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精准医疗现状及发展趋势

精准医疗现状及发展趋势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9:1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精准医疗现状及发展趋势,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精准医疗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1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c)-0107-02

医疗器械产业涉及医药、机械、电子、化工、材料等多个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医疗健康产业专业门类齐全、产业基础稳固、产业链条完善,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其制造技术涉及生物医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等多个技术交叉领域,具有行业壁垒高、集中度不断提高等特点,是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材料、传感器、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及行业的崛起正在为医疗器械产业注入新鲜活力。我国医疗器械工业现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科研开发、生产和管理体系,已成为我国高科技领域颇具发展前景的生力军。

1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

1.1 全球医疗器械行业需求格局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中,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时间早,国内居民生活水平高,对医疗器械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要求较高,市场需求以产品的升级换代为主,市场规模庞大、需求增长稳定。中国、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医疗保健系统改善空间较大,庞大的人口基数对医疗器械有不断增长的刚性需求,存在较大的市场需求空间。

1.2 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

近年来,全球医疗器械产业快速发展,贸易往来平均增速达7%左右,是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两倍左右。据统计,美国、欧盟、日本共占据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超八成的份额。其中,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生产国和消费国,消费量占全球的40%以上,2015年强生公司以2 584亿美元的总收入位居全球榜首。2011―2015年全球医疗器械销售规模稳步增长,2015年达到3 903亿美元,复合增长率(CAGR)为1.90%。预计该市场规模在2020年将增长至4 775亿美元,2015―2020年期间将呈现4.1%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1.3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起步晚,但增长强劲,市场销售规模2001年、2013年、2014年分别为179亿元、2 120亿元、2 556亿元,2014年的增长率为20.06%。我国医疗器械2015年市场总规模约为3 080亿元,为2007年535亿元的近6倍。2015年全国医疗器械类销售总额为568.58亿元,新华医疗以75.54亿元的收入位列国内医疗器械公司收入之首。2010―2015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CAGR)为17.01%。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大大高于全球增速,预计2017年将达到4 942.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为15.4%。

1.4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竞争格局

在我国的医疗器械行业中,跨国企业在高端市场中占据着绝对优势,尤其是医学影像设备和体外诊断等技术壁垒较高的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75%。国内的三级医院一般都采用进口医疗器械,即使是二级医院,也有2/3的医疗器械是进口产品,我国医疗器械企业主要占据中低端市场,出口的是部分高端医疗器械产品。进口的主要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大型医疗设备,当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重点是X线设备中的高频高压技术、全数字化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电子内窥镜生产技术等。进口医疗器械垄断高端市场,国内产业竞争力有待提升。

2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面临的发展环境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疗器械工业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发展较为滞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国家对医疗器械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把医疗器械纳入战略发展,“十三五”医疗器械已经到了蓄势待发,大发展的趋势,国内医疗器械行业面临新的发展环境。

2.1 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2.1.1 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近年来,国家有关监管部门采取了积极措施,为医疗器械行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2015―2020年期间,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为重大装备研发、前沿和共性技术创新、应用解决方案研究、应用示范和评价研究。未来我国数字诊疗装备行业将实现突破、收获及继续高速发展。

(2)医疗器械市场前景广阔。

全球医疗器械行业稳步增长,我国由于社会老龄化人口比例提高、新医改政策的深入贯彻、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施以及居民支付能力增强等因素,国内存在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广阔的成长空间,必将推动医疗器械市场迅速扩张、高速发展。

2.1.2 不利因素

(1)国外企业具有从上游材料研发到下游产业化应用的完整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其中,产品设计与研发、分销与品牌建设是医疗器械产业主要利润的关键环节。

(2)新进入的企业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医疗器械企业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3)研发创新能力薄弱,产品附加值较低,缺乏核心竞争力。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是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关键,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

