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3 18:16:4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保护农村环境的具体措施,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以实现小康社会为统领,以建设农村生态文明,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保障农民身体健康为出发点,进一步做好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农业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完善农村环保工作,进行了农村环境保护调研,摸清农村环境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并进行了对策性思考。
一、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概况
图们市位于吉林省东部,图们江下游,全境东西最长约57公里,南北最宽约37公里,总面积1142.65平方公里。地处长白山余脉低山丘陵区南岗山南北方向纵贯全境。地貌类型分为低山区、丘陵区、河谷平原区。图们市辖区内有4个镇,分别为凉水镇、石岘镇、月晴镇、长安镇。全市总人口12.66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6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1%;农村人均纯收入7017元;农业总产值25914元。
二一一年图们市环境质量基本良好。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优良水平,各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主要河流水质状况保持良好,水体污染主要指标高锰酸盐指数基本达到其功能区水质要求,区域环境噪声质量较好。
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现状
1.饮用水安全
饮用水水源保护直接关系到饮用水安全问题,保障饮用水安全是农村环境整治首要任务。虽然对农村饮用水源地进行了一定保护,但是仍然缺乏完善的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4、7月份图们市质控中心对乡镇饮用水监测结果看,氨氮等大部分指标都达到标准,但是粪大肠菌群,达不到标准。这主要是由于有的水源地周边有民房,有的毗邻公路,有的管理不善造成的。
2.农村工业污染防治
图们市农村工业企业不多,但这些企业治理设施不完善,生产过程中废水、废气、废渣直接排入环境中,对农村环境带来污染。特别是石岘地区工业企业环境污染较严重,重点工业企业延边石岘白麓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就处于镇内区域内。该企业所排放的水污染物和大气污染物对石岘镇的环境质量影响较大。
3.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3.1畜禽养殖业
2011年图们市市规模化养殖场共有21家。2011年全市畜禽养殖排放COD总量为1352 吨、氨氮排放量为39 吨。目前我市尚未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农村畜禽养殖大多为分散性,没有污染防治设施,粪便综合利用处理设施缺乏。
3.2 农田废弃物污染治理
据调查图们市各种农作物秸秆主要有稻草、麦秸、玉米秆等。由于历史原因和传统耕作方式的影响,秸秆一部分用来作牲畜饲料,大部分用于烧柴,对农村空气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2011年图们市农膜使用量为107吨,农膜回收率很低。残留农膜极难降解,降解过程中还溶出有毒物质,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的下降。
4.农村生活污染治理
图们市市农村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防,致使溪流、河道、池塘水环境功能下降。大多数镇虽然建有生活垃圾统一收集、统一转运设施,但是还不能做到统一处置,管理措施不够完善,个别村存在垃圾乱倒的现象,导致农村生活环境受到污染。
4个镇医院和26个卫生所,所产生的医疗垃圾没有统一处理,以焚烧的方式自行处理,自行处理率100%。
5.生态保护
生态示范创建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工程。近年来,我市在农村生态保护工作中大力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创建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图们市市已创建国家级优美乡镇1 个(凉水镇)。
三、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
1.主要问题
1.1农村饮用水源保护能力较弱,虽然对饮用水源地进行了一定保护,仍然缺乏完善保护措施和符合要求的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
1.2农村生活污染问题严峻。村民环保意识不强,生活垃圾乱倒现象严重,无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生活污水直接排入环境,导致环境污染。
1.3农村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也带来污染。目前,我市尚未规划集中养殖区,没有污染防治设施,没有粪便综合利用处理设施,造成农村环境污染。
1.4乡村工业企业污染呈加重趋势。由于工业企业有从城区向乡村转移的趋向,造成乡村污染呈加重态势。
1.5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1.6使用农膜,造成白色污染。
1.7秸秆焚烧造成大气污染。
2.薄弱环节
2.1农村环境监管极度薄弱。农村环保机构缺失,开展农村环保工作基础条件差,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使农村环保工作和污染防治困难重重。
2.2农村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不足,造成农村治污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甚至没有治污设施。
2.3法制建设滞后。针对农村环保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养殖业污染治理、化肥、农药、农膜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等工作,存在无法可依的现象。
四、对策与建议
1.对策
农村环保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当前要重点抓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饮用水水质卫生安全、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农村工业污染防治、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农村生态保护。
1.1从源头上严格控制。在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土地利用等规划方面,做到城乡统筹规划,严格农业建设项目和畜禽养殖项目的审批,设立镇乡环境保护监督所,规范工业企业管理,加大对农村违法排污企业的执法力度。在饮用水划定范围,禁止审批新设排污口的项目。农业基地建设、畜禽养殖发展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
1.2全面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在政策上扶大控小,扶持规模养殖场,控制小规模养殖。加强对各村镇畜禽养殖场(小区)的技术指导,鼓励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采取全过程综合治理技术。包括建设雨污分离污水收集系统,采用干清粪方式收集分辨,污水厌氧处理,沼液经生化处理或多级氧化塘处理后农业利用或达标排放,粪渣和沼渣通过堆肥发酵制取有机肥或有机无机复合肥,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1.3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工程建设。
1.4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1.5抓好乡镇工业污染源治理。
2.建议
2.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环保意识,强化农村环境保护的科技创新能力。
