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7:34:0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休闲渔业的意义,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共和国的奠基石、“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首批“国家5A级风景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2011年被农业部、国家旅游局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2012年,井冈山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人数达132万人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拓展旅游发展的空间,而且进一步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成为井冈山市农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了农村致富的多元化,对于加快井冈山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繁荣农村经济具有强大的推动力。
1 井冈山市休闲观光农业现状
1.1 政府高度重视 井冈山市出台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优惠政策,成立了以市主要领导为首的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领导小组,制定了发展休闲观光农业5年规划,确定了年接待游客总数达200万人次以上,年增长25%以上,重点建设了旅游农业5个观光采摘园,6个主题休闲农庄,8个特色景观性农业观光园,60个乡村农家乐,实现了休闲农业产业年总收入3亿元以上的发展目标 。
1.2 有扎实的基础 从2001年开始,井冈山市的旅游开始向农村外延扩张,逐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以及乡村旅游,到2006年,已初具规模,现在有休闲观光旅游农业企业15家,260多家“农家乐”餐饮,种养基地85家,旅游产品加工基地23家。投入巨资,开展了“三清六改”,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行了“吃农家饭、住农户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活动,将泰井高速公路及连接线打造成集采摘、观光、寓教、品尝一体的特色旅游线路。如井冈山市金葡萄园休闲农业园,以采摘葡萄为主;新盛种养观光农业园,以畜禽养殖为主。
1.3 游客资源丰富 井冈山具有辉煌的历史,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还有绮丽的自然风光,革命人文景观与优美的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浑然一体,是一个集绿色风光旅游、传统教育于一身的理想旅游避暑胜地,依托丰富的“红、绿”特色旅游资源,每年来井冈山的旅客达450多万人次,开发休闲观光旅游农业潜力无限。
2 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建议
2.1 加强组织领导 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是农业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纳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使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要切实加强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把政策、规划、措施和扶持政策落到实处。
2.2 科学规划,协调发展 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规划要与农业发展规划、旅游业发展规划、城镇发展规划以及新农村发展规划等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紧紧把握市场需求,结合井冈山市农业发展实际和区域特点,依托井冈山旅游资源优势、文化特色和发展基础,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合理布局产业结构,走出一条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永续利用有机结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持续、协调发展之路。
2.3 以农为本,强农兴旅 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既不是纯粹的农业开发,也不是传统的旅游开发,它是生态农业建设的新模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亮点,是旅游业拓展的新领域。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必须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特色”,把发展特色农业主导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放在首位,坚持“以农为本、强农兴旅”的发展思路,重视耕地的保护,鼓励通过科学合理开发低洼地、沉降地和废弃鱼塘,通过美化沿河沿路环境和挖掘农耕文化、民俗民风等来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
2.4 制定完善扶持政策 把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作为支农工作的重点,一是资金扶持。制定井冈山“农家乐”、“观光园”示范点扶持标准,达到验收标准,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为了鼓励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快速健康发展,还要从财政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扶持休闲农业企业及乡村旅游的发展。二是技术扶持。邀请旅游专家老师,为“农家乐”、“观光园”授课,加强服务礼仪礼节、餐饮客房服务、井冈风情等知识培训,提高旅游的实际操作技能。三是宣传扶持。将井冈山优秀的“农家乐”、“观光园”向社会推介,力争把井冈山市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示范。另外,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大力宣传井冈山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促使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关心、关注和支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创优发展环境,提高我井冈山市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的知名度。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116
