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农村公益事业建设

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7 09:32:4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农村公益事业建设

篇1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农村、社区、事业单位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为内容,以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区建设和人民满意站所建设为抓手,全面、客观、公正的督导各村、社区、事业单位工作运行情况,充分发挥督导工作的督查和指导作用,推动全镇各单位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开创新局面,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仙女”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二、督导对象

按照分类督导、整体推进的原则,用三年时间完成全镇农村、社区、事业单位督导工作。依据镇2007年度农村、社区分档晋级定级排名,随机抽样,确定今年下半年督导的对象有6个村、4个社区、两个事业单位。分别是:勤丰、七闸、三和、新民、黄庄、长红等6个村,云峰、南苑、东苑、张纲等4个社区,农机站和企管站。

三、督导内容

1、班子整体运行情况。按照着力增强五个方面能力的要求,看班子的凝聚力、公信力。一看“班长”对班子的驾驭能力,是否决策民主、政令畅通;二看班子成员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能力,是否经济有增长、发展有速度;三看班子成员思路创新、工作创新的能力,是否开展特色工作、有亮点的工作;四看班子成员对上级和本级党政组织决策部署的执行能力,是否工作到位、效果明显;五看班子成员之间的沟通协调能力,是否既独挡一面、又相互配合;六看班子组织结构情况,是否交叉兼职、效率提高;七看班子成员走村(居)入户情况,是否结对帮扶、群众满意;八看班子清正廉洁情况,有无违法违纪问题(包括工资、福利、奖金的确定和发放、养老保险以及“三费”的标准和使用)。

2、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查镇党委、政府下达本单位年度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完成任务的可行性,看经济工作的增长点、社会事业的闪光点以及行政工作的亮点。

3、市、镇各项重点工作和突击性工作完成情况。针对发展高效农业、开展三大合作、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创建国家环保和卫生城市、服务企业发展、服务园区建设、服务城市建设以及防违治违等重点工作,查组织网络、计划制定、责任分工、工作进展和完成效果情况。

四、督导要求

1、加强督导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区建设和人民满意基层站所建设的重要举措。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督导小组要制定督导工作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督导工作。

2、督导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原则,不弄虚作假,不搞形式主义。在组织面上督导工作的同时,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农村、社区和事业单位深入剖析、长期跟踪,及时发现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努力提高督导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篇2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村则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新农村建设成了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建设新农村不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须有相应的资金投资。[i]但在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农村的基本面貌有了相当大改观之后,新农村并没有真正地发展起来。由于农村收入相对较低,留在农村没有出路,村子里的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导致建设中的新农村呈现出空心村的状态。新农村是为农民建的,但建设中的新农村却没有农民,这就出现了理论与现实的相悖,也应该引起我们对于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思考。

一、空心村概念的界定

学界对于“空心村”概念的界定存在两种主流观点:一是地理意义“空心村”。如李卫华认为:所谓“空心村”,是指由于村庄规划严重滞后,一些农民新建住宅时,为追求住宅宽敞,在村子外围新辟宅基地建房,造成了村中老宅基地空闲和地闲置,形成外实内空的“空心”村落。[ii]而张昭则认为:“空心村”就是村庄面积盲目扩大本科毕业论文格式,新住宅多向村外发展,村庄内部出现了大面积的空闲宅基地的一种特殊结构布局的村庄。[iii]二是人文意义上的空心村。如张志胜就认为“空心村”是指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吸引农村中的有知识、懂技术的年轻人来到城市工作,造成农村人口在年龄结构上的“空心化”;[iv]陈旭堂、王舒则更为简单地将在“空心村”概括为“缺乏青壮劳动力的农村社区”论文格式范文。[v]

当前情况下,对于空心村的理解我们应该从两个维度出发:既要显示出其在地理上的状态,又要体现出其人文上的特征。因此,笔者认为:所谓空心村主要是指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均衡和农村资源的有限性所造成的农村内部宅基地闲置或青壮年劳动力缺乏的现象。大量农村人口的外流,不仅导致了新农村的“空心化”,更严重的后果便是与之而来的农村的衰落与贫穷。老人和小孩注定承担不起新农村建设的重任,年青人的缺失,给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蒙上了一层阴影。

二、新农村建设的空心村现状

为了客观地了解北京郊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其出现的问题,2010年12月18日至2011年6月27日,我们先后多次对延庆县井庄镇老银庄村进行了详细的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汇总访谈记录6篇;发放问卷110份,回收有效问卷105份,问卷回收率96%;男女比例56:49,较有代表性地反映了北京郊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对新农村建设成效的评价

