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地摊经济的特色

地摊经济的特色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3:2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地摊经济的特色,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地摊经济的特色

篇1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3-0153-02

1 引言

赣南脐橙和油茶是赣南地区的两张闪亮名片,是赣南经济快速发展重要的增长点,也是赣南地区最主要的经济林树种。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是江西省唯一的林业类高职院校,该校旨在培养能够适应地方、适应林业行业发展的高技能型人才。作为林业技术专业的方向课程,《经济林栽培》课程内容如何与当地特色相结合,与学生就业岗位相结合,与社会需要相结合是该校林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2 赣南经济林栽培概述

赣南地区被誉为“世界橙乡”、“中国脐橙之乡”,是中国最适宜脐橙种植的地区之一,赣南脐橙覆盖了全市18个县(市、区),全市建成集中连片300亩以上的脐橙基地800多个。赣南脐橙作为赣州的主打产业,历年来都属于赣南特色产业,也是赣南的第一大品牌。

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和油茶产业的发展,赣南油茶种植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赣州油茶林面积已达243万亩,是全省最大的油茶主产区之一,也是全国重要的油茶种植区。为加快赣南油茶产业发展,赣州市政府制定了《赣州市油茶产业发展规划》,极大地规范了赣南油茶产业的发展。

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周边种植环境的恶化,脐橙和油茶这两种赣南地区最重要的经济林树种面临着潜在的威胁,而相关领域的种植技术人员却少之又少,现有的技术人员年龄普遍偏大,这就要求高校设置林业相关专业,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林栽培管理相关的技术人才。

3 基于赣南经济发展特色的《经济林栽培》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经济林栽培》是林业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课程,主要介绍我国经济林树种的分类与分布、生长发育基本规律、经济林园建设、经济林园抚育管理技术和林下经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林业技术专业学生能够了解国内外经济林栽培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经济林栽培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掌握经济林抚育管理的基本技能;合理开发林下资源;具备从事和指导经济林生产管理和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为了能培养适应赣南经济发展需要的经济林栽培管理技术人才,《经济林栽培》课程组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效。

3.1 基于赣南经济发展特色的《经济林栽培》教学内容改革

高职院校中的《经济林栽培》课程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理论知识够用的基础上,掌握不同经济林树种的栽培与抚育管理技能,因此,课程的实践内容要在原来基础上进行补充和适当地调整。2015级林业技术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后,《经济林栽培》课程仅占2学分、32学时。在有限的课时内培养赣南经济发展需要的经济林栽培技术人才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行之有效的办法是适当地将理论内容融入实践教学中,“教中学,学中做,知行合一”,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课程组成员对《经济林栽培》实践教学进行了筛选和重新设计(表1),旨在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重点培养适应赣南地区经济林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3.2 《经济林栽培》教学方法改革

3.2.1 参与式教学法

参与式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要相互参与、相互协调,在互动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此过程鼓励学生多参与[1]。比如,将经济林木年生长发育规律寓于经济林树木物候期观察实践项目中,该项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采用课上讲解观察内容和要求、课下全程观察记录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在校园选取几种经济林树种,观察经济林木随气候变化所发生的生长发育变化,通过挂牌――观察――记录――总结――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汇报等环节,让学生自己观察、总结出经济林树种在某一阶段内的生长发育状况和规律。参与式教学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3.2.2 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学生认知水平,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在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教师适当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向学生抛出某一问题,通过给学生适当的启示,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2]。

例如林下经济这一内容,教师提出一些成功的案例,总结林下种植、养殖需要注意的问题,留下“林下适宜经营什么?”这个问题,让同学们自己查大量资料,写出林下经济的实施方案,教师把关,然后学生按照实施方案开始生产。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兴趣非常高,甚至每个同学都想尝试,愿意探索自己的方案是不是成功的,更愿意与同学们分享成功的经验。

3.2.3 角色转换法

学生早已习惯“教师教,自己学”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然而,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主动性以及探索新鲜事物的胆识和勇气。角色转换法可以有效地扭转课堂角色,由学生自己站在讲台或者实践教学场地上,充当教师角色,为其他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3]。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是当今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作为翻转课堂的一方面,角色转换要求就非常高,充当教师的学生必须提前了解课堂内容,有预估可能遇到的困难和疑问,并给出适当的解决措施的能力。

