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减少雾霾的建议

减少雾霾的建议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4-02-01 15:42:5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减少雾霾的建议,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减少雾霾的建议

篇1

气象专家指出,大气中肉眼难以分辨的颗粒物,包括粗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浓度的增加,是雾霾产生的重要因素。与粗颗粒物相比,细颗粒物降低空气能见度的能力更强,是导致雾霾天尤其是灰霾天的“元凶”。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呼吸科主任张炜指出,细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与大分子物质会被人体的上呼吸道防御屏障所阻挡不同,直径微小的细颗粒物能够穿过鼻腔、咽喉、气管等,直接进入肺部及其周围的细支气管,其中约有50%会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可能会损伤肺部组织,破坏免疫屏障,甚至还会通过肺泡上皮渗透人血液,影响心血管系统,从而引发包括气道慢性炎症、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脏病等多种疾病。

张炜主任建议,雾霾天气发生时,应该尽量避免在清晨和傍晚进行户外活动,否则越运动,吸入肺部的细颗粒物越多。特别是交通繁忙、人口密集的地方,雾霾通常最为严重,有呼吸道疾病的易感人群应当远离。

如果一定要出行,建议戴上防护口罩、纱巾,或者选择在中午前后空气质量较好的时间段出行。心肺功能不佳、冠心病、高血压、慢阻肺以及呼吸道反复感染者外出时最好戴上口罩。

口罩应当选择能够防御细小颗粒物的医用防护口罩或者N95口罩和15层纱布的防护口罩。这类口罩的最大特点是可以预防空气中直径微小的细颗粒物的传播,N95口罩对于微小颗粒物的有效过滤效率在95%左右。

在室内适当增加空气湿度

雾霾天气应该尽量少开窗,因为室内的空气与室外的空气相比会干净一些。清晨和夜间雾霾浓度较高时更要避免开窗。如果是靠近马路的住户,在白天车流量较大时也要尽量少开窗。

室内可以适当添加一些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绿色盆栽,也可以使用空气净化装置和加湿装置。室内空气湿度的适当增加,有利于空气中微小颗粒的相互黏附,形成较大的颗粒,从而被人体上呼吸道所识别排除,或直接沉降到桌面、地面而被清洁,这样能有效减少室内空气中的灰霾微小颗粒物的浓度。

肺病患者定期查查肺功能

雾霾天空气中的细微颗粒物上会附着较多的病毒、细菌,抵抗力较弱的孩子应该尽量在室内活动,以防患上呼吸道疾病。

张炜主任特别建议,平时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如哮喘、慢阻肺等患者最好定期(半年至一年)检测肺功能,以观察天气对自身呼吸功能的影响,如果发现肺功能出现早期减退迹象,应该及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肺功能康复和保健。

健康人群 多吃润肺食物

健康人群在严重的雾霾天里也容易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外出回来后除了要清洗面部及的肌肤外,还需进行上呼吸道的清洁工作,用清洁的水冲洗咽喉和鼻腔,能减少雾霾沉积对上呼吸道的影响。

饮食上首先要注意多喝水、多吃新鲜的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以防止体内水分的流失。因为保持呼吸道水分充足,有利于体内杂质的排除,也有助于保持呼吸系统的自洁能力。

其次,β-胡萝卜素具有抗氧化、减轻呼吸道上皮损伤的作用,可适当多吃些富含β-胡萝卜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生菜、西蓝花等。

篇2

PM2.5是霾的罪魁祸首

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大城市,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建筑施工、冬季取暖烧煤等排放的有害物质难以扩散,导致空气质量显著下降。在雾霾天气中,细颗粒物(PM2.5)是“罪魁”,它是指环境空气中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形象地说,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由于PM2.5粒径小、比表面积大、组成复杂,易于富集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故已被公认为大气环境中对健康危害最大的污染物。

雾霾天气易诱发多种疾病

空气中大颗粒进入鼻腔时已被过滤掉,小颗粒会随后被人体呼出,直径在2.5~3微米之间的颗粒则不容易被人体清除。雾霾天气中的细颗粒物可吸附有毒有害化学物及细菌、病毒等,通过吸入方式进入人体呼吸系统后,刺激人的鼻黏膜、支气管黏膜等敏感部位,或者被直接吸入到肺部,从而诱发过敏、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越小粒径的颗粒物影响越大,将PM10与PM2.5作对比,粒径更小的PM2.5对人体健康影响更大,因为粒径>5微米的颗粒大多停留在上呼吸道,即沉积在鼻咽区、气管和支气管区。这些颗粒物不会久留,经过纤毛运动、吞咽或咳嗽、打喷嚏而被扫除。而粒径

由于雾霾天气时气压低,空气中的氧含量有所下降,人们容易感到胸闷;早晨潮湿寒冷的雾霾还会造成冷刺激,容易导致血管痉挛、血压波动、心脏负荷加重,诱发高血压、脑溢血等疾病。

此外,雾霾天气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些间接影响。雾霾的出现会减弱紫外辐射,并使空气中传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强。雾霾天气还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使人产生压抑、悲观等不良情绪。

