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9 10:08:3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

篇1

    名言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健全审美心理、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的。对音乐感兴趣是青少年的共性,有许多学生往往把每周一节的音乐课视为“一周最美好的时刻”。特别是在上到欣赏课的时候,如果我们教法呆板,一成不变,索然无味,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我们的学生在欣赏课中,认识音乐主要靠听觉、想象来完成。其实,视觉也是一种很好的辅助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以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通觉作用。比如说美丽的挂图与优美的板书就能令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忘情的学习。例如:在欣赏七年级下册歌曲《太湖美》时,因为这是一首具有浓郁江南色彩的民歌,我就会用多媒体展示一组江南着名风景的图片,与曲调幽雅流畅、委婉曲折、与描绘太湖风光诗情画意的歌词相得益彰了。学生就被这强烈的视觉冲击所吸引。上课时自然格外用心。在欣赏歌曲《保卫黄河》时,利用大幅彩色挂图引导学生想象,激发学生兴趣。另外,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福音。多媒体教学的兴起,使课堂更加生动、精彩、形象逼真。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音像同步展现夕阳西下,皓月东升,江上微波涟涟,白帆点点。乐队的演奏如同正坐在音乐厅中现场欣赏一样。学生们忘情地投入在民族器乐所展现的清丽优雅的意境中。再者在学习戏剧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看录像、听唱腔、见脸谱和戏装、知道舞台美术、用上锣鼓、学点念白和走步、甚至学一两个唱段等,通过这些最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戏剧有了感性认识,加深理解。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感受和体验,对于理解、评价京剧艺术也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二、营造课堂氛围,放飞音乐想象

    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中学生正处在富于想象的年龄,我们要鼓励学生对音乐多联想和想象。在课堂中试着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去听音乐,去感受音乐。

    在九音乐欣赏课上,歌剧《卡门》,音乐雄壮、有力。教师先放一段试听,引导学生:你能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画面吗?我们把音乐和美术这两种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才能。师点出有英武的斗牛士,也有高声喝彩的群众,画面呈现出一派热烈欢腾的情景……接着一步步跟着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讲讲所知道的关于斗牛的知识,然后再让学生示范,斗牛的动作等等,最后伴着音乐一起去感受斗牛场的氛围。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抓住了学生的心,让他们带着欣喜与渴望去听这个音乐。

    那么掌握音乐的表现手法,这也是引起联想和想象的必要条件。如钢琴的快速琶音好像流水,长笛三度音好像鸟呜,定音鼓的轮击好象雷声,快速半音阶下行的旋律好象下雨的形象,听到《信天游》就可以联想起黄土高原的景象,听到《茉莉花》就好象见到了秀丽的江南水乡等等。

    我在向学生讲解民族拉弦乐器时,在欣赏内容上作了精心的挑选和安排,使所选的乐曲既能充分体现该乐器的音色特点和演奏技巧,又能使每首乐曲在情绪和音乐形象上有所对比。这样,整堂课的欣赏内容就丰富了。如在讲解二胡时,我将二胡带到了教室中,以最直观的方式用实物进行介绍,并用多媒体播放二胡现场演奏录像,让学生观看聆听几个音乐片段。学生亲眼目睹了二胡的外形和演奏形式,初步感受了二胡丰富的表现力。然后着重介绍并欣赏了由唐代着名歌曲改编的二胡独奏曲《阳关三叠》,这是一首抒发诗人王维对一位从军朋友的别离之情,含蓄地反映了古代人民在不合理的征戌徭役制度下的哀怨情绪。学生聆听了二胡那近似人声的优美柔和的诉说,再加上教师画龙点睛地描绘,使学生深刻了解作品的背景和内涵,同时给他们创设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美的境界。我在此时又不失时机地抓住他们的表现欲望,以乐曲为背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进一步创作活动。经过讨论、编排,学生们选派代表表达了对作品的不同情感:有诗人与朋友依依不舍的分离场面;有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悲惨一幕;也有在音乐的衬托下有表情得朗诵同名诗……整个课堂氛围达到一个。

