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8 16:31:2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茶文化与廉洁教育,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茶在中国历经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象征,被冠以“国饮”的美称,对于华人而言,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精神寄托。中国茶道文化思想所蕴含的精神已经相当完善、成熟并富有极高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在近现代国外文化入侵严重的时代背景下,弘扬茶道文化思想,将其与各种类型的教育结合在一起已经成为必然发展趋势。在大学体育教育中融合茶文化思想,对提升学生运动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学生不骄不躁的运动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1茶文化思想与大学体育教育
1.1茶文化思想
“茶”几乎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之一,善于从自然风物中寻求精神支持的中华民族,将茶的地位追捧的很高,这就决定了茶文化势必会成为华夏儿女的一种精神寄托。茶文化思想实际上是一种禅意的哲学思想,其中最为讲究的内涵当属“怡、清、和、真”四个方面,“怡”即“怡然自得”,形容的是饮茶时的轻松愉悦的心态,“清”即“水洁冰清”,形容的是茶叶本身和茶水的品质,“和”即“心平气和”,形容的是饮茶时的一种和谐氛围,“真”即“真心诚意”,形容的是饮茶人的一种诚挚的心态,饮茶人真心体会饮茶之道,茶文化思想的内涵才能被完全揭示。从上述四面可以看出,茶道文化思想分别从饮茶心态、所饮之茶、饮茶氛围以及饮茶之人提出相应要求,而这几点恰恰能够与大学体育教育紧密联系起来。
1.2茶文化思想与体育教育目标
在大学体育教育活动中,首先确定的教育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实现身心健康,将之拆分开来就是“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并存,这正如茶文化思想所追求那种健康之道相近,常饮茶有利于强身健体,这就是人们饮用茶的最初目的。如果饮茶对身体有害,那么是不会倡导人们常饮茶的,这就正如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体魄是一个道理,体育活动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激发每个锻炼者对运动的兴趣,从而达到增强个体体能的目的。茶有多种类型,红茶、绿茶等,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饮用所有的茶,那么个人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正确的选择,以利于自身发展,体育项目也一样,不是每一种体育项目都适合每个人,有些人体能较差,可能适合对体能要求较低的项目,如健美操等,有些人就喜欢激烈对抗的项目,如篮球等,所以体育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引导锻炼者形成一种轻松与平和的心境,正面对待自身的实际条件,进而达到身心健康的锻炼目标。在大学体育教育活动中,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培养也同样重要,虽然处于大学阶段的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成年,但人格发展在大学阶段依然不可忽视,因此在体育教育活动中就是要通过集体性活动开展,在相对热烈的氛围中帮助每个学生塑造具有差异性的社会人格。茶文化思想的内涵显示出一个人就应该像一杯茶一样,爽快直接、不做作,公平公正、不掺假,尤其是在体育项目开展中,要秉持平和、冷静、公平公正的态度,这与国际上很多体育组织所坚持的原则是一致的,坚决杜绝一切作弊行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锻炼者的人格发展形成良性影响。中国人一向乐于以茶会友,茶文化也是最能体现包容以及和谐之意,古语有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即使是在世界性的体育比赛中,“以和为贵”、“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也是被极力推崇的,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学生在体育锻炼活动中可以保持更加平和的心态,也摆脱了传统教育中将体育视为“副科”的误区,为学生体育技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能够指导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学习目标。茶文化思想中对饮茶之人的要求是最能够体现出大学体育教育目标的,这种要求不仅是对茶道的尊重与敬畏,更说明只有真诚之人才能体会出茶文化的思想真谛。同样的道理应用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就是要求学习者在体育项目的学习与开展中要保持真挚的初心,不弄虚作假、不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只有用心做好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才能进一步领会体育精神。
2茶文化思想在体育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2.1茶文化思想指导学生养成运动心理
从上述研究中可以看出,茶文化思想与大学体育教育目标之间的密切联系,这是茶文化思想指导学生运动心理养成的基础。在面对学业等多重压力时,学生要面临的竞争压力是非常巨大的,所以发挥茶文化思想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运动心理是很有必要的,这对提升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弘扬体育精神都有着不可磨灭的积极作用。在茶文化思想的指导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养成“静心”的品质,即保持自身内心的平静,在这个繁杂烦扰的社会中要保持一颗静谧之心实属不易,但也并不是不可能,在茶文化思想的熏陶下,学生在喧闹的活动中归于平静,保持一颗平常心,将自身体育水平完全发挥出来,不受外界干扰、得到属于自己的成绩。近年来,很多运动比赛活动中都能够听到作假、作弊的新闻,一时之间对体育竞技精神的质疑层出不穷,甚至有些人对体育竞技失去信心,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消极,相信新一代青年在正确的指导下必定能够保持初心、坚持底线。所以在大学体育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避免过于重视成绩而忽略人文教育和道德培养,正确利用传统茶文化思想内涵,将茶的清正、廉洁、纯粹、质朴等品质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对培养出具有高尚人格、健康运动心理的大学生而言非常重要。茶文化思想中一直强调在制茶、泡茶、倒茶、品茶、鉴茶的过程中,要从善如流、稳稳当当,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品鉴出茶水中的独特滋味,领悟心灵纯澈的美好。体育项目开展过程中也是如此,学生要不急不燥的将每个动作展示出来,行云流水的动作流畅输出,既能体会体育运动的美感,也能体现出运动者平心静气的气质。
