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4:0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一、道德教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我们可以把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形成和表现的德性,看做是教师的美德。教师的美德是教师的一种优秀品格,或者说卓越的人格品质,它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品格,这一种是理性的,不是通过道德评价来衡量的,另外一种是教师追求教育的伦理理想和道德价值而获得的道德性的人格品质。这两种品质都是好教师之为好教师的核心,它们都是在教师的专业工作中形成的,也就是在教育和教学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的专业品质包括:教育机智、教育热忱、敏锐、教育幽默、简明清晰、深刻、创造等等。教师的伦理德性包括:仁慈、温和、耐性、通达乐观、明智、公正、节制、希望、正派、诚实、信赖、友谊、智慧、真诚、宽容、理解、信任、欣赏等。如果说教育培养的公民不是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的工作机器,而是一个有理性精神、有德性和有个性的社会发展的领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那么,公民整体的人格品质的发展就是教育的核心,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根本就不是狭隘地教给人以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不是程式化的、固定的知识传授过程,教师的工作也不是简单的学科知识教学或专业能力实践的过程,而是一种整体的伦理实践。其中,教师如何对待学生,如何出色地承担自己的伦理义务,如何在教育中实现学生的人格品质的提升是他的专业工作的核心。教师教育最为重要的内容是针对教师的道德教育,应把教师的伦理道德品格的培育、教师的教育目的感和价值感、教师的伦理实践智慧等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因为,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专业伦理是构成教师之优秀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师的教育行动实现教育价值的基础。我们的教师发展需要一场真正的转型,从技能和专业为中心的教师发展转向以完整的道德品质发展中心的教师教育。这是一场非常重要而且亟须的教师教育的变革。

二、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我们应该在全社会进行感恩教育,让感恩这一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从小培养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是家庭教育的必备内容,只有让孩子对父母产生感激之情,然后才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把这种情感扩展到身边的人,直至整个社会。感恩教育应该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付出,有了感恩之心,才会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回报社会,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

三、找到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切入点

针对目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 我认为做好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工作应该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入手, 形成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网络。当今青少年的知识结构复杂,他们个性突出,具有独立性。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全球化和网络化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他们渴求自由和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这就为学校的道德教育增加了难度。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增设课程、增加课时,而在于如何改革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使之联系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道德教育不只是思想品德课的责任,而是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都应承担的责任, 同时也是家庭、社会这两种隐性教育的共同责任。

四、完善网络管理机制

当前,网络已融入现实社会,并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青少年作为社会上最为活跃的整体,已成为接触网络最早,受网络影响最深、最广的一族。的确,网络汇集的科技、文化、艺术等信息及成果,有助于青少年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但网络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大量不健康的东西,有的甚至语言粗俗、格调低下,如不善加引导,这将给青少年的精神和道德世界带来消极影响。有关部门应建立和完善疏堵并举的管理机制,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健全网上教育阵地,充实适合青少年浏览的内容,开设青少年网吧,大力倡导“网络文明公约”,组织开展“健康网上行、网络视频课堂、网页设计大赛”等健康有益的活动,把青少年吸引到传播先进文化的网站,使他们健康上网。

篇2

一、加强农村青少年活动基地的建设

农村未成年人工作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开展课外科技文化和法制教育活动,提高农村未成年人的科技文化素质,教育他们学法、知法、守法,远离违法犯罪,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等;根据要求,首先要以农村行政村为单位,创建一批农村未成年人学习、活动阵地。我们要以建设农村青少年活动基地为抓手,切实实施“春泥计划”,广泛开展省关工委提出的“十万‘五老’结对关爱农村未成年人”活动。后吴村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利用旧祠堂,建设了青少年活动基地,基地内加强了“五室”(关工委办公室、未成年人办公室、图书室、电脑室、会议培训室)的建设。各行政村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必要的改造,创建青少年活动基地。在基地的基础上,整合全村各类可利用场所,广泛地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要把青少年活动基地的建设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实践。

二、加强农村关工委组织建设

农村的老村长、老支书、老党员、老教师、老妇联主任、老民兵连长、老转复退伍军人、返乡离退休人员和老科技人员的居住地。发挥这些老年人的政治优势、威望优势、经验优势、科技优势、时空优势,是培养教育农村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是一支特殊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农村党支部教育青少年的参谋和助手。农村关工委组织是最基层的关工委组织,大量的关心下一代工作要落实在村级关工委来开展,加强村级关工委班子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作,至关重要的工作。而如何建设好村级的关工委组织,使其发挥作用是需要进行不断探索的,希望各镇街区都能拿出自己的经验来。

三、加强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的建设

市关工委目前有7支工作队伍,有些镇街区关工委也建有工作队伍,并且都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最近市关工委青少年摄影工作站开展了组织延伸的尝试,现有5个镇街区也已经建立了摄影工作站,从运行的情况看,效果良好;最近,还要做好网吧“五老”义务监督员队伍的建立工作,关工委组织建立工作队伍来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是我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一大特色,工作队伍的延伸,又是值得探索的工作,各镇街区关工委要加强工作队伍建设工作。村级关工委在建立青少年活动基地的同时,必须建立一支负责未成年人校外活动策划、组织、帮扶、助教的辅导员队伍,并且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实施“春泥计划”,充分发挥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小学教师、村干部、“五老”人员、大学生村官、志愿者、能工巧匠、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党团员等各类人员的作用。

