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足球体育教学反思

足球体育教学反思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1-10 10:13:3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足球体育教学反思,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足球体育教学反思

篇1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教育事业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需要进行创新与完善,以此来更好地推动现代教育事业。而在中职教育中,通过组织足球教学,将会更好地达到这一教育目标。因为足球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未能实现大范围地推广,同时,因国家政策、社会环境以及一系列相关的外在条件的影响,我国中职学院足球教学的发展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中职足球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足球教学课程的训练模式缺乏灵活性

在我国,中职院校的足球训练课程本身缺乏“新鲜血液”,教学活动的开展往往是依赖于一些年龄较大,教学活动缺乏创新性的老教师。这些教师的教学活动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更为明显,继而使得课堂教学模式与训练方法很难适应新时展需求,教学技术未能有效创新,导致了足球教学活动的长期滞后。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训练积极性较差,且学生的自我发挥空间较小,训练内容单一且缺乏灵活性。这既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

(二)足球教学的资源薄弱

随着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足球教学的资源分配更加难以满足每一个学生的训练所需。其不仅仅是指对训练场地的需求,也指的是教学活动的技术支持。当这些外在条件未能达到标准之时,将会导致学生的训练成效无法达到预期。另外,就目前我国的中职院校招生情况来看,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加,使得学校的教师队伍也在不断地扩大,而这部分的资金支出加剧,使得学校针对于足球训练的资金支持更少,从根本上影响了中职院校足球训练的稳定发展。

(三)制度设计中存在理念偏差

中职院校的教育工作开展是为了给社会培养具备一定专业技术的操作型人才,而学生及其家长也希望能够通过中职院校的学习来得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这也就导致一些中职院校忽视了对素质教育课程的开展,而足球训练即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中职足球教学无论是从教学大纲、课程安排、师资配备,还是从规章制度、教学方法等方面都体现出了对足球训练的忽视性。使得本应当成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足球训练,成为了“无用”之课。

(四)专业教师数量和结构失衡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体育课程的开展难以获得应有的重视。中职院校的管理者、教师甚至是学生都觉得体育课程就是玩的课程。导致体育课程的教学开展缺乏专业性,在对中职院校的体育教师进行选择与聘用的时候,呈现出明显的随意性。这些教师不一定是体育运动专业出身,年龄、资质也是参差不齐的。同时,一些具备专业技能的年轻教师会因个人的选择,出现频繁跳槽现象,使得足球专业出身的教师难以成为中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者。

(五)老师和家长对足球课程不重视影响教学效果

在我国,因足球竞技的认可度较低,社会各界对其的了解水平与参与度也较低。这也就使得中职院校本身在注重于学生学习成绩、专业技能以及就业情况的同时,将足球训练的重要性直接忽视了。这不仅表现在教师与家长身上,也表现在学生的学习参与主动性上。这也就导致年轻的足球教师很难得到工作认可,继而不愿意从事体育教师这一行业。

(六)足球课中缺乏系统的足球技术和战术教学内容

在大多数的中职院校教学活动中,针对于足球教学的系统性设计,缺乏完善的教学内容,其主要是因为教学大纲中没有针对于足球教学的具体化规定,仅仅是对一些基本活动能力的要求,如跑、跳、踢、颠等内容。而在实际的足球运动中,教学活动所涉及的往往无法运用起来,足球教学的内容较为单一且训练方法过于呆板,使得足球运动难以全面开展。

二、中职足球教学改革策略

(一)针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发展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体育事业的发展要注重现代化。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训练开展中,要有意识地增加学生的体能训练。足球运动对体能消耗是极大的,当学生的体力难以满足运动标准之时,也就无法很好地参与足球运动训练。因此,教师需要在日常训练中,主动地运用不同类型的体育教学设施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当然,传统训练流程中所有的优秀内容应当被留下,不足之处应当注重改善与优化。同时,教师应当时刻关注着国际足球的训练先进之处,使得训练模式能够与时俱进,并且做到在学习基础上的改进,从实际情况出发的补充与设计,让学生的学习模式得以更具科学性。