2.2茶文化思想指导学生正确选择体育项目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体育活动还是相当丰富多彩的,可供学生选择的体育项目之多也是毋庸置疑的,而对于学生而言,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处将运用茶文化思想指导学生正确选择体育项目。如茶之种类,有绿茶、黄茶、黑茶、青茶、白茶和红茶之分,每个人体质不同所选择的茶种类也就有所差异,绿茶、新白茶、轻发酵的乌龙茶属凉性茶,重发酵的乌龙茶、一定年份的生普和白茶属于中性茶,红茶、熟普属于温性茶。那么学生在选择体育项目时,首先要对自身能力以及兴趣爱好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如体育基础差、身体素质弱的学生可以从较为简单的运动项目着手,选择一些运动强度不大的项目,包括健美操、太极拳、交际舞等,而对于热爱高强度运动的学生而言,可以选择足球、篮球、排球等。
2.3茶文化思想指导学生开展体育锻炼
众所周知,在品茶过程中重要的就是心境,拥有一个良好的心境能够品鉴出茶文化中的内涵真谛,进而将这种思想延伸到人生哲学中来,那么在体育锻炼中也是如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利用茶文化思想开展体育锻炼。在日常体育锻炼中,学生要讲求运动的真心,不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去运动,是从自身能力发展与体能训练出发,将体育锻炼这项活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而不仅仅是每周的固定课堂学习;日常锻炼还要求学生保持一颗平常心,不盲目与其他同学攀比,不要因为其他人的选择而改变自己的初心,在平淡之中予以日复一日的坚守,最终将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日常锻炼过程中还需要创造一种和谐的运动氛围,良性的体育锻炼应该是最大程度促进每位学生在活动中建立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而不是被功利化,因此秉持茶文化思想中的“怡、清、和、真”四大内涵,对开展健康常态化的体育锻炼是非常重要的。
2.4茶文化思想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学习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种文化所具有多元化的内容与功能,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仍旧在持续地延伸与拓展。将茶文化渗透到高职院校教育当中,不仅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而且能够在学生社交能力、礼仪水平、艺术素养和思想修养的提升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这对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具有着重要意义。
1茶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1.1社交教育
我国茶文化中的“和合”思想,有利于调整社会个体所具有的社交关系,并促使社会个体能够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实现彼此的团结与矛盾的化解。在我国茶文化发展过程中,茶会是结交朋友、款待宾客的重要礼节,同时也是古代文人群体结交挚友的重要手段,甚至在封建社会的统治阶层,茶经常出现在国事的讨论中,如唐宋时期的茶宴,有着庄重、简朴而又活泼生动的特点,在“清茶一杯谈国事”的氛围下,并不会产生酒宴上的俗气与奢华,并可以拉近交流者之间的心理距离。文人以茶会友的事例在许多咏茶诗歌、咏茶画作中都能够得到展现,如唐代诗人杜牧在《寒夜》中写道:“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这一诗句写出了作者与友人在火炉旁饮热茶的场景,而这种场景中儒雅和谐的氛围也令人神往。另外,明代画家文征明所创作的名画《惠山茶绘图》,同样呈现出了古代文人以茶会友的场景,并体现出了文人茶会对意境的追求。显然,随着我国茶文化的发展,茶文化的功能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满足社会大众的娱乐需求,而且也逐渐渗透到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社会准则以及审美理想当中,引导高职院校学生通过学习茶文化、参与茶会,必将能够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交能力,并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和谐,这对于拓展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交手段,确保他们能够在社交中获得心理愉悦、缓解心理压力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1.2礼仪教育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中,不仅创造出了丰富璀璨的文化、构建起了系统的社会道德标准,同时也形成了完整优秀的利益规范,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才被世人称作“文明古国”与“礼仪之邦”。中国这一“礼仪之邦”的发展,与儒家文化中所提倡的政治伦理关系以及封建社会时期所推崇的仁政与礼治有着紧密的关联。而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也受到了这些传统文化以及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因此,中国的茶文化自然就具备了礼仪教化功能。从中国茶文化所包含的礼仪内容来看,沏茶、端茶、奉茶、倒茶、饮茶、续茶乃至主客、长幼之间的座次顺序等,都有着系统且严格的礼仪要求,虽然这些礼仪十分复杂并且看似乏味,但却是在我国茶文化发展过程中逐渐精炼而成的,因此,每一项礼仪要求都有着相对应的价值,并且是茶事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只有如此,茶文化所具有的技艺美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才能够得以展现。礼仪教育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一个人不懂礼仪、“不拘小节”,也自然会在生活别是在人际交往中处处受挫,并最终成为一个不受欢迎和孤独的人。而由于我国茶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礼仪文化元素,所以,在高职院校针对学生开展心理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将茶文化的渗透当作礼仪教育的切入点,帮助学生在提升自身素质、优化自身形象的过程中,更好地获得他人的认可与肯定,并更好地融入到集体生活当中,从而避免各类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1.3艺术教育
