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3 15:38:1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矿山安全教育与培训,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一、前言
安全问题对于金属矿山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过去的工作中,很多人只是关注到矿山事故对整个工程造成的利益损失和负面作用,但是研究内容很少聚集到安全生产对整个矿山经济的增值作用,文章主要根据矿山企业的经营特征对的矿山的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安全生产对矿山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
二、分析矿山安全增值效益的相关理论
安全效益主要是通过安全条件的实现来提升国家、企业甚至个人的利益,通过少量的安全投资来为社会和人民提供最大化的安全保障。矿山安全增值效益主要是矿山安全问题对其整个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和功能保障,对生产过程的有效维护,不管矿山发生事故或者不发生事故,该种对国民生产的保障和维护保障功能都是存在的,且该种状况和矿山经济的运行状况有关,贯穿整个过程。在一定层次的技术水平上,矿山的安全效益可以表示成,矿山安全效益=矿山减损效益+矿山增值效益+矿山的安全社会效益+矿山安全的心理效益。其中的减损和增值效益属于安全经济效益的范围,其他部分是安全非经济效益的范围。整个矿山企业在减少事故损失的过程中相应的会产生一部分经济效益,强化整个工程的安全管理、提升整体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能够保障安全贯穿整个生产过程,为整个工程的安全运行提供良好的维护和保障,相应的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提升安全效益。
分析矿山的安全增值产出可知,其主要包含矿山安全管理水品提升程度、矿山职工的安全素养,矿山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安全信誉的价值等,首先是矿山安全管理水平、矿山职工的安全素质等有关软指标的综合评定,评定过程中需要将综合评价指标分成以下几部分,即员工的文化水平、员工工作的技术素养,矿山管理人员的文化认知水平,矿山工作者安全教育开展状况等。矿山的安全软指标综合评判=,该公式中,Wi是以上指标的权重,xi是以上各指标的分值和等级体现,按照以下公式来获取分值,即平均学龄=∑(某级别组人员等级系数×该组人数)/∑各学龄组总人数(年/人),学龄的计算年限根据上学的时间来定,例如,小学学龄6年,初中9年等,以此类推。
其次来分析职工技术素质的计算方式,可将其使用公式表现成,科技人员平均技术等级=∑某级别组人员等级系数×该组人数/∑各技术等级总人数,针对技术等级的设定,按照高级职称3年,中级职称2年和初级职称1年的标准来计算;其中矿山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可以根据安全管理人员的文化程度来确定,例如,研究生文化程度5级,大学生毕业是4级等,以此类推。分析矿山安全教育的开展情况主要根据工人接受培训的时间来定,例如,工人每周进行安全教育的的时间超过半小时的时候,将其作为四分来计,两周一次的安全教育确定为3分,一月一次计2分,两个月一次只能计1分,超过两个月都没进行安全教育的不计分。针对新设备的工艺状况,需要根据其使用率来计算。
分析矿山的环境价值,首先需要明确环境污染的情况对人类社会生活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人们不可避免的会面对很多污染物的影响,污染物会流向社会环境中,对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如果及时阻止或者提前预防污染的产生,便能够将污染控制在可治理的范围内,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便是创造了安全的增值。因此针对处理I种污染物的矿山治理过程中,可以采用公式分析,将其表示成,C=f{W,Ei/Ii,X},其中C代表矿山污染的治理费用,W代表矿山整体的污染物排放量,Ii是矿山咋离开菜的过程中i种污染物的进口浓度,Ei是矿山在开采过程中第i种污染物的出口浓度,矿山的特性使用X来表示,展示出矿山的所有制和整体规模面积。最后来分析矿山安全信誉的价值估算模型,矿山是我国发生工伤事故的密集地,对其生产效益造成很大影响,同时还会损失一大笔的经济费用,事故会给其他员工带来不安定因素,造成巨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影响员工的工作情绪。如果矿山的安全事故发生很少,员工的工作氛围安全,心理稳定,必定对整个矿山的开采起到良好的推动,能够提升矿山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生产竞争力。如果将P比做成矿山安全信誉的价值,将D作为矿山预期的经济收益,将r作为矿山行业的平均收益率,将c作为矿山各个资产之间的评估数值总和,将j作为适用本金化率,因此得出以下公式,P=(D-rc)/j。
二、分析矿山安全生产创造的经济增长贡献率计算
三、结语
文章主要根据矿山经营的有关安全效益理论来分析其贡献价值,利用量化的视角来帮助人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价值,针对于安全生产的经济增长来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探讨具有现实意义,有助于提升矿山企业和国家对于安全生产的关注度,帮助矿山企业和国家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政策,保证矿山开采的安全性,提升安全增值效益。
参考文献
