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29 17:09:0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建筑物平面设计,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民用建筑中对建筑物平面布置的要求为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平面布置灵活。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中提到建筑物平面设计时,平面布置应根据建筑的使用性质、功能、工艺要求;合理布局;平面布置的柱网、开间、进深等定位轴线尺寸,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GBJ 2等有关标准的规定;根据使用功能;应使大多数房间或重要房间布置在有良好日照、采光、通风和景观的部位;对有私密性要求的房间;应防止视线干扰;平面布置宜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地震区的建筑,平面布置宜规整,不宜错层。
二、不规则建筑的定义和各种形式:
不规则建筑包括:平面不规则、竖向不规则和平面竖向均不规则等三种形式。其中,平面不规则可以从建筑平面上可以分析出来,而竖向不规则只能从结构计算中得出。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提到平面不规则主要类型包括扭转不规则、凹凸不规则和楼板局部不连续;竖向不规则主要类型包括侧向刚度不规则、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和楼层承载力突变。其中,扭转不规则为在规定水平力作用下楼层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2倍。凹凸不规则为平面凹进的尺寸大于相应投影方向总尺寸的30%。楼板局部不连续为楼板的尺寸和平面刚度急剧变化,例如,有效楼板宽度小于该层楼板典型宽度的50%,或开洞面积大于该层楼面面积的30%,或较大的楼层错层。侧向刚度不规则为该层的侧向刚度小于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上相邻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除顶层或出屋面小建筑外,局部收进的水平向尺寸大于相邻下一层的25%。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为竖向抗侧力构件(柱、抗震墙、抗震支撑)的内力由水平转换构件(梁、桁架等)向下传递。楼层承载力突变为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
三、使用者对建筑物使用的要求:
一般建筑物的使用者对建筑要求:建筑平面布置合理,视野开阔无遮挡,通风采光好,有大阳台或大露台,房间私密性好,公共空间占用面积小,可变空间面积大(方便改造),布置灵活,外立面造型独特,用色协调,有凹凸感,进退得益,高低错落,形式丰富。
四、开发商对建筑设计的要求:
一般开发商为了实现楼盘的商业价值,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对建筑平面的要求更为严格。
五、建筑实例:
2建筑设计中要重点关注的几个抗震设计
(1)建筑构件和连接点处的抗震设计。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随之也对居住质量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就施工的整体质量而言,与之直接相关联的便是建筑构件的合理搭设和对连接点的科学设置。如今新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工艺和材料,这样施工就迎来了更大的挑战。例如说建筑物的外部设计,其中会用到大理石、瓷砖等新材料,室内装饰设计用到的则有吊顶和人工造影等技术。就实际施工而言,一定要对材料质量和施工技术有所保证,才能使建筑物的抗震性得到保障,同时要重点监督和管理其牢固性,以免在地震发生时意外坠落而造成人员的伤害。
(2)建筑物顶部的抗震设计。如今的建筑行业,普遍对顶部过高、过重的问题有所避免。因为顶部产生的压力会导致建筑墙面也形成相应的较大压力,这会使建筑物的抗震性和牢固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弱。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务必要保证建筑物整体有一个合理的重心,与此同时还要花心思用于材料选择,选取的顶部材料要尽量是重量轻、刚度较均匀的,这样建筑结构才能将抗震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3)建筑设计中关于设计限制的问题。通常都是在建筑前期确定建筑物的抗震级别,并且这是以建筑物的实际使用情况为依据,所以要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要使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有所保障,以免有墙体裂缝或坍塌的现象出现。
