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04 16:53:3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社区信息化管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有关信息表明,细菌耐药性已成为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加重细菌耐药程度、危害患者安全、增加患者负担等不良后果的主要因素。我国对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问题日趋重视,卫生部于2004年下发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8 年3 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并连续下发了《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为探讨社区医疗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的有效模式,杭州市下城区朝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HIS系统于2012年4月开始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项目进行了初步探讨,收效明显。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本中心抗菌药物数据信息资料,其资料来源: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药物手册》、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抗菌药物使用分级管理目录、《药物交互作用表》、《药物配伍禁忌》、《浙江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注射药物相溶性手册》及各种药物使用说明书等。
1.2 分析资料 编制应用软件
1.2.1 根据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原则,将中心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性使用、限制性使用、特殊使用,进行分级管理。
1.2.2 将采集信息录入信息系统,分类规划
1.2.2.1 临床干预功能模块:包含医嘱干预功能、处方权限功能、信息查询功能三个基本子模块。医嘱干预功能包含抗生素分级管理;联合用药限制;疾病用药限制(与诊断关联);科室和医生两级用药限制;药物剂量、溶媒选择、用药频次、疗程选择、配伍禁忌提醒;特殊人群用药指导。处方权限功能即医生抗菌药品处方权限管控。信息查询功能包含费用排名公示查询、个人抗生素使用情况即时查询和统计查询。
1.2.2.2 统计分析功能模块:包含药品所占比例与抗生素所占比例、抗生素处方统计(科室、医生)、 DDD值统计表、临床干预结果统计分析几个子模块。实现了多种报表自动合成,自动分析,动态监控。
1.2.2.3 处方点评功能模块:包含处方抽样、单处方点评、分类处方点评、全处方自动信息化点评等功能。
1.3 将系统与HIS系统、药房工作站整合,通过及时提醒与控制模式,实现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的信息化管理。
2 结果
经过1年的试运行,中心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主要指标:医师使用权限、不适宜给药、抗菌药物使用率、均次费用等均有明显改善。抗菌药物占药品费用比例(%)、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均次费用分别从2012年第一季度的6.6%、16.8%、42.7元下降至2013年第二季度的2.48%、10.24%、24.62元,详见表1。
3 讨论
3.1 近年来, 院内感染率呈上升趋势, 我国发病率约在9%~20%。抗生素的应用成为医院感染的第二大危险因子, 仅次于致死性原发病[1]。滥用抗生素不仅会造成医疗费用的大幅上升、资源的极度浪费,还增加了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概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2]。目前大多医疗机构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主要是依靠制度管理,不仅工作量大,且存在许多不可控制因素。在制度管理的同时利用信息化技术对社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及时有效监管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3.2 有研究表明:社区感染是感染性疾病的主要部分,是抗生素大量使用的主要原因[3]。社区医疗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堪忧:适应证选择不当、个体使用剂量和方法不当、不正确的抗菌药物选择、联合使用、频繁更换抗菌药物、忽视抗菌药物间的配伍禁忌、溶媒选择不当等情况时有出现。鉴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对象是社区全人群,服务人群范围的扩大,比专科用药更难把握,所以急需建立一个便捷、快速、操作方便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对社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及时有效监管。
3.3 系统的建立,尽最大可能分析各种综合因素(医务人员因素、药物因素、患者因素、其他因素、费用控制等),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保障。①信息化抗菌药物全处方点评可直观地了解中心临床合理用药状况,具有实时性、准确性、高效性、可追溯性。②系统通过实时提醒、监控、统计分析、后台管理等功能模块,有效管理与控制临床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问题,进一步规范了医生医疗行为。该系统使用方便,经过1年的试运行,中心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主要指标:医师使用权限、不适宜给药、抗菌药物使用率、均次费用等均改善明显,明显提高了社区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水平。
参 考 文 献
2镇江正东路街道社区建设实践探索
镇江市正东路街道位于镇江市区东南部、毗邻古运河,是镇江市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辖8个社区。在社区建设中注重项目建设、科技创新、民生改善,重视安防产品、环保产品的应用和推广,采用网络宣传和服务方式,应用远程教育、电子阅览室等形式,配合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加强科技的宣传和普及。“十二五”时期,街道进行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普及信息化设备和软件,积极推进社区内部管理电子化,减轻工作负担,提高办事效率。以社区信息化平台为基础,加强新知识宣传和新技术示范应用,实现网上网下的服务网络,把社区建成以数字化和环保型为特色的科技社区,让居民享受科技成果,改善居住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
3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内容
