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初中体育核心素养

初中体育核心素养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2-13 17:41:29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初中体育核心素养,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初中体育核心素养

篇1

一、思品教学在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中的优势分析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是初中每一个学科教学的共同责任,思品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具有更大的优势,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1.思品教学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翻开思品课本可以发现,讲述的内容就是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教学拓展的内容从生活中搜集,还是寻找教材与生活的结合点,都具有极大的便利条件。

2.思品教学紧扣学生的身心特点。苏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就是一本为初中生量身定做的思想教育引导范本,所列举的事例、所讲述的道理、所纠正的行为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阶段相吻合,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因此,思品教学对初中生的思想引领与健康成长,特别是核心素养的提升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3. 思品教学具有较为广泛的空间。和语数外等学科不同,思品学科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教育引领,在教学方式上更加灵活,教学空间上更加广泛,能够有效的进行拓展,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这些方面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立足思品学科特点,在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在初中生的教育工作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成长,大力提升学生自信、宽容、效率、自护、守法、爱国等素养,并紧密结合思品教学强化对学生的引导,让他们保持正确的思想发展方向,大力弘扬主旋律、正能量,使自己得到茁壮的成长。

1.鼓励学生正确看待自我,树立学习生活强大自信。初中生心理非常敏感,有些学生因为自己学习不如别人、学习相对滞后,而产生了很大的自卑感。有了自卑感的学生看世界都是灰蒙蒙的,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对此,笔者结合思品教学,引导学生客观公正的看待自我,发现自身的优势,激发自信心,以更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这也是当代青少年所急需的一种素质。在《天生我才必有用》教学中,笔者首先向先生讲述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列举了一些平凡的岗位、平凡的行业,做出了不平凡业绩和成果的成功人物先进事例,让学生对这样的理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接下来,笔者要求学生每人上台讲述自己的一条长处,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好,有的学生有一副好歌喉,有的学生会一些民间艺术等等。当每一位学生都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的特长,给学生带来的感受就是各有所长。笔者抓住时机对一些有着自卑心理的学生予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通过教师的鼓励激发他们自信心,有助于他们走出自闭的心理状态。

2.引导学生善于与人交往,培养学生宽容礼让美德。在初中生教育工作中,宽容谦让是非常难得的,这也是学生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争强好斗容易让学生走人歧途,近年来频频发生一些因为青少年打架斗殴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给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让宽容礼让成为学生内心的操守,成为素质的体现。在《让人三尺又何妨》教学中,笔者从正反两个方面选取案例对学生进行教。正面典型主要选取了邻里和睦相处的道德模范先进事件,二十三年如一日照顾孤寡老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不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当面对误解时能够坦然面对。负面案例则是某地初中生为一瓶开水大打出手,导致一名学生被严重烫伤的恶性事件,让学生明白人与人相处应当保持宽容的态度,小事不要计较,大事讲原则,并对照自己在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小题进行全面的剖析,做批评和自我批评,然后提出改进的建议计划。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纷纷表示,自己以后与人相处将更加宽容,凡事宽以待人,出了问题多从自己找原因。

3.启发学生注重质效提高,要求学生追求效率意识。初中生在学习中效率如何、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学习成效的高低。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注重效率,要花费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得最大化的效应,这也是当代青少年需要重塑的一种理念。时间付出与成果回报要成正比,要通过提高效率的方法增强学习、工作以及未来各项活动的竞争力。中华要崛起,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实现跨越式发展,在青少年时期学习效率就是最大的追求,在《要“鱼”还是要“渔”》教学中,笔者和学生阐述了方法技巧对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对照自己的学习,分析哪些方面还有待于提高,和学生共同梳理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些路径方法,并举一反三教会学生怎样不断完善和提升自我。例如在记忆方面怎样抓住时间节点,进行不同轮次的复习巩固,使复习活动更加适合人脑发展规律,更加有利于提高记忆的效果。在平时的学习中如何提炼出一些好的方法、有什么技巧,对于一些成功的经验如何进行消化吸收等等,通过这些方面的教育引导,让学生懂得既要埋头苦干,又要抬头看天找到捷径,抓住方法技巧,实现学习成效的提高。