[1]陈林,谭海霞,王宏图,吴军,任唤林.采矿业安全经济贡献率实证研究[J].金属矿山,2011,02:141-145.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全国、自治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和哈密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抓安全、保稳定、促发展”大局,依法行政,强化监督,狠抓落实,努力实现哈密市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企业形势的根本好转。
二、整治目标
(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完善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推进安全生产责任确认制度,进一步提高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技能。
(二)通过整治使非煤矿山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完善安全设施,最大限度减少企业伤亡事故的发生,努力实现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根本好转。
(三)、认真按照非煤矿山“六个规范”要求,进一步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
1.规范矿容矿貌。要有明显的企业名称标牌,在施工现场及危险区域内必须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相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必须上墙,并悬挂整齐。生活垃圾定点填埋。
2.规范安全教育。必须建立安全教育制度,规范档案管理。基本内容:矿长培训、持证情况;特种工培训、持证情况;三级安全教育提纲(计划);职工三级安全教育实行一人一卡制,如实记录职工学习的时间、内容、考核成绩、生产班组安全台帐等。
3.规范矿山开采设计。矿山企业必须具备规范性的开采设计方案。开采设计方案必须经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
4.规范危险化学品、火工品管理。使用危险化学品、火工品的矿山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规定,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火工品使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危险化学品、火工品必须储存在专用的仓库、专用场地或专用储存室,储存方式、方法与储存数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专人管理。按照〈〈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的规定,开展储存、使用装置、设施安全评价;办理登记手续。
5.规范劳动保护用品发放、使用管理。建立劳保用品管理制度。按规定给职工发放和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建立职工劳动保护用品发放记录卡。
6.规范隐患治理。宽山企业必须建立事故隐患治理台帐,对检查单位和自查中提出的事故隐患及整改情况主义登记,主要内容包括检查时间、检查人员、限期整改要求和时间、整改完成程度等。
(四)全面推进非煤矿山企业安全评价工作。提高企业安全程度,减少和控制非煤矿山基建、生产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降低安全生产风险,预防事故发生。年底基建、生产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率达到100%。
三、 整治重点
(一) 积极推进非煤矿山安全评价和认证工作,坚持先进行安全评价,后进行认证
的原则,严把关口。依法取缔无证开采的非法矿山:依法关闭经停产整顿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金属、非金属小矿山及粘土矿、砂石场;严厉查处“明停暗建、明停暗采、以建代产”矿山,对以关闭的矿井(采场)又私自恢复生产的,要坚决依法取缔。
(二) 非煤矿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对压案不报、私自处理事故的,安监部门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予以严惩。同时要建立举报机制。
(三) 对新建、改建、扩建矿山要严格按照“三同时”要求予以施工建设,对不按照“三同时”设计施工的矿山,存在安全隐患坚决不予以验收,并根据《矿山安全法》予以必要的处罚。
(四) 由于冬季停产,农民工返乡,企业春季开工后,企业要对矿山职工严格执行“三级安全教育制度”,必须保证每位员工熟悉掌握各岗位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特种工岗位必须持证上岗,一经查出有无证上岗情况将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予以严惩。
(五) 哈密市非煤矿山专项整治的重点矿区,黄山矿区、M 1033、1044、M1053、
M1037、金贵铁矿、金窝子矿区、大青山矿区、开山公司磁南铁矿、南戈壁
各金矿点、阿拉塔格矿区列为重点整治矿区。
四、 专项整治工作方法和步骤
哈密市非煤矿山专项整治工作,在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
市安监局牵头,市国土资源局、公安局、工商局等部门配合实施,哈密市非煤矿山专项整治办公室设在市安监局,办公室主任由孙发员(市安监局局长)兼任,成员从市国土资源局、公安局、工商局、安监局等部门各抽调组成。
专项整治工作由2004年元3月1起至11月30日结束,分三阶段进行。