在前期学习学生掌握了常见经济林木的生长发育特点和栽培管理方法的基础上,脐橙和油茶部分基本以学生为主,学生自己预习,查资料,制作PPT,讲授知R,师生互评,促进学生掌握赣南特色经济林木管理技巧。

3.2.4 小组教学法

《经济林栽培》课程有很多内容是需要小组成员合作的,例如物候期的观察、经济林种植园评价和栽培管理调查、林下经济开发与利用等,这要求组内成员团结一心,一起突破困难,共同进步。小组教学法既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和助人为乐的精神,还能培养学生掌握技术的能力[4]。

通过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经济林栽培》课程理论知识穿插于实践技能中,实践环节渗透了理论知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加了,课程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高,学生基本能掌握常见经济林树种抚育管理相关技术。

4 《经济林栽培》课程在林业技术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该校开设的林业技术专业主要面向林业生产和生态建设一线,掌握生物学和生态环境管理基础理论和技术,适应现代林业发展需要,能从事种苗生产经营、森林培育、造林规划、林业工程监理、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森林病虫害防治与检疫、森林经营管理及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林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经济林栽培》课程是一门专业方向课程,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常见经济林树种的相关栽培管理技术,更重要的是,课程的教学内容渗透了赣南本地特色内容,学习到的知识可以立刻转化为技术用于指导实践,是林业技术专业培养适应赣南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目标中重要的方向课程。

5 结语

作为赣南生态屏障,脐橙和油茶产业是赣南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着力点,基于地方特色开设专业和课程是高职院校的办学原则,也是服务行业企业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体现。随着课程的开设和林业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相信未来会涌现出许多经济林栽培管理方面的人才为赣南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苏文平.参与式教学法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创新[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3):74~77.

篇2

一、引言

从上世纪90年代始,人们越来越关注温室气体的排放,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也相继开展了四次气候变化科学评估,并在2008年2月正式的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全球气候系统的变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并且强调化石燃料使用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等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是导致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浓度增加、诱发全球变暖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目前,国际上一些材料表示我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并且由于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推进,发展所带来的碳排放必然会增加,这必将对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严峻的考验。而湖北省作为中部崛起的重要力量,在碳减排方面必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必须处理好工业化发展和碳减排之间的关系,找到突破口,坚定不移的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才能使湖北省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低碳经济评价方法背景

对于低碳经济的综合评价方法,国外主要有综合评价模型、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动态能源优化模型、综合能源系统仿真等。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模型本质上是一种环境-经济模型。宏观经济模型是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建立起来的非线性宏观经济模型。该模型描述了各部门中投资和消费的模式,并重点强调了与温室气体排放政策有关的短期波动性。其他模型也是国际上使用的对低碳经济进行评价的模型,但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操作性,目前还处于理论研究之中。国内关于低碳经济的研究起步较晚,对于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还比较少,主要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低碳经济综合评价,基于物质流分析法的低碳经济综合评价和指标值综合合成法。本文拟用指标值综合合成法对湖北省低碳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评价。

2.低碳经济评价体系的量化性原则

在建立评价体系的过程中需考虑到可量化性的基本原则,这是由于评价体系建立的主要目的就是用来比较。这里的可量化性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纵向比较湖北省低碳经济随时间变化的发展情况,二是横向比较在同一时期湖北省与邻近省市如湖南省的低碳经济发展情况。在分别考虑各项指标评分的同时,笔者认为需结合各项指标的权重计算出综合得分以更利于比较。

3.低碳经济评价体系设计

考虑到湖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特殊状况即在能源资源相对贫乏、重化工业结构特征十分明显、湖北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发展低碳经济。本文选取经济发展、碳排放、环境能源和社会人文等四个方面,共14个二级指标建立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经济发展指标包含人均GDP(万元)、GDP增长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四个二级指标;碳排放指标包含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单位碳排放的产出三个指标;环境能源指标包含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能源消费量;社会人文指标包含城市化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就业率等二级指标

4.低碳经济指标体系数据

本文通过对2000-2010年《湖北省统计年鉴》的整理分析,获得了评价指标体系中需要的所有数据如下表:

三、湖北、湖南低碳经济发展现状比较

为进一步了解湖北省低碳经济的发展状况,本文选取与湖北省发展模式相近的湖南省作为比较对象,采用上述方式及《湖南省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出湖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综合得分如表2所示:

