失血性休克的征象,平均输血1500 ml,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20~58岁,平均42.3岁。常规应用抑酸、止血等保守治疗无效,其中4例镜下止血失败,2例首次镜下止血成功,但住院期间再次大出血,5例家属及患者拒绝胃镜诊治措施,1例因合并严重心、肺功能障碍及无法行胃镜及外科手术治疗。

1.2 方法 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书面形式的知情同意签字,补充血容量前提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引入5F导管,选用60%复方泛影葡胺或优维显作为造影剂,行腹腔干及胃十二指肠动脉、胃左动脉造影,发现胃左动脉或其分支造影剂外溢后,更换3F SP微导管,超选择进入进管难度较大的血管,采用直径较小的明胶海绵颗粒将口径小的出血动脉主干远心端栓塞,再用直径大的不锈钢圈将动脉主干的近心端栓塞,栓塞后再次造影确诊有无活动性出血。当见到出血血流缓慢或完全停止后结束手术,加压包扎穿刺部位,回病房继续吸氧、抑酸、止血等综合治疗,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并观察是否有呕血、黑便等活动性再出血情况。

2 结果

12例患者共行13次栓塞(胃左动脉或其食管支及分支),技术上均一次性成功,12例一次性成功止血率92.3%(12/13),1例行第二次栓塞止血成功,无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例均完成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均无再发出血。有1例在随访期间因非介入原因死亡。

3 讨论

3.1 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的诊断价值 Mws易导致上消化大出血,死亡率极高,对医生而言,准确选择合理的诊治措施尤为重要。对此,急诊胃镜检查概念早已提出,郭宝良等[1]曾报道行急诊胃镜对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者起到了及时诊治的作用,效果满意,但临床上笔者观察到如下原因影响了急诊胃镜的开展:部分患者因情绪紧张,配合性差,难以耐受胃镜检查;部分患者虽能配合胃镜检查,但大出血导致镜下视野不清,无法寻找病灶;对于内镜医师,如操作不熟练,患者可能因不断恶心呕吐而加重原先的贲门撕裂;此外,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使得内镜医师不愿承担在大出血情况下行胃镜检查的风险,由于以上种种原因使患者诊治处于两难境地。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克服了胃镜检查的缺点,它通过显示造影剂外溢的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明确出血部位,消化道出血在0.5 ml/min以上时,血管造影就可发现出血征象,出血量越大,病变血管显影率越高,越容易发现出血部位,为Mws诊断提供了新的选择。

3.2 栓塞术的止血效果 本组12例患者行胃左动脉栓塞首次止血成功率为92.3%,仅有1例行第二次栓塞,仍取得良好止血效果,所有患者未行手术治疗均止血成功,无并发症发生,均完全止血,这与栓塞方式的选择有关,本组患者在治疗上采用双重栓塞的方式[2],即用直径较小的明胶海绵颗粒将口径小的出血动脉主干远心端栓塞,再用直径大的不锈钢圈将动脉主干的近心端栓塞,取得了良好的止血效果,这与Aina等[3]研究一致。

3.3 栓塞术安全性评价 栓塞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异位栓塞引起消化道缺血,熊兴武等[4]曾报道多名Mws患者在术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低热、腹痛等症状,笔者观察结果与此相反,究其原因,因为上消化道的血供丰富,胃左动脉侧支循环多,且胃壁内的吻合交通支亦较丰富,故一般不存在管壁坏死的危险。其次,应用微导管能到达出血动脉的末级动脉分支,同时选择明胶海绵作为中效栓塞剂,两周内可被机体逐渐吸收,也大大降低了缺血性肠病发生的可能。

3.4 栓塞术与外科治疗的比较 以往研究认为对无法内镜治疗或者内镜治疗后继续出血者,首先选择外科手术,周文勇等[5]曾报道对36例Mws患者行外科手术,取得较为满意疗效,但考虑到外科手术创伤大,且受麻醉条件限制等因素,Mws患者选择外科手术已越来越少,笔者认为,与外科手术相比,胃左动脉栓塞有以下优点:(1)操作简便:能在血管造影明确诊断的基础上针对病变血管治疗直接止血;(2)微创:损伤小,止血效果好,栓塞后多数病例能避免外科手术;(3)可重复性:如果首次栓塞失败,还可重复进行[6];(4)适应证更广:栓塞治疗不受外科手术及麻醉条件限制,比外科手术更为安全,可适用更多患者;(5)经济性:住院时间短,治疗费用更低,为患者减轻了医疗负担。