1 休闲农业发展的意义
1.1 有助于新思路农业生产模式的发展
休闲农业的发展依据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的高质量进行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当今社会,休闲农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它使农业生产由最初的落后形式转变为与城市发展具有一定关联性的新思路农业生产模式,其存在意义十分重大,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1.2 促进农村的产业类型及规模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标准
休闲农业的发展可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灵活性,使大量的闲散劳动力得到有效管理,增加就业率,由于休闲农业更加强调的是生产力及劳动服务质量,这就说明休闲农业在运行过程中不但对劳动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要求,更加需要部分从事餐饮及商务管理的服务类工作人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方面提供了重要保障,从而使得农村人民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1.3 增强了城市与农村的联系性
休闲农业增强了城市与农村的联系性,使农村生活更加贴近城市,促进城乡之间的文化及信息交流,使城市人民能够深入到农村对农业文化进行体验及了解,促进城乡的共同发展。
1.4 对农村的传统文化进行科学保护及发扬
休闲农业可以对农村的传统文化进行科学保护及发扬,这既可以使农村的基础文化得以保留,更能够促进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使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现实意义。
2 休闲农业发展的态势
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进程具有如下形式:休闲农业受到发达国家的影响而兴起,从1980到之后的10a时间内,在经济环境较好的改革开放地区推行了可供观赏的采摘农业;在1991年之后的10a时间内,休闲农业逐步进入探索发展阶段,其主要在部分发展较快的大城市及海水分布广的沿海区域,使休闲农业及观光农业得到了落实;在2001年至目前的一段时期内是发展速度最为快速的阶段,生产经营模式已经逐步趋于现代化应用水平,各项与农业有关的观光旅游项目得以较好发展,并且对其发展规模及价值定位制定了具体的评判方案,使经营方式更加科学化及长远化。
通过对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过程进行研究,休闲农业在最初的发展阶段,延伸至目前,已经具备基本的流程规范;休闲农业的规模由最初的小试牛刀,到目前的广泛发展,已经逐步向着扩大经营方向进行运作;休闲农业从最初的单调、单向特点向着更加符合现代化特色的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方向进化,并从只能采摘观赏到目前的休闲度假胜地,集交流、体验、观赏为一体的全面经营;经营管理意识已经从最初的注重于生产及经营为主转移为休闲与体验,使休闲农业更具观赏性及休闲性,并将生态意识及环保意识始终贯穿于休闲农业运行始终;休闲农业与促进农村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农村内部结构更加稳固,并能使农村经济与人民生活质量共同提高;休闲农业的发展前进趋势为从东部向西部进行拓展,从城市向郊区拓展,从大城市向小城市发展,因此休闲农业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共同发展是有理论依据的。
3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前景
我农业建设面积较广,农业基础好,自然环境比较美观,植物类型多样化;农业资源储备量大,农业类型多种多样;地区与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这就形成了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性文化景观;农业发展过程较为漫长,农作经验较为丰富;不同乡村具有独特的文化特点,农村生活乡土气息浓厚;随着城市化和经济的发展,城里人到农村观光休闲的人会越来越多,休闲旅游的市场需求大;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广大人民的心声。这些都是我国发展休闲农业的有力条件。因此可以说未来中国不仅是旅游大国,而且也应是农业休闲旅游大国。展望未来,中国发展休闲农业的前景十分广阔。
4 总结
休闲农业就是观光农业、旅游农业,是以农业资源、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农业设施、农业科技、农业生态、农家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为资源条件,为城市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教育、娱乐等多种服务的农业经营活动。休闲农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可以促进城市与农村的共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休闲农业,处于不断发展的进步阶段,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9)03-0081-04
休闲渔业又称娱乐渔业,是一种依托渔业设备与空间、渔业生产场地、渔业产品、渔业经营活动、渔业自然环境与人文资源等发展起来的,与人们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物质和精神的)密切联系,与现代旅游相结合的新型交叉产业。休闲渔业将渔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与旅游结合起来,通过对渔民的家居和渔船进行改造,让游客真正贴近渔民生活,享受一种自然古朴的渔家风俗,给宾客一种全新的体验。游客通过与渔民合作,体验下海撒网拖鱼、停船垂钓、收网拣鱼、品尝鲜鱼等乐趣。在离城市较远的水库库区,可开展网箱垂钓、驾船、划艇、渔家乐等项目,形成集养殖、观赏、垂钓、餐饮、旅游、住宿、疗养为一体的大型休闲娱乐场所。近年来,我国休闲渔业发展势头强劲,在为渔民提供就业机会,为社会提供升级消费产品,增加渔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休闲渔业已成为我国渔业发展中的一个新亮点。海南作为中国最大的海洋省份和热带旅游度假胜地,休闲渔业发展空间广阔,必须在全面分析评估相关资源和产业发展基础上,制订相应对策,大力发展休闲渔业。
