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地理信息应用

地理信息应用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4-01-08 11:23:5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地理信息应用,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地理信息应用

篇1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8—0036—1

基金项目:科技部行业公益性项目(201111015—3)资助。

土地管理是一个相当广泛的概念,包含多种数据,这些数据都具有图形和属性特征。土地管理涉及地貌、气候、土壤、水文、生物等诸多因素,需要处理大量不同类型的数据。这些数据多与空间位置密切相关,以图纸、文字或表格表示。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把土地管理涉及的不同时间、类型的资源与环境数据存储在一起,进行统一管理和准确分析。还可对结果进行直观显示,精确、快速、美观的打印输出各种专题图。

1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动态监测

美国、西班牙、希腊等国都曾应用GIS进行大范围土壤调查。把GIS结合到农学专业的大学课程中,指导学生怎样把GIS和数字土壤调查作为土地利用决策的工具来使用。Ted K Bradshaw等将GIS与土地利用模型结合起来,预测了美国加利福尼亚中部乡村2040年农地转变为城市用地的面积和与之相关联的农村人口增长。

我国学者也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庞治国等应用“3S”技术对吉林省西部大安市盐碱化土地资源进行现状调查和监测,并提出防治发展措施。张海玲等详细论述了利用遥感与GIS进行土地资源动态监测的研究方法。

2 土地资源评价

利用GIS在美国密西西比州识别哪些含氢的农田适合转变为沼泽地,并分析了转换的私人和社会经济可能性。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菲尼县土地进行评估。Cochrane等把世界土壤和地形数据库(SOTER)作为基本数据库与GIS结合在一起,对巴西亚马逊区域的土地资源的潜力进行了评价。Rajendra等将遥感图像解译生成土地利用图,与地形数据、土壤数据输入GIS,再结合实地调查收集的社会经济数据,选择32个指标测定泰国Sakaekrang地区的土地利用承载力。并指出土地质量、农场收入来源、土壤水分蒸发蒸腾损失总量等11个解释承载力水平的优秀指标。

我国学者对GIS在土地资源评价上的研究也取得了有意义的进展。在理论方法探讨中,卢远等论述了基于GIS的层次分析法对城镇土地定级的评价方法和过程。吴次芳等探讨了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城镇土地动态评价的基本原理、方法程序和模型设计。在土地自动化评价和系统模型建立方面,许多学者在GIS的支持下,进行了农用土地定量化、自动化评价方法研究。一些学者还将相关学科的先进技术,如模糊评价、物元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等应用到土地资源评价中。

3 展望

(1)与专家模型结合 尽管目前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管理领域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但是应用主要放在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土地管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和简单空间分析上,模型和模型管理系统还处于初级研究阶段,难以解决土地管理中的复杂问题。因此将专家长期积累的知识溶入系统,建立专家模型,使决策支持系统智能化,这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和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2)与土地管理日常管理工作结合 开发出适用性强、操作简单、功能强大的各种土地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向广大土地管理和科研人员普及GIS知识是把GIS由科研推广到实际应用中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Ted K Bradshaw、Brian Muller.Impacts of Rapid Urban Growth on Farmland Conversion:Application of New Regional Land Use Policy Models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J] Rural Sociology.College Station,1998,63(1):1—25.

[2] 庞治国、吕宪国、李取生.3S技术支持下的盐碱化土地现状评价与发展对策研究——以吉林省西部大安市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0,(4):42—45.

[3] TTCochrane,TACochrane.The worlds soils and terrain digital database applied to Amazonian Land studies[J].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Life Sciences Education.2001:30:62—71.

[4] Rajendra P Shrestha. Developing indicators for assessing land—use sustainability in a tropical agro—ecosystem: The case of Sakaekrang watershed, Thailand[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World Ecology.2004,11(1):86—99.

[5] 卢远、杨小雄.基于GIS的层次分析法在城镇土地定级中的应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0(2):73~77.