3建筑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的抗震设计
根据上述内容,我们了解到建筑抗震设计和建筑设计之间息息相关的联系。为了确保最大程度的抗震性,就一定要在实际施工中紧密结合起二者的联系,同时还要在施工过程中真正融入抗震理念,如此才能使原有的建筑常规从根本上被打破,才能使建筑物抗震现状得到彻底改善,接下来从建筑物的形状、平面和空间三方面设计来具体阐述二者的结合。
(1)形状设计建筑物的形状设计也就是针对建筑进行的“体型”设计,具体包括了各部分施工技术、建筑物平面布局和立体空间等的设计。在建筑行业发展的新时代,很多方面都有所创新就建筑物思维整体外观而言亦是如此。由此有诸多样式的建筑外形出现,所以,在形状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不同外形的不同特点予以充分考虑,不同的建筑外形,也会有不同的建筑特色和实际需求,施工单位应该加以充分考虑。通常情况下,凸凹形状的建筑体型,通常可以使建筑物的抗震性得到大大提升,然而在实际的建筑建设过程中,原有的常规形状的建筑物已无法满足现代化经济发展需求,所以,建筑物整体抗震性的提高,首先需要对建筑的形状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2)建筑物的平面设计在建筑物施工,平面设计是重要的环节,对建筑物日后的使用将起到决定作用。例如,分别作商务和居住用途的建筑物,它们在平面设计上必然存在很大差别,为了使使用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就一定要按照用途,来对平面构造进行科学设计;另外,为了将抗震元素融入到平面设计之中,不仅要对施工材料的坚固性加以重点考虑,还需要对构架安装的合理性、内部各因素的协调性加以综合考量。要想完美地实现平面设计和抗震设计的结合,就对设计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但要工作经验丰富,要需要深入地研究审美观念和抗震技术,前提还得不对内部美观产生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再确保抗震性能的最大化。
(3)空间设计对建筑物进行空间设计,是在三维空间内进行的关于建筑物的竖向设计方案。因为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和急剧增加的城市人口,增加了城市的人口压力,所以出现的建筑物楼层愈发高。为了使土地占有面积尽量减少,在现代社会中愈发流行高层建筑,如此就对建筑物的空间设计有了更严格的要求。通常说来,建筑物层数越低,稳定性就越高,受到地震的损害也就会越小;反之稳定性越差,受到地震的伤害也就越大。所以,融合建筑物的空间设计和抗震设计在一起,这样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才能得到保证。
伴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各行业对于节能减排的意识越来越强烈,人们逐步认识到节能与环保的重要,节能也逐步进入到每个人的思想当中,建筑行业是作为耗能较多的行业,对于节能的意识应该更强烈。通过对于建筑平面设计中的体形设计来改善建筑的节能,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手段。
1 建筑平面体形设计中的外墙设计方案
在建筑平面体形的设计中应该充分重视建筑物外墙的设计,外墙在整个节能设计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从季节角度上去进行考虑,冬季和夏季两个季节是建筑物发挥重要作用的季节,在夏季的时候由于建筑物体的外墙受到太阳光照和太阳直射的作用下,室外的气温在急剧增加的情况下,将热量传导到建筑物体的墙体内部,有的高温季节可以使整个墙体的温度达到60℃以上,在这样的情况下,温度透过墙体不断的向室内进行传导。建筑物体的外墙在整个建筑平面体形的设计中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在冬季的时候,由于室外温度较低,同时太阳光照的时候能够导致墙体温度的升高,但是这样的温度传导都是极弱的,更多的时候是墙体在发挥着挡风和保温的作用。当冬季来临的时候,建筑物内的人们总是希望自己的房子的外墙够厚,这样就能抵御寒风的侵袭。因此, 住宅设计在外墙上常采用导热系数小的材料以提高其保温隔热性能。例如, 保温隔热性能好的小孔多孔砖、加气砼砌块替代实心黏土砖砌筑外墙体, 它们的传热系数分别为实心黏土砖墙的80%和50%。另外在外墙上增设外保温材料, 保温隔热效果也非常显著。