孙儒全等[7]曾报道应用动脉栓塞治疗贲门黏膜撕裂综征止血成功,但其前提为经胃镜下明确诊断,而笔者认为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联合胃左动脉栓塞可以起到诊断与治疗的双重作用,且与外科手术相比具备更多优点。

综上所述,对于疑诊MwS引起大出血患者,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联合胃左动脉栓塞治疗是一种较好的诊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宝良,杨维良.Mallory-Weiss综合征的诊治现状[J].临床外科杂志,2008,16(7):490-491.

[2] 段旭华,郑传胜.医源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选择性血管造影诊断及栓塞治疗[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17(10):1048-1052.

[3] Aina R,Oliva V L,Therasse E,et al.Arterial embolotherapyfor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outcomeassessment[J].J Vasc Interv Radiol,2001,12(1):195-200.

[4] 熊兴武,赵光荣.放射介入下动脉栓塞治疗动脉源性胃出血15例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0,21(20):58-59.

[5] 周文勇,吴.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36例外科治疗体会[J].临床外科杂志,2008,1(16):61-62.

篇2

【摘要】 目的 探究凝血试验在预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8年2月到2010年2月之间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治疗的21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且在手术治疗前均进行凝血试验,其中24例患者出现凝血功能异常(观察组),而其余的19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出血的相关临件和手术时间以及术中的出血量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通过两组比较,两组的患者在延缓手术或者改变手术的方式和术中术后全身使用的止血剂以及手术时间等的比较均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结论 术前的凝血实验对多数口腔颌面外科术出血和术中的出血相关临件发生预测不具有相关性,但对于出现有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的出血性的并发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凝血试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手术出血;应用价值

在临床治疗中,准确的对患者的凝血功能的评估与手术中的出血预测是整个治疗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其中,凝血实验是临床中常见的评估患者凝血功能的重要方法。并且有资料显示,凝血实验预测扁桃体与腺样体摘除手术中出血事件发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1]。因此。本文探讨凝血试验在预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出血的应用价值,具体的分析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的实验研究主要选取我院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之间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治疗的218例患者临床资料,并且在手术治疗前均进行凝血试验,常见的凝血试验主要有:①血小板的计数(PC)。②凝血酶原的时间(PT)。③凝血活酶的时间(aPTT)等[2]。通过凝血试验的检测,其中24例患者出现凝血功能异常(观察组),男11例,女13例,年龄为54~78岁,平均年龄为(654±59)岁。而其余的19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男98例,女96例,年龄为47~78岁,平均年龄为(673±45)岁,两组的患者基本资料和病种以及手术方式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和手术中的操作情况进行记录手术中的出血的相关临件发生情况,具有的主要有[3]:①凝血功能出现异常的情况而延缓手术或者改变手术治疗的方式。②手术过程中出血而引起的低血压情况。③手术过程中或者手术之后出血而全身使用的止血剂情况。④手术过程中出血而使用的局部止血剂情况。⑤手术后出血而再次手术的情况。⑥手术之后出血的相关性并发症情况或者致死情况。⑦手术治疗的时间和手术中出血量等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数据采取SPSS 18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量的资料采取均数值±标准差(x±s)进行表示,同时采取t进行检验,而组间的数据采取χ2进行检验,P

2 结果

通过两组的对比分析,观察组的患者在延缓手术或者改变手术的方式和术中术后全身使用的止血剂等发生率的比较均高于对照组的患者在延缓手术或者改变手术的方式和术中术后全身使用的止血剂等发生率,两组的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具体的数据分析如表1所示。

