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工业废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工业废水污染的防治措施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1-08 10:11:2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工业废水污染的防治措施,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工业废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篇1

一、河流水污染产生的原因

经过科学的调查与分析,河流水污染的污染源主要分为生活污水的排放、工业废水的排放以及农业污水的排放。

1.生活污水的排放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污水城市污水处理和城市污水排放并不能同步,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严重地污染了河流,不但影响了河流的水质,还破坏了河流的生态环境,更为严重地是影响了水体的安全,使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受到了严重损害。

2.工业废水的排放

工业废水的排放是城市河流水质受到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仍是城市河流目前的重要污染源。近年来,虽然国家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来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但是还有许多企业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产生的工业废水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偷排、漏排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没有经过处理含有有毒物质的工业废水直排放入河流,河流水质污染进一步加重。

3.农业污水的排放

农业污水的排放主要是指在农村农业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具体表现为化肥、农药的流失,畜禽养殖业产生的粪尿和废水基本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人河流,成为日益严重的污染源。

二、河流水污染防治的措施

1.对生活污水的控制与整治

1.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开展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各地应该加大环保宣传力度,结合本地资源、环境和生态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积极稳妥地组织实施,全力开展生活污水处理工作。对于生活污水的治理工作,要明确相关部门责任,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同时当地政府要发挥统一协调和政策导向作用,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落实到位。

1.2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大对生活污水的治理力度

各地各级财政部门应该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投入,兴建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的兴建能够有效地治理和控制生活污水以及工业废水。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建立专门的污水处理系统,对于居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实行区域综合集中治理。这样可以节约进行分散治理的水处理设施费用,还能够有效减少二次污染。

3.加强工业废水的控制与整治

工业废水具有排放量大且污染比较集中的特点,它的排放是当今河流污染的主要来源源,我们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快控制与整治,以防止工业废水排放对河流水体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3.1建立健全企业生产监控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

针对排污比较严重的企业,政府应该强制其建立健全生产监控体系,通过制定各项相关规章制度来规范操作规程,将污染治理设施管理纳入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之中,对企业生产实行全过程控制。及时发现和纠正擅自停运治理设施、超标排污等违法行为,确保污染治理设施发挥应有的效益。另外要鼓励企业参加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使得企业在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实现清洁无污染生产。

3.2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利用技术发展

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域布局,要加快现有企业生产设施和工艺流程的更新与改造,从源头上减少工业“三废”的排放量,关掉达不到治理标准的企业。更重要的是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无污染的企业,积极开发无毒、无污染产品,降低对水环境的污染。

3.3加强对农业污水的控制

对于农业污水的控制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3.3.1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的施用,这是防止农业污水对河流水污染的有效途径。为此,各地要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加强对人们的教育,促使人们提高对农药、化肥环境污染危害性的认识,以便进行有效的防范。第二,要严格规范农药、化肥生产流通的管理,确保农药、化肥品种与质量符合国家的规定和标准,避免违禁和不合格产品用于农业生产中。第三,加强科学技术指导,控制农药、化肥的施用量,做到科学、合理、安全施用。第四,研究开发和施用高效、易降解的无公害和无污染的农药、化肥。

3.3.2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开展生态农业可以实现农业生产,农业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各地要树立大环境生态观念,加大农、林、牧、渔环境污染源管理力度,大力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引导农民开发和生产有机食品,推动种植结构的改变。推广高效、实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控制水土、有机质流失和土壤污染,

三、结语

河流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本文以上提出的防治措施只是起到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河流水污染的问题。各地具体加强对河流水污染控制盒治理的时候,应该首先根据河流污染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应用,从工业生产、居民生活、农业生产等方面加强对河流水污染源头的控制,从而保证控制和治理后能够有效的保持城市河流的水体的长期健康。

参考文献

[1]刘影.浅谈城市河流水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11).

[2]江红梅,王正中,王东刚,曹满,任鑫.城市河流综合治理与生态建设探讨[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篇2

我国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成。尽管如此,我国的江河、湖泊却成了倾倒有毒废水的下水道,全国目前有3.2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其中,因水污染造成9000多万人饮用水不安全,我国的水污染事件层出不穷,触目惊心,中华水污染逼近危险临界点……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谁污染了我们的水?