2.2 政策强力支持,助推市场需求增加及产业优化壮大

(1)国务院通过“十三五”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精准医疗等领域将启动新的重大科技项目,以创新型国家建设引领和支撑升级发展,高性能医疗器械被确定为医药工业与医疗卫生方面重点突破的领域之一,这必会加快我国医疗器械“国产化”进程,助推产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2)在国家政策导向及医疗装备新需求下,国内医疗器械消费市场需求增加。卫生部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明确指出,对于自主研发药品、医用耗材、医疗器械和大型医用设备等,卫生部将专门推出100亿元的民族健康产业重大专项,可见医疗器械市场需求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3)医疗器械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成行业未来的主要方向,尤其小微医疗器械科技公司作为医疗器械新产品研发的主力,成为大公司重点收购对象,致使医疗器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壮大。

3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由小到大,迅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连续多年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产品出口的数量和科技含量也不断提升。当前,现代医学对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需求。

(1)医院高端医疗器械的配备以及便捷的家用医疗器械都将迎来高度的需求增长。

医疗器械创新体现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支撑的特点。加强医疗器械工业共性技术和基础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和生产技术的现代化。高新技术医疗设备是多学科、跨领域的现代高技术的结晶,其产品技术含量高,利润高,因而是该行业相互竞争的制高点。近年来,我国加强对创新产品的政策支持,高度重视医疗器械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对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及临床急需的产品提供支持。预计未来中国医疗器械产业与世界医疗器械市场的关联度将愈加紧密,对我国的医疗器械制造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水平等势必产生巨大影响,促使我国医疗器械产品从中低端向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转化。

(2)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将重点发展数字化诊疗设备、健康监测装备等五个领域。

医疗器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战略指导点,国家对医疗器械和医疗装备有很高的支持。数字化诊疗设备将作为“十三五”重点专项的首发。高端医疗影像产业化方面,主流的、高质量、高分辨率及多功能的影像设备仍是“十三五”重点关注的部分。诊疗一体化特别是高端影像相结合、可再生组织修复的材料和可吸收植介入材料都是非常重要的趋势。智能医疗有助于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难题,医疗器械高端设备及前沿技术如云诊断等多由发达国家所掌握,大量的健康信息智能检测微型化需要我们整个行业来发力。医学影像设备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借助互联网技术为远程医疗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帮助,借助手术机器人实施远程操作或通过现代通信方式指导前方术者操作。同时以人机工程学为背景进行医疗机械改进,改善医疗器械中的弊端,保证相关机械性效能更高更好,人机工程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总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战略要以全球性医学目的的调整和医学模式转化为导向,以产品质量为根本,加快产品的二次开发和技术改造,建成一个高新技术和常规诊疗技术有机结合,既适合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近期目标,又能与全球市场需求相适应的高技术制造产业。企业必将从未来的医学发展方向、国际市场环境、国内市场政策及自身发展战略三者联动过程中抢占先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必将真正成为一个产品门类比较齐全、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国内外市场需求更加旺盛的朝阳产业。

参考文献

[1] 医疗器械行业经济运行态势[J].财经界,2009(1):43-46.

[2] 2016-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行情动态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R].

篇2

1计算机应用概述

1.1计算机应用的概念

计算机应用技术是一门较为边缘的学科,利用计算机快速准确的计算优势,被应用于社会的各行各业中。计算机应用一般分为数值计算领域与非数值应用领域两个方面[1],这两个领域的发展对科学技术的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1.2计算机应用的发展历程

早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出现计算机,这个时期的计算机应用仅仅停留在数值领域。直至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逐渐开始从数值领域向非数值领域发展,其应用从国防武器方面转到企业信息管理等信息数据处理方面。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计算机应用计算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应用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成为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近年来,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网络技术巧妙结合起来,形成了智能化、网络化、微型化和巨型化的发展趋势[2],极大地促进了计算机应用计算的发展,同时,也加快了我国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2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