(二)增加训练投入,落实教学设备的运用

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职能机构的大力支持。我国的教育事业不仅要成为社会建设的人才来源,也要成为体育事业的人才来源。就足球发展来说,我国足球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做的,不再单纯地是对解决办法的选择,还需对改革成效反思与完善。做到对足球事业的大力支持,并且从上而下地将改革工作落到实处。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对大城市中职院校足球事业加大投资,让大城市带动小城市,继而实现全面发展,使得中职院校的足球训练得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确保其可以在复杂的外在条件制约下落实教学设备的运用,实现对教学环境的改善,为中职学生的足球训练活动提供更为优质的训练环境。

(三)完善基础设施、合理优化学校资源配置

中职院校的足球课程发展需要更为专业的运动场地与器材设备,这就需要中职院校投入更多的经费。专业化的与器材设备是对教学成效的保障,也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学习热情的吸引。当然,足球场地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中职院校也需要对融资渠道进行多元化开拓。其资金来源不应仅局限于教育拨款,也可以是从社会企业、社会组织处获得资金,以此对现有场地、设施及器材进行优化升级。同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选择以构建专业化球队的形式组织比赛,让校内外的足球交流得以落到实处。另外,社会上热心群众也能成为中职院校足球训练活动的推动者,足球运动的开展会让学生在更多力量的指导下,既获得学习的机会,也能收获更多的学习乐趣。

(四)重塑中职学校足球课程设置理念首

先,中职院校的教学指导设计中,需要明确足球教育的课程教学要求,使其成为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理论指导,并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正确的理念。教学课程要正确的部署,确保足球教学课程的设置价值能够被发挥出来。让足球课程不再是一项单纯的“休闲”课程,让学生的专业性能够被有效提升,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促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虽然,足球课程本身的专业性没有那么强,无法给中职院校的学生成长求职带来的帮助,但是,对学生的成长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加强对足球教学活动的认识与运用,将会让学生身体素质可以被进一步提升。

(五)老师、家长、学生转变学习观念

学生对足球的学习不仅是理论知识的掌握,也是对体魄的锻炼。知识学习、技能锻炼与运动健身之间的联系将会更为紧密。当学生从中职院校走向社会之后,得到的不再是简单的课程内容,也有学生学习兴趣的转化,会让学生因此拥有一个终生的兴趣爱好。为了达到这样的学习成效,中职院校的教师与学生家长也要转变以往对足球课程的认识,认识到学生的兴趣爱好所具备的价值,给予学生认可与关爱,激发学生寻求自己的爱好所在,让学生的人生质量因此得以提升。

(六)让足球教育事业能够获得更多的年轻教师参与

中职院校的数量不断增加,需要更多年轻、专业的体育教师参与。当然,针对于传统教师的教学模式不足存在,也需有意识地进行改善,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更为灵活、先进、科学。让不断调整的教学模式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的前提条件。当然,随着更多年轻教师的加入,会给传统的足球训练带来更多改变,传统的局面也会有所改善,使中职院校足球教学活动的开展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结语

总的来说中职院校的足球训练教学课程需要对现有的基础加强认识,注重于对过往教学模式的创新运用,并加强投资,使得规范化训练能够落到实处。同时,针对于足球训练的宣传也应更为积极,以此来让社会大众加强对足球这项运动的了解与认可,也能够吸引更多专业人才成为中职院校足球教学训练的新时期推动者。

参考文献:

[1]王光雄.中职体育教学中有效开展足球运动的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7(2):30-32.

[2]秦波忠.中职足球教育中的综合素质教育[J].华夏教师,2016(12):91.