另外在建筑物外墙设计中的时候,应该充分重视外墙色彩的设计。这样的设计方案应该充分考虑到地域的不同而进行不同色彩的设计。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应该充分重视到寒冷季节较长而热的天气较短的因素,在外墙色彩的设计上应该是充分利用吸热性更好的颜色,如灰色或者稍微偏暗的颜色,选择这样的颜色有助于建筑物在阳光充足的时候能够尽可能多的吸收来自太阳的温度,达到室内温度升高的合理走向,而在南方地区特别是夏季较长的季节里面,应该充分考虑到建筑物的颜色的不同对于室内温度传导的效果不一样,鉴于要提升建筑物内的凉爽和舒适度,应该选择颜色较浅的色调,如白色、米色等颜色,这些颜色能够使建筑物将来自太阳的光线反射回去,使得太阳光的温度不能够全部传导到建筑物体内部去。这样就能起到良好保持室内温度适宜的效果。总之,在建筑物体的平面设计中应该充分重视外墙厚度的设计,只有考虑到墙体厚度的状况,才能将建筑物的墙体设计的更加合理和完善。同时充分考虑建筑物所处的地理位置选择外墙的颜色,使对建筑物进行节能减排的设计更加趋向合理化。
2 建筑平面体形设计中的外窗设计方案
建筑物平面体形设计中很重要的节能的一个方面就是对于窗户的合理设计,外窗在建筑物中起到良好的保温隔热的能力,外窗在提供舒适的室内空间和保温隔热的性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要发挥好外窗的隔热保温作用,就要从外窗的结构进行设计,外窗的结构对于调节温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设计不同结构的外窗对于室内温度的保持和室外温度的隔热是具有不同的效果的。例如, 推拉窗的窗扇在窗框下滑轨来回滑动, 上部有较大的空间, 下缘有滑轮间的空隙, 窗扇上下形成明显的空气对流交换通道, 冷热空气的对流形成较大的能量损,空气对流和能量损失的大小与窗扇上下空间大小成正比。
在建筑物体形的设计过程中有的外窗设计成了推拉窗、上推窗、固定窗户,从节能效果上来看这些窗户都发挥着一定的保温和节能的效果,但是发挥的作用大小是不一样的,推拉式的窗户可以称之为节能窗户的典范,这样的窗户随手就可以将窗户完全打开,使室内的空气和室外的空气进行对等的交换,当天气炎热的时候可以开窗透气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另外就冬季而言这样的窗户的保温性能稍微差了点,有其不足的缺点。上推窗是介与推拉窗和固定窗户之间的一种窗户设计模式,这样的窗户设计主要应用于较高楼层窗户的设计,节能效果是不理想的,无论是从夏季还是从冬季来进行考虑,不利于通风,也不利于保温的效果。固定窗户在设计的过程中,一般应用到冬季时间较长的地区,这样对于建筑物的保温效果较好。综合以上的三种窗户的设计过程来看,究竟使用哪种具体的外窗模式,应该根据不同的地域特色来进行设计和使用,不能够一切照搬哪个来进行使用,只有将这些设计的优点、弊端进行对比分析之后,再进行设计和完善,才能够达到建筑平面体形设计中的外窗设计的优选,才能够在节能方面发挥其窗户设计的积极作用,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到以上几点的话,那么有可能导致的结果是相反的。
3 建筑平面体形设计中的建筑物顶层设计方案
建筑物的顶层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夏季的炎热对于室内人体的舒适度的效果。住在顶层隔热性能差的住户常抱怨夏天室内酷热难当, 即使有空调进行降温也抵挡不了来自屋面的太阳辐射热。所以, 对于建筑物的顶层进行合理的建筑物体的体形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任何建筑物体都会有暴露在最上面的一部分在太阳下面,对于建筑物体的平面体形设计,应该设计成圆锥型的顶层最合理。这样设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对于顶层圆锥形设计的时候有利于建筑物顶层,雨季的排水较顺利,不会因为雨水较大而导致了建筑物体难以排水的过程,在以往的建筑物设计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情况就是有的建筑物顶层设计成了平面的,这样很容易导致雨水积压到建筑物的顶层,最后由于建筑物防水做的不好的情况下,导致楼下漏水的情况发生。