6 大预防措施要记牢

1. 少外出

严重雾霾天气时少出门是自我保护最有效的办法,儿童、孕妇及患有心血管系统或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老年人应尽量避免外出。如需外出,最好等雾霾天气减轻后再出行;外出时应采取戴口罩等防护措施,并尽量减少户外停留时间。

2. 少开窗,少吸烟

室内PM2.5主要来源于室外,故雾霾天气时应尽量关闭门窗,减少外环境颗粒物进入室内的机会。室内确需开窗通风时,应避免长时间开窗,并尽量避开雾霾高峰时段。

室内PM2.5还可来源于吸烟等途径,雾霾天气时应减少室内吸烟,有条件的家庭可使用空气净化器,以控制室内颗粒物的污染。

3 . 做好个人卫生

外出回家后要及时洗脸、漱口、清理鼻腔。洗脸最好用温水,以有效清除附着在皮肤上的空气污染物;漱口的目的是清除附着在口腔内的脏东西;最关键的是清理鼻腔,可以用干净棉签蘸水反复清洗,或者反复用鼻子轻轻吸水并迅速擤鼻涕,注意避免呛咳;儿童应在家长监护下清洗。

4. 保持合理膳食

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腐及牛奶等食品,必要时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要保持科学的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

5. 注意调节情绪

心理脆弱、患有心理障碍的人在这种天气里会感觉心情异常沉重,精神紧张,情绪低落,这类人群在雾霾天气时要注意调节情绪,可以听听音乐,做些令自己感到愉快的事情。

6. 正确选择与使用口罩

对于什么程度的雾霾天气需要戴口罩并没有严格的要求或规定,一般来说,对于老年人、过敏体质和体质较差的人,在雾霾天气期间外出时,建议佩戴适宜有效的口罩。

篇3

  一、外出尽量带口罩。尤其是孩子的身体发育不完善,爸爸妈妈们要格外上心哦。

  二、外出尽量不骑车,减少晨练,少吸烟或是远离二手车,减少肺、肝等器官的负担。

  三、进入室内做三件事情:洗脸、漱口、清理鼻腔。

  四、少开窗,更避免在雾霾高峰期开窗。

  关于治理雾霾的倡议书优秀范文

  炮竹声声除旧岁,合家团圆迎新春。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的传统习俗了,然而,烟花好看却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伤害。

  为什么今年的冬天总是灰蒙蒙的一片,天空被白乎乎的空气遮挡住?”爸爸告诉我,今年的冬天因为空气质量不好,形成了典型的“雾霾天气”。“雾霾天气”是因为空气中漂浮着很多细小的连肉眼都看不清的小颗粒而造成的,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出行造成严重困扰。为了减少空气污染,提高空气质量,减少雾霾,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这个春节做起,用实际行动来倡导绿色环保理念,少放一串鞭,少一点污染,少一片雾霾,给天空增添一抹蓝,让我们在蓝天白云下幸福生活。在此,我发出倡议,今年春节,我们来做一回“弃炮族”,不放鞭炮,远离雾霾,过个环保年。

  雾霾天气我们该如何预防呢?

  一、在家不要出来活动,告诉老人、小孩要懂得保护自己。

  二、在雾霾天气里,减少出行,出行的时候要带上口罩,避免将空气中的微小颗粒吸入肺中。

  三、在雾霾天气里,在家不要开窗换气。

关于治理雾霾的倡议书优秀范文   亲爱的各位朋友们:

  11月26日,我市突降大雾,能见度降低。气象专家预计,由于气象条件依然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扩散,雾霾天气或将继续加重,并将持续。此次雾霾天气主要是由于昼夜温差在10℃以上,较大的温差在我市市区形成了逆温层,持续逆温和弱风气象,水平和垂直方向上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积累形成了雾霾天气。从气象条件上来说,冬季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较多,每逢临近供暖期,必然出现大雾,今年冬天也不排除会再次出现雾霾天的可能性。为了防范雾霾在生活中带来的种植槐悖岢鲆韵陆ㄒ椤

  一是合理安排好生产、交通和群众生活。雾霾天气市民应尽可能少出门,取消晨练,非要出门时最好戴上医用口罩防护,避免呼吸道受刺激导致疾病发生;外出归来,应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是年老体弱者,不宜在雾天出门,更不宜在雾天晨练,以免发生危险。

  二是倡议采取建议性污染减排措施。公众自觉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小汽车上路行驶;停车时及时熄火,减少车辆原地怠速运行;施工工地自觉增加洒水次数,减少建筑工地扬尘。教育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天气情况制定针对极端天气的安全防护预案,当遭遇沙尘天气时,叫停课间操、体育课等户外活动,可以将体育课安排在室内进行,或临时调课,不要让孩子成为吸尘器。

  三是农业部门积极推广先进的耕作制度。积极推广免耕法,将作物残茬留于地表,在秋季整地期间,禁止城郊及周边县市农民大量焚烧秸秆,避免产生浓重的烟尘。

  四是建立和完善雾霾天气的动态监测 “预警系统”。加强PM2.5监测网的建设,针对我国雾霾天气的特点,研究雾霾天气动态监测方法,利用卫星遥感、雷达和探空等手段对雾霾天气的形成、发展和扩散进行跟踪观测,形成一个实时的雾霾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并及时信息,以利于提前安排好生产、交通和群众生活、尽可能减少损失。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