计算机技术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应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计算机在数据处理方面有着存储空间大、计算快捷、处理迅速的特点。这个特点的应用是最为广泛的。我国大部分企业应用了计算机技术快速处理数据的技能,建立了自己独特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也加速了企业的发展。其次,计算机在数值计算方面有着运行速度快、计算精准的特点,已被各领域普遍采用。最后,随着计算机不断的研发,已形成了人工智能化技术,加速了企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21世纪的今天,我国的计算机迅速发展,计算机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普遍应用。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对上下游产业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加速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历程,也逐渐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计算机对我国不同行业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我国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条件成为了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加上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科技工作中完善和推广农业科技信息,完成了全国农业生产流动信息网络,从而加速了我国农业的发展进程[3]。在文艺方面,计算机技术可以直接应用于影视作品中,极大增强了影视作品的真实表现力,给观众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在医疗卫生方面,计算机技术配合使用更为精密的医疗仪器,能够提高医疗水平。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患者网上预约、网上问诊,大大缓解了看病难的问题,也有利于提高医疗事业的管理水平。在公安安全方面,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定位罪犯并完成抓捕等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国家和人们的安全提供了有利的保障[4]。

3计算机应用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应用在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许多便利的同时,也存在诸多的不足。首先,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水平相对还比较低,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我国计算机应用的普及程度和应用程度还存在很大的不足,我国能充分应用计算机的家庭和企业的数量十分有限,对计算机的使用普遍还停留在非常简单的功能上。所以我国应更多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快捷和便利的特点,不断进行开发,最终满足更多人群的需求。其次,我国对计算机产业的研发投入力度不够。我国在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和硬件方面的投入不足,导致计算机技术无法满足我国重大工程和重要行业的需求,往往依靠国外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软件和硬件,这样我国经济的发展就处于极其被动的局面[5]。因此,要提高我国的经济水平,国家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积极发展计算机产业,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的同时,加强对计算机应用的重视和研发投入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4计算机应用的发展趋势

4.1计算机的智能化发展

近年来,智能手表、智能电脑和数字电视等高科技产品已普遍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这些产品的都应用了计算机的智能化系统的原理,计算机的智能化是模拟人的行为和思想,对其进行研发和设计,制造出一批能够满足人类各种需求的智能产品。这些智能产品有着超出人类的计算和学习推理能力,能够完成人类所不能完成的工作。

4.2计算机的网络化发展

无线网络和蓝牙技术的出现就是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融合的产物[6],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网络技术的推广。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提升,实现了通信技术的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发展,从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加快了社会信息网络化发展的进程。

4.3计算机的微型化发展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微型化计算机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家用电器如平板电脑就是计算机微型化的具体体现,这种微型化的电子终端设备比一般的电脑具有更高的性价比,人们携带和使用起来更方便。因此,计算机微型化的发展已成为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最为主要的发展趋势。

4.4计算机的巨型化发展

计算机的巨型化是在计算机运算迅速和运算准确的基础上,拥有更为强大的储备功能。计算机的巨型化和微型化存在一个统一的状态中,计算机的微型化是改造计算机的外观,而计算机巨型化是升级计算机的内部性能。巨型化的发展,使得计算机的应用技能更加多样化,能被更广泛使用。例如,巨型化计算机用语系统,应用速度能够达到每秒几百亿次,是计算机应用的一次很大突破。

4.5计算机的集成化发展

人们对计算机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对计算机技术的需求逐渐多样化,传统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和数据计算功能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了适应各方面的需求,技术人员开始设法融合计算机和网络、多媒体技术等,促进了现代计算机集成化的发展。计算机的集成化技术能够带给人们更多的选择和使用空间,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5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广泛使用,人们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计算机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大大推动了我国信息化的进程。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技术给许多行业和领域注入更多的活力,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应大力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加大对其的资金和技术投入。

参考文献

[1]刘妍.计算机智能化图像识别技术的理论性突破[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6):106-107.

[2]金艳.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机房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6(15):120-121.

[3]蒋毅为.浅谈计算机应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教师,2014(32):114-115.

[4]朗海艳.浅谈计算机应用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纵览,2012.