一、国内外休闲渔业发展现状
1 国外休闲渔业发展现状
20世纪60年代,休闲渔业诞生在拉美加勒比海地区。70-80年代,在一些社会经济和渔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加拿大、日本、欧洲、澳大利亚以及我国台湾地区,休闲渔业开始盛行、发达。目前,休闲渔业在许多国家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产业。
美国是世界上休闲渔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其产值是常规渔业的3倍以上。据资料显示,美国每年约有3520万16岁以上的钓客,在休闲渔业上花费达378亿美元。1996年,经济学家对美国休闲渔业协会(ASA)作了一次调查,推断美国每年休闲人口的消费产生的影响。调查显示,休闲渔业对全社会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为1084亿美元,为全国各地提供了120万个工作机会,占美国各部门总劳动力供给量的1%以上。休闲渔业创造了总计377亿美元的总消费,增加了24亿美元的州政府税收,约占全年州政府税收的1%。为联邦政府贡献了31亿美元的税收。约占联邦农业税收的1/3。
日本休闲渔业也很发达,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面向海洋,多面利用”的发展战略,实施了沿岸和近海渔场的整治和“渔港渔村综合整备事业”。日本通过在沿海投放人工鱼礁,建造人工渔场,大力发展栽培渔业和“鱼类牧场”,并采取各种措施,改善渔村渔港环境,发展休闲渔业。1993年日本游钓人数已达372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0%,其中利用导游进行游钓的达111万人。从事游钓导游业者2.4万名。其中的90%是与渔业有关的兼业人员。
澳大利亚休闲渔业在近十年兴起,据2003年澳大利亚所做的全国休闲渔业和本土渔业的调查,参加垂钓活动的游钓者越来越多,花在钓鱼活动中的费用达18亿澳元。澳大利亚政府每年都进行一系列有关休闲渔业的专项经济研究,为促进和规范休闲渔业发展提供各种资讯和服务。
2 我国体闲渔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是一个陆地大国,内陆水域面积约17.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不含海洋)的1.8%。其中主要江、河总面积占内陆水域总面积的39%;湖泊总面积占内陆水域总面积的42.2%;全国建成的水库8.5万多座,总面积200.5万平方米。我国又是一个海洋大国。我国东部及南部大陆海岸线长18400公里,岛屿海岸线约14200公里,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域辽阔;大陆和岛屿岸线蜿蜒曲折,形成了许多优良港湾,成为鱼类繁殖、生长的优良场所,10米等深线以内浅海面积为734.2万平方公里,最适于发展休闲渔业。沿海潮间带滩涂面积达1878.3万平方公里。渔业资源丰富,自然分布的淡水鱼类有700多种,其中常见具有重要渔业价值的经济鱼类有50多种,海洋鱼类169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有150多种。其中有许多最适合垂钓的肉食性鱼类,还有多种藻类及其它海底栖生物。
我国台湾地区利用发展休闲渔业成功地使传统渔业转型。近十多年来由于台湾近海资源逐渐衰退,远洋渔业也日益受排挤,加上船员劳力不足价格高,使渔业发展面临各种困境。为了摆脱困境,台湾在沿海港口渔区大力兴办休闲渔业。从1998年起,台湾渔业局在基隆梧栖等6个渔港加大休闲设施投资,发展海陆休闲中心,促进渔民走向多元化经营。这种集生产、销售、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渔港渔区,帮助了“已近黄昏”的台湾沿岸和近海渔业“起死回生”,被称为“建设现代化渔村和增强渔业活动的改革”,使传统渔业成功转型。
与台湾地区相比,我国大陆地区休闲渔业起步较晚。目前,我国休闲渔业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各地起步时间不同,但大都以渔民和小集体自发投资建设为主。虽然休闲渔业发展起步较晚,但已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农业部渔业局在2000年做出了“关于调整渔业生产结构”的部署,“与渔业发展相适应的第三产业要大发展,在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鼓励、引导发展休闲渔业”是其中的一个重点。《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把渔业资源增殖与休闲渔业结合起来,积极发展不同类型的休闲渔业”。不少省市地区相继召开了专题会议,正在将休闲渔业发展纳入到政府工作中,这无疑为休闲渔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条件。
近些年,我国海洋休闲渔业迅猛发展,但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缺乏统筹规划,管理混乱,在经营上存在短期行为,投入资金匮乏,设施不配套,大规模休闲场所少等。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休闲渔业的良性发展,急需制定相应规划,培育市场和引导、扶持和规范产业发展。
二、海南省发展休闲渔业的SWOT分析
1 优势(Strengths)
自然资源条件优越。海南1988年建省,授权管辖南海海域面积达200万平方公里,共有岛、洲、礁、沙和滩600多个;全省海岸线总长192s公里,位居全国第二。海南岛本岛近海有渔业资源600多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40多种,西、南、中沙海域有鱼类1000多种,其中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80多种。滩涂和水深20米以内浅海,总
面积5568平方公里。海南海洋环境状况保持良好,海洋生物质量总体保持健康水平,珊瑚礁、海草床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各海洋功能区环境状况能够满足其功能区要求,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质量状况优良。