一、我国水污染的现状

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水污染的根源来自工业排放的废水、污水、城镇生活污水以及农业化肥、农药流失等。2010年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617.3亿吨,比上年增加4.7%。河流水质不达标率近40%,其中丧失利用价值的劣五类水20%。

1.工业废水污染

工业废水是我国水污染日益加重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我国污水处理力度虽然在增加,但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仍呈上升趋势。根据《2010年环境统计年报》,2010年我国工业污水排放量237.5亿吨,比上年增加1.3%。工业废水污染最严重的主要来源于化工、造纸、印染和电镀等行业。工业废水造成的污染主要有:有机需氧物质污染、化学毒物污染、无机固体悬浮物污染、重金属污染、酸污染、碱污染、植物营养物质污染、热污染和病原体污染等。很多污染物有颜色、臭味或易生泡沫,使工业废水呈现出令人厌恶的外观,并造成水体的大面积污染,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它以各种化学形态存在于废水中并进入环境,不仅不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解,反而在食物链中累积,最终影响人体健康。

2. 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是指城市机关、学校和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水,包括厕所粪尿、洗衣洗澡水、厨房等家庭排水以及商业、医院和游乐场所的排水等。生活污水是仅次于工业废水的又一主要污染源。2010年生活污水排放量279.8亿吨,比上年增加7.0%,生活污水排放量占废水排放总量的61.5%,高于上年。城镇居民区每天排放大量生活污水和固体垃圾,其中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氮、磷和硫等微生物营养元素的有机物,还含有洗涤剂及多种病原微生物。当这些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会造成水中溶解氧大量消耗和促进水体富营养化,在厌氧菌作用下容易产生恶臭物质,同时造成病原菌和病毒通过水媒介而使疾病蔓延,受城市污水和二级污水处理厂出水污染的水体,除含较多腐殖质外,还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及多糖等大分子有机物。

3. 农业废水

农业废水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农村生活污水,农民生活用水量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增大;二是规模化畜禽养殖废水,主要是畜禽粪便和圈舍冲洗水;三是农田径流和农田尾水,也是农业废水中最重要的部分。农药、化肥等使用量日益增加,而利用率非常低,导致绝大部分残留在土壤和漂浮在大气中,经过降雨重新回到地表和地下水体中形成污染。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农业污染源对水环境影响较大,其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排放量分别为1323.09万吨、270.46万吨和28.47万吨。

4. 不可预见废水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突发水污染事件也成为造成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突发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一旦发生就会对水环境造成极大损伤,甚至不可逆转。例如2010年7月3日的紫金矿业污染事件,导致汀江部分河段水质受到一定污染,并造成大量鱼类死亡。

二、水体污染的根本原因以及防治

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是在经济技术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一直到21实际初,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并且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防治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特别是水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过一个艰苦的治理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在认真总结以前水污染防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鉴世界一切成功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不断加强政策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逐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水污染防治道路。

1. 健全法律法规

我国工业废水排放污染物浓度过高的很大原因就是法律法规不完善,执法力度不严。新时期,应用有效、强有力的法规代替过时的立法和规定;并向企业及其员工及时普及水污染防治法律知识,让他们了解到水污染的危害和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对那些违法排放不合格废水的企业,要严格按照法律进行惩罚和处置,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

2.加大污废水处理力度

由于城市化的加速和工业高速发展,绝大部分城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然而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年处理率仅为2.43%,绝大部分污水直接排入附近的河流湖泊等水体,致使82%的水域被污染,水源水质明显恶化。据调查,全国430个城市有90%以上的饮用水源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预计到2030年左右,城市污水排放量将增加一倍多,供水水源将受到更严重污染的威胁。今年1月5日,新华网报道的河北省邯郸市区在5日下午突发大面积停水,邯郸市政府晚间通报称,接山西省有关部门通报,此次停水的主要原因漳河上游浊漳河山西境内发生了事故性污染物排放。正是这场事故性污染的排放才造成了此次大面积的停水。我国经济在高速地发展,但对污水处理方面的投资还不足。如果不及时加大水污染治理的投资,任由水污染发展下去,那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最终将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首先,应不断研究污水处理新方法,同时可饮用国外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不断提高我国污水处理水平;其次,应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以提高城市污水无害化处理率;最后,应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将处理后的废水回用于工业、农业和市政等。