篇2

1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1.1 地籍管理中的应用

地籍主要是指对土地的位置、数量、权属、用途以及质量等情况进行记录,是土地的一种登记薄。地籍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土地的权属首次登记和变更登记,我国土地开发和利用非常难解决的问题就是地籍权属的变更和调整工作。在地籍管理中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更好的在地籍管理中应用技术来进行辅助,这样可以提高地籍管理的效率,同时也能更好的促进地籍管理的质量,保证地籍管理工作可以顺利进行。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在进行地籍管理的时候能够更好的对土地进行开发,同时也能更好的对利用的土地进行等级以及权属的划分,同时对土地使用、居民分布以及地表覆盖率能够进行更好的分析,可以将分析的内容统计在数据表格中,这样可以更好的方便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在使用的时候还是可以进行查询、分析以及统计的,这样能够更好的对要利用的土地进行规划和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的在土地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很多的地区对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土地管理工作更加的重视。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地理信息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及管理信息系统共同组合而成的应用工程系统。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使得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在发展中不断发展和优化,对土地管理有了更大的促进作用。

1.2 土地评估、规划及利用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具有空间分析功能,可以对空间叠加情况进行分析,同时也能和不同的数学模型进行组合,能够更好的对土地质量和适宜性进行更好的评估,在进行评估的时候相关的评估等级指标也是可以获得的。地理信息系统在已经获得土地数量和质量的时候,可以对土地农作物以及草场中的预计产量进行预算,通过运算可以对土地的潜在生产潜力进行预计,这样能够更好的和人们生活中需要的粮食产量进行结合,对土地的人口承载量进行预测。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帮助下,人们能够更好的对土地进行规划和利用,在进行规划的时候所需要的信息就是一些预测信息。地理信息系统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分析,在进行分析的时候,也是要有一定的技术支持的。

1.3 土地定级估价中的应用

土地定级评估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土地,在进行土地定级的时候建立图件数据库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图件建立的时候可以将土地的情况使用地形图进行反映。可以通过比例地图来作为地形图的底图,然后利用扫描仪器来进行扫描,然后利用图片处理技术对底图进行处理,这样就可以得到要使用的数据信息,为了更好的保证地形图的准确性,可以在地形图中输入相关的坐标值来进行地形图的精确确定。地形图中可以使用一些特殊的符号来对一些特定的地貌进行反映,同时在反映道路的时候可以利用线状来进行表示,这样能够更好的表现地形的特征。

建立土地定级的属性数据库的时候,要根据国家土地管理实施的土地定级规程来进行,同时在定级的时候要对评估地区的自然条件进行很好的分析,这样可以更好的确定土地位置和质量的影响因素,同时对土地的差异性也是一个比较好的表达。土地定级评估因素,是具有几何定义和性质的,这样可以形成地理信息系统的点、线、面三个空间管理目标,同时对土地定级的属性指标和属性信息数据也是有很好的规定的。将已经知道的数据和资源输入到地理信息系统中,可以更好的对土地进行更好的划分和处理。

土地定级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其一,通过ARCVIEW软件,将土地定级因素及因子中存在个体至土地定级地区边界间距最大值,最为对土地定级评估影响的半径,依据其影响半径,可在地基因素周围建立宽度适宜缓冲带,在通过衰减模式,获取每个缓冲带分值。其二,通过GeoProcessingWizard软件中具有的DISSOLVE命令和UNION命令,把因素和因子中存在的个体空间数据及属性数据相叠加和处理,并编制出每个因素产生作用的分值图表。其三,RCVIEW 软件和ARC/INFO软件,把因素图放入Spatial Wizard中进行处理,并形成土地定级单元,呈拓扑关系,在把其齿形状的边界线放入到ARC/INFO软件系统中的UNION命令和ELIMINATE命令中进行平滑边界的处理。土地定级评估成果图形成主要是通过ARCVEIW软件建立专题地图来形成的。在矢量化区域土地的单元图前提条件下,形成专题不相同的地图,并对形成的专题地图进行数据分析、审核和取证,然后对形成专题地图采取合理的调整措施,并在制作出相应的图例、注记、图框及符号等,使得整个地图分布更加的详细、清晰。