3 讨论

凝血试验是外科手术中常规的一项检查,一旦患者出现有异常的凝血功能将影响患者的手术治疗,从而引起临床医师们的重视。

本次研究对我院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出现有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和未出现有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出血临件发生情况对比分析,其中,有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在延缓手术或者改变手术和因为出血而全身使用的止血剂的事件发生有关,由此说明,临床医师对出现有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两种情况比较重视,从而采取相关的治疗措施。说明凝血试验对预测出现有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手并发出血性的并发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4]。同时也解释了观察组的患者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的情况。而对于出血而引起的低血压、出血而使用的局部止血剂、出血而再次手术和出血的相关性并发症情况或致死的出血性临件发生,两组的比较无明显的差异,统计学无意义。由此说明,凝血实验对于多数口腔颌面外科术出血情况和术中的出血相关临件发生预测不具有相关性[5]。

总之,对于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前进行凝血试验的检查,对于多数的口腔颌面外科术出血情况和术中的出血相关临件发生预测不具有相关性,而对于预测可能出现出血性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纪均,张凌,姜虹,等凝血试验预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出血的价值中国临床医学,2005,12(01):154158.

[2] 黄丹丹,陆晔玲,戴菁,等凝血酶生成试验在遗传性凝血因子缺陷症患者出血评估中的价值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8(03):773775.

篇3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止血的成功率为100%,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后止血的成功率为93.8%;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2%,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8%;观察组患者出血复发的现象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外科手术在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外科手术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237-01

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是外科常见的消化道急症,也是溃疡病中的一种多发并发症,所谓大出血是由于溃疡基底部血管被侵蚀破裂所引起的出血症状,而且多为动脉血管出血[1]。急性溃疡大出血的部分病人并无明显疼痛,但当失血量超过一定程度时,病人会出现休克、贫血等症状,若伴溃疡穿孔会有腹膜刺激而疼痛难忍。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伤害,是消化道疾病中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外科手术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主要方法[2]。本文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接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治疗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研究外科手术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疗效,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接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治疗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8例,女性26例,年龄在22~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9岁,其中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病程在15天至16年之间,平均病程7.65±1.15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身体状况以及病情等方面上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立即急性常规的治疗,治疗包括快速止血,给患者供养,镇静以及抗补充血容量、抗休克、使用抑制剂等。

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对照组常规治疗控制病情的基础上,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为:在气管插管全麻前提下,给予患者鼻部供氧,补充血容量纤维,以及静脉滴注肾上腺素。在此基础上,内镜按解剖顺序对胃底、幽门部、十二指肠后壁、球部进行全面探查看是否存在出血位置,同时用冷盐水清洗,清除积血,如胃十二指肠内发现有出血病灶,行胃壁纵切处止血,发现在十二指肠球后壁溃疡则行十二指肠球部前壁纵切,并立即缝合相应溃疡止血后的切口。缝合完毕后插入胃管置引流管,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及迷走神经切除术。

1.3观察指标。对所有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具体的分析内容为患者治疗后止血的情况,患者治疗后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出血反复的现象三个方面,并做出详细的记录,以供分析时进行参考。

1.4统计学分析。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SPSS16.0软件实现。其组间构成比较用卡方检验,组间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分析,两组均数比较用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进行相关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共32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止血成功,止血成功率为100%,对照组共32例患者,其中有2例患者止血失败,止血成功率为93.8%;观察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在手术后出现了并发症,并发症发生概率为6.2%,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有6例出现了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为18.8%;观察组患者手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出血反复的现象,对照组患者中有7例患者出现出血反复的现象。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主要成因是溃疡基层的血管受侵蚀所致,大出血溃疡的一般部位为胃小弯或者是十二指肠球部后壁[3]。溃疡基层底部的血管出血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致命的动脉性出血,而且在出血自止的情况下由于胃肠的蠕动和胃十二指肠内容物与溃疡部位的接触也可能导致二次大出血,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4]。在这种情况下,对胃十二指肠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常规的治疗方法只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暂时的维系患者的病情,很容易引起病情的反复和并发症。而外科手术治疗是根据患者的病史、具体的病情情况,把握最佳的治疗时机对患者进行的有效治疗,可以针对患者的发病部位进行治疗,有效的避免患者病情反复以及并发症发生,提升了治疗的有效率[5]。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止血成功率为100%,对照组为93.8%,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常规治疗,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任立志.外科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2,11(20):246-247

[2]朴东润,曹万辉,刘婉茹.外科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期刊.2012,11(25):67-6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