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旅游经济发展战略

旅游经济发展战略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2-26 15:18:3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旅游经济发展战略,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旅游经济发展战略

篇1

人文环境,特指人类的语言、文化及各种意识形态领域的活动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的环境和氛围,它是人类精神文化产品中的一部分。[1]人文环境是由千百年来,人类文化在社会实践中的积淀、凝聚孕育而成,它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同时又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2]人文环境是一个庞大的、完整的有机体系,它全面地反映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并多角度、多方面地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元化的需要。正是主、支流文化相容互补,圆融通达,才聚合成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中华人文之瑰宝。现阶段急需的就是要加大支持的力度,加大领导力量的投入,加大政策投入,加大资金投入。任用人文社会科学的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精心营造有利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学术环境和社会氛围,确实抓好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的整体人文素质水平。[2]

(二)齐齐哈尔人文环境现状

齐齐哈尔市历史悠久,有35个少数民族,勤劳智慧的各族人民创造了辉煌绚丽的文化,为后人留下了很多历史文物古迹、古代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古代园林、宗教人文景观、民族风情和事件发生地。它们生动地记载着齐齐哈尔各个历史时期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也是各族人民生活生产活动的艺术成就和文化结晶。如昂昂溪古文化遗址、金东北路界壕边堡、金代蒲峪路故城、塔子城遗址等古遗址,大乘寺、卜奎清真寺、圣弥勒尔教堂等宗教人文景观,梅里斯区雅尔塞镇达族风情园、富裕县三家子民族风情园等民俗旅游,西满革命烈士陵园、苏联烈士陵园、马识途烈士殉难地等革命烈士纪念地等。人文旅游资源有231个,占全部旅游资源总数的80.7%。齐齐哈尔市旅游资源形成以人文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的格局。

(三)齐齐哈尔冰雪旅游文化现状

齐齐哈尔冰雪游览会是融文化艺术、观光旅游、体育竞技、招商引资、集市购物为一体的节庆活动。自1963年创办以来,现已成功举办了30届,每年12月下旬开始,到第二年2月中旬结束。为期两个月的冰雪盛会,已成为深受中外游客喜爱的冬季冰雪旅游项目。冰雕艺术是由古老的“灯会”“冰灯”发展、演变而逐步形成的。它充分利用北方冬季的气候,采用人工浇注和雕、砌、堆、筑等工艺,使其成为人造的冰雪景观。齐市传统的龙沙公园冰灯游园会,已经举办了几十年,每年都接待大量的外地游客和本地游客;投资3亿多元的劳动湖水系改造已基本完成,冬季已经有很多人在湖面上健身,齐齐哈尔大学近几年每年都在湖面上建造2~3块冰场,为教学和大众健身服务;应运而生的冰刀出租和磨刀服务,为部分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湖面上还有多处出租冰爬犁、雪地摩托等服务。冬季的劳动湖面和嫩江如果能得到充分开发,必将对齐市全民健身活动和经济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市体育局所属的多个室内滑冰馆的对外有偿开放和承办全国、省、市冬季项目的比赛,都将拉动我市相关产业的发展。以上几点,将成为齐市发展冬季冰雪旅游的基础条件。齐市今年成功举办的第2届关东文化旅游节,接待了大量的省内外游客,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007年全国冬季运动会将在齐市举行,冰雪体育场地设施将进一步改善和增加。齐市应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旅游产业。以冰雪旅游产业发展为核心,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3]

二、人文环境开发的作用

(一)人文环境的开发促进群众的冰雪旅游经济开发的创新意识

任何一种行业都需要有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来自于每一个群众,我们的群众具有埋头苦干的艰苦创业精神,具有不惧艰辛的吃苦精神,具有不计报酬的奉献精神。但是仅仅具有这些精神对于我们的冰雪旅游的发展是不够的,还需要群众的创新精神,把每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发挥到极致,我们的冰雪旅游产业将得到不可估量的发展。然而如何培养群众的创新意识,这就需要人文环境的开发,因为创新意识关键是要把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发挥出来,良好的人文环境的开发对调动人的积极性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将促使创新意识的发挥,从而促进冰雪旅游经济的发展。

(二)人文环境的开发有利于冰雪旅游后备人才的培养

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任何一个行业、一种产业都需要人才,而且人才将对这一行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谁掌握了人才,谁就掌握了本行业的未来。冰雪旅游后备人才的培养也是一样,我们必须认真地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培养,才能使本行业有人可用。而人才的培养,人文环境的开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人文环境可以使社区、家庭、学校的冰雪旅游环境得到相互协调,共同促进的发展,从而促进冰雪旅游人才培养的长足发展。

(三)人文环境的开发有利于冰雪旅游经济产业可持续的发展

冰雪旅游经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除了人才的培养以外,还需要文化、卫生、市场营销等很多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企业的相互协调,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人文环境的开发恰恰是起到把这些部门协调到一起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冰雪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人文环境的开发有利于冰雪旅游产业的现代化、科学化、国际化