在我国茶文化的发展中,茶事与哲学、美学、宗教文化之间产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也让茶事成为了具有综合性、生活性、实用性与审美性的文化艺术活动。由于茶文化中包含了医学、饮食文化、建筑园艺、文学等多元化的元素,因此,在对中国茶文化内涵进行品位的过程中,社会个体所具有的综合素养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如在饮茶活动中,无论是茶室的布置还是茶具和插画的选择,都能够体现出茶文化所具有的魅力以及茶人所具有的审美意识,在了解这些内容的过程中,饮茶之人能够感受到茶文化对协调美、自然美的追求,并被这些美所熏陶与感染,从而提升自身对美所具有的感受;再如,在观看茶艺表演的过程中,饮茶者不仅能够感受到茶事活动所具有的礼仪美,而且能够感受到音乐艺术、环境艺术所带来的审美体验,因此,观看茶艺表演不仅能够丰富饮茶者具有放松自身身心的途径,而且可以为饮茶者提供一个可以提升自身艺术修养的渠道。当然,中国茶文化不仅强调形式美,也强调心灵美,更加强调形式美与心灵美的统一,因此,中国茶文化在为饮茶者带来艺术享受的同时,也要求饮茶者能够具备朴实、真诚、自然的品格,并在养成良好风度与举止的基础上,感受茶文化所具有的艺术底蕴。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通过渗透茶文化并发挥出茶文化的艺术教育功能,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放松身心、宣泄情感的途径,同时能够在陶冶学生心灵、满足学生审美需求、提升学生审美意识以及升华学生情感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塑造完整健康的人格,从而推动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以及自身的不断完善。
1.4修行教育
茶圣陆羽提到:“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在茶圣眼中,茶具有着高洁的品性,以至于在饮茶之人中也具有“宜”与“不宜”之分。于此同时,茶圣陆羽的这句话,也反映出茶在修身养性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事实上,喝茶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形态,一种形态为饮茶,另一种形态则为品茶,对于茶人而言,简单的饮茶能够满足他们的生理需求,而品茶则是为了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在品茶过程中,茶人用茶来提升自身修养、陶冶自身琴操,并通过茶对人生进行品位。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这种形式也可以作为学生开展自省、提升自身修养的有效途径。另外,在茶与茶人的身上,也反映出了许多优秀的品质,从茶来看,这种植物生于深山,并在其成熟之时供人们采摘,而从茶人来看,他们吃苦耐劳、自强不息,二者所具有的奉献精神,也是一种高尚的处世哲学与人生态度,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中,茶人用“俭、清、和、静”来总结茶叶的秉性,即茶尚俭、贵清、导和、致静,而茶所具有的这些秉性,也能够引导高职院校大学生将节俭朴素、清正廉洁、和睦相处、恬淡安静当作自身的重要追求,这对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修生养性的境界、推动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着重要意义。
2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对茶文化的渗透策略
2.1茶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
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开设了茶文化专业,也有一些高职院校则将茶文化课程作为选修课,这些专业与课程的开设,能够引导学生对茶文化做出系统的学习,并在开拓学生文化视野、丰富学生文化知识的基础上,促使学生深化对茶文化的认知。与此同时,由于茶文化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能够发挥出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这些课程的开设对于学生群体心理的健康发展也具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在当前高职院校所开设的茶文化专业和茶文化选修课程,缺乏全国性的课程规划与教学大纲作为指导,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能够将校本课程的开发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来抓。在此过程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要以丰富学生的茶文化知识为出发点,而且需要以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效为出发点,重视将茶文化发展史中能够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思想内容以及事例体现在教材当中。另外,为了强化茶文化课程的吸引力,高职院校还应当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重视本土茶文化资源的融入,以使学生能够更加直接地接触茶文化、感受茶文化,从而确保茶文化能够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推动作用。
2.2积极开展茶文化活动
