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03 16:53:4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初中化学技巧,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A-0072-01
作业是学生巩固学习成果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教师在设计学生作业时,要依据教材文本展开深度解析,针对学生的学力做出科学合理的设计,以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化学认知与学生生活有诸多联系,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作业,促使学生的学习认知与生活积累相融合,形成重要的学习探究激发点。
一、依据教材设计,体现作业科学性
教材文本知识点多,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对学生的学习实际展开学情调查,只有明确学生的学习维度,才能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训练内容,并依据教材完成作业设置,体现作业设计的科学性。
在学习《我们周围的空气》中“空气”一节内容时,教师设计作业:①选择题: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矿泉水 B. 白酒 C. 米醋 D. 干冰 ②列举题:空气中比较固定的成分有哪些?③分析题:某市空气质量周报,是环保部门对某地区空气污染所进行的检测报告、检测结果分析,如空气中含有: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这是由哪种情况直接引起的结果呢?④根据本地空气质量报告数据,分析不同月份空气质量的特点,比对空气质量高低指数,形成较为完善的认知。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作业展开自主探究学习,查阅相关资料、阅读文本教材、展开自发讨论。作业完成后,教师给出具体评价。从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来看,其正确率是非常高的。
教师从学生的学习认知基础展开设题,无论是选择题、列举题,还是分析题,都需要学生对教材文本展开再学习、再探究。学生经过一番操作之后,大多数能够顺利完成相关任务,这说明教师设计的适合度是很高的。
二、联系生活设计,关注作业契合性
化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诸多联系,为了让学生对化学认知有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教师要注意关联学生的生活认知,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化学知识,通过作业的形式展开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在生活中具有个性化的特质,而化学知识具有共性特点,如何将学生的个性认知与化学的共性认知有机结合,这是教师需要重点考量的课题。教师应展开多元挖掘,对生活中的化学因素信息进行搜集、整合、筛选、优化,以获取最有价值的作业设计材料。
在进行《燃烧与灭火》作业设计时,教师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展开:①选择题:A. 酒精、味精、液化石油、食糖、汽油、火柴,这些物质中属于易燃易爆的物品是( )。B. 下列各组气体混合后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a.一氧化碳和空气b.氢气和氧气c.天然气和空气d.氖气和氧气。②填空题:根据生活经验,人们在生活中通常用哪种方式灭火。油锅灭火采用( )、森林灭火采用( )、煤炉灭火采用( )。③简答题:对着一支燃烧的蜡烛吹气,蜡烛熄灭,而同样对着一支点燃的蚊香吹气,为何燃烧更旺?④列举题:生活中有哪些燃烧现象难以控制?
从作业设计的构成情况看,教师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知识积累,学生对这些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在具体操作中,因为题目设计紧紧围绕学生生活认知基础展开,作业个性化特点得以鲜明的体现出来。
三、结合实践设计,注重作业操作性
在化学作业设计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中获得学习认知。化学实验活动需要较高标准的操作环境,教师要注意对化学作业进行改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辅助手段,以提高实践性作业的可操作性,满足学生的实践需要。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有经验的教师会在上课的一开始就利用各种手段来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起学生听课的兴趣,我们就把这种方法称为导入的技巧。在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有了好的导入,才能够在上课前短短几分钟的时间里迅速吸引学生的兴趣,为接下来的知识讲授做好铺垫。化学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面对这样一个全新的学科,作为教师,一定要在开始阶段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兴趣,因此,一定要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
一、故事导入法
爱听故事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即使是初中生也不例外。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为了吸引学生听课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一些与所学知识有关的小故事作为引子,以精彩有趣的小故事来带动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这样,会给接下来的新课讲授起到非常积极的铺垫作用。例如,我在给学生讲到“缓慢氧化”的知识时,就给学生讲了欧罗巴战舰由于喂马的草料堆积导致草料发生了缓慢氧化而引发火灾,最后沉没的故事。学生在听到了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以后,开始对于如何发生缓慢氧化,发生缓慢氧化需要哪些条件等知识产生了很多的问题,就这样,在故事的引导之下,学生开启了思维之门。接着,我再给学生讲授相关的知识,学生听得就会更加兴致勃勃,从而有效提升了听课的效果。
二、游戏导入法
寓教于乐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追求的重要目标,在玩乐的过程中,学生会放松心情,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因此,在化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在有趣游戏的引导之下产生对于新知识的兴趣。例如,在给学生讲到“空气”这节的知识时,我就用猜谜语的游戏进行导入:“一物到处有,用棒赶不走,眼睛看不见,手摸也没有,咀嚼无滋味,无它活不久。”一听到要猜谜语,所有的学生都来了兴趣,纷纷竖起耳朵认真听,在听到了谜语以后,大家纷纷开动脑筋猜了起来。就这样,在学生兴高采烈的讨论思考中,开启了本节课的知识。这样,学生在玩乐的过程中逐渐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而这种导入效果,比起教师一遍又一遍重复:“同学们请认真听讲!”效果要好的多。
三、多媒体导入法