对新农村前景的看法

项目

比例

项目

比例

非常明显

4.80%

会让农村有一个彻底的改观

18.10%

比较明显

31.50%

会对农村有些好处,但作用不会太大

42.90%

一般

26.70%

只是一场政治运动,不会有什么改观

25.70%

不太明显

26.70%

不清楚

13.30%

非常不明显

篇3

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新农村建设成为全中国的历史性任务。农村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不仅仅是经济发展,而是社会文明整体的进步。而农村发展离不开人才的输入,政府“三支一扶”计划的开展有效的为基层建设吸引了大批高等教育人才。三支一扶计划开展10年来,不断的有毕业生走进基层。但是在具体工作层面,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发挥了哪些作用?如何提高此类人才的地方贡献?本文结合作者在东营市亲身参与“三支一扶”的工作经验,分析影响高校毕业生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因素。

一、三支一扶计划背景分析

为了给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单位落实就业问题提供具体的指导和保障,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2006年颁布关于“三支一扶”的通知,鼓励毕业学生到基层支教、支农、支持医疗事业,以及参与扶贫工作。每年招募大约2万名毕业生,进入基层开展为期两年的服务,政府提供生活补贴以及就业手续。在服务期满后,参与的毕业生自主择业,并享受相关的就业优惠政策。

多年的实践工作已经证明,开展“三支一扶”计划,能够通过人才输入促进农村发展从缩短城乡差距;更可以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培养了毕业生的综合能力。

但是“三支一扶”计划开展10多年来,也具体政策落实层面也出现了新的挑战。例如参与毕业生目的功利化,自身文化和能力多元化,而三支一扶在执行中重招募轻培训等问题,都影响着每一名毕业生在基层的作用发挥。

(一)毕业生在基层社区工作的作用

结合作者,作为国家“三支一扶”计划的参与者,在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东城街道辽河社区工作经验,分析毕业生在基层社区如何发挥作用,贡献于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

首先,毕业生能够较快的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有效的补充了基层工作中的信息化任务。计算机技术可以有效的促进工作效率,但是基层的本地工作人员,往往因为年龄和工作习惯等原因,而对计算机使用不熟悉,例如做表、报告、以及制作PPT。但是这几项工作确实基层社区在管理计划生育、党建、民政救助等日常工作中必须使用的。这时,高校毕业生可以很快的上手工作,比如熟练的制作报表,编辑报告、通知、海报,制作PPT等,从而提高基层社区工作效率,减轻领导和同事的工作负担。

其次,高校毕业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和参与精神,能够活跃基层工作氛围。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向一张白纸一样,对社会充满好奇和新鲜感,愿意学习和参与。因此,基层社区可以通过引入“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利用大学生的活力与工作参与热情,调动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活跃办公室氛围。

第三,高校毕业生在信息收集处理上,更具能发挥工作优势。90后的大学毕业生,从小生活在信息化的环境中,能够熟练的进行网络检索和信息分享。这些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有助于推进农村信息化发展,例如农村品信息的汇总,市场需求信息的整理,以及发现先进农业技术等。与外界信息的高度接轨,有助于毕业生在公共事务讨论中发挥出更多贡献,例如提供新鲜的思路或其他地方的做法等。

以上是“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给基层新农村建设的积极贡献。当然,身为毕业生,难免稚嫩和缺乏经验。这是需要毕业生自己主动学习以及时间的积累。

(二)影响毕业生在基层工作中发挥作用的因素分析

如上文所说,虽然“三支一扶”计划的高校毕业生在基层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整体上值得肯定,但是如何更好的发挥作用仍然面临挑战。结合作者在在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东城街道辽河社区工作经验,尝试分析出以下影响毕业生发挥作用的因素。

首先是高校毕业生进入基层后的快速本土化问题。“三支一扶”的毕业生很多都不是本地人,即使是本地人,也因为一直在校园而不了解基层工作,更不了解农村工作。当毕业生不了解农村工作时,难免会出现工作使不上劲,或者工作中感到落差,既影响大学生工作积极性,也妨碍了起才能的发挥。对此,毕业生本人和接收单位应该一起努力,让毕业生在到岗的半年内迅速本土化。

对“三支一扶”毕业生的培训跟踪工作应该落到实处。作为人才引进,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工作效果如何,遇到哪些困难,对这些信息的持续跟踪才有利于支持毕业生高质量的完成两年的服务期。因此,本文建议,首先应该加大对“三支一扶”毕业生的培训,培训包括基层工作内容、国家政策认知以及工作和沟通技能,帮助毕业生迅速摆脱学生气,建立职业素养。第二,应该由专门的部门对“三支一扶”的毕业生进行定期的跟踪评估,例如每年度的评估,评估来自其主要领导和群众代表。评估的目的不仅仅是监督和鞭策,更多的是促进毕业生思考和改善工作。而评估记录,也可以作为“三支一扶”结束后,享受相关就业优惠的凭证之一。有了培训和评估体系,对于有突出贡献的毕业生,还可以给与名誉以及就业优惠方面的奖励。

二、结论

“三支一扶”计划执行10年来,数十万的大学生进入基层,参与到新农村建设的洪流中。该计划通过引进人才,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起积极贡献值得肯定。然而在具体工作层面,本文认为应该毕业生和接受单位应该共同促进引进人才本土化,并建立针对“三支一扶”毕业生的培训和评估体系,才能更有效的发挥高校毕业生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