4.强化学生生命珍爱理念,教育学生增强自护能力。对于初中生而言,珍爱生命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提高学生自爱自护能力,是青少年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青少年轻生厌世现象给大家敲响了警钟,虽然出现的只是极个别特殊案例,但是给我们的教训是惨痛的。教师要在日常教学和教育工作中强化学生生命教育,让他们珍惜生命、远离危险,及时排除各种负面情绪。在《生命只有一次》教学中,笔者从两个方面着手对学生进行引导,首先和学生共同分析了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面临哪些安全隐患,从交通事故、高空坠物、溺水、触电、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和人为伤害入手,和学生共同分析怎样远离和避免这些危险因素。另一方面和学生强化了心理健康状态的教育,让学生懂得身体健康只是一个组成部分,还有更重要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要保持对这个世界的积极乐观态度,要保持待人处事接物的正常心理,要能够正确的面对困难和挫折等等,让学生既懂得在生活中避免危险因素,又及时调试自己的心理,消除悲观消极等情绪,使自己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这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支撑。

5.强调学生注重遵纪守法,引领学生未来人生方向。遵守纪律法规制度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应尽的职责,现代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要尊重法制规则,都要按照既定的框架执行,一旦违规违纪必将受到严肃惩处。在学生成长中,法制意识淡漠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许多初中生因为对法律了解不够全面,对于法不可违、违法必惩的思想还没有做到深刻认识,这是非常危险的一个信号,一旦任其蔓延下去后果不堪设想。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强化学生法制意识,将其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在《筑起“防火墙”》教学中,笔者和学生列举了青少年当前容易受到的一些不良诱惑,而这些不良诱惑又将把青少年引向何处。x取了全省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资料,从数字到类型到一些具体的案例触目惊心,一旦违反法律受到法律的惩处,人生将会蒙羞、青春将会葬送,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更加谨慎的把握,过好每一天,做好每一件事,守好人生的每一寸底线。

6.重视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正能量的熏陶。爱国主义是学生思想教育的主旋律,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主旋律和核心要义。在思品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充分弘扬主旋律,让青少年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教学中,笔者通过幻灯片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了本地区在改革开放以前是什么样的,改革开放以后到现在又是怎样的。发生的变化让人瞠目结舌,从一个落后的小县城到初具现代化气息的现代新型城市,变化的不仅仅是马路、街道、路灯、绿化、大楼,更给人带来一种现代化的气息,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笔者还引导学生从自己家庭以及周围自己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感受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从中思考是我们的党、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各级政府、广大党员干部带领人民群众取得了经济社会建设的伟大成果,才有了今天更加富裕美满的生活。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既结合了学生生活中的感知,又强化了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理念熏陶,让学生在受到深刻教育的同时,为人生发展引领了方向。

三、结束语

在从中思品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重教学设计的周密性、有效性、针对性和质效性,要将其与学生素养提升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工作中时刻渗透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为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篇2

【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发展语言意识和英语语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并在语境中整合性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口、笔语语篇所传递的意义,识别并赏析其恰当表达意义的手段;有效使用口、笔语传递意义和进行人际交流。

【文化品格】文化品格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知识素质、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吸收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自信、自尊、自强,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

【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各种现象;分类、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初步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的能力。

【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具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能够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有效规划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选择恰当的策略与方法,监控、反思、调整和评价自己的学习。

所以围绕核心素养,一线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和和教学理念。下面就本人在核心素养体系下的4个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例进行探讨:

1.初一教学目标 “如何介绍一个人” 。This is Tom . He is my father. He is a driver. 根据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不只是让学生学会this is的句型或者he和she的语法区分,而是介绍一个人时的思维框架序列――这个人的名字、与我的关系以及社会形象。如果延伸到文化角度,在中国介绍一个人时思维框架序列一般是相反的――先介绍社会形象、 再是与我的关系, 最后才是姓名。 这个过程便是教授学生语言知识和社会常识。 因此, 教师应该建立思维框架的认知基础,才能在教材中挖掘出文本价值,从而为学生提供语言和思维范式,真正帮助学生发展语言和思维品质。这就要求教师在不同素养培养过程中应该予以学生不同的引导途径。一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范式,包括语言应用的生活场景。二是深入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三是具备核心素养的认知框架,即培养教师对文本中所包含的思维技能的敏锐度。