通过对湖南、湖北两省低碳经济发展趋势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湖北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大体呈快速上升趋势,这说明湖北省近年来低碳经济发展良好,而湖南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大体也呈快速上升趋势,这说明湖南省低碳经济同样发展良好。湖南湖北近十年来低碳经济发展状况非常相似,均呈快速上升趋势,可见两省同为中部省份均积极相应政府号召,加速发展低碳经济,但湖北在2010年发展状况明显好于湖南,因此我们可以预测湖北在未来低碳经济发展状况可能会超过湖南。

四、结语

本文在建立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湖北特色,最后得出一个定量的低碳经济发展综合得分,并将近年来湖北省的发展情况与湖南作了比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付加锋 庄贵阳:高庆先砥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8).

[2]肖翠仙 唐善茂: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绿色经济,2011(1).

篇3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1)12-0025-02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1.12.07

一、引言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海南将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的产业发展战略;2010年国务院确定三亚为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但海南没有经历过充分工业化过程,应该如何发展第三产业,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从研究资料看,金融对产业升级发展具有明显助推作用。Rajan&Zingales(1998)研究了一国金融发展水平与产业增长的关系,认为金融体系发育程度对该国具有不同技术创新特质的产业增长具有影响,从而最终影响一国的经济增长。Beck&Levine(2002)利用面板数据检验了银行和股票市场与产业增长之间的关系,指出金融发展对高研发密度、高外源融资依赖产业的增长存在显著推动作用。Thomas Hellmann&Tadesse(2002)研究认为商业银行可以促进新兴产业成长,加速夕阳产业走向衰退,银行作为新兴市场产业催化剂,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Fisman&Love(2003)研究了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认为金融市场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各产业之间相互关联的增长率较高。Carlyn&Mayer(2003)研究发现市场导向的金融结构有利于促进高技术创新、高风险产业增长;银行导向型金融结构有利于促进传统型、低风险产业增长。国内方面,刘群(1995)研究了证券市场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关系,提出发展资本市场有利于促进产业机构升级。范方志、张力军(2003)研究了我国东、西部以及中部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认为中国各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与金融结构转变以及经济增长呈正相关[1]。叶耀明、纪翠玲(2004)通过实证分析,检验了长三角相关城市的金融发展促进该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性[2]。陈志楣、杨德勇(2007)通过时间序列分析验证了金融机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并对相关机理进行了系统性分析,认为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有较高的相关性。

二、“十一五”期间三亚市金融业助推产业升级发展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一)“十一五”三亚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十一五”期间,三亚以“高端取向、旅游龙头、六业支撑”的产业发展战略为指导,产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第三产业长足发展,产业机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的比例从2005年的26.7%:23.3%:50.0%优化为2010年的13.4%:21.4%:65.2%,第三产业的占比5年间提高了15.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员从2005年的50.7%:6.2%:43.0%调整为2009年的42.7%:5.9%:51.4%,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占比4年间提高了8.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05年分别为16.5%:33.7%:49.8%,2010年分别为4.9%:24.8%:70.3%,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5年间提高了20.5个百分点①。

2.旅游“龙头”飞速发展,拉动效应明显。全市旅游总收入从2005年的51.29亿元增长至2010年的139.64亿元,增长了172.26%;其中境外旅游收入从2005年的7450.68万美元增长至2010年的24472万美元,增长了228.45%;三亚市接待旅游过夜人数从2005年的406.59万人次增长至2010年的882.65万人次,增长了117.09%;旅游饭店开房率从2005年的53.7%提高至2010年的63.12%,提高了9.42个百分点;三亚市住宿餐饮的从业人数从2005年的13359人增加至2010年16883人,增长了26.38%①。

3.“六业”发展势头向好。“六业支撑”指的是现代农业、海洋产业、创新创意产业、商贸业、房地产业、文化产业。南繁种业、热带兰花、牛奶莲雾显示了良好的热带农业发展势头;游艇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据三亚统计局统计,三亚市登记注册的游艇相关公司达30多家,2010年1-10月,三亚港口岸进出游艇62艘次,已经建成游艇泊位72个,预计2011年底建成1000个;动漫产业刚起步,后发优势明显,据三亚统计局统计,2010年三亚共有4家动漫企业运营,员工70多人,资产总计达8095万元,动画产量280分钟,运营收入300多万元。此外,还有免税店代表的商贸产业,会展等代表的文化产业,以及房地产业等都表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②。