高职院校要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出茶文化的作用,就必须拓展茶文化在高职院校中的覆盖面,推动茶文化走入学生的生活,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茶文化所具有的魅力,并受到茶文化的熏陶,从而实现自身心理的健康发展。为此,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对茶文化的渗透,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渗透,还应当重视课外渗透,通过开展各类有教育意义的茶文化活动来发挥出茶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具体而言,当前高职院校中可以开展的茶文化活动包括茶话会、名茶介绍征文活动、茶知识竞赛活动、茶艺表演活动以及茶文化讲座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茶文化所具有的审美功能、教育功能都能够得到良好的体现。当然,高职院校所开展的茶文化活动甚至可以向校外拓展,在此方面,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学生对当地的茶文化风俗做出了解与收集,并参与到当地的茶文化活动当中,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茶文化所具有的生活气息,并强化茶文化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可接受性。
2.3优化茶文化渗透方式
茶文化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并不代表着高职院校可以仅仅依靠强化茶文化宣传与教育,就可以对茶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做出充分的发挥,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还应当重视茶文化渗透方式的优化,特别是要重视提升茶文化渗透方式与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契合性。这要求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所开展的茶文化渗透工作,不能使用纯粹的单方面宣传与教育方式,而应当重视体现出茶文化所具有的文化魅力、趣味性以及参与性,具体而言,首先,高职院校所选取的内容要具有时代性特征,只有这样的内容才能够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审美需求,也才能够推动学生对茶文化的接受以及对茶文化内涵的感悟;其次,茶文化教育过程应当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契合。高职院校在茶文化教育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茶文化素养的逐步积累,而不能使用“速成法”,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够对茶文化做出更加充分的感悟与体验,也才能够在茶文化中挖掘到有利于自身心理健康发展的内容。同时,高职院校茶文化教育的开展,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并重视茶文化内容与学生专业知识的结合。如在旅游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一些盛产茶叶的景区,将茶文化中的一些传说、典故等呈现在学生面前,这种方式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茶文化的关注、深化学生对茶文化内容的印象,而且容易激发学生对茶文化做出深入探索的兴趣,这对充分体现茶文化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价值的具有重要作用。
3结语
我国茶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内容,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当中,充分的挖掘与运用茶文化的文化底蕴与内容,可以发挥茶文化在高职学生社交教育、礼仪教育、艺术教育、修行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实现自身人格的完善以及自身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高校应当重视茶文化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渗透,通过开发校本课程、开展课外活动来提升茶文化在高职院校中的覆盖范围,并在确保茶文化渗透方式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强化茶文化的可接受性。
作者:陈艳芳 单位: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靖国华.中华茶道思维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J].福建茶叶,2016(4):228-229.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种文化所具有多元化的内容与功能,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仍旧在持续地延伸与拓展。将茶文化渗透到高职院校教育当中,不仅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而且能够在学生社交能力、礼仪水平、艺术素养和思想修养的提升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这对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具有着重要意义。
1茶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1.1社交教育
我国茶文化中的“和合”思想,有利于调整社会个体所具有的社交关系,并促使社会个体能够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实现彼此的团结与矛盾的化解。在我国茶文化发展过程中,茶会是结交朋友、款待宾客的重要礼节,同时也是古代文人群体结交挚友的重要手段,甚至在封建社会的统治阶层,茶经常出现在国事的讨论中,如唐宋时期的茶宴,有着庄重、简朴而又活泼生动的特点,在“清茶一杯谈国事”的氛围下,并不会产生酒宴上的俗气与奢华,并可以拉近交流者之间的心理距离。文人以茶会友的事例在许多咏茶诗歌、咏茶画作中都能够得到展现,如唐代诗人杜牧在《寒夜》中写道:“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这一诗句写出了作者与友人在火炉旁饮热茶的场景,而这种场景中儒雅和谐的氛围也令人神往。另外,明代画家文征明所创作的名画《惠山茶绘图》,同样呈现出了古代文人以茶会友的场景,并体现出了文人茶会对意境的追求。