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整合政府部门、社区组织、服务企业和居民自我管理与服务的资源和工作流程,完成社区房屋、居民、办事、公文等各类资源的基础数据采集、整理和入库,形成一套完整的社区基础数据库;对已有的相关业务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的利用和整合,建立社区综合业务管理体系;建立一套完善的社区服务营运体系和居民信息互动服务系统,增加沟通渠道和提升服务水平。系统架构如图所示。
3.1社区门户网站
建立门户网站,进行社区基本情况和服务信息的宣传,旨在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各职能部门间联系,提高服务质量。重点是服务、信息、政策法规和办事流程查询、表格下载等。
3.2社区信息管理系统
通过对社区包括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志愿者、计生对象、社区内企业、出租房、营业用房、物业等信息的采集及人工录入或者导入,汇集各类部门数据而成的综合数据库,在平台中作为基础数据采集平台。并及时的记录和处理社区救助、社区卫生、计划生育、等业务运作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业务信息,规范社区工作。
3.3社区服务管理系统
实现社区的社区台账、社务公开、政务受理、协同办公等政务服务;社区老人关怀、宣传教育、求职招工、社区志愿者服务信息、民意民生调查等社区服务信息;通过网站和热线电话等方式,覆盖家政服务、外卖服务、教育培训、家电维修等商务服务。
3.4社区矫正系统
建立社区矫正信息数据库,向社区矫正人员发放服务卡,通过移动信息平台--企信通,以短信群发的形式发送各类信息,可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法律法规的宣传、组织社区服务、集中教育、心理矫治活动等信息的告知,更大程度地提高矫正效果和监管效率。
3.5信息互动服务系统
利用网络通讯技术,结合社区服务工作的各项功能实现服务人员与居民的互动沟通,为社区服务人员和居民沟通架设了一条绿色通道,及时方便地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将社区服务延伸到社区外,充分体现主动服务和居民关怀的理念。
3.6社区居民健康服务查询系统
通过与社区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接口设计,实现在统一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上,居民能够了解医疗保险的政策与制度,个人医疗健康咨询和查询医疗保险帐户信息,进一步保护和增进社区居民身体健康,保障居民的切身利益。同时,社区居民通过对系统的使用及熟悉,将普及信息化方面的知识和技能。3.7社区安防监控管理在社区已有的安防监控管理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化的集成监控与管理界面,进行方便、简单监视、控制和管理,社区安保人员可监控各个重点场所的现场情况,及时处理突发事件,保护社区居民的人生财产安全,并可有效提高物业管理和服务质量和效率,最终提升社区的安全生活品质。
4社区信息化建设意义
通过社区信息化平台的应用,在社区建设中达到了以下目的:
近几年来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在我国得到大力的发展,多处地区在进行管理系的改革,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政府出资聘请多家软件和网络公司应用信息化技术建立管理系统。在管理模式上一种创新,能够最大限度的体现管理的交互性、实时性、及时性,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居民能够享受到健康教育和服务。
1.应用系统概述
(1)由市政府信息港统一开发、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网络平台中,其核心是网络与数据交换,网络应用中心是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中心。应用系统是建立在B /S 架构基础上,采用J2EE进行开发,O racle 9.0版本的大型数据库是其采用的数据库。为了便于管理、分清责任同时保障居民数据和信息的安全,在该平台中使用的安全认证系统是BJCA即北京数字证书认证中心,实现加密传输居民个人信息资料数据。
(2)在该系统中,居民享受服务的凭证是身份证号码识别,它所具有的功能有支付交易、储存及查询信息、享受各种优惠(如免诊疗和挂号费等)。每个居民的健康状况都可以凭身份证号码在该系统中查询出来。
(3)在档案管理模块中涉及的内容比全面,如下图:
(4)该系统操作简便,在设计系统的时候要考虑对使用对象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基层单位,友好的人机界面非常的重要,简洁的操作步骤并且对各种完善的设置功能要兼顾到。
2.数据库分布式查询技术的应用
查询处理流程如下图:
3.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类别
平台的建立和应用的过程中,信息的分类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
(1)业务决策信息
社区居民健康情况、传染病疫情、临床医学信息都包含在业务决策信息中,居民的健康水平可以通过这三项信息反映出来,并且这些信息可以提供居民的疾病发病和健康数据。
(2)管理决策信息
包括使用设备率、服务质量信息、人员出勤情况、工作量、业务明细收支等日常管理数据,它是领导决策和开展卫生服务情况记录的基础数据。
(3)经营决策信息
相应的人员素质和组织机构是获取决策类信息的基础,高资格的分析人员才能获取到优良的决策信息。
4.社区卫生服务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和采取的建议
(1)因为这平台采用的是B /S结构系统设计,所以在应用的过程中网站维护就显得非常重要。
(2)在系统的建立和使用中,运行成本和改革投入较大,总结出的一些经验在大中城市中适用,而在计算机人才少、资金比较缺乏的边远城市不具备很强的操作性。
(3)建立较为完善的工作考评体系,对社区卫生服务部门考核的中心是公共卫生的落实。
(4)保证信心系统的运行安全
建立高安全性的信息系统并且邀请专业的人员来管理造作过程,避免违规操作或操作失误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5)对服务队伍进行信息化培训
加强服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跟上时代的发展。这样管理质量得到了提高而且信息化管理能够顺利进行。
5.结束语
在系统的设计中基本理念是操作简单性、完整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社区服务居民、系统服务社区这是系统实际的核心思想。通过对应用系统概述、数据库分布式查询技术的应用、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类别、社区卫生服务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和采取的建议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工作质量,节省了工作时间和用人成本。能够最大限度的体现管理的交互性、实时性、及时性,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居民能够享受到健康教育和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斌.社区卫生服务有关问题的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2009(1)
[2]孟庆兰,贺孟泉.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发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8):1417-14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