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精准农业市场前景

精准农业市场前景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1-21 11:06:5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精准农业市场前景,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精准农业市场前景

篇1

中图分类号 S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0-0086-02

农作物田间管理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也是薄弱环节,而植保机械更是其中的最短板。目前国内植保机械主要是以人工操作的背负式机械、手动以及机动植保机械为主。技术先进的发达国家主要以大型智能化机械以及航空植保机械为主,国内传统的人工操作机械由于存在工作效率低、机械笨重、耗能大、压苗严重、人工中毒等问题,一直制约着我国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实现。自走式无人驾驶植保机械突破了多项关键性技术,能圆满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不仅可实现无人操作、自主行走,而且具有结构轻便、体积小、重量轻、易通行等优势。

1 农业植保机械市场概况

1.1 国外农业植保机械市场情况 欧美农业发达国家的农业植保机械由航空植保机械和大、中型自走式植保喷雾机械作为主体[1]。其中,大型植保机械普遍采用悬挂式或牵引式,喷幅达18~40m,药箱容量为400~4 000L,作业速度8~10km/h。日本在传统植保领域有日本丸山和井关等企业生产的自走式植保机械,在水田应用优势明显,日本在农业植保无人机领域走在全球前列,目前日本植保无人机保有量约为3 000架。

1.2 国内农业植保机械市场情况 我国的植保机械发展较慢,现在使用的植保机械主要有以下几种:

1.2.1 手动背负式植保机械 我国手动背负式植保机械占整个植保机械80%的市场份额[2],其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但喷药均匀性差,施药者劳动强度大且容易中毒,作业效率低。

1.2.2 航空植保机械 近年来植保无人机在我国发展很快,截至目前,到国家植保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检测的企业已有100家左右。

1.2.3 机动植保机械 机动式植保机械主要包括两个类型:一是机动背负式喷雾弥雾机,二是机动担架式喷雾弥雾机。

1.2.4 喷杆喷雾机 喷杆喷雾机主要有牵引式喷杆喷药机、悬挂式喷杆喷药机和自走式高地隙喷杆喷药机。其中,自走式无人驾驶植保机械是一种新型的喷杆喷雾机。

1.3 国内植保机械存在的主要问题

1.3.1 可靠性差 与发达国家植保机械相比,我国的植保机械可靠性差,容易出现故障,喷洒不精准,作业效果差,田间通过性差。

1.3.2 安全性低 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主要采用人工背负式植保作业的方式,常常造成人员中毒的事件。

1.3.3 适用性差 植保无人飞机主要适用于高浓度的药水喷洒,不太适用于低浓度药水的喷洒,也不太适用于稠密作物下部的病虫害防治。

1.4 国内植保机械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仍以背负式手动喷雾器为主,发展适合我国各地区多用途植保机械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农产品药害残留、农业生态环境和劳动力节约的重视,背负式打药机将退出主流植保机械,中小型高地隙喷杆喷雾机将是今后发展的主要产品,其中,智能型植保机械将是今后发展的一个方向。

2 自走式无人驾驶植保机械市场需求

自走式无人驾驶植保机械智能遥控、喷雾精准、省水省药、安全高效、可靠性好、适用性好、田间通过性好,市场前景好。该产品,售价在每台10万元左右,考虑到新产品上市,市场基础比较薄弱,品牌知名度不高,2017年需求量较低,预计3 000台。

待第一批产品投入市场后,2017年预计市场需求量估计3 000台,2018年,由于大部分消费者依然持有传统手动与机动植保机械的消费心态,市场增幅不明显,同比预计国内市场需求量预计将达到3 750台,较2017年增长750台,增长率为25%;经过两年时间的市场推广,由于产品技术先进,全智能化操作模式,将迅速抢占国内市场,市场认知度明显提升,产品品牌知名度大幅提高,预计2019年国内市场需求量将达到5 737台,较2018年增长1 987台,增长率预计为53%;2020年,市场需求量将继续攀升,达到10 326台,国内市场日渐成熟,增长率将达80%;2021年国内市场需求量将持续高增长,预计将翻一番,达到20 652台。

