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工程监理数字化

工程监理数字化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4-03-07 15:47:5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工程监理数字化,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中图分类号:TQ6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建筑工程施工的数字化管理的理论基础

利用现在已经能够成熟运用的几种管理理论,与实际生产工程中正在使用的一些管理手段进行整合优化就可以制订出一套完整的建筑工程施工的数字化管理方法。我们主要用到的是:项目结构分解理论即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过程管理基本作法PDCA(Plan Do Check Act);建设工程项目目标控制体系;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规范,这四个方面的理论和方法。结合这些方法,对其中的一些理论进行改进,就可以为建筑工程施工的数字化管理提供出一套完备的理论依据,同时使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的实现成为可能。

在我们的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理论中,正式借用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规范的项目编码体系对工程结构分解后的模块进行编码。同时采用了部分该规范对建筑工程实体进行分解的原则对施工工程进行结构分解。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理论对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规范的运用,形成了管理体系与建筑工程实体的结合,使整个管理体系与工程施工之间建立起了桥梁。同时,本文将结合本人所在的单位浙江海天集团的建筑施工实例,来论证数字化管理系统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实施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的步骤:

我们主要用到的是:项目结构分解理论即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过程管理基本作法PDCA(Plan Do Check Act);建设工程项目目标控制体系;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规范,这四个方面的理论和方法。结合这些方法,对其中的一些理论进行改进,就可以为建筑工程施工的数字化管理提供出一套完备的理论依据,同时使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的实现成为可能。

① 首先根据工程结构分解的理论对建筑工程进行结构分解。分解的原则是根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规范的内容结合建筑工程分部分项划分的规定确定的。分解完成后,对分解出来的各个模块进行编码表示。模块编码的原则也是按照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规范中的基本编码规定确定的,但是由于模块的单位一般会比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中的最小分项还要小,所以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编码的自编码部分位数一般要增加。模块分解完毕并且全部进行编码后进入下一步模块目标确定。

② 每一个分解出来的模块都需要进行特征目标的确定,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造价、工期和质量。其中造价中包含成本、产值、利润三方面的数值;工期中包含绝对工期和相对工期(前后搭结时间)的数值;质量就是一个标准质量数值。在单位模块中,这三个方面的内容都用数字来表示,文字作为辅助说明。而确定这些数值的工作就是PDCA过程管理法中计划的这一步工作。具体数值的确定依据包括市场因数、企业状况、工程状况、投标情况等多方面的内容。

③ 在前面的基础工作完成后,就可以进入到具体的工程施工管理了。这时的建筑工程施工就是PDCA过程管理法中的实施阶段。各个部分的施工工作大量的展开,各种数据收集工作开始进行。这一阶段的关键是要按照计划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遇到问题及时反馈。

④ 一旦施工开始,对施工过程的检查工作也就开始了。这一步骤的是PDCA过程管理法中的检查工作。通过对施工现场情况的了解和各种数据的收集,管理人员应该对工程施工的过程进行跟踪检查。收集来的各种数据按照与模块的特征目标相对应的原则进行整理。整理出来的数据也就分为造价、工期和质量三类。与模块最初的标准特征目标值进行对比,各种数据之间的差值就表现出来了。那么,分析这些数据的差值进行判断,最后得到造价是高了还是低了,工期是拖延了还是提前了,质量是合格还是不合格等等结论。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三大目标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第四章详细研讨),不能简单的通过一方面的对比就形成结论。

⑤ 最后就是处置环节了。通过检查形成的结论需要在这一步骤中找到形成现象的原因以便对工程施工进行管理。无论得到什么样的检查结果,都一定有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找到了原因就可以针对原因进行处置。一般来说处置的方式要么是改变施工中的一些影响因素,要么就是改变计划即模块的特征目标。