2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现阶段的土地动态监测方法主要以土地利用的变更研究和遥感监测技术为主。土地利用的变更研究工作,主要是对产生变化图版进行勾勒,并叠加分析的方法对图版勾勒结果与以前数据进行比较,而分析结果则可作为土地利用决策的重要依据。土地变更研究系统功能主要有数据录入、土地变更分析及数据输出等,其中土地变更分析是整个土地变更研究性的核心内容。通过土地变更研究系统,系统用户能够依据过程库中已知结果,制作出各种统计数据表格,并通过这些统计数据表格,判断土地变更数据是否准确。如果土地数据准确无误,则可以将其放入到图版中进行合并操作,在图版合并过程数据库中,通过对已经分割的土地变更图版进行合并,即可获取新的变更图版,并形成新的土地变更现状图层。再者,我们将土地变更现状图层放入到历史数据库中,可便于系统用户对这些数据的查询及回溯。若土地变更现状图层存在错误性操作现象,系统用户可在历史数据库获取原有资源,对错误数据进行还原。

在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动态监测中的应用,能够为土地执法监察提供重要的依据。土地执法监察主要对土地管理法规及法律实施及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检查和监督,对违法土地管理法规及法律者进行严厉的制裁。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执法监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对地区土地管理部门职责及执法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其二,对土地利用者及所有者的土地管理和利用行为进行严密的监督,以防止土地利用违规、违法现象的产生。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对土地执法进行有效的监察,以防止土地利用违法行为的产生,对土地执法监察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3 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使得地理信息系统向着更加简单和小型的方向进行发展,对我国的土地管理意义是非常大的,对城市规划和发展也是有着很大的意义的。

篇3

目前,GIS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在不同的领域和生活各方面都得到广泛的应用,不仅仅受到政府部门的关注同时也得到人们的重视。从应用方面来看,GIS普遍应用于气象调查与探测、交通管理与监测、资源利用与开发、农业调查与管理、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建设等领域。由于时代潮流的进步,地理信息将在人类的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起到决定性作用,同时取得了更突破的进展。通过人们对GIS的重视与研究,高科技领域将有巨大的进步,并提高信息化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在教学领域起着良好的作用。教学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最大焦点,不仅关系到学生发展更关系着国家的未来。目前,我国一些比较大的城市,在中学阶段教学中,已经开始实施地理信息系统教学,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这种系统教学不仅顺应信息时代的潮流,也增加了学生对高科技的了解,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国家培育新一代的栋梁之材。河北省更应该追随国家发展趋势,增加对学生的信息化教育。在重要的中学学习阶段,将GIS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为国家培育出一批新型地理素质和地理水平双提高的综合性人才。

二 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设想

1.建立地理信息资源网络环境

GIS的特点具有多重性,广泛的数据来源,信息处理准确,空间层次化分明、产品形状多样化等。我国网络技术正走向成熟,在网络技术的高度配合下,想要使地理信息更加全面,内容更加强大,对硬件环境就必须有相应的条件:(1)在教学中实施地理信息系统,学校就要以建设优越的网络条件和计算机设备为前提,在教师教学时可以及时使用网络提供大量的资源。(2)在满足网络条件和计算机设备条件下,教学老师必须使用计算机设备熟练使用GIS软件,在软件和计算机共同运作下,使学生在地理教学中得到更可观的成绩。(3)学生通过对计算机的使用和GIS技术的深入学习,在学习地理课程中更好地理解地理信息知识。为了获得相应的地理结论,GIS技术在计算机的运行中,将各种地理信息资源进行分析、处理、合成、集成、再分析、继续处理、合成……

2.信息数据库的建立

通过使用地理模型分析的方法,将地理空间数据资料在计算机应用GIS技术处理,获得多种结构和形态的地理信息。GIS是充分融合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地图形态、数据检测和测量、地理地形等因素汇集在一起的技术。将GIS应用在教学中,地理数据资料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地图数据资料与主题数据资料这两大部分结合成地理数据库,在我们生活的空间中,万物的平面和立体空间形态构成了地图数据。主题数据资料不仅记录数字的多少,同时记录了数据的分布状况和环境情况。例如气候对动植物的分布影响、气候对地形的影响、自然条件对生活的影响等,这样我们就需要收集环境数据、温度、湿度、水源等必要的影响数据。我们就要应用广阔的网络资源来收集这些数据。为了得到更为准确的结论,就要收集大量详细、具体的空间和主题数据,将这些数据整理、合成建立一个相关的整体数据资料库。运用GIS对数据库分析、处理,将地理实际状况与地形、地势等属性相结合所形成的结论,将地理信息以编码形式详细、准确地表现出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