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24 09:46:29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农村创业致富项目,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以提升创业致富带头人致富和带贫能力为主要目标,通过创业致富带头人帮、带、传的引导作用,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就业、增收目标。为我县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二、培训对象
1、选择标准。致富带头人要从爱党爱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个人信用记录良好、具有领办村级产业项目实力和能力、有意愿履行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社会责任的本土人才中选择。
2、选择范围。主要从已在贫困村创业人员中选择,包括: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扶贫车间等经营主体负责人和“村两委”成员、农村党员、小微企业主、种养大户、回村创业人才。
3、选择程序。按照自下而上、公开公示程序进行。基本程序是,由本人申请、村两委推荐、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长考察、乡政府审核,报县扶贫部门审定后,确定为带头人。
4、培训数量。全县创业致富带头人260名,覆盖65个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实行动态调整,每个贫困村培养3-5名致富带头人。
三、培训内容
立足我县脱贫攻坚任务,结合扶贫产业布局、特色种养产业和零配件加工等产业特点,采用案例教学、实地观摩、技术培训等多种方式,合理构建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上突出共性内容和针对性内容相补充,结合我县创业致富带头人对蘑菇种植、设施蔬菜种植、特色种植、养殖等产业项目发展需求,开展创业技术、管理、经营等方面指导,全方位落实我县创业致富带头人带贫、脱贫作用。
四、工作要求
1、县扶贫办、县人社局要高度重视,安排专人负责,认真开展培训课程落实工作;各乡镇要组织致富带头人与贫困户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对不合格、不带贫的致富带头人及时进行调整。
2.选好培训机构。结合职业技能提升,根据致富带头人不同创业阶段和特点和需求,选择县域内规范的培训机构和具备条件的美丽乡村,建立教学和见习基地,强化现场培训,示范观摩,加强案例教学。
3.精心组织培训。采取案例教学或经验交流形式,提高致富带头人带贫益贫责任意识和创业能力。坚持培训内容与扶贫产业布局相结合,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与学员创业实践相结合,具体培训内容结合创业致富带头人实际情况安排。
4.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出台扶持政策,支持鼓励创业致富带头人通过参与劳动、参与生产经营等多种方式,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参与到生产经营全产业链条中,享受到更多发展红利、
六、资金保障
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所需资金,可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资金,就业补助资金、东西部扶贫协作财政援助资金和扶贫资产资本收益以及财政资金等相关资金中合理安排,按规定落实培训补贴。符合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资金转账列支条件的可优先从中列支。
七、工作要求
1、县扶贫办主要负责统计汇总学员、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建立培训信息档案、统计培训完成情况、协调补贴支出渠道等工作。
一、发挥职能优势,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行动。2016年以来,通化市不断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目前,全市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48万人。一是建立帮扶台账,夯实转移就业基础。完善市、县、乡(镇)、行政村四级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摸清就业贫困劳动力对象的数量、年龄、培训、就业需求等各类基本信息,建立健全8552名农村贫困劳动力基础台账,实行按月跟踪服务、适时更新信息的动态管理。通过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2628人;二是开展专场招聘,拓宽转移就业空间。针对贫困劳动力就业难的问题,通过收集企业用工信息,结合贫困人口的就业需求、就业能力等因素,沟通企业尽全力为贫困劳动力提供相关待遇和适合岗位,召开贫困劳动力专场招聘会共计12场,活动现场发放宣传材料22000份、提供各类政策咨询1230人次,为634名贫困劳动力通过岗位对接实现就业。
二、开展精准培训,实施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扶贫行动。针对农村劳动力季节特点和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通化市调整培训内容,推出以“短、平、快”为主的灵活培训项目。一是选配创业致富带头人。为全市73个贫困村各选配一名创业致富带头人,建立了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档案,涉及食用菌种植、甜玉米种植等25个致富项目,有效带动贫困户284户。其中,人社与妇联系统联合开展的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效果尤为突出,选拔出项目发展前景好、带富效果明显的优秀女农产品经纪人、致富女状元16人带动作用明显;二是开展精准培训。全面实施“三年劳动者技能提升计划”,开展常态化的分类订单式培训。免费为591名贫困劳动者有针对性的开设了家政服务、面点、厨师、按摩技师等课程和免费技工教育,对具备创业条件的128名贫困劳动力开展了创业促就业培训。通过技能培训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三、部门协作联动,实施选点突破扶贫行动。一是借力造血,延伸脱贫工作触角。着力加强精准扶贫责任单位之间的联系,充分整合资源,将就业政策发出去、信息需求收回来,定向制定帮扶措施让贫困户能从中享受政策、转移就业、参与创业,实现政策能落实、就业有收入、创业能带动的就业扶贫工作效果。发挥678名行政村就业辅导员和妇联37个农村巾帼电商信息服务站功能,为农村贫困人员掌握技能、增收致富提供了智力支持;二是打造“劳务品牌”,发挥家庭服务业安置就业作用。通化市坚持把发展家庭服务业作为安置贫困人员就业的重要渠道,通过典型引路、选树品牌、组织技能大赛等措施,推进家政服务业向规范化、职业化发展。重点打造了“通化日盛省级家庭服务职业培训基地”、“通化巾帼家政用工规范诚信企业”,陆续培树了“北京保安”、“北京朝鲜族大嫂”、“东安赴韩劳务”、“通化绿环物业”和“通化日盛保洁工”等劳务品牌。其中,“通化日盛保洁工”劳务品牌获吉林省优秀劳务品牌称号。这些品牌的培树,极大地带动了农村诙力的就业,同时为缺乏技能的贫困人员有针对性的进行帮扶,创造了就业岗位和平台。
四、搭建服务平台,实施助力返乡创业扶贫行动。通过完善服务体系、营造创业氛围、打造创业基地等举措,在政策上鼓励、资金上扶持、环境上优化,将农村就业创业脱贫工作引向深入。一是创建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充分发挥精准扶贫的倍增效应。全市共创建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18个,其中,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5个。扶持农民工企业2386户,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10213人,其中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110人;二是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创业贷款。全市共计为245名返乡创业人员提供了1700万元创业贷款,其中为29名贫困人员提供190万元创业贷款。通化县果松镇南岔村居民韩文明,因为家境贫困,多年在外打工,收益并不多,至今生活依然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当地人社部门帮助其承包了南岔村的十亩地用于种植黄烟,又由站所出面帮助办理了营业执照和《就业创业证》,就贷款发放问题与银行进行了沟通,通过实地考查,确定了项目的可行性。在与烟草收购商进行协商后,签订了有保底价格的买卖协议,在人社内部职工进行担保的前提下,1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顺利发放到韩文明名下,及时解决了他创业过程中的资金问题。在发展黄烟种植事业中,不仅让韩文明的就业稳定了,还脱离了贫困,同时间接带动周边6个人就业,成为贫困劳动力返乡创业的示范典型。
“现在的年轻人都往外跑,曹淋怎么就回来当村官了?”“唉!他这几年大学算是白渎了……”村里的各种言论让原本就不愿意让儿子回农村工作的父母很难接受。在曹淋的劝说和一再坚持下,父母最后选择了支持。从大城市到农村,从学生到村官,巨大的环境落差、心理落差和经济落差曾令曹淋感到过前所未有的压力。
任职后,曹淋在做好各项村务的同时,经常进村入户与村民聊天,寻找家乡落后的原因,经过调查研究,发现村民创业致富的愿望十分强烈,但是,由于思想束缚、资金困扰等因素,他们对创业致富没有信心。于是,曹淋产生了先自己创业再带动村民创业致富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