冰雪旅游产业的现代化和科学化直接受制于人文环境开发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既要把现代技术引入到人文环境的开发中,又不能盲目地引进,要有选择地、科学地引进,使人文环境的开发得到健康地发展,使冰雪旅游产业得到科学地发展。而国际化是在现代化和科学化的基础上发展的,要使冰雪旅游人文环境的开发从国内发展到国际,使具有良好人文环境的冰雪旅游产业吸引更多的国外友人来到我们这里,参与到冰雪旅游产业中去,体会其中的独特人文文化,促进冰雪旅游产业更好地发展。

三、冰雪旅游产业经济

人文环境开发促进群众基础发展对策

(一)加大政府政策的扶持和资金的投入

政府的政策是一切行动的指导,没有政府的支持和扶持,任何好的想法和课题都不会执行得太好,所以要想把人文环境开发落到实处,必须得到政府的支持指导和扶持。只有政府支持和扶持了,人文环境的开发才能又快又健康地发展起来。另外,也需要一定的政府资金的投入,使开发更有动力。

(二)促进社会各种资金的投资

除了政府资金的投入,社会各界各种资金的投资是人文环境开发的重要资金来源,只有争取这一部分资金,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才能使人文开发连续不断,步步为营,有条不紊地开展。

(三)地区特有的特色风俗文化提高人文环境

齐齐哈尔具有独特的地域风俗文化,鹤文化、流民文化、达族文化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冰雪旅游文化的人文环境开发的基础和外延,使人文环境的开发更具有齐齐哈尔冰雪旅游的独特内涵,让其更加丰富,更加具有吸引力,使游客流连忘返。

(四)提高旅游区公民的冰雪旅游文化素质,提高人文素质

公民的冰雪旅游文化素质主要体现在人文旅游活动中,则主要是指旅游地居民素质及民族群体行为,包括风俗习惯、社会经济及文化活动行为、文艺及体育活动行为等。[4]

四、发展冰雪旅游群众基础

促进齐齐哈尔的冰雪旅游经济产业的开发和发展齐齐哈尔冰雪旅游经济产业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但是比起冰雪旅游大国韩国、日本、加拿大和欧洲的一些国家,齐齐哈尔冰雪旅游经济产业的群众基础还是显得太少。

(一)专业冰雪运动人员

专业冰雪运动人员是冰雪运动的先驱和引领者,冰雪运动的发展将使更多的民众参与到冰雪运动中,从而带动冰雪旅游的发展。这就像NBA的发展带动美国游,李娜网球的大满贯带动网球运动的发展等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将使大量的冰雪旅游群众参与到冰雪旅游中。

(二)冰雪旅游地居住和从业人员

在冰雪旅游地附近居住的民众和从业人员是宣传和服务冰雪旅游的先锋军,冰雪旅游者最先接触的就是这些人群,这些人员对冰雪旅游的宣传和服务将使冰雪旅游者对这一地区的认识和感受加深,将促进旅游者更加广泛地带动更多的旅游者来到冰雪旅游地,从而促进冰雪旅游的发展。

(三)青少年儿童学生等后备人员

篇2

当对国际发展趋势有了正确的分析,对过去所走过的道路进行深刻的反思,以及对中国现实发展状况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之后,我们所提出的跨越式发展战略与传统工业发展过程中任何一个时期的“赶超型”战略不同。它必然要突破传统工业化道路中单纯追求“速度型”增长,避免经济发展中的短期行为,以及“单项突进”的发展模式,而追求一种速度与效率并重,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兼顾,经济和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跨越式发展是西部旅游业发展的模式选择,其含义主要是指发展速度快,要大步前进,而不是小步跟进,在短时间内,确立旅游产业的主导产业地位。西部大开发的实施给西部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发展契机,促进了旅游业在西部经济中战略地位的形成。

在西部旅游业发展中,应当反对两种错误的观念:一是由于西部经济发展落后,计划经济思想影响大,因此,在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着普遍的依赖政府的思想;二是对旅游市场发展中出现的市场失灵认识不清,存在着盲目市场化思想。应该认清市场化所讲的市场,不仅包括狭义的市场即各类产品、要素的市场,更强调并包括国家的市场型管理体制,而且包括了市场主体即企业,是一个广义的市场概念。西部地区资源具有突出的多元化特点,具有开发多元旅游产品得天独厚的条件,西部有青藏高原、九寨沟、峨眉山、黄河壶口瀑布、天山天池、祁连山冰川等著名天然旅游资源;更有以都江堰、秦陵兵马俑、丽江古城、塔尔寺和布达拉宫为代表的世界级人文旅游资源。但西部地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非常不足。在东部地区,旅游业已形成了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产品和特种旅游产品并存的多元化产品供给结构,而西部旅游的产品仍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即使在观光旅游产品中也仍存在着大量的重复现象,以相互简单模仿为基本特征的“塑像热”、“造庙热”、“仿古一条街热”、“人造景观热”轮番出现,致使旅游产品间的特色无法形成互补效应,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在相互抵消中下降。一些旅游企业虽然在名义上按照公司结构模式建立了管理组织结构,但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并未发挥组织功效,反而增加了机构数量,降低了管理效率,“一言堂”现象仍是国有及国有控股旅游企业的顽疾。