(一)宣传动员阶段(3月1日-6月30日),各主要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重要意义、目标、重点和政策措施。加强《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贯彻,积极组织动员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
(二)排查、治理阶段(7月1日至9月30日)对市属非煤矿山企业进行摸底、排查,找出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排查结果,对存在事故隐患的矿山企业下达整改通知书,责令其限期整改;对逾期达不到要求的要依法做出停止作业,停止使用、关闭等行政处罚。
(三)总体验收阶段(10月1日至11月30日)各主管部门要加强协作按照“相互配合、分工协作、职责明确、联手互动、重拳出击”的原则进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验收工作,对验收不合格的非煤矿山企业将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五、项整治的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我市非煤矿山点多面广,安全基础薄弱,实现非煤矿山安全状况的根本好转,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因此,各有关部门和矿山企业,要从保障矿区安全秩序、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增强深化专项整治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加强领导,坚持不懈地抓基层、抓基础,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责任制,确保深化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二)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全民的安全生产意识
各相关部门,有关乡镇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
宣传教育活动。特别是要在6月份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基础上,加大安全生产和防范安全事故先进典型的宣传,用典型事例进行暴光,形成从讲安全、从抓安全的氛围。同时举办结合实际各类矿山安全知识培训班,加大对特种工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做到持证上岗对职工要做好“三级安全教育”工作,努力提高非煤矿山企业各类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和防范事故的能力。
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识码: A
一、非煤矿山安全管理现状
1.从采矿设备和技术投资方面分析安全生产
目前,非煤矿山采矿一直存在的安全隐患,其中通过发生不安全事故的统计得出,一半以上的事故原因是:采矿设备不符合要求有缺陷、没有预防不安全措施、作业现场环境差、采矿人员缺少防护用品。而这些事故发生原因总体还是由于采矿设备的安全投入不齐全、不完善所引起的。分析得出主要原因,解决问题,不断地研发适合采矿业的设备,在一定的经费限制下,保证作业安全。
近年来通过对非煤矿山采矿的调查显示,对于安全经费和技术更新以及设备安全措施费用都不能符合标准。因此,由于经费投入不到位,是引起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导致非煤矿山企业不能建立一个安全的生产体系和作业机制,也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不好,资金投入进入恶性循环,致使整个工程质量不能达到安全指标。
2.非煤矿山管理水平不足,缺少专业技术人员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采矿业也在大力发展,随之对于采矿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增大,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更是供不应求。出现采矿人才短缺的现象,造成大部分采矿企业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形成采矿技术上的缺陷,对于突发状况不能及时处理和合理应对。企业也将处于一个低层次的管理水平,事故多发生在这样的企业中,企业整体缺少对采矿业法规、安全意识的了解,管理制度不健全的,明显的表现出人才的缺乏。
在非煤矿山生产中,尾矿库建设前期工作对自然条件考虑不周,由于不专业的人员管理,没有合理的操作和按设计要求执行等原因,尾矿库工程经常发生事故,造成严重的后果,给财产的人生安全带来沉痛的伤害。
3.缺乏法规体系的认识
对于非煤矿山安全的法规一直有效的指导着非煤矿山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安全许可体系发展的较晚些,出现了断层,使法律体系不完善,不能充分发挥其主要作用。
4.安全生产意识薄弱,法制观念不强
非煤矿山开采者不论是管理人员还是从事一线工作的工人对于安全生产的意识薄弱,法制观念不强。由于我国非煤矿山工作人员的特殊身份,造就了从业人员整体形象,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缺少安全意识、没有自我保护能力。形成先上岗后取证的现象,管理人员凭主观意志和经验进行工作。
二、我国非煤矿山的安全应对措施
1.加大力度改变矿上安全生产
要保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一定要安全投入,非煤矿山是一个多元化体制,有个人、单位、国家、社会等有机结合的一个机制,因此安全投入是以多方式和多渠道进行的。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是一个多元素化的投入和管理。
2.采用先进的科学采矿技术