篇2

由于多让学生参加足球运动能够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都起到一个良好的促进作用,所以我们这里多谈一些关于足球运动对于精神文化建设都有哪些作用,从而达到促进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构建的目的。

 

一、体育精神文化的概述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要倡导素质教育,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精神文明。而在体育运动中足球运动,具备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审美,创新能力,服从性等多方面的因素,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可以将足球精神加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的精神文明。而让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足球比赛或者运动从而形成的心理素质和想法是很持久的,这样养成的心理素质不易发生改变,而且持续性也很长。

 

二、足球对体育精神文化有哪些影响

 

足球运动其实在我国很早的时候就存在,但是由于历史原因而没有得到普及和发展,但是现在生活不一样了,学生们有了很多的时间和条件来进行比赛,包括我们教师在内的很多人其实都是足球运动爱好者,课余时间我们教师也会偶尔组织一个足球比赛。每次上课我也会建议学生们开展一场友谊足球比赛,人数不论多少,重点在于可以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并得到表现的机会。

 

1.足球运动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培养。足球运动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足球场上有足球运动的规则和目的,当学生们站到足球场中的时候,要明白自己的位置与使命,每一个教练都有自己的战术和意识,学生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球技,磨炼自己的意志,更要对教练的战略战术活学活用,这样才能够帮助团队取得最后的胜利。

 

通过学生不断提高自身意识与能力,让整个团队都能够得到提高和成长,在足球场上学生们不断反思总结得失的原因,找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加以改正。当学生毕业后到了社会上,这样的意识也是非常有用的,让学生不断地总结归纳自身原因,不断改进自身缺点,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活学活用竞争规则,从而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

 

2.足球对学生拼搏精神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足球运动是竞争性和对抗性很强的一项运动,正如同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面临各方面的竞争,从上学开始就有意识地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这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有用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赛场上胜利者只有一个,那么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来取得最终的胜利,所有的队员都是为了同样一个目标而努力,也许会失败,但是我们可以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改进我们的不足,让学生们养成不断拼搏、不认输的精神和意志。从社会角度来看,有竞争才会有进步,有竞争才会有生存,有竞争才会有发展,只有良性竞争才可以提高我国整体素质和我国的竞争力,因此用足球运动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3.体育运动中足球对学生服从性的影响。在我们的足球运动中,有一项特别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要遵从比赛规则,肯定不能够满场乱跑,只有在比赛规则范围内我们才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通过学生进行足球训练与教学可以让他们不断学会和适应比赛规则,让学生们明白和知道没有绝对的自由,要在遵守规则的范围内才是自由。

 

4.体育教学中足球对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影响。在我们的足球训练中,我们要多训练队友之间的配合与协调性,在球场上能否取得胜利跟每个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团队之间的合作和配合是否默契,如果学生之间在平时训练少而配合不够默契,那么整个队伍就很难取得胜利。所以在训练中,我们要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与协作,多培养他们的默契,争取让学生们在球场上既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人技能,又要让整个团队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也要懂得相互协作与配合,这样才可以创造更大的成功。

 

三、足球有助于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建设

 

足球有“世界第一运动”的美誉,是全球体育界最具影响力的单项体育运动。标准的足球比赛由两队各派10名球员与1名守门员,共11人,在长方形的草地球场上对抗、进攻。比赛目的是尽量将足球射入对方的球门内,每射入一球就可以得到一分,当比赛结束后,得分最多的一队胜出。在外国的很多国家,他们很早就开始重视足球运动,但是我国校园内的足球运动普及还是要稍差一点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关注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对于足球运动也是越来越重视。相信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校园文明建设会越来越规范化。

 

1.体育运动中的足球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在足球运动中带有商业色彩的欧洲五大联赛与巴西、阿根廷的联赛等这些比赛中,球员都具有很高的水平,同样必须要有非常好的身体素质,多观看这样的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个人技巧以及审美能力。在比赛的过程中会充满悬念,能够让学生感觉不是在看一场比赛,更像是看一场大气磅礴的歌舞,这就是美的欣赏与获得。另外,在足球的比赛当中,赛场中的比赛瞬息万变,战术的合理运用和安排,让足球成为了不只是体力运动更是充满智力的运动,展示出更多的力量美与精神美。