海南渔业作为主要海洋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海洋渔业已形成捕捞、养殖、加工及渔业服务业等相配套的产业体系,渔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海洋水产品产量不断增加,总产值快速增长,渔业经济所占比重逐步提高,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渔民收入逐年增长,水产品加工出口强劲增长。2007年海洋渔业总产量将近180万吨。在册登记的渔船1.5万多艘,渔民总数近10万人。渔业发展为休闲渔业的发展提供了产业基础和服务设施及专业人员,已形成相当的市场规模。与渔业相关的旅游业发展迅速,配套的产业和服务不断发展完善,休闲渔业发展的环境已初步形成。
2 劣势(Weakness)
海南的休闲渔业还处在起步阶段,是一项新兴产业,缺乏完善的市场管理和政策支持。海南休闲渔业基本上是从渔民、渔村起步,从业者大多缺乏专业技能的培训,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同时又缺少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支持,开发的后续力量不足。海南还缺乏有影响力的休闲渔业项目,比如国际和全国性的大型钓鱼比赛等,发展休闲渔业的资源优势还有待开发,形成品牌优势。再者,海岸带开发过度和珊瑚生态破坏与过度捕捞。近海渔业资源呈退化趋势,影响休闲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海南休闲渔业多分布在城郊或渔村,交通条件并不十分理想,很多游玩项目是渔民个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差,且呈分散布局,没有形成较有影响的休闲渔业中心区。目前仅在三亚和海口形成区域性的休闲渔业经营场所,还没有形成相应的规模和竞争力。另外,用于经营的休闲渔船大多是用旧木质渔船改建而成,船只小、航速慢、安全性差。虽然有少量的游轮和游艇从事休闲渔业,市场化的运作还未成熟,配套的娱乐设施不多和项目开发程度较低,还未形成稳定的市场和客源。
3 机遇(Opportunity)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目前我国已融入整个国际休闲社会的大背景中,有法定假日114天,休闲产业、旅游经济的社会支持条件系统正在建立。国外旅游行业调查统计:当发展中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其国内旅游将会得到较大发展。我国在2003年人均GDP就达到了1000美元,这预示着我国国内旅游已开始进入较大发展时期,为休闲渔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市场。
近几年海南旅游业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吸引了国际高端游客,国际入境旅游人数增长迅猛。2007年,全省接待旅游过夜人数1845.5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0%。其中,接待海外旅游者75.31万人次,增长22.1%;旅游总收入171.37亿元,增长21.2%。在海外游客中,俄罗斯、日本和韩国游客增长迅速,以英国为主的北欧旅游正在拓展,而这些海外游客主体都来自海洋休闲渔业发达国家,有着强劲的休闲渔业需求和消费潜力,将为海南发展休闲渔业提供强大动力和稳定客源。
2005年海南省政府正式出台《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提出要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在产业发展方面,正式提出要“大力发展休闲和观赏渔业,努力挖掘休闲渔业文化,丰富休闲渔业内容,积极探索与旅游公司的合作,组建休闲渔业船队,大力发展西、中、南沙群岛潜、刺、钓、围等休闲渔业。积极开发南海岛礁区观赏鱼资源,捕捞并养殖观赏鱼,培育观赏鱼市场,发展观赏鱼零售产业。”2008年5月26日。海南省政府正式《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行动计划》,要使“旅游业全面与国际接轨,把海南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热带海岛度假胜地”。其中,特别强调要突出热带海岛蓝色生态和绿色生态旅游的特色,开发海洋旅游等生态旅游产品。《规划》和《计划》为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市场导向,必将促进休闲渔业的良性快速发展。
4 挑战(Threats)
近年来,随着渔业资源的衰退,传统渔业的发展面临困境,尤其是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实施和北部湾划界后,大量渔民转产和渔区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虽然休闲渔业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解决部分上岸渔民的再就业问题,但受资金和技术等因素制约,在短时间内很难形成一定规模的休闲渔业。作为新兴产业,目前也存在盲目发展、一哄而上的情况,使得休闲渔业市场缺乏条理,整体质量不高,影响了其持续发展。
从国内休闲渔业发展来看,海南同样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根据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的统计资料,以观光、垂钓、赶海、品鲜、购物和体验渔家风情等以玩为主要内容的休闲渔业,2007年为山东渔民增收3亿多元,为10万多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到2010年,山东全省拟建成休闲渔业基地8000处,其中达到《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的基地100处,全省休闲渔业增加值争取达到60亿元,约占全省渔业增加值的6%。2003年4月,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与省海事局联合下发了《广东省休闲渔业试点暂行办法》,规范休闲渔业的发展。此外,辽宁、北京、河北、浙江和福建等省市结合自身特点,大力促进休闲渔业的发展。
三、海南省发展休闲渔业的对策建议
1 尽快出台《海南省休闲渔业发展规划》,支持和规范休闲渔业的发展
依据《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行动计划》,尽快制订出台《海南省休闲渔业发展规划》。这样,可明确休闲渔业主管部门,制定严格可行的休闲渔业管理规范,从休闲渔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同时扶持建立民间休闲渔业协会,通过从业者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促进休闲渔业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还可由政府和民间共同举办国际性和全国性的休闲垂钓赛事,提高海南的知名度,带动休闲渔业的发展。
2 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促进休闲渔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