政府可以进一步加大对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一方面可以促进包括旅游业在内的西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拉动内需,加速经济增长。可以采用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方式,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上向全面开放,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向外资进入西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惠政策和良好的行政服务,吸引外资进入。特色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内涵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开放、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获取竞争优势为日标,利用高新技术,高起点、高效益深加工和利用特色优势资源,以“名、特、新、高”产品开拓并占领市场,发展特色经济;逐步形成特色优势资源开发利用的良性机制,使潜在的特色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进而形成经济优势,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突出优点在于企业产权明晰,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与管理层的责、权、利明确,在权力的行使上相互制衡,形成有效的闭环制约和多元激励机制。因此它对解决中国旅游企业、旅游企业集团中依然存在的“领导一言堂”、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资产增值缓慢等传统弊病富于针对性和有效性。贯彻实施现代企业制度能够使旅游企业在制度上实现创新,从市场中获得效益。在旅游管理体制方面,尽管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政府管理机构虽然有所精简和调整,但离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对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表现在:在决策方面,一些旅游管理部门延用计划经济下高度集权的领导模式,由长官意志代替企业行为,由行政命令代替市场,导致决策失误;在市场参与方面,一些政府投资兴办并管理的旅游企业仍受到政府种种保护,导致了旅游业的垄断经营和不公平竞争,降低了旅游资源配置效率;在市场管理方面,政府部门无法有效地对旅游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监控,致使欺客、“宰客”的现象大量产生,使得一些外地游客视西部一些名胜游览线路为“畏途”,最终放弃旅游计划。

篇3

思路决定出路,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就必须建立起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本地区实际,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整体发展思路。

(一)围绕全局谋发展

将五大连池的发展置于全省大发展的高度进行谋划,结合省委提出的“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聘请国内高端策划机构,对五大连池进行高起点、大手笔的规划,科学确定区域发展战略。积极构建以五大连池市中心旅游区,旅游次中心暨文化旅游区,五大连池风景区疗养、度假、科考区,山口湖生态旅游区,朝阳山红色旅游区,沾河森林漂流旅游区和农业观光旅游带为主体的“六区一带”旅游发展总体格局。

(二)突出产业快发展

把培育以生态观光、康疗养生、休闲度假、运动休闲为主的休闲产业经济,壮大发展餐饮、住宿、商贸等传统服务业作为促进旅游休闲养生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着力打造火山游、避暑游、冰雪游、乡村游、红色游等旅游精品,加快自然景观、生态观光、红色旅游三大类旅游景观的形成,努力把五大连池打造为区域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重要节点城市。

(三)打造基地促发展

依托丰富的农业、林业、矿泉、旅游等资源,将五大连池市打造为休闲养生康疗基地、度假休闲服务基地和安全食品蔬菜生产基地、健康水供应基地、教育产业服务基地,形成以基地带旅游、促经济的良好发展局面。

二、组织规划建设,奠定旅游休闲经济发展基础

按照保护、开发、利用并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地搞好旅游业发展规划和旅游资源开发。

(一)加快旅游规划编制

加快《五大连池市旅游总体规划》、《山口湖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二龙山旅游规划》、《龙镇红灯记故事原型地旅游规划》、《双泉名人名镇建设规划》和《朝阳山抗联红色旅游景点项目规划》等规划的修编工作,以科学规划指导旅游休闲产业发展。

(二)加大旅游基础建设

着眼长远,采取招商引资、向上争取、政府投入和利用民间资本等方式,加快推进山口湖配套工程、讷谟尔河改线设闸、青山公园二期改造工程、龙镇红灯记主题广场公园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研究探讨开发雪上、冰上旅游等冬季旅游项目,筹划建设滑雪场、举办冬季汽车拉力赛和冬季捕捞等项目,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解决旅游业“半年闲”的问题。

(三)提升旅游服务能力

以建设“矿泉旅游名城、休闲养生之都”为目标,努力提升城市的整体服务能力。配合做好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快速、便捷的立体化交通网络形成。加大星级酒店、饭店、休闲娱乐场所的引进和建设力度,培养和引进旅游专业人才,提升旅游休闲城市软实力。同时,坚持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同步进行,坚决杜绝污染企业落地,努力实现经济与生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优质自然环境。

三、加速产业互动,构建旅游休闲经济发展合力

努力把握旅游业发展规律和形势,努力改变单一的旅游模式,注重休闲、文化体育等各行业与旅游产业的互动,促进旅游业与休闲、文化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实现良性互动。

(一)深度挖掘旅游文化

坚持大力发掘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突出旅游文化特色,着力打造旅游文化品牌,提升文化人气、知名度和城市亲和力。充分借助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的诞生地、题词的萌芽学校所在地、世界冠军邢慧娜训练基地等历史文化名人的优势和影响,加大对城市文化的挖掘和名人的宣传力度。注重搞好民间艺术、蒙古民族、达斡尔族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和继承工作,努力开掘历史文化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为旅游产业发展注入文化内涵。

(二)促进旅游文体互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