篇3

这就是医疗器械发展的由来。现在很多医疗器械都采用了高科技的计算机技术。因为机械在进行病理诊断的时候不会出现差错,这比人为的诊断更加准确而且客观。所以先进的医疗器械现在受到非常多的推崇而且可信度非常的高。这就增加了医疗器械发展的可行性。

现在,高科技的医疗器械是医学的发展趋势,这些不断发展的技术将带给医学界崭新的未来。医疗器械严格上来说是帮助医生诊治的辅助器械,他们能够非常准确的检查病症。所以,先进的医疗器械有很多的发展潜力。

2计算机编程语言在医疗器械中的运用

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其用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手段获得,但是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起一定的辅助作用。

医疗器械行业涉及到医药、机械、计算机等多个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而高新技术医疗设备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和计算机化,是多学科、跨领域的现代高技术的结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让各界都非常关注,医疗设备将这种高科技技术引入,带动了整个医疗行业的发展。

医疗器械是用于病人的病症检测,所以经不起半点马虎。因此,正规、严谨的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好的编程语言能够严格的控制医疗器械的运行,这样就能够保证检查的病人准确性。从发展非常久远的C++编程语言,到现在慢慢盛行起来的JAVA编程语言。这些语言,都可以应用到医疗器械发明领域中来。编程语言讲究的是稳定、严谨、零错误,这些也正是医学上所追求的。所以,编程语言很自然的被融入到医疗器械的研究中来。医疗器械从某种角度来说,更像是一台有所专攻的高智能检测仪。这台检测仪受到编程语言的控制,能够严格的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工作。

下面,我们以肛肠疾病监测设备为例,简单介绍一下医疗器械运行与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内在联系。现在我国已经有能力独立自主研发电子高清晰直肠镜,研发机构与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等研究院所合作,开发出的电子高清晰直肠镜获得了很高的荣誉。这种仪器,应用到了严谨的计算机编程语言。开发团队聘请了很多拥有计算机编程能力的技术人员参与到医疗器械的开发中来。将计算机编程语言这种纯计算机技术方面的问题渗透到医疗器械当中去。

我国对医疗设备研发方面非常重视。利用各种形式来促进医疗设备研发领域的进步。并举办了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中国国际医疗电子技术大会等等医学盛世,吸引了众多群众和相关专家的高度重视。医疗电子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在所有领域中最高,甚至已经达到了14.6%,由此可见,医疗器械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泛的。在这种好的前景下,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强势引进,让这个领域更加的活跃起来。

计算机编程语言,我们拿C++来说,C++是个强大的编程语言,这种语言就像是一把钥匙,开启了很多领域的潜力。很多医疗器械正是看到了这一点,纷纷将这门语言引用到了自己的医疗器械中。计算机编程语言,准确、完整、有序的像人们表达他们的意图,也能够非常严格的按照人们寄予他们的权限来开展工作。医疗器械运行,正是要按照原先研发人员设定出的道路来行走。编程语言就像是一个个帮助记忆的符号,这些程序被灌输到医疗器械之后,医疗器械就能够按照机器语言编写的程序那样直接、明确的识别和执行这些记忆。他们将这些预先植入医疗器械的操作指令一一的加以翻译和加工,在一定的条件下,有选择性的进行语言命令的执行。计算机编程语言拥有简洁、丰富、可移植等特点,这些特点帮助医疗器械有序的工作。只有当这些编程语言所编写出来的程序万无一失的时候,医疗器械进行的检测工作才能够有序的进行。

3结语

就像一开始我们提到的那样,医疗器械诊断的准确度与否,直接影响到病人的病情诊治,严重甚至会发生生命危险。所以在这里就需要非常注意,当这些医疗器械研发的时候,他们的大脑储存的各种指令的编写,必须极其准确甚至是严格精确的。所以,我们需要将医疗器械和计算机编程语言完全的融合,这样才能够开发出高质、高校的高科技医疗器械。

现在将其引入医学界,我认为是一种非常正确的做法,计算机技术本身的很多优点将会推动医疗器械,甚至是整个医学界的发展。医疗器械的正常运行,受到了计算机编程语言的推动。编程语言代替了人们手动的操作,它快速精准的反映,使得医疗器械现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诸多好评。

参考文献

[1] 王华生,孙雪莹,梁树森,等.影响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因素[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5).

[2] 赵于前,汤井田,桂卫华,等.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高技术通讯,2003(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