 

2.足球运动可以充实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在课余时间,可以让学生多进行同学间的足球锻炼,同时通过观看足球比赛,更可以让同学们有更多的互相交流感情的时间和话题。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更是一次增进友谊的机会。另外,在比赛过程中体育解说员对这两队所在的地区、国家、城市的一些介绍,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世界文化,从而增长了知识和开阔了视野,这些知识可以让比赛更有趣味性。这些活动促进了足球文化氛围的渲染,也使观众有一种进入游戏的感觉。这就是足球的独特魅力,使学生的心理世界充满乐趣。

 

四、建议

 

1.在足球运动过程中完善自我。现在的很多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他们身上明显体现出很多负面的性格,例如自负、懒散、抗挫折能力差等,而多进行足球运动则可以让学生形成一个一个的集体,在大家共同的娱乐运动中,结交更多的朋友,磨炼自己的意志,从而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慵懒自负等负面性格。同时,学生也可以在足球运动中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在足球运动中学生更是可以学习到尊重对手、服从裁判、相信队友等,在良好的运动氛围中,胜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树立良好的心态,促进自身良好个性的发展,树立体育新观念,从而完善自我。

 

2.新闻媒体是构建体育精神的重要环节。学生是社会中的先进因素,善于也敢于接受新的事物,但是很多新的事物还未发展成熟,学生容易走进误区与死胡同,这样就需要新闻媒体来给当代学生指明正确的社会发展方向。希望中国的新闻媒体要客观、公正地报道足球信息,能够尽可能地将赛场内外的文化知识展现给电视前的观众,让观众了解更多的文化和知识。

 

篇3

中图分类号:G807.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7-3612(2010)05-0073-03

Case and Enlightenment:Innovation in the Practice of School Phys 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DONG Cuixiang1,WANG Liya2,JI Yanzhong3

(1.P.E Department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 0241,China; 2.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NanyangNormal Univers ity, Nanyang 473061,Henan China; 3.Experimental School of Hightech Zone in Puy ang,Puyang 457000,Henan China)

Abstract: Innovating sport even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to develop the res ources of P.E. curriculum. It has been vigorously advocated by a new round of fu ndamental sports course reform. The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background, pr ocess, ideas and implementation results of the case study of threestep ball ev ent. The enlightenment is that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is the experimental fiel d of the innovat 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he wisdom of the students in the innovati on of curriculum deserves our consider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 m should bring the role of the community into full play. The sports innovation i s not only from sports practice but also from theoretical guidance.

Key words: reform of the P.E. curriculum; innovation; threestep ball

进入21世纪,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力改传统《体育教 学大纲》的编写思路,在指导思想、目标设置、课程内容、评价方法、课程实施及管理等方 面都提出了新的、明确的要求,尤其是在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提出了具有指导性的 建议。建议每个学校在实施国家制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过程中,对现有运动项目进 行改造使之适应本校学生体育需求的同时,还可以发挥体育教师及学生的创造性,引入当地 传统体育项目或开发新的运动项目,以丰富本校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1 ]。

在这一精神指导下,近10年的体育课程改革实践中,全国各地学校创新出许多各具特色 的运动项目,其中河南省濮阳高新区实验学校(简称高新实验学校)开发的“三步球”运动 项目,更具典型性和代表性,本文在对这一案例的研发背景及过程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 引发出对当前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1 三步球运动的研发背景

河南是经济较为落后的省份,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相对缺乏,不少体育器材都是体育教 师和学生亲手制作的。其中,沙包是最为普及的、简易的体育锻炼用品,是中小学生游戏和 锻炼身体的良好器材,无论是在学校或是在庭院街道,到处都有孩子们玩沙包的身影。