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广西农村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1养殖废水污染严重在广西的农村地区,农民为了增加家庭收人饲养了一些家禽。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每年养殖排放的废水大约6亿吨,早在2013年的时候,广西就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处理解决养殖污水排放问题。但是,从实际处理效果来看并不理想,这是因为农村养殖分布比较广、不集中,并且污染程度有所不同,同时农村的废水处理设施较为落后,进而增加了处理废水的难度。
1.2农药、化肥等造成污染在广西的农村,由于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已经处于饱和状态,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只能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在这种情况下,增加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成为必然。但是,这种增产方式,一方面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另一方面土壤中农药、化肥的残余量必然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壤、水体的污染。
1.3生活污水污染在广西的农村地区,根据污水的形成过程,可以将生活污水分为两种:一种是生活性污水,这种污水主要是指異便、厨房、洗涤等产生的污水,排放方式主要是随意排放、明沟排放等;另一种是生产性污水,这种污水主要是指养殖、工业等产生的污水,污水处理方式主要是通过管道排放、随意排放等。
1.4工业向农村转移破坏农村的生态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受土地租金、人力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企业开始向农村地区转移。转移到农村的企业,受生产工艺、资金等因素的影响,没有过多的精力对防污进行管理,进而加剧了污染,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
1.5生活垃圾污染农村环境在农村,生活垃圾可以可分三种:①有机物垃圾,主要包括剩饭剩菜、蔬菜根茎皮叶等;②生活用品垃圾,主要包括玻璃、塑料瓶等;③无机垃圾,主要是指碎砖瓦、煤灰渣、渣土等。这些垃圾随意堆放对农村环境形成污染。
1.6饮用水污染在广西农村地区,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排水系统较为落后,使得污水直接排人地表、附近沟渠等,并且水井靠近厕所、粪坑和牲畜圈等,当降雨量较大时,污水会直接冲入水体中,对水源造成污染。
2.加强广西农村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为了改善广西的农村环境,建立和谐农村,需要采取措施,对农村环境实施保护。
2.1加大宣传力度受自身知识水平的影响,农村地区的农民在主观方面普遍缺乏环保意识,通过宣传的方式,帮助农民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同时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用广播、墙体字等方法宣传环境的重要性,帮助群众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将他们纳入环境保护活动中来。
2.2优化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在农村推广沼气技术,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秸秆、杂草、人畜粪便等废弃物,通过将这些废弃物放置在密闭的沼气池中进行发酵处理产生沼气,维持日常家庭的生活用气,同时可以有效解决农业废弃物污染问题。
2.3开发低成本、高效能的技术从地理位置方面来说,广西属于西部欠发达地区,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工业技术都相对落后,在这种情况下,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存在一定的难度,进而加剧了环境污染。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成本低、高效能的农业环保技术方面,广西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以此解决农村环保问题。
2.4对生活污水加强防治经权威部门检测,在广西农村地区产生的生活污水中,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限值)的只有13%,而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占35%。对此,政府需要对农村环境保护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对生活污水进行积极防治,通过编制减排规划,Xf农村生活污水进行管理控制,进一步挖掘生活污水的价值。
2.5加强企业污染监管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对于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基层政府要严格按照国家制定实施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进行重点监管,同时与其他部门加强合作,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农村地区工业污染监管工作。
2.6对农村饮用水实施卫生防护在广西农村地区,为了确保农村饮用水的安全,需要对饮用水实施卫生防护管理,对饮用水水源实施保护。与城市居住环境相比,农村地区较为分散,并且无规则,在饮用水采集方面,主要采用水井方式。因此,对农村饮用水进行卫生防护管理,从根本上说就是做好水井及周围卫生环境的防护管理工作。
3.结论
1.1缺乏必要的制度体系保障
在地方政府不够重视的情况下,基层农村尚未建立起与其环境监测特点相适应的必要的制度体系保障,很多地区的农村环境监测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乃至空白。
1.2农村环境监测的相关配套资金比较匮乏
当前农村环保工作多是在“以奖促制”以及“以奖带补”的模式下开展的,相关的配套资金难以到位。
1.3农村环境监测相关的人力资源比较缺乏
与城市相比,开展农村环境监测工作的相关人员在专业技术水平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与人员相关的仪器设备条件更是难以满足农村环境监测实际工作的需要。
二、做好现代农业发展中农村环境监测工作的相关措施建议
为对当前的农村环境质量做到更及时与准确的掌控,同时也为进一步开展现代农业发展时代背景下的农村环境保护提供科学参考依据,针对其相关的农村环境监测工作的具体措施而言,笔者认为应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2.1完善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管理体系
逐步建立并完善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相关的指标体系与质量保证体系,以及与之相关的工作制度与具体监督管理办法。同时,加大相关工作力度。制定出与当地农村环境质量实际情况相匹配的质量管理体系,创立农村环境监测质量整体管理以及结果系统性评价模式,发展环境监测全过程、全方位、全系统质量管理,促进质控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以及系统化,保障农村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真正提升农村环境监测的管理水平。
2.2努力争取农村环境监测相关资金投入
积极多渠道地争取获得政府财政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最大程度地拓宽农村环境监测的资金投入力度。增加财政资金在专项转移方面的支付额度,进一步解决农村环境监测问题相关的资金来源与部门职能明确化,以此促使农村环境监测工作的正常化开展。同时,在充分借鉴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可以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行“政府调控、市场推进、公众参与”以及“谁投资、谁受益”农村环保工作模式,比如设立农村环境监测基金等,以此创新农村环境监测相关的投融资制度。
2.3壮大农村环境监测的技术人才队伍
从当前开展农村环境监测的技术人才队伍来看,不仅人员数量远远不足,而且其整体水平也有很大欠缺,特别是农村地区环境检测站的各种高级职称技术人员还较为匮乏,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当前农村的环境监测工作难以真正有效地展开。基于此,当前急需结合农村环境检测技术人员的实际需求,鼓励一批具有过硬技术本领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农村环境监测技术队伍中去,并以此为契机,建立起人才培训的长效机制以及人才储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