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高血压预防方法

高血压预防方法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1-21 11:06:5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高血压预防方法,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高血压预防方法

篇1

1.1 临床资料:对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548例孕妇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病例年龄20~40岁,无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家族史,孕早期血常规检查无贫血。将孕中期开始补钙、补铁的300例孕妇作为A组,孕中期开始补钙而未补铁的118例孕妇作为B组,孕期末服用钙剂及铁剂130例孕妇作为C组,所有孕妇孕期正常饮食,无偏食现象。三组年龄、孕周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将孕中期开始口服美国惠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钙尔奇D3(碳酸钙D3)片1片/天(相当于钙600mg/天)、多糖铁复合物(力蜚能)(德国许瓦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50mg/粒)150mg/天,连续口服至分娩的病例作为A组,孕中期开始口服美国惠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钙尔奇D3(碳酸钙D3)片1片/天(相当于钙600mg/天),连续口服至分娩,而未补铁的病例作为B组。整个孕期未补钙补铁的病例作为C组。

1.3 分析三组病例分娩前妊娠高血压疾病及贫血发生情况:妊娠高血压疾病的诊断标准、分类以及贫血诊断标准按《妇产科学》第7版教材的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A组有1例于妊娠晚期发生轻度子痫前期,妊娠高血压发生率为0.33%,无一例发生妊娠期贫血及妊娠期水肿。B组有4例于妊娠晚期发生轻度子痫前期,妊娠高血压发生率为3.39%,有27例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贫血发生率为22.9%,20例(16.9%)发生妊娠期水肿。C组有12例发生子痫前期,3例为重度子痫前期;其中2例发生在妊娠28周前,且合并中度贫血,1例发生于30周后,6例为轻度子痫前期,发生于妊娠晚期,妊娠高血压发生率为9.23%,32例有不同程度贫血,贫血发生率为24.6%,28例(21.5%)发生妊娠期水肿。B组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但明显低于C组,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3.讨论

国内研究显示妊高症患者的血清钙明显低于正常妊娠孕妇[2]。孕期补钙可降低妊娠高血压的发生率[3]。钙在人体元素中排列第5位,是生理反应中最后通路部分,对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低钙使细胞膜钙离子的通透性增加,钙离子跨膜内流,甲状旁腺分泌增加,激活腺甘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环磷酸腺苷增加,致线粒体释放钙离子到胞浆内。平滑肌细胞胞浆钙离子增加,启动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而发生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增高,因此缺钙是妊高症的一个重要原因。本研究结果也表明,孕期补钙的孕妇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率低于未补钙孕妇。因此,孕期补钙对预防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

国内有研究还表明[4-6],孕晚期贫血组孕妇的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病率高于非贫血组。说明妊娠期贫血与妊娠高血压有关,其原因可能与子宫胎盘缺血、缺氧有关。妊娠期贫血绝大多数属于缺铁性贫血,孕期补铁可以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7]。本研究结果显示:虽然妊中期开始补钙的孕妇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孕期未补钙的孕妇,但是仍明显高于妊中期开始同时补钙补铁的孕妇。说明孕中期开始同时补钙补铁较单一补钙更能预防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本研究还显示:妊娠期未补铁的孕妇,妊娠晚期贫血及妊娠水肿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而妊娠期补铁的孕妇无一例发生妊娠晚期贫血及妊娠水肿。妊娠水肿的发生可能与妊娠高血压疾病及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引起的低蛋白血症有关。妊娠期补铁能预防贫血的发生。

总之,妊高症发生的病因、机理目前尚不十分确定,发病诱因多种多样,与孕妇营养关系十分密切,妊娠期缺钙以及贫血患者,妊高症发生明显增高,需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必须从妊娠早中期预防入手,经过合理膳食及适当补充钙剂、铁剂等以达到预防妊高症的发生的目的,降低对母儿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协作组.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11):645-648.

[2] 高峻,董青,鱼溪.妊高症患者血清钙、镁、铜、锌和铁含量的测定.西安医科大学学报,1996,17(1):121-122.

[3] 刘晓梅,妊娠期补钙预防妊娠高血压综合症160例临床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l5(4):125-126.

[4] 李诗兰,武淑英,王凯燕,等.妊娠期贫血原因分析及贫血时对母婴的影响[J].临床血液学杂志,1994,7(2):54-56.