其次,将建筑物体的顶层设计成圆锥形的时候,特别是在夏季天气特别炎热的情况下,一般建筑物即使顶层建筑的隔热做的再好也难以阻挡太阳直射产生的热量,这些热量会随着建筑物的顶层固体向下进行传导,导致距离顶层最近的一层居民夏季炎热难耐。在设计成圆锥形的建筑顶层之后,可以弥补的情况就是在建筑物体的顶层留有空间,当太阳直射的过程中,热量全部的导入下面这个空隙当中,这一部分是非居住区域。这样在下面一层的居民就相当于是有了一个非常好的隔热层,这样在顶层居住的人们就不会产生炎热的感觉,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这样设计的效果还能够增加建筑物体的美感,让建筑物体采用过去在设计中的包豪斯设计的风格,让建筑物体更加具有审美的效果在其中,从建筑设计的实用角度和美学角度来看,都能够达到建筑物的综合利用的效果,同时这样的设计更能加固对于建筑物的凝心力,使建筑物的受力情况更加分散而达到稳定建筑物的作用。通过建筑物体顶层的设计,让整个建筑更加和谐的适应与整个建筑的大的框架中去,尽管这样的顶层设计可能会在施工的初期,使用较多的工时,而且在施工中也存在着一些难度,但是从长远的建筑物体的使用情况来看,还是一个值得使用的长远投资。建筑物体的使用不是三年五年的时间,而是一般几十年的使用标准来进行设计的,这么长的时间段,如果按照平顶的设计方案的话,很容易导致的结果就是顶层在几年后隔热层会出现漏水、漏雨的现象发生。而采用圆锥形的设计方案,即使其中上面的一个表层出现漏水现象的时候,下面还有一层无人居住的空间起到隔水渗透的效果,这样就有两个保护层出现在建筑物的顶层,达到了建筑物体长久使用的效果,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这也是节能的另外一个方式。在建筑平面体形的设计中,顶层的设计往往是建筑设计过程中较重要的一个细节,大多数的建筑设计师都会花费大量的心思在顶层设计上设计合理而功能实用的顶层。
4 建筑平面体形设计中的建筑物周围绿化设计方案
建筑物平面体形设计中应该考虑到周围绿化环境的设计,对于建筑物节能的重大作用,特别是在夏季,这样的效果显得更加的明显,在建筑物的周围进行绿化,一方面增强了整个建筑物体的人居环境的改善,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建筑物躲避炎热季节炙热天气的考验。如何使建筑物的平面体形设计中的绿化效果更明显或者说是更加具有实用性。具体应该根据建筑物体的大小和高度进行考虑。在建筑物体较小的情况下,周围绿化可以以低矮的树木或者是以草本植物的形式进行设计,而对于高的建筑物可以就其所在区域进行绿化设计,让高层建筑在绿树环绕下矗立其中,发挥周围绿色植物的隔热遮荫作用,同时能够改善室内气温的环境,对降低空调的使用也极为有效。在建筑物体的周围种植高大乔木和攀岩植物,并利用花架、种植槽、阳台和绿色植物构成的周围垂直绿化,在夏季降低低温辐射的同时,还能够有利于墙体自身的散热;同时还能够对调节碳氧平和、减小温室效应、减轻空气污染、降低噪音等都具有具足轻重的作用。
结语
在当前国家非常重视大力推广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我国的建筑行业一直努力践行着,从设计到施工的整个过程中,使用先进的节能设计方案,更加完善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降低建筑的耗能以及建成后的耗能的减少。同时各种新型建筑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使用都或多或少的减少了建筑行业中的能耗。但就其中的很多节能设计方案来看,最能够发挥其具体效果的却是在进行建筑平面体形的设计过程,这个过程是建筑行业中最能体现出节能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通俗的讲,建筑平面体形的设计就是建筑物体的墙面的设计,这个设计过程,是对于建筑物体的表面、建筑物的周围、建筑物的顶层、建筑物的周围环境的全面设计过程。在建筑的平面中,肌里是对于空间组织结构的反映,他能够把握住平面结构的参照。总的说来, 平面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决定性环节。忽视了建筑物体的平面体形设计,就会导致整个建筑设计的失误,这样的失误严重性的情况,会导致建筑物的受力不均衡,使建筑物不能够稳定根基,同时在体形设计中如果不能充分的考虑到地域特色、自然因素等建筑学中重要的参考指标,就会导致盲目的抄袭和生搬硬套,不能够因地制宜的进行建筑的设计,导致建筑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后的建筑物不能够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在简述平面体形的设计中应该充分重视人的具体作用,发挥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创造出适合人类居住的人性化空间环境,满足人类的功能性的需求,尽可能的完善人居的环境,创造利于人身心健康的生态建筑环境,达到建筑与环境与人的和谐共生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叶建华.现代建筑平面设计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J].洛阳大学学报,2004.9.第92-93页.
[2]黄厦.夏热冬冷地区高舒适度住宅的节能设计.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8.第232-2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