显然,随着我国茶文化的发展,茶文化的功能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满足社会大众的娱乐需求,而且也逐渐渗透到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社会准则以及审美理想当中,引导高职院校学生通过学习茶文化、参与茶会,必将能够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交能力,并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和谐,这对于拓展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交手段,确保他们能够在社交中获得心理愉悦、缓解心理压力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1.2礼仪教育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中,不仅创造出了丰富璀璨的文化、构建起了系统的社会道德标准,同时也形成了完整优秀的利益规范,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才被世人称作“文明古国”与“礼仪之邦”。中国这一“礼仪之邦”的发展,与儒家文化中所提倡的政治伦理关系以及封建社会时期所推崇的仁政与礼治有着紧密的关联。而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也受到了这些传统文化以及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因此,中国的茶文化自然就具备了礼仪教化功能。从中国茶文化所包含的礼仪内容来看,沏茶、端茶、奉茶、倒茶、饮茶、续茶乃至主客、长幼之间的座次顺序等,都有着系统且严格的礼仪要求,虽然这些礼仪十分复杂并且看似乏味,但却是在我国茶文化发展过程中逐渐精炼而成的,因此,每一项礼仪要求都有着相对应的价值,并且是茶事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只有如此,茶文化所具有的技艺美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才能够得以展现。礼仪教育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一个人不懂礼仪、“不拘小节”,也自然会在生活别是在人际交往中处处受挫,并最终成为一个不受欢迎和孤独的人。而由于我国茶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礼仪文化元素,所以,在高职院校针对学生开展心理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将茶文化的渗透当作礼仪教育的切入点,帮助学生在提升自身素质、优化自身形象的过程中,更好地获得他人的认可与肯定,并更好地融入到集体生活当中,从而避免各类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1.3艺术教育
在我国茶文化的发展中,茶事与哲学、美学、宗教文化之间产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也让茶事成为了具有综合性、生活性、实用性与审美性的文化艺术活动。由于茶文化中包含了医学、饮食文化、建筑园艺、文学等多元化的元素,因此,在对中国茶文化内涵进行品位的过程中,社会个体所具有的综合素养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如在饮茶活动中,无论是茶室的布置还是茶具和插画的选择,都能够体现出茶文化所具有的魅力以及茶人所具有的审美意识,在了解这些内容的过程中,饮茶之人能够感受到茶文化对协调美、自然美的追求,并被这些美所熏陶与感染,从而提升自身对美所具有的感受;再如,在观看茶艺表演的过程中,饮茶者不仅能够感受到茶事活动所具有的礼仪美,而且能够感受到音乐艺术、环境艺术所带来的审美体验,因此,观看茶艺表演不仅能够丰富饮茶者具有放松自身身心的途径,而且可以为饮茶者提供一个可以提升自身艺术修养的渠道。当然,中国茶文化不仅强调形式美,也强调心灵美,更加强调形式美与心灵美的统一,因此,中国茶文化在为饮茶者带来艺术享受的同时,也要求饮茶者能够具备朴实、真诚、自然的品格,并在养成良好风度与举止的基础上,感受茶文化所具有的艺术底蕴。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通过渗透茶文化并发挥出茶文化的艺术教育功能,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放松身心、宣泄情感的途径,同时能够在陶冶学生心灵、满足学生审美需求、提升学生审美意识以及升华学生情感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塑造完整健康的人格,从而推动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以及自身的不断完善。
1.4修行教育
茶圣陆羽提到:“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在茶圣眼中,茶具有着高洁的品性,以至于在饮茶之人中也具有“宜”与“不宜”之分。于此同时,茶圣陆羽的这句话,也反映出茶在修身养性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事实上,喝茶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形态,一种形态为饮茶,另一种形态则为品茶,对于茶人而言,简单的饮茶能够满足他们的生理需求,而品茶则是为了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在品茶过程中,茶人用茶来提升自身修养、陶冶自身琴操,并通过茶对人生进行品位。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这种形式也可以作为学生开展自省、提升自身修养的有效途径。另外,在茶与茶人的身上,也反映出了许多优秀的品质,从茶来看,这种植物生于深山,并在其成熟之时供人们采摘,而从茶人来看,他们吃苦耐劳、自强不息,二者所具有的奉献精神,也是一种高尚的处世哲学与人生态度,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中,茶人用“俭、清、和、静”来总结茶叶的秉性,即茶尚俭、贵清、导和、致静,而茶所具有的这些秉性,也能够引导高职院校大学生将节俭朴素、清正廉洁、和睦相处、恬淡安静当作自身的重要追求,这对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修生养性的境界、推动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着重要意义。
2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对茶文化的渗透策略
2.1茶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