篇2

社区干预的概念及方法

什么是高血压社区干预:高血压社区干预是指对居民社区内高血压病人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一系列活动,以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环境,改变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降低危险因素,从而促进健康,提高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1]。

社区干预的方法:①建立健康档案:由社区医生为病人建立健康档案是进行社区干预的第一步,通过建立健康档案使社区医生与病人建立固定的、持久的联系,以便于做到对病人进行定期查体、定期随访和个体化指导。②开展健康教育: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对高血压病及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是社区综合干预的重要手段[2],健康教育的形式多种多种,如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健康知识宣传,举办医学讲座,定期出宣传板报,赠送宣传画页或小册子,组织看录像,在家访过程中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指导等。健康教育的内容可以针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的控制、高血压的病因及临床表现、高血压的用药监测等等。③进行行为和心理干预:通过改变病人不良的生活方式及心理状态,实现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的控制,比如,帮助病人建立合理膳食模式,限制钠盐的摄入,采用低脂低热量饮食,为动态观察膳食结构的变化,给病人发放日历,记录每天摄入的食物的种类,在合理饮食的同时,注意限制烟酒,经常参加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控制体重,增强体力;比如,针对高血压患者不同的心理症状,采用关怀、启发、鼓励、说服等方式,或请心理医师给病人专业心理指导等。

社区干预的效果评价

对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提高: 程巧云[3]等的调查结果显示,实行以高血压健康教育为主的社区干预后居民对高血压以及高血压的危害,高血压的预防,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如肥胖、吸烟、饮酒、高盐饮食和精神紧张等高血压基本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说明社区干预有利于消除误解,使居民拥有正确的知识和观念。

行为的变化:通过社区行为干预,高血压患者采用限盐饮食的比例、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高血压患者定期测量血压的比例明显提高,能够主动、自觉地改善不良行为,采用合理的膳食模式和运动习惯,同时,改变了患者对药物治疗的认识,提高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心肌梗死死亡率下降:通过对社区人群及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指导等社区干预可有效控制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4]。

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医务人员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各种知识讲座和心理咨询,走进社区,走进患者家中,甚至进行"一对一"式个体指导,医患沟通极为便捷,患者在治疗中遇到困难及时得到帮助,从而使医患关系更加融洽。

总之,开展高血压的社区干预,帮助社区居民及高血压患者掌握健康知识、树立健康观念、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对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是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严迪英.社区干预.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0,8(1):44-45

篇3

高血压病的发生率高,特别是中老年人,现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高血压及其伴发的并发症已经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形成了严重的威胁性,更有甚者导致患者残废或死亡[1]。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常伴发心脑血管病及肾脏并发症,如脑出血、心梗、肾损伤等[2],出现头痛头晕、心悸等。而对患者进行一些正确的有效的健康指导和心理指导,是预防高血压并发症中很重要的一项临床工作。现将相应的预防高血压并发症的健康指导的具体措施总结并报道如下。

1高血压疾病的知识普及

高血压病在临床上很常见,是以体循环的动脉压持续升高导致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征,属于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此病不仅发病率高,且还能引发严重的脑、心、肾等器官的并发症,导致患者致残或死亡,故需引起患者的注意,提高患者其严重性的认识。其中向患者普及其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以为患者提供其观察的指标,为:在不使用抗高血压的药物及安静状态下,其收缩压在140mmHg以上,或舒张压大于90mmHg。且长期不控制的高血压病可能会并发冠心病、脑血管病、高血压心脏病、高血压脑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及高血压危象等。

2各并发症的健康指导

2.1冠心病由于长期的高血压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会阻塞或使血管腔变狭窄,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而引起冠心病。故对这类患者需在注重控制高血压的同时也需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少吃或者不吃动物的脂肪和高胆同醇类的食物,如动物的内脏、油炸的食品等[4]。因高脂饮食可出现肥胖,诱发动脉硬化,故高血压的患者应以多素食、清淡为主[3],适宜进食低脂及低胆同醇类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或选食用具有降脂作用的食物,比如海带、芹菜、海参等[5]。同时建议患者定期随访心电图、胸片、心脏超声,了解有无该并发症发生。