在沙包的制作过程中,由于制作者思维方式不同,所制作的沙包大小、重量、质地、 颜色及填充物,五花八门,形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想像力和个性特征,但投掷沙包具 有一定的危险性和局限性。2002年10月份,在高新区实验学校的体育课沙包单元教学中,出 现沙包打伤学生脸部的教学事故,这引发了任课教师拟改进沙包及其运动方式的设想。这种 设想得益于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赋予体育教师可以开发体育课程资源的权力。此时,政策导 向与解决体育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在这个节点上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体育教师们研发三步 球运动项目的内外动因。几年以后,让体育教师们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次教学事故,使他 们真正体验到校本教研带来的成功和快乐,但在研发过程中,教师们也付出了艰辛的劳动[2]。

2 三步球运动研发过程

2.1 尝试探索阶段(2002-2003年)。三步球活动项目名称的演变与形成

为了避免伤害事故的再次发生,体育教师向学生提出改变沙包内填充物的要求,由原 来的玉米、沙子、大米等易造成伤害的物品改为轻软的、卫生的棉、线、布等物品。这样以 来,不仅增加了练习器材的安全性,还由于沙包体积的相对增大,更加有利于学生进行抓、 握或踢等运动,这就是三步球活动用球的雏形。

当他们将特制的沙包运用到体育教学中时,发现学生喜欢把它作为足球或毽子踢着玩, 这又引起了教师们的思考,因此,体育教师就模仿米卢带领国家足球队员玩的“网式足球” ,创编了以毽球为原型的“二人制足式沙包运动”,后又更名为“软布球包”运动。但在“ 软布球包”运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掌握踢、停等动作时不如毽球易掌握,经过长时间的练 习,不能形成具有观赏性的比赛,导致学生的活动兴趣不高。但体育教师却发现,学生在课 间活动时把“软布球包”用来当作篮球玩,这又给体育教师以启发,因此,就将“软布球包 ”运动由以脚为主的活动,改为以手为主的活动,这是三步球运动最早的演变过程。

此后,学校体育组教师从学生平时爱玩的沙包游戏出发,结合手球、篮球、五人制足球 的技术动作和比赛规则,开始了研发“三步球运动”的路程。

2.2 初步研发阶段(2003-2005年)。三步球项目理论与实践体系初步形成体育组老师们的研发活动,得到了濮阳市教育局体卫科领导及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在 校长和书记带领下,成立了“三步球”运动项目研发小组,制定“三步球”活动的实验研究 方案,研讨“三步球”的技术、战术、竞赛规则和裁判法、专项素质训练方法和教学指导等 课程资料,其设计理论及原则是[3]。

2.2.1 设计理念:配合才能前进,协作才能成功

现代社会是一个以竞争为主流的社会,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生活的重要特征之一, 但它不是社会生活的全部特征,社会生活另一个十分显著的特征是人与人的协调合作,是在 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没有协调合作事业就得不到发展,社会就不可能进步,这是现代社会发 展的基本特征,也是学校教育所应达到的目标。

为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体育教师非常重视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竞争和协 作意识。因此,在体育课程内容开发中,这一设计理念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体育教师在训练 和比赛中,使学生逐渐养成只有配合才能快速前进,只有协作才能体会到团结合作带来的成 功和愉悦感的良好习惯。

2.2.2 设计的基本原则

1) 符合广大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2) 简便易行原则;3) 全面发展身体原则;4) 竞技性和观赏性相结合原则;5) 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原则。

根据以上设计思路及原则,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到2005年11月份快乐三步球项目 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及比赛规则基本形成。经河南省科技情报所进行科技查新(报告编号 :200541b0101191)认为:“快乐三步球”属于原创性体育项目,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创 新程度较高,在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和群众性健身活动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4] 。

2.3 规范研发阶段(2006-2007年)。三步球运动理论与实践体系的完善

在三步球运动取得初步成效之后,面临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此时,正值河南师范大 学体育学院的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开题,高新区实验学校接到 了河南省教育厅体卫处下达的参加这次开题报告的会议通知,并有幸成为这一科研项目的合 作学校,承担了“创新运动项目开发体育校本课程”的子课题研究任务。从此,高新区实验 学校的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得到了体育课程专家的理论指导,使课程开发进入了规划研发阶段 。