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开设了茶文化专业,也有一些高职院校则将茶文化课程作为选修课,这些专业与课程的开设,能够引导学生对茶文化做出系统的学习,并在开拓学生文化视野、丰富学生文化知识的基础上,促使学生深化对茶文化的认知。与此同时,由于茶文化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能够发挥出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这些课程的开设对于学生群体心理的健康发展也具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在当前高职院校所开设的茶文化专业和茶文化选修课程,缺乏全国性的课程规划与教学大纲作为指导,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能够将校本课程的开发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来抓。在此过程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要以丰富学生的茶文化知识为出发点,而且需要以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效为出发点,重视将茶文化发展史中能够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思想内容以及事例体现在教材当中。另外,为了强化茶文化课程的吸引力,高职院校还应当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重视本土茶文化资源的融入,以使学生能够更加直接地接触茶文化、感受茶文化,从而确保茶文化能够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推动作用。
2.2积极开展茶文化活动
高职院校要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出茶文化的作用,就必须拓展茶文化在高职院校中的覆盖面,推动茶文化走入学生的生活,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茶文化所具有的魅力,并受到茶文化的熏陶,从而实现自身心理的健康发展。为此,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对茶文化的渗透,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渗透,还应当重视课外渗透,通过开展各类有教育意义的茶文化活动来发挥出茶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具体而言,当前高职院校中可以开展的茶文化活动包括茶话会、名茶介绍征文活动、茶知识竞赛活动、茶艺表演活动以及茶文化讲座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茶文化所具有的审美功能、教育功能都能够得到良好的体现。当然,高职院校所开展的茶文化活动甚至可以向校外拓展,在此方面,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学生对当地的茶文化风俗做出了解与收集,并参与到当地的茶文化活动当中,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茶文化所具有的生活气息,并强化茶文化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可接受性。
2.3优化茶文化渗透方式
茶文化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并不代表着高职院校可以仅仅依靠强化茶文化宣传与教育,就可以对茶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做出充分的发挥,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还应当重视茶文化渗透方式的优化,特别是要重视提升茶文化渗透方式与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契合性。这要求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所开展的茶文化渗透工作,不能使用纯粹的单方面宣传与教育方式,而应当重视体现出茶文化所具有的文化魅力、趣味性以及参与性,具体而言,首先,高职院校所选取的内容要具有时代性特征,只有这样的内容才能够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审美需求,也才能够推动学生对茶文化的接受以及对茶文化内涵的感悟;其次,茶文化教育过程应当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契合。高职院校在茶文化教育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茶文化素养的逐步积累,而不能使用“速成法”,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够对茶文化做出更加充分的感悟与体验,也才能够在茶文化中挖掘到有利于自身心理健康发展的内容。同时,高职院校茶文化教育的开展,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并重视茶文化内容与学生专业知识的结合。如在旅游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一些盛产茶叶的景区,将茶文化中的一些传说、典故等呈现在学生面前,这种方式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茶文化的关注、深化学生对茶文化内容的印象,而且容易激发学生对茶文化做出深入探索的兴趣,这对充分体现茶文化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价值的具有重要作用。
3结语
我国茶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内容,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当中,充分的挖掘与运用茶文化的文化底蕴与内容,可以发挥茶文化在高职学生社交教育、礼仪教育、艺术教育、修行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实现自身人格的完善以及自身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高校应当重视茶文化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渗透,通过开发校本课程、开展课外活动来提升茶文化在高职院校中的覆盖范围,并在确保茶文化渗透方式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强化茶文化的可接受性。
参考文献
[1]靖国华.中华茶道思维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J].福建茶叶,2016(4):228-229.
[2]连伟利.以茶润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新途径[J].福建茶叶,2016(6):247-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