篇2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08-01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积极的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创设教学氛围,有效的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全方位的去提高教学效率。本文笔者就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谈谈几点浅见。

一、从学生音乐欣赏兴趣的激发入手,提高教学效率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涉及到哪一个领域,首先要培养兴趣,音乐欣赏也不例外。在现实中很多学生虽然喜欢音乐,对流行音乐热衷痴迷,但是对课本上的音乐欣赏内容却不是很感兴趣。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在现代社会中对流行音乐接触比较多,但是对美声、民歌、戏剧、古典音乐等认识不足、理解肤浅,对各种音乐的内在价值不能充分认识。因此,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想有效的展开教学,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审美层次和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快乐学习。那么,我们该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呢?首先,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精到的授课艺术来吸引学生,满足学生的道德要求和精神需要,使他们对学习材料充满浓厚的兴趣,主动去鉴赏、品味、思索,并获得各方面的启迪。其次,音乐课堂形式要多样化,想方设法地让学生乐意学,喜欢参与到音乐探讨中去。此外,教师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文艺汇演等对各种风格的音乐进行介绍,让学生体会到不同形式音乐的美感,在教学中对经典名曲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进行介绍,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这样,在有效的激发了学生音乐欣赏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音乐修养,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二、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提高教学效率

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它要通过耳朵的聆听达到一种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满足。就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来说,并不是让学生听就行,特需要我们教师去营造一些氛围、场景等等,这样才能达到欣赏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我们还应营造和谐、融洽、平等、愉快的课堂氛围,给学生驰骋想象的空间,试着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让学生在和谐、恰当的氛围中欣赏,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去听音乐,去感受音乐。例如在《长江两岸》民歌欣赏中,教师可以从具有民族风的一首流行歌曲中导入,让学生感受歌曲古典美和民族乐器的音色美,课堂气氛从开始就十分活泼。又如,歌剧《卡门》,音乐雄壮、有力。教师先放一段试听,引导学生:你能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画面吗?我们把音乐和美术这两种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才能。师点出有英武的斗牛士,也有高声喝彩的群众,画面呈现出一派热烈欢腾的情景……接着一步一步的跟着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讲讲所知道的关于斗牛的知识,然后再让学生示范,斗牛的动作等等,最后伴着音乐一起去感受斗牛场的氛围。这样,通过课堂氛围的营造,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听觉和想象,学生的欣赏情绪高涨,教学落在实处。

三、注重传授学生欣赏的基本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音乐是最能深刻表达人类情感的一种艺术,它通过听觉直接和我们的心灵接触。而音乐与普通语言、概念不同,它是非概念性,的它的意义或内容是不确定的,不是约定俗成的。比起其他艺术形式,音乐更能深入人类的情感,影响人类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操。但就音乐欣赏来说,首先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其次对音乐有一个充分的认知也很重要,即音乐的基本知识,概括起来,一方面是关于乐理方面的知识,例如音阶和调式、旋律、节奏、拍子、速度及乐谱读法等。另一方面,力度和音色也是重要的音乐表现手段。此外,还包括音乐作品产生的历史时代、所属风格流派、作曲家的生活经历、艺术道路、创作个性以及具体作品的创作意图等。这些都是音乐欣赏的关键所在,有了这些知识,即使是很简略地知道一点,也会有助于更好地欣赏音乐。教学中,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前,我们还应注重教给学生一些音乐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欣赏音乐的认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欣赏,提高音乐欣赏教学效率。

四、联系课堂内外,拓宽学生的学习面

课堂的教学是基础,课外的拓展是补充、是提高。《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程改革的今天,光靠课堂的教学早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想引导学生学好音乐欣赏,就应做到课堂内外相结合,方多面启迪学生感受音乐、产生情感共鸣并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内涵。从课内,首先用这堂课的主题音乐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音乐课堂,让学生产生一种神圣、奇妙的殿堂般的感受。从课外,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与课本欣赏课题相关的各种资料,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录下各种美妙的声音,配上自己的解说,制作成一个有关音乐专题的片断。这样,不仅有效的引导了学生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基础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效率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总结: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门学问,搞好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任重而道远。教学中,我们教师必须努力探求,在教法上不断创新,为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开创新的局面。