为了进一步完善三步球运动理论与实践体系,总课题主持人和合作学校领导、体育教 师多次交流研讨。交流形式主要有:一是总课题主持人带领部分课题组成员到学校进行现场 指导,二是市体卫科领导、学校领导带领体育教师到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进行拜访。重点 探讨如何进一步规范三步球项目的理论与实践体系,研讨内容涉及用球体积与重量的确定、 场地规格标准的设置、球门大小以及比赛规则的制定等。

通过课题组的理论研究,结合多年来三步球在本校实施的情况,依据中小学生年龄、身 体、心理等特点,设计了几种实验方案,经过几轮的实验,最终确定了较为科学的三步球项 目场地、用球、球门标准及竞赛规则等,逐步形成了完善的三步球理论与实践体系,并于20 07年7月出版了《三步球理论与实践》专著。2007年8月《三步球项目的后续研发》获濮阳市 实用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4 推广实施阶段(2007-2009年)。三步球运动在中小学得到推广实施经过几年的研发与实验,在濮阳市教育局体育卫生科的大力支持下,三步球项目已经在 濮阳市中小学和五县二区普及开展,并在市“曙光”、“晨光”活动中应用两年。河南省有 六所试点学校试验、开展了三步球教学和不同形式的比赛。国内有南京秦淮区、内蒙古安庆 镇总校、浙江新河镇、吉林珲春市六小等地方和学校试用该项目。

3 三步球运动及场地器材标准介绍[5]

3.1 三步球运动介绍

三步球是一项用手进行传、接配合,三步之内必须完成传、接或射门动作的新型球类运 动项目。运动技术主要包括:移动、传接球、断球、射门、守门、战术等。

三步球比赛是采用由两队在同一个场地进行竞争的比赛形式,每队出场6名队员,目的 是将球射入对方球门得分,并阻止对方获得球或得分。在比赛中队员可将球向任何方向传、 抛,可用除小腿和脚以外的任何部位进行传、接、射等动作,可以持球向任何方向跨、转两 步突破,在第三步落地之前必须传球或射门。开球时,双方队员站在各自半场,开球队员脚 跨中线站在中圈,当裁判鸣哨后,将球掷回后场,比赛开始。比赛时间为30 min,分为三小 节,每小节各10 min。比赛结束,以进球的多少判定胜负。

3.2 用球体积及重量

通过实验研究和实践验证,三步球小学生用球,周长30 cm、重量200 g;中学生用球 ,周长40 cm、重240 g;由六块类似于椭圆的皮革制成的,用安全、卫生的轻软物质填充 的圆形物体。

3.3 球门规格

最初,场地的大小是借鉴手球、足球等常规性球门的外形来设计的,但在实验和推广过 程中发现,方形球门的边框棱角与中学生的身高接近,在激烈的争抢和防守过程中,存在不 安全隐患。经过反复的比较实验,最终设计出圆弧形状的三步球专用球门,并获国家实用新 型专利(CN201082340Y)。正式比赛的球门是圆弧形的,用三种颜色装饰,小学组为1.5× 2.2 m;中学组为1.8×2.4 m,并用红、黄、蓝三种颜色装饰门框,使球门更加醒目。

3.4 球场规格

三步球发展初期,场地没有太多严格的限制,借用过篮球、五人制足球、手球的场地。 但根据运动量的大小,以及边线与端线交叉四个角的利用率,经过重新实验设计、改进,最 终形成三步球专用的活动场地。三步球活动比赛场地呈长方形,场地长28~35 m,宽18~2 5 m,由边线、端线、球门线、中线、中圈、射门、限制区和8 m线构成(简称五线、 三区、一圈)。