对企业生产产生的工业废水,处理力度的加大主要应体现在排放标准上,要不断提高工业废水排放浓度要求,同时对污水排放总量进行控制;对城市污水,可适当增加排污费用,将其用于污水处理。

3. 从源头治理

地下水,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都承担着饮水水源的重担。公益人士邓飞在微博上发起“地下水污染调查”、“企业污水直排地下”现象引起很多人的共鸣。诸多网友痛陈回乡见闻:家乡的水已变质,亲朋和邻里多人得了癌症,一些地方政府漠视企业违法排污。地下水污染之所以长期被忽视,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污染绝大多数发生在县域乡村,大中城市几乎对此无感,而受此祸害最深的农民又缺乏话语权。然而,地下水污染已经到了不得不正视,不得不从根本上治理、遏制的时候了,再不治理城市也将难有清洁的水源。

先污染后治理是我国之前所走的道路,将来这种状态是一定要扭转过来的。污染到了一定程度后是无法逆转的,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时进行才是良策。从源头减少污废水排放量的措施主要由以下几点:

(1)减少工业废水污染源。要加大对先进生产工艺的投入,优先发展排污少的工艺,对排放大量污废水的生产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减少废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量。

(2)减少生活污水。加强对国民的教育,使人们意识到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自觉主动地充分利用水资源,减少污水的排放。

(3)提高农业化肥利用率,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可直接减少农业废水中N、P的含量,改善水质。通过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目前已有一些种植技术可以达到少用或不用农药,但由于其投资大和管理麻烦,没有被广大农民所接受。未来应积极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向农民灌输环保的种植理念,争取最大程度地减少农业有害废水的排放量。

(4)避免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发生,减小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危害。一方面,可建立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监测预警系统,对可能发生的水污染事件进行提前预测,减少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可成立相关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快速反应队伍,在水污染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对水环境的污染。

4.调整工业布局

我国目前造成水污染的行业主要的还是一些重金属等行业。这就要求工业部门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合理调整工业布局,推动资源消耗小、效益高、污染小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结合技术改造推行以清洁原料、清洁生产过程和清洁产品为主要内容的清洁生产。要把清洁生产当作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的一次工业企业的全面改造,在全国所有工业企业推行清洁生产。通过加强环境管理审计,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促进我国工业向新的技术基础转移,以集约方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减少污染,增加经济效益。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我国资源节约型生态工业生产体系。

三、结语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非常少,保护水环境是一项长期久远的战略任务,水污染防治工作是缓解我国的水危机必须进行并且需要加快进行的工作,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已经引起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短期内治理水污染问题的难度很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不断完善我国的水污染防治政策和措施,使我国的水污染防治工作不断地得到完善。同时广大民众也要加强水环境保护意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罗毅. 中国环境统计年报2010[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2]邢平伟. 中国的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浅论.太原科技,2003(4):4-5.

[3]汪恕诚. 到2030年我国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 中国网综合消息[EB].2004-03-22

[4]王福花. 化学农药化肥的污染与防治[J]. 青海农技推广,2008:(3):59-60.

篇3

1 水环境相关概述

1.1 水资源现状阐述

随着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愈发认识到,水资源对生活与社会的重要性。同时,水资源的有限以及脆弱性使得水资源日益短缺,这严重影响着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据报道,现在全世界超过一百个国家缺乏水资源,并且严重缺水的超过了半数。处于发展中阶段的中国同样受这个现象的困扰。我国人均占有水资源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5%,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缺乏,特别是山东、辽宁、江苏、黑龙江、陕西五省,重工业集中,人口稠密,水资源压力大。近年来,为缓解北方地区用水压力,除勘探、开采地下水外,还修建了众多水库来储蓄地表径流,以及“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然而,这些工程的实施存在着建设周期长、实施难度大、费时费力大等弊端,并且对环境的调度也会影响生态平衡,使得环境问题出现恶性循环。因此,面对水资源现状,防治是更加有效的办法。