篇3

音乐欣赏是对音乐创作的接受环节,听众欣赏作曲家、演奏家的音乐,才使音乐创作有意义,其次,音乐欣赏也是听众对音乐的反馈环节,听众可反映自己对音乐的意见与建议,使作曲家与演奏者可以及时改进,听众在音乐欣赏之时,大脑充斥着音乐的旋律,在对音乐接受与体验音乐美感的过程中,听众的主观能动性也充分得到发挥,使大脑富有创造性。在音乐欣赏中,听众获取了审美体验,使精神情操得以陶冶,感悟人世间的真善美,获取丰富的情感体验。初中音乐欣赏课效益颇多,改进音乐欣赏课,解决其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对于提升音乐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诸多益处。

一、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教师缺乏对初中生审美趣味的关注

一个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欣赏的过程,才能受益颇丰,但调查研究表明,但前初中音乐欣赏教材普遍得不到学生欢迎,像音乐作品钢琴曲《少女的祈祷》比较接近青少年的欣赏水平,音乐形式简单,但由于作品的表现形式得不到学生的欢迎,得到的反响便是音乐太过沉闷,教师与学生是两个不同的群体,年龄与生活阅历层面都存在一定差异,由此,对音乐的欣赏也存在不同层面的关注度,教师缺乏对学生审美趣向的了解,使得教学内容选材单一,不够全面,学生提不起上课兴趣,产生开小差、私下交谈等现象,导致整个教学效果差。

(二)学生缺乏音响感知的基础

学生在欣赏音乐时,首先对音乐的节奏、力度、音色等音乐的基本要素有辨认能力,高一层次的要求是学生能在基本辨认之上把这些要素合成旋律、乐章、曲调,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曲子,这一过程便是音响感知,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普遍发现学生缺乏这一感知能力,在听到钢琴曲像《命运交响曲》时,很多学生把注意力都放在图片与视频上,对音乐本身感知较少,教师在课件中大量采用图片、视频等,虽然课件好看,但是教学效果却不佳,与多媒体应用于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初衷不符。这样的教学模式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收效甚微,致使学生没有基本的的音响感知基础,对音乐欣赏缺乏兴趣。

二、改进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设想

(1)音乐欣赏活动中情感体验的挖掘

情感体验是审美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带动审美认知、审美理解、以及促进听者进行审美想象,挖掘听众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情感体验,能让他们更深入更透彻的领悟音乐世界。如和调动青少年的情感体验,教师有必要利用流行音乐有效地导入教学内容,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对流行歌曲较为热衷,音乐欣赏教材中掺杂部分流行曲目,在不降低审美深度的同时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音乐能带来最直接的情感体验,以情感为切入点,在音乐欣赏时,首先教师可首先讲明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唤起学生们的情感体验,像思乡之情、感恩之情等等,在与音乐表达的情感有相同之处时,听众便会细细聆听,去体会与领悟音乐世界与自己的情感世界,这样的音乐教学活动才是富有意义的,能加强人格塑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加强理论讲解和音乐感知的训练

只有具备一定的感知能力,学生才能更好地从音乐作品中获取信息,得到情感的体验与精神层面的升华,音乐感知不仅需要有敏锐的听觉,还需要有丰厚的各类知识的沉淀,教师训练学生音乐感知的具体方法可如下,从旋律入手,旋律具有表现音乐主体的作用,加强学生对旋律的感知,能有效增强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获取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在欣赏曲目《二泉映月》时,其优美的旋律带动学生的听觉感受,学生认真聆听,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脑海中产生不同的画面,仿佛与创作者同呼吸、共命运,教师引导学生从旋律出发,去感知音乐。除了旋律之外,乐曲的节奏也是音乐欣赏的重要部分,音乐作品的节奏都是创作者精心选择与雕琢的,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节奏之时,能感受到一种动态之美,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各个要素所占据着不同的地位,教师要找准教学的出发点,以最容易被接受的方式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三)音乐欣赏活动中想象、联想的激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