2.2脑血管病包含脑溢血、脑血栓、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管意外又称中风,其病势凶猛,且致死率极高,即使不致死,大多数也会致残。高血压患者血压越高,中风的发生率也就越高。高血压患者的脑动脉如果硬化到一定程度时,再加上一时的激动或过度的兴奋,如愤怒、突然事故的发生、剧烈运动等,会使血压急骤升高,脑血管破裂出血,血液便溢入血管周围的脑组织。故对于此类高血压的患者,需进行心理指导。以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及生活和工作情况等,进行对应开展心理疏导治疗,鼓励患者常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态,并遇事需冷静,耐心,不急、不躁等,以避免其不良情绪的刺激,导致血压升高。同时建议患者若有头痛、呕吐或肢体活动障碍或感觉障碍时做脑CT检查,以及早发现脑血管病。

2.3高血压心脏病高血压患者的心脏改变主要是左心室肥厚和扩大,心肌细胞肥大和间质纤维化。高血压导致心脏肥厚和扩大,称为高血压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是高血压长期得不到控制的一个必然趋势,最后或者可能会因心脏肥大、心率失常、心力衰竭而影响生命安全。对于此类的患者,需嘱其长期地坚持按时合理地服用降压药,以控制血压。对于长期服用利尿剂的患者,可导致患者体内电解质发生紊乱,故需定期复查其电解质,并注意补钾治疗。高血压的患者必须长期坚持地服药,不能因为一时的血压正常而自行停止服药。同时建议患者定期随访心电图、胸片、心脏超声,了解有无该并发症发生。

2.4高血压脑病主要发生在重症高血压患者中。由于过高的血压超过了脑血流的自动调节范围,脑组织因血流灌注过多而引起脑水肿。临床上以脑病的症状和体征为特点,表现为弥漫性严重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精神错乱,严重的甚至会昏迷和抽搐。对于此类患者,需密切监测其血压的变化,要定时间、定、定血压计及定测量的部位地对血压进行监测,一旦发生严重变化时,排除脑血管意外,应及时进行相应处理,并及早地预防血压的过高,防止发生高血压脑病。

2.5慢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对肾脏的损害是一个严重的并发症,其中高血压合并肾功能衰竭约占10%。高血压与肾脏损害可以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一方面,高血压引起肾脏损伤;另一方面,肾脏损伤会加重高血压病。一般到高血压的中、后期,肾小动脉发生硬化,肾血流量减少,肾浓缩小便的能力降低,此时会出现多尿和夜尿增多现象。急骤发展的高血压可引起广泛的肾小动脉弥慢性病变,导致恶性肾小动脉硬化,从而迅速发展成为尿毒症。故对此类的病人除了要定期检测其血压及长期定时服用降压药之外,并要密切关注其肾功能的变化,以防发生慢性肾功能衰竭。

2.6高血压危象高血压危象在高血压早期和晚期均可发生,紧张、疲劳、寒冷、突然停服降压药等诱因会导致小动脉发生强烈痉挛,导致血压急剧上升。高血压危象发生时,会出现头痛、烦躁、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急以及视力模糊等严重的症状。对于此类的患者,需嘱其在日常生活中,应合理安排好休息及活动时间,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以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及不能突然停服降压药,需要时应慢慢减药。当出现此危象时,首先需用解痉扩血管的药物以缓解其症状,再长时间坚持使用降压药以控制血压。

3出院指导及随访

告诉患者出院后应严格遵医嘱服药,每天测压,做好记录,并定期复查,防止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对出院病人由专人负责,通过家访、、电话随访等方法进行指导。每月随访一次,并采用自制的高血压健康教育的信息反馈调查表在出院后每个月对病人的治疗情况、遵医行为等内容进行调查。

综上所述,对患有高血压的病人,进行有效的健康指导,通过在饮食、活动、休息、用药等方面的正确指导,使患者的观念得到改变,能让患者更加正确地认知高血压及高血压并发症带来的严重危害性。从而从生活饮食上,均有个科学的指导,使得患者的血压得到了很好地控制,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其生存时间。

参考文献

[1]陈小凤.高血压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调查分析与健康指导[J].中国现代临床医学,2006,5(5):69.

[2]刘爱菊.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指导[J].中国医药卫生,2005,6(12):7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