3 自走式无人驾驶植保机械目标市场

产品目标市场锁定:农场、合作社、种植大户及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截至2015年底,我国农机合作社数量已经达到5.4万个,比2014年增加4 400多个,入社成员数达到190万人(户)。农机合作社、农业联合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机手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新型植保机械需要量巨大,企业可通过基地示范、现场演示、开展培训等方式,根据其服务或种植的土地规模、土壤条件、气候、年降水量等情况,进行农机及农资的合理配套,并辅以相关种植农艺,科学管理,在提升农业服务组织经营管理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多做努力。

4 结语

目前自走式无人驾驶植保机械市场占有率很低,市场基础薄弱,但是发展潜力巨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劳动力不断减少,农业生产越来越走向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智能植保机械将逐渐取代传统的背负式喷药机,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扶持下,自走式无人驾驶植保机械将会获得快速发展。

篇2

气象短信业务发展对策

篇3

二、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县域金融资源集聚能力较弱,金融支持县域经济主渠道作用弱化

金融部门的信贷投入和吸引外部资金是县域经济资金供给的主渠道,而信贷资金的本质属性往往会流向资源、资金富集地区,县域经济所需的信贷资金不能最大程度的得到供应和保障,金融支持作用相应也就弱化。一是“三农”的弱质属性排斥了金融供给,影响了信贷资金在“三农”领域的顺畅流动,造成外部资金引进不足和内部资金外流。二是薄弱领域融资仍面临信贷挤出效应,供需矛盾将会更为突出。同时,类似于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财政性担保机构尚未完全深入到农村地区,对于“双创”群体和新型农村经营主体,金融机构本着控制风险考虑,弱化了信贷支持。

(二)产业结构单一制约信贷资源的可获得性

企业信用评级的广泛应用,企业征信系统的推广使用给县域企业、尤其是县域农业企业带来了机制上的刚性约束,受制于县域农业企业现状,部分农业企业达不到信贷条件。金融在支持特色产业中,现有信贷产品对特色产业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过程所涉及的育苗、种植、收购、储藏、加工、销售等环节的信贷投入不均衡。

(三)金融产品和服务种类不够丰富

近年来金融机构虽然不断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普惠金融需求。但当前金融机构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很难适应县域经济多样性、多层次、多维度的金融需求,产品创新的动力和水平不足,创新推出的一系列新产品的服务范围和领域相对狭窄。

(四)县域经济多元化融资保障机制仍不健全

大部分县域不缺资金、农民不缺诚信,但缺乏把富余资金转化为贷款的机制,金融业态协同效应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担保体系建设落后,缺乏专业化的评估、登记机构,银行押品处置不畅。同时,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覆盖面较低,商业性农业保险保费成本较高。涉农信贷风险缺乏缓释机制和补偿机制,风险分担机制不足。

三、启示

(一)将普惠金融作为推进产城融合的“黏合剂”,实现县域经济和特色产业发展协调统一

金融机构单列支持县域特色产业的信贷计划,为金融支持特色产业提供信贷资金保障。精选与当地资源相配套、具有市场前景和开发潜力的特色主导产业,积极研发推出针对特色产业发展特点、发展模式、发展阶段的信贷产品,在贷款利率、期限与准入等方面进行适度让利,调动各方积极性。积极支持县域新型优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筹措发展资金,指导帮助其在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扩大在资本市场的融资比例。借助金融手段帮助县域经济和特色产业与“一带一路”??家战略和重要区域发展战略相对接,实现特色产业带动县域经济整体发展。

(二)将普惠金融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催化剂”,实现农业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现代化

农业先天具有弱质性。金融要紧盯县域主导产业,大力培育壮大农业企业、现代农业庄园、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职业农民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起良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金融机构互动协作机制,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稳定发展。保险业要结合县域产业加快特色农业保险发展,积极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等保险产品,为产业发展提供增信支持。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扩大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发展保证保险贷款产品,推广中药材产值保险等更多金融创新产品。

(三)将普惠金融作为推进县域金融服务均等化的“剂”,实现关键环节和薄弱领域金融服务有效覆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