3.5 主要竞赛规则

竞赛规则的设计与场地、器材的设计同样重要,也经历了设计、实验、再设计、再实验 ,在实验中不断改革和创新的过程。而竞赛规则的设计更多的吸取了篮球、五人制足球、手 球等众多球类比赛项目的长处。如:在三步传球、射门的设计上,汲取了篮球的“三步上篮 ”的技术特点,在第三步落地之前必须将球传出或射门。这样既有利于体育教材之间的衔接 ,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跑位意识、配合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把个人与整体的利益紧密的联 系在一起。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改变现在学生单打独斗、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更好地培养学 生的团结协作精神,突出强调“配合才能前进,协作才能成功”的设计理念。

3.6 三步球运动的特点

1) 侧重于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及投掷技巧。2) 注重培养学生之间的配合、协作能力。3) 三步球的柔软性使学生易接、易抓、易握,且具有安全性。4) 安全、卫生的废弃物重新利用,体现了节约、环保的特点。5) 具有运动技术易掌握、比赛易组织、活动易开展的特点。6) 场地器材的简易性。7) 比赛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4 三步球运动的开发与实施对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4.1 体育课堂: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是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实验田

体育课堂中存在着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等多向的交流活 动,他们在教与学之间相互启发思维,激发灵感。学生无意的练习行为引发体育教师的诸多 思考,从而实现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创新。体育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努力寻求解决体 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精神,不仅使自己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在较大程度上践行了体育 课程改革的创新理念,将课程改革理念转变为实践行动。可见,体育课堂是发生这些行动的 主要场所,是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实验田。

4.2 学生:体育课程实施及研究的盲区应该得到关注

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认为:课程是教师与学生体验到的教育经验,课程变革的出发点和 归宿是教师和学生个性的成长、发展与变化,教师与学生应成为课程和课程变革的唯一的、 真正的主体[6]。从目前体育课程改革的现实情况来看,体育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影 响被日 益关注,但学生却始终处于课程实施和研究的关注区域之外,成为盲区。正如富兰指出的那 样,“当成人考虑学生时,他们把学生往往当做变革的潜在受益者,而很少将学生视为变革 过程与学校组织的参与者[7]”。从这一案例来看,学生在三步球运动开发过程中 ,起到 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自己制作沙包到自己动手制作“三步球”,从学生在课外搜集材料, 准备工具,到依照各自的兴趣、爱好进行设计、制作和评价;从几人一组游戏活动和自主组 织比赛到“三步球”各项技术的确定,学生自主演练、总结和推敲技术和规则,都渗透了学 生的思想。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学生具有参与课程实施和创新的能力,学生的参与有利于促 进体育课程改革走向成功,有利于对课程的理解,最终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4.3 共同体: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高新区实验学校三步球运动项目的开发得益于由领导、体育教师、学生共同组成的团 结协作的课程开发共同体。濮阳市教育局体育卫生科领导及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创新三步 球运动的关键,本校体育教师们求真务实、不断进取的精神是创新三步球运动的保证,全体 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创新三步球运动的基础。对于每所学校而言,只有这一共同体的作用得以 充分发挥时,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才能保证顺利推进。

4.4 理论研究:体育课程创新不仅来源于实践,还需要理论的指导 三步球运动的研发案例告诉我们,解决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是课程改革的目 标,也是现代教育理念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是教师对自身教学进行反思性研究的结果 。要达到这些目标、要求和结果,就必须有理论研究作基础,理论来源于实践,但又指导实 践,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因此,体育课程创新来源于体育课程实践,但必须有 理论的指导,这样的创新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1.

[2]董翠香.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实践研究报告[C].研究报告,2009,12 .

[3] 姬彦忠.有趣的“三步球”[J].中国学校体育,2006(3):65-67.

[4]河南省科学技术研究所 科技查新报告:三步球技术研究与应用,2005,12.

[5] 王金明,姬彦忠.三步球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2007,7.

[6] 马兴亚.高等体育院校课程改革中教师课程观念更新论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 009,28(2):86-89.

[7] 郄捍烈,冯兵.理性与非理性的博弈――对于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评述[J].北 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4):95-98.

[8] 周仕德.论课程实施基本取向与教学设计的转变[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2009.1:88-9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