(二)金融助推三亚产业升级发展存在的问题

1.金融在优化资源配置中未充分发挥其作用。资金供给是影响产业结构演变的重要因素。截至2010年末,三亚市各项贷款余额228.65亿元,其中房地产贷款余额120.56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52.73%。与此相对应的三亚产业发展情况是:2005―2010年,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68.36%,比第三产业的年均速度34.84%高出33.51个百分点,比全市GDP的年均速度25.47%高出42.89个百分点;房地产业生产总值占第三产生产总值的比例从2005年的16.24%提高至2010年的49.28%,提高了33.04个百分点;占全市GDP的比例从2005年的7.39%提高至2010年的32.16%,提高了24.77个百分点。三亚的产业发展过分倚重房地产业,而房地产业是一个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行业,大量的社会资金被其吸引,抑制了其他产业的资金需求,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不利于社会的发展③。

此外,三亚热带旅游资源优势明显,但是旅游资源掌握在小而散的中小企业中,金融在有效整合旅游资源上表现欠佳。三亚仅有1家旅游上市企业,并被冠以ST,明显缺乏整合旅游资源的能力。天涯海角景区、鹿回头公园、大小洞天景区、落笔洞文化遗址以及海上娱乐观光等旅游资金有待深度开发与整合。

2.金融创新不足,支持产业升级发展乏力。三亚以间接融资为主,信贷融资占比高。截至2011年7月末,三亚市社会融资总量为301.27亿元④,其中银行信贷246.28亿元,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总量的82.45%。信贷融资方式的先天特质决定它主要追求成熟的、具有良好现金流的企业或项目,对于发展前景好、有潜力,但处于起步阶段而资金缺乏的企业或项目的支持,并非信贷融资方式的优势[3]。近年来,三亚房地产发展迅猛,社会资金大量沉淀在房地产项目中,抑制了其他产业的资金需求,这跟社会融资方式单一,过度依赖信贷融资方式具有很大的关系。如果继续维持间接融资的高比例状况,难以扭转社会资金过度集中房地产业的局面,依赖信贷融资方式支持三亚产业转型升级的取向难以为续⑤。

3.金融自身发展不足,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太小,对产业结构的优化贡献不大。2010年,三亚金融业增加值为8.79亿元,占全市GDP的比例为3.81%;2011年上半年,上海浦东新区的该数值为17.8%。三亚同期房地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为32.16%,比金融的占比高出28.35的百分点。

三、金融业促进三亚产业升级发展的建议

(一)设立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加快旅游资源的整合和旅游产业的升级发展

产业投资投资基金与信贷融资方式不同,它更注重具有潜力、发展前景好的企业或项目,通过对企业或项目进行股权结构优化和专业化的管理,实现增值,再通过赎回、上市或转让的方式回笼资金,与企业或项目共同成长、共担风险、利益共享。产业投资基金的这种特征,更有利于它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目前,三亚面临热带旅游资源分散、旅游企业小而散的局面,只有通过产业投资基金才能有效整合旅游资源,完成旅游产业的升级发展。

(二)引进创业投资基金,助推新兴产业发展

三亚提出了“旅游龙头、多业支撑”的“十二五”产业发展战略。产业的多元化是扭转三亚目前产业结构过分倚重房地产业局面的战略选择。同时,三亚具备发展海洋产业、南繁种业、创新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的资源优势,但新兴产业的发展还需要资金的支撑。创业投资基金像产业投资基金一样,具备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优势。因此,引进创业投资基金是助推新兴产业发展的、实现产业转型的有效手段。

(三)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扶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中小企业由于在担保、抵押等方面的劣势,造成融资成本高,实现产业升级困难。中小企业集合债通过把一些优质的中小企业“捆绑”在一起,提高了企业的信用级别,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更有利于企业成长,也有利于产业的升级发展。

(四)创新涉农信贷产品,夯实热带现代农业基础

三亚具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和海洋资源,通过林权抵押贷款和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把这些自然资源转化成优势资源,为热带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奠定了扎实的资源基础。

(五)加大保险对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

一是加大旅游保险产品和涉农保险产品的创新力度,为产业升级提高分散风险的保障。旅游产品的创新,伴随各种风险,农业属于高风险产业,旅游龙头产业的升级发展和热带现代农业的发展均离不开保险的支持。二是探索利用保险资金用于产业升级发展的途径与方式。通过金融创新引导保险资金投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之中。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