四、加强工作制度的建设

篇3

【中图分类号】G410

一、 青年大专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地位。

青年,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和希望。所以总书记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而当代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将深刻影响着未来人类社会文明的走向。德育是做人之本,亦是教育之本,更是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之本,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

二、青年大专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现状。

当代的青少年在丰富的物质财富和强大的社会欲望的诱惑下,普遍存在极端的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现象,如深渊般的欲望,对父母师长满腔的怨气与不满。没有基本的礼貌礼节,课堂上让同学们写出从小到大父母为我们做的十件事,居然有很多同学写不出来,对父母国家及他人为我们的付出麻木不仁,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德行教育存在的现状及难题:1、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教育中普遍都只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轻德行的培养;2、德行教育目标太高,都找不到着力点或立足点,因而也无法培养学生的良好德行。因此,德育教育和德行培养迫在眉睫。

三、孝道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和关键

1、孝为德之本。大家都知道: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却少有人知道:孝为德之本。孝为百善之首万行之门。中国几千年古代文明所积淀下来的文化思想内容博大精深,它贯穿始终的思想就是一个“孝”字,《孝经》:“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也就是说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所以“百善孝为先”,教育要从教孝开始,人的一切行为也要从行孝开始,孝应该是德育教育的绝好切入点。由此才找出现代德育教育的问题所在:德育教育缺乏根基!老师相信人要有崇高的理想和宽阔的心胸,要把国家、民族和社会装在自己的心里,可在教的时候总感觉到不得力、不踏实,是因为这一崇高的道德理想和要求没有根基,因为一个人在为国家和民族奉献和付出之前他必须先回报父母――生他养他给了他生命为了他的成长付出了全部心血的恩人。一个不知感恩和回报父母恩德的人,是忘恩负义之人,是不仁不义之人,这样的人如果说要为国家、民族、社会牺牲奉献,那一定是假的,是另有所途,即使是真的,那他的这一想法和行为也是没有根基的,是无根之花,无本之木,是不会有结果的。因此“孝道也是我们生命的根本”

2、怎样孝养父母?作为学生的我们,不伤害自己的身体,不上网成瘾,不结交酒肉朋友,不懒散怠惰,就是孝养父母。《孝经》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子女之身是父母之心,不让父母伤心、忧(纠)心、操心;保护好自己的身体,经常打电话回家问候父母,在学校遵守纪律努力学习就是让父母放心、安心、欢心,就是在“孝养父母的心”,进而按父母的所希望的去做,完成父母的志向,了父母的心愿就是在“孝养父母的志”。其实,孝亲的核心就是让大家做一个知恩感恩报恩的人,是人道的大根大本,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其实也只是报恩而已――报父母恩师长恩国家恩天地众生恩而已。

3、孝养父母的核心是敬--表现为有礼。孔老夫子说:“犬马皆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也就是说,在行孝修德的时候必须要有内心的恭敬,内心没有恭敬,那和养犬养马养宠物没有什么区别,内心有敬,就会在他们面前低下我们的头弯下我们的腰,那就表现为礼。人的每一个言行举止都表达的是他的内心,代表着一种修养,也就是说这个人内心对父母孝不孝,有没有德行,道德修养高不高,是通过这个人有没有礼来表现。礼是天地万物本有的秩序,是人们进退应对的行为法度和规矩,是一个人内在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所以有“不学礼,无以立!”之说。礼的本质是敬――内心对人事物的恭敬诚敬,就可以从父母祖先那里得到我们生命所需的养分。

4、“孝道与环境保护”。自然界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天、地这对父母孕育的,我们人类分分秒秒都离不开空气、阳光、水、大地的哺育,知道天地这对父母对我们无尽的关爱与无私的奉献,了解天、地、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前提和基础,是我们人类生命的根本,我们个人与国家、社会、自然及至宇宙万物都有着整体同生共死的生命联系。是整体同生死共存亡的生命共同体!可是我们今天的人类也成了那不孝的子孙,不仅不感恩天地这对父母对我们人类的无私付出,还疯狂地向天地索取,而回报给天地的是、污染、破坏、毁灭,这样的行为等于我们是在杀父弑母,由此下去可以想象得到,我们人类未来的道路不会走的太远了!地球母亲死了,我们人类还有路可走吗?我们个人还有活路吗?为了不让我们人类的末日来得太快,保护地球、感恩天地、节约资源、过勤俭朴素的生活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当我们从地上捡起一片垃圾,就相当于从地球母亲的脸上檫掉一块污渍,也许我们人类的路会由此向前多迈出一步,我们个人的命运也许会由此而改变,保护地球、爱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地球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正是从如何孝亲、孝国、孝天下众生和孝天地自然等各个层次,从小到大,从低到高去培养我们的德行,使我们的德行教育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因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思想不但没有过时,而且还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仍是我们进行自我修养的精神食粮,这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有理想有道德的青年一代,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