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科学的采矿技术是必须的,那么就需要资金的投入,在非煤矿山企业中,直接投入与非煤矿山经济效益想联系,从经济学家度分析安全的非煤矿山生产系统,才是主要的,加大先进科学技术研究领域的投入,可以有效地改善企业的生产条件、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从企业着手改变生产条件、建立一些列的监测系统,防止不安全隐患的发生,同时可以科学的分析数据,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对于每一个环节不安全因素有可以有效地控制和解决。可以利用GPS 技术精确地对非煤矿山作业环境作出判断,同时管理者也可以借助GPS 技术监测各个平台,提高非煤矿山预警时间,减少非煤矿山灾害的发生。
3.重视教育培训
在非煤矿山企业中,要有自我安全意识,不要因为个人的行为造成工伤事故,据统计,在已发生事故中,有80%以上是由于个人不安全行为所造成的。由于缺少对职工安全教育的培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防范措施和安全预防手段。致使非煤矿山企业的管理于不顾,引起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非煤矿山企业中安全教育培训很重要,以此建立企业方针,防止生产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的失误。在非煤矿山企业中建立三级安全教育,反复的强调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树立:关爱生命、注意安全、以自身安全为中心的思想。
三、建立非煤矿山管理安全体系
1.企业的管理制度
一个企业的管理制度是主体,因此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是必须的工作,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能提高企业的整体生产水平,有效地保护非煤矿山职工的人身安全,不危害生命也不造成财产损失。具体的管理制度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生产管理的直属机构。非煤矿山安全管理应该符合有关规定和指标,可以从4 个方面介绍:a.建立安全生产机构,管理人员要专业;b.管理机构高层管理人员要经过严格的考核,同时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术;c.对于不同岗位的人员,要有符合岗位的证书;d.对于员工的入职程序,要严格遵守,培训合格才能够上岗。
2)安全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a.安全生产操作规程;b.安全生产操作规程;c.安全生产和岗位责任制;d.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e.从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f.安全例会制度;g.安全培训和教育学习制度;h.事故处理应急预案;i.设备管理制度;j.安全生产奖罚制度。
3)安全教育培训。非煤矿山管理中安全教育培训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主要有以下5 项指标:a.所有职工每年的安全教育与培训不小于20 小时;b.对安全知识和管理能力定期进行考核;c.特种作业人员应具有相应的资格证;d.按有关规定对新职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并且考核应合格;e.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新设备,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
4)作业人员的防护品。非煤矿山管理中应配备的防护品有:安全帽、工作服、防毒口罩、防水鞋、保护膜手套、照明设备、其他特殊的个人保护品。
5)技术资料方面。有关法规规定的技术材料:开采设计图纸、地质勘测图、矿上总设计图、采矿工程整体平面图、井下和井上对比图、通风设计图、供电系统图、排水系统图、地质局勘测报考、水质水位数据、矿上设计主管单位报告、其他必须资料。
6)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非煤矿山的开采,一直存在安全隐患,发生不同程度的不安全事故,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提出以下几点:a.制定合理的应急措施和方案;b.多勘察采矿环境,及时调整各类事故助理措施;c.针对一些大的危险因素,要作出详细的登记,便于同类事故的预防。
2.安全生产标准化
通过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符合本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非煤矿山企业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动态循环的模式,结合非煤矿山的特点,建立并保持本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做到管理标准化、现场标准化、操作标准化。通过非煤矿山创建安全作业环境,不断地改善作业水平,做到安全采矿。
四、结语
总之,培养安全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坚持不懈,需要他人的监督,但更重要的是靠自己平时一点一滴的养成。培养好习惯的同时,也就意味着改掉以前的坏习惯。将“要我安全”变成“我要安全”的自觉行为,我们每位员工都应该对照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类操作规程,把遵章守纪化为自觉行动,养成真正自觉的安全习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