随着教育条件的不断改进,各种新型的教学工具越来越频繁地走进了化学课堂,其中多媒体工具就是我们最为常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工具。与传统的教学工具相比,多媒体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加形象生动的画面,从而会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这些优势刚好与我们的导入环节的目的相一致。因此,在化学课堂中,我们可以经常地利用多媒体工具来进行新课的导入。例如,我在给学生上到“燃烧与灭火”的知识时,就在上课之前给学生搜集了很多火灾抢险录影片段,当学生看到熊熊大火越烧越旺直至最后被扑灭的惊心动魄的过程,学生的注意力被彻底吸引过来,紧接着,我又给学生抛出了这样一系列的问题:火灾一般是怎样发生的?如何尽量避免火灾的发生?当火灾发生时,被困人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避险等,从而在录影和问题的双重刺激之下,顺利地进入了今天的主题“燃烧与灭火”。
四、实验导入法
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很多的知识规律都是依托实验而诞生的。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手段也是教师讲授知识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与其他学科相比,化学是一门带有一定抽象性的学科,而与理论讲授相比,教师利用实验讲授新知识会使得化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形象、具体,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的思维难度,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知识,正因为如此,大部分的学生对于化学实验往往会更有兴趣。而在化学课堂上,实验也被经常用在导入的环节。例如,为了给学生讲授“物质的构成奥秘”我就在上课之前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环节:首先,我在黑板上写道1+1=2的算式,然后问学生这个式子对不对,结果所有的学生都回答是对的。接着,我就在等号上画了一条斜杠,并告诉学生,1+1并不一定等于2。下面我就来进行这样一个小实验:首先,要拿出两杯体积分别为50毫升的酒精和水,然后提问:“如果我把这两杯液体倒进一个杯子,这时候容量应该是多少呢?”“100毫升”所有学生都毫不犹豫地回答。接着,我就把这两杯溶液混合在一起,然后用量杯测量,结果发现,混合后的液体并不是100毫升,而是小于100毫升。这样的实验结果显然与学生的常识相背离,这样,教师就利用实验充分激发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接着,教师再利用新课的讲授给学生“答疑解惑”,学生自然会兴趣倍增。
导入环节虽然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只占有几分钟的时间,但是它起到的效果却不容小觑。一个好的导言设计,不但可以帮助教师自然地引入新知识的讲授,同时还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要懂得把握导入的技巧,利用新奇有趣的导入在上课伊始就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有了这个作为基础,教师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就会事半功倍,从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淑荣.浅谈初中化学课导入方法[J].成才之路,2011年第10期
近几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化学试题中计算题逐步弱化,化学实验及探究题已经成为命题的重点。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及探究题的解题能力,本人通过对近年陕西省化学实验及探究题的研究,现就初中化学实验及探究题解法与技巧谈以下几点:
一、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理化(合卷)化学试题中的化学实验题以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实验装置及实验室常见的实验仪器引入,考察学生对初中化学实验技能(包括使用实验仪器的技能和实验基本操作的技能)的掌握。对化学实验题的解法我认为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和复习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
(1)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的让学生说出实验室常见的实验仪器名称,仪器的使用范围及仪器的正确操作。
(2)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实验室里药品的取用、加热、仪器装置气密性检查、过滤、蒸发、溶液配制过程、仪器正确的洗涤方法以及实验装置的正确组装等技能。
(3)通过对实验的仔细观察掌握实验现象并学会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4)教师要有目的的及时选择实验习题,加强学生的训练。
2.掌握化学实验题解法技巧
(1)先看化学实验题的实验装置,明确实验装置的用途。如:该装置是反应装置还是收集装置,反应装置是加热的还是不加热的,收集装置为排水集气法还是排空气法等等。
(2)认真阅读实验题,明确实验题的考点,结合所学明确实验原理和实验所需药品。
(3)根据实验原理,明确实验装置的选择以及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
(4)对实验装置(图)与教材原图不一样的,要交给学生学会比较异同点,学会知识的迁移
二、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理化(合卷)化学试题中化学探究题包括:正题(以初中化学教科书中常见的药品和实验装置引入一个综合实验)、提出问题、方案设计或做出猜想、实验与结论、拓展与迁移等部分,考察学生对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对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解法我认为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和复习中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物质性质的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初中化学教科书出现的物质性质的教学,不仅要强调物质的物理性质,特别要强调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仅要让学生熟记,而且尽可能的通过实验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注重习题的训练
在章节复习中,教师要有目的的结合所学物质性质选择一些习题,或有针对性的编写一定的习题,通过练习,使学生加强对所学物质性质的掌握及灵活应用。
3.加强中考探究题的训练
在总复习阶段,教师要专门进行化学探究题专题讲,及时把近几年的我省中考题作为范例进行讲解,使学生明确化学探究题的组成,题型特点,通过师生探讨共同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即
(1)认真读题,明确实验要求。
(2)根据实验要求,确定实验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