2.初二的Unit4,讨论after-school activities时,由于课外负担太重给学生造成太大压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怎样减压,学生可能会想到去跑步、踢球等;然后再进一步讨论,如果不能及时减压,压力过大可能会对你自己、他人及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就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这时学生内心世界的东西、生活的东西、品格的东西,行为的东西全都融合到了语言教学的课堂中,这才是真正素养的培养。

3.初三Unit 7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谈到学生在走廊上不能跑,除了要学生学会be allowed to do sth.的句型结构,同时还应讨论为什么不能跑以及撞到人以后怎么做,这样就把语言交流目标、思维认知目标和社会文化目标三个目标融合成了一个教学任务,学生自然而然就能形成国际通用的行为规范,培养了学生的文化品格。

4.教课外阅读文章Just One of Those Things, an Accident时,让学生提前阅读最近一周的报纸,找出类似的关于意外事件的报道,课堂上用英语向其他同学作简要地介绍。这培养了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学完文章后让学生扮演记者,采访警方、Timmy的邻居或老师,询问他们对此事件的感想。这种方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通过交谈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还会对学生的行为取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就文章中出现的或未出现的人物,确定谁最应对Timmy的不幸身亡负责,并说明理由。这个环节把学生置于社会大背景中,不仅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培养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但是,目前我们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一方面学校和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另一方面我们的教学内容非常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为了学生的未来,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首先要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然后合理地改变教学内容,才能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篇3

信息推动了社会的快速发展,更促进了教育的不断进步。原有的新课程改革取得丰硕的成果,但是教育还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特别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更要站在时代的潮头,抓住时代的脉搏。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的指导意见,“核心素养”成为“后课改”时代的靶心。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如何瞄准这个“后课改”时代的靶心,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呢?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思想品德教师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是前提

核心素养与以前的知识能力、技术能力有质的差别。“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宽广。“知识”与“技能”主要涉及具体学科领域的知识,或者具有“听”、“说”、“读”、“写”、“算”等基本技能,而素养指向的并不是某一学科知识,它既包括传统的教育领域的知识、能力,又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基于对素养的理解,思想品德教师要及时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思想品德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初中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育他们的优良品德,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事。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的经典名言为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奠定唯物的理论基础,揭示人的社会特质的根源性,揭示思想道德品质的成因,使我们认识到思想品德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通过人们的社会初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使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深刻意识到思想品德在核心素养养成过程中的重要价值。所以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要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率,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更新理念,这样才能开展教学工作。

二、思想品德教师综合了解初中生是关键

初中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强我国发展后劲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与其他学科有本质的区别,它关系到社会主义接班人人才建设问题。所以思想品德教师对初中生的了解不能与其他教师一样,仅仅是从本学科出发。另外,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决定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与众不同。核心素养的核心内容包括中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认同,对国家、国际的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的建设,身心健康的发展,学会学习能力的提高,实践创新的积极参与。初中生是否具备这些核心素养要求的品质,需要各门学科教师的积极了解,更需要思想品德教师的认真评估。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该意识到,初中生多为12岁~15岁,身心正处在急剧的发展、变化和趋向成熟的时期,信息接收渠道迅速拓宽,接收能力迅速增强。在这些初中生的身上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一是他们还带有儿童那种天真、单纯、幼稚、有依赖性、缺乏自觉性的特点,同时他们又渴望向成人看齐,力求懂事达理,要求别人尊重,希望成为独立自主的人。在发展中他们的品德常表现出幼稚与懂事、依赖与独立、自觉与不自觉的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二是他们对人际关系、男女交往、社会问题日益感兴趣,渴望知道更多的社会情况,开始关心家庭问题,关心周围环境的变化,关系国家和国际大事,考虑自己的理想、追求、道路与职业。但是他们毕竟涉世不深,社会经验不足,思想尚不成熟,识别是非能力不强,因而容易受到不良思想与行为的影响。三是他们的思想情感,具有冲动性,血气方刚、好胜要强、敢说敢干,富有热情与正义感,但他们缺乏社会经验,遇事急躁而不沉着,对人对事往往只看一点,未弄清楚便轻率下结论。这些行为特点,会严重影响他们核心素养的养成。为了促进思想品德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必须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了解,深入初中生群体进行熟悉,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思想品德教师如果在这一领域下工夫,教学效率的提升应该说是在情理之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