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广告设计行业前景

广告设计行业前景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4-01-30 15:22:4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广告设计行业前景,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广告设计行业前景

篇1

二、广告设计中创意思维的运用

1.广告的设计

如今,一件产品要想提高知名度,让广大消费者接受,为产业带来效益,离不开广告这个传播工具。广告要想准确地描述产品的信息,为企业树立品牌形象,引导消费者消费,都需要对广告进行独特设计。广告设计成功了,才能够为企业带来效益。所以说广告设计相当重要。

2.创意思维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告设计者只有不断运用创意思维,不断创新广告设计,才能让广告作品得到人们的认可,这是最重要的。创意思维就是为创新服务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意思维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对人有直接的影响。它可以使人们正确地认识自己,设计自己的未来,完善自己。由此说明了创意思维的重要性,它不仅影响着每个人,更影响着国家的发展。

3.广告设计的灵魂——创意思维

广告的本质是传播,广告设计的灵魂是创意思维。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识了创意思维的重要性,在广告设计行业中,创意思维尤为重要。创意思维决定了广告行业的成与败、兴与衰。每一位成功的广告设计师都在创意思维能力上有着深厚的造诣。一则平庸的广告让人看后感觉索然无味,而一则好的、具有创意的广告,让人看后心情振奋,久久都不能忘怀。这就是创意广告的作用和效果,它为产品带来了销路,为企业带来了效益,更为广告主带来了收益。但是最大的受益者是广告设计者,它可以影响广告设计者的一生,为广告设计者创造美好的未来。广告设计中创意思维的运用是相当重要的,有很多案例都诠释了这一点。如,脑白金广告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产品的定位,脑白金的推出定位就是礼品。这则广告的知名度真是十年如一日,甚至对此产品没有需求的人都知道。还有很多知名的广告,如“大宝天天见”。还有蒙牛企业对知名的大型娱乐节目的赞助,以此推出广告。随着娱乐节目的火热,人们更加认可蒙牛企业的奶制品。由此可知创意思维在广告设计中运用的重要性。

篇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2(a)-0123-02

广告作为一种宣传媒体对于人类社会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而对人们影响最大的平面广告更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科学技术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平面广告作为广告的主要形式也在快速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告业的发展可谓是一个发展前景看好的行业。然而,广告业在发展的同时也因为很多企业以及个人专注眼前或者个人利益,也导致了一些虚假广告的出现,为此,更应该有责任对广告的发展趋势分析和研究,对平面广告――广告的主要形式,进行分析和研究,在发现其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与时俱进,避免广告发展的弊端,合理优化设计发展平面广告,为平面广告的设计发展趋势做出努力。

1 平面广告的基本涵义及类型

在了解平面广告设计的时代变迁的同时,首先,我们应该搞清楚什么是平面广告,有必要将平面广告的大致含义交代一下。平面广告,从总体上来讲,平面广告是信息传媒的一种方式,它是通过利用文字、色彩等的基本视觉语言元素进行设计,依靠二维空间形态的广告媒介形式进行信息传播,其制作方式主要是通过电脑编辑、印刷、喷绘等。平面广告的类型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分类,平面广告可以分为纸质类广告如报纸杂志、海报招贴类的广告,线上广告(网页上的广告)以及线下广告(如纸质类不需要通过网页来宣传的广告),印刷类,非印刷累,光电类的广告等等。

2 平面广告的作用及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平面广告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位置,这和平面广告的作用和功能有关。平面广告对其宣传的对象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整体作用。平面广告作为一种媒体信息传播载体,不仅具有传递商品和劳务信息的作用,还担负着传递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社会信息的重要作用。

(2)平面广告还有传播经济信息的功能。其直接作用是促进商品生产和销售,具体表现在沟通流通渠道,扩大产品销售;指导消费,刺激需求;沟通商情,开展竞争,促进生产,降低成本等方面。

(3)平面广告的宣传教育功能。广告可以通过所要传递的信息来影响和知道公民的社会行为,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播优良的社会道德。

(4)平面广告还有重要的社会作用。平面广告可以通过传播相关价值观促进社会团结与和谐。如为人们提供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社会保险的公益广告以及征婚、寻人,招生、挂失、行医、征文、换房等的平面广告,促进了社会道德的传播,有利于社会团结,提升社会文明。

3 平面广告设计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在市场经济的带动下,各行各业欣欣发展,平面广告发展尤其迅速。对于平面广告发展趋势的研究把握,需要对平面广告发展的现状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笔者认为国内平面广告设计发展现状有以下几点:

(1)发展势头良好,市场容量大。根据国内广告行业的相关发展研究,广告行业是一个前景大好的行业,社会需求大,市场容量大。但因为文化、社会一些因素,也同时制约着我国平面广告设计的发展。

(2)受传统文化影响,观念相对封闭。当今世界,国外的先进设计理念一直引领者平面广告发展的潮流,这并不是因为我国人不聪明,而是囿于某些传统意识的约束,不能够完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力度不够,使得我国的平面广告设计发展相对滞后。在这个信息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敢于创新,敢于打破陈规陋习,实现创新,引领广告设计的新发展。

(3)大量运用广告形象代言人,加速了不合理的竞争。今天的广告更多的是打着明星的牌子,似乎明星的知名度就是广告品牌的象征,然而,很多商家在追逐此类竞争时,却忽略了宣传的真正产品的质量,导致很多劣质产品的出现。所以,商家在追逐眼前利益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社会效益和长期的经济效益,在广告平面设计上做真,在产品上做实才是硬道理。

(4)平面广告市场的不成熟、不规范。由于国内广告市场发展还不成熟,也尚未形成规范的广告市场,平面广告设计发展缺乏一定的环境,这对于广告行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这一点应该在广告发展火热的今天引起重视。

4 平面广告设计发展的趋势

通过以上对平面广告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现状分析,我们认为平面广告设计发展的趋势应该会围绕以下几点展开:

(1)技术要求高。通过对技术的提高,平面广告设计会逐渐与世界靠拢,增加技术含量,以技术为基础,逐渐在广告市场上开辟出一道正规的道路。

(2)平面广告设计市场更加规范,设计更加成熟。

(3)平面广告设计更加人性化,在此基础上更加体现个性化,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爱好。

(4)平面广告设计更加绿色环保,注重与地域结合,实现环保的同时,更加注重本土文化的融合。

5 结语

通过以上对平面广告设计的重要性、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的尝试性分析,可以看出,平面广告设计的发展总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希望本文的尝试性分析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人。

参考文献

篇3

出现这一问题与我国的发展情况有一定的关系。20世纪早期,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思想变得更加开放,在此基础上,广告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广告设计人员的培养逐渐步入正轨。由于各个师范学校对广告专业教师的培养力度不够,在一段时间内,广告专业师资力量不足,也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有效提高。

2.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

部分学生的社会经验比较缺乏,加之学生专业知识不过关,学校往往不会轻易指导学生集体性地参加广告设计实践。广告公司出于成本的考虑也不愿意接受仍在“象牙塔”之中的大学生参加广告设计业务。因此,在校期间学生只能了解与广告设计有关的学科基础知识,如广告史、设计学概论等,对广告设计实际操作的认识较为肤浅。理论教学与实践的脱节导致了广告设计专业学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竞争力不足。

3.学生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对于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增强自身综合竞争力的主要途径就是提高专业知识技能与操作能力。但是,部分大学生由于受到的约束较少,自制力较弱,缺乏远大的理想,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不够专心,导致自身缺乏丰富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也较为薄弱,缺乏竞争意识和随机应变能力。而这些都是从事广告行业必不可少的素质。

二、广告设计教学问题的解决措施

1.加快教师队伍建设

加快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前提就是要提高教育界和社会中相关领域对广告设计专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加快在各类师范院校普及广告专业师资力量培养系统;加强宣传教育,使得更多的人意识到广告设计专业广阔的发展前景,从而吸引更多的高中毕业生投身于为广告事业的进步而奋斗的队伍。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培养高素质广告设计人才,加快广告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实行校企合作制度

在开设了广告设计专业的大学推行校企联合制度,为广告专业学生尽早适应工作的需要打下基础。对学校来说,校企联合能够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加强教师的专业素质并且使其能够根据市场要求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培养更能适应市场竞争的毕业生。对企业来说,校企联合保证了企业的人力资源和后备员工数量,企业与学校建立良好关系对于广告公司来说也有重要意义。

3.提高实践课程比重

除了与广告公司加强合作以外,在学校内部也要健全广告专业相关的硬件设施,建立设施完善的计算机教室和科教系统,满足学生上机操作、广告设计课程教学的要求。教师在设计课程、安排课程进度时,应加大电脑操作、设计广告图案和绘画基础等方面课程的比重,使得学生能满足广告公司对广告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的要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