1.2 水环境污染现状

据了解,现阶段我国水环境污染主要分为以下三点:第一,北方缺水地区开采地下水过量,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第二,沿海地区海水侵蚀严重;第三,水富营养化。而水污染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工业废水污染;农业污染;城市污染。工业废水排放是引起水资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因为除了工业排出的废水直接注入水体会引起水环境污染以外,工业排放的固体废物和废气最终也会导致水体的污染。其次,农业的机械化、规模化发展导致农药、化肥的使用量的大幅度上升,残留在土壤中,最终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水污染。另一方面,城镇化的发展使得城市污染也日益严重。近年来,城市人口集中,导致生活污水、废气排放量都剧增,引发城市矛盾的同时也对城市周围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

水环境的污染对人们的生活以及生存造成了很多不利的因素。众所周知,人体中70%-80%是水分,长期使用受污染的水源,会使身体素质下降,引发各种疾病;同时影响人们生活的质量,不利于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

2 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2.1 贯彻水法,加强水源保护

推进水法的完善与实施,保护水源,这是防治水污染的、保护水质的根本方法。一方面,加强各地区水源保护法等水法的落实,严格实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另一方面,有针对性的采取保护水源的防护措施,推动地方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展开。其次,可以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统一管理和监督水法的实施,不断完善水资源防治措施系统的建设。

2.2 加强对水资源污染严重的企业的监管力度

管理部门在对水资源进行检测和管理的同时,可以着重对水资源污染严重的企业、以及水污染严重的地区进行高强度的整改。在当前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很多知名企业都违背了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可持续战略要求,生态环境破换严重,尤其是水资源的破坏。因此,必须加强电力、化工类等重工业进行实时监控,严格控制废水排放量,强化内部水源管理,从源头上遏制水污染。另一方面,对重度水污染地区进行限期整治,加强对水源状况的检测,完善日常的监督工作,保证水资源的质量[2]。

2.3 废水循环利用

废水循环利用分为以下几个途径:地下水回灌;景观和娱乐用水,比如浇洒绿地、道路、洗车、冲厕所等杂用水;冷却水甚至锅炉补给水等。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缓解工业与农业、城市之间的用水矛盾,同时可以节约水资源,实现“优质水优用,差质水差用”的原则,有利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水体污染,这样才能更好的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其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2.4 建立完备的给水排水系统

据了解,在国外,给水排水行业称为水工业,在国内,水工业的概念也逐步被业内人士所接受。水工业主要有产品开发、系统平台搭建、技术服务三个方面构成,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国内的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开发度具有较大空间,我国现在的水处理设备总值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具有很大差距。在城市建设中,应着重建立排水系统,改善城市遇雨成“海”的状况。

2.5 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

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念,引导人们积极参与水资源的防护,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首先,根据各个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计划,严格控制排污总量。其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工农业的发展,制定用水定额和排污定额标准。同时,改革城市水价,实施阶梯水价标准制度,努力提高城市中水回用率。最后,可以加强水的需求侧管理,以水定产业发展规模,定城市发展规模,建设项目必须获得取水许可和排污许可,推进水权、排污权制度和准市场管理,逐步实现资源、环境的优化配置[3]。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是万物的源泉,是人们生活生存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都快速发展,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污染对环境的影响也日益严重,因此,建立城市污水处理体系对改善城市水环境,保障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水是宝贵的物质财富,目前为止,人们没有发现大规模制造水资源的办法,因此,水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重要的是,水资源的治理是一个耗时费力、效果周期长的工作,因此我们应该更加着重于水资源环境污染的防治,这也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发展阶段。现阶段,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的规模的范围扩大,水资源短缺与需求日益增长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无偿采取,用之弃之,既是一种落后的社会观念,也是对资源的一种巨大浪费。现代社会的到来,使人们的观念与时俱进,逐渐重视水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