⑥ 以上五步完成后实际上就已经完成了一个PDCA过程管理的循环,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了管理。二至五步骤的不断滚动运转就使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持续进行了。其中数字化的作用就是使整个管理过程更科学,更准确更有效率。特别要注意的是,这一管理过程不是仅仅在针对模块这种最小单位的管理层面上。模块组合后形成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和单项工程都应该纳入这种管理程序中。模块组合到一起后,不论形成什么级别的单位,模块的特征目标相应组合后也就形成了工程单位的特征目标,这样无论什么级别的单位,无论模块于模块需要怎样组合,其管理方法是可以不变的。

3 建设工程项目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建立

要实现建筑工程施工的数字化管理,首先需要实现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数字化,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数字化首先必须对建筑工程进行数字化表示,而建筑工程进行数字化表示,的前提是建筑工程结构分解。所以,我们的第一步就是建筑工程结构分解。

3.1 工程结构分解的依据

现在我们已经可以比较明确的知道工程结构分解后,模块需要具有的基本特点了。为了要满足这些特征要求,同时最大限度的方便数字化管理方法的实施和推广,我们需要利用现有的规范来作为工程结构分解的基本依据。寻求出一中科学的方法来对建筑工程项目实体进行分解以形成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的基础。经过筛选,最终选用的主要资料就是:《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和《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这两本规范。前者主要是可以指导工程结构分解过程中关于满足模块唯一性、兼顾质量和工期要素的科学性、模块组合后无交集无遗漏、模块之间的关联性、符合现有施工规范和习惯等方面的要求。后者

篇2

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的概念就是:用数据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内容进行表示,并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收集、处理、传递和反馈。通过对相关数据的科学分析和处理实现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全过程管理,最终达到建设项目施工预定目标。这种管理方法称为建设工程施工的数字化管理。这一概念是和所谓的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完全不同的,信息化主要是针对管理过程中对各种信息传输,处理,分配等反面的内容。比如,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工程管理,建立工程信息的共享机制,提高工程信息的传输速度和准确性等内容,都属于信息化管理。而我们这里谈到的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正是尽可能的把所有的工程信息进行量化,然后通过数字表示。一切用数字说话,管理就是对数字的收集、传输、分析、处理。而一旦形成了数字化的管理,就为真正的达到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提供了最好的基础。信息化是一个平台,信息化的平台上运行的是什么样的信息十分重要。好比电视信号,数字化的信号是最准确的,最清楚的,最容易处理的。一旦把数字化的管理工程纳入信息化的平台上,运用先进的数字处理机制和设备,就将大大的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实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飞跃。因此,要实现建筑工程施工的数字化管理就需要实现两个步骤:11用数字信息对建筑工程的主要施工内容进行科学的表达,我们称为建筑工程的数字化表示;21利用各种已经数字化了的工程施工信息开展一些列的施工管理活动,直到实现预定目标,我们称为数字化管理。

二、建筑工程施工的数字化管理的理论基础

在明确了建筑工程施工的数字化管理的概念之后,就需要有一套实现这种管理方式的方法。我们通对施工工程的分析和现阶段可采用的管理手段的学习认为:利用现在已经能够成熟运用的几种管理理论,与实际生产工程中正在使用的一些管理手段进行整合优化就可以制订出一套完整的建筑工程施工的数字化管理方法。我们主要用到的是:项目结构分解理论即WBS(WorkBreakdownStruc2ture);过程管理基本作法PDCA(PlanDoCheckAct);建设工程项目目标控制体系;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规范,这四个方面的理论和方法。结合这些方法,对其中的一些理论进行改进,就可以为建筑工程施工的数字化管理提供出一套完备的理论依据,同时使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的实现成为可能。

三、建立建筑工程施工的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步骤

篇3

确保数字化城管工作案件结案率不低于90%,按时结案率不低于80%。

二、工作职责

(一)职能单位工作平台职责

1、负责办理县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有关城市涉交通部件、事件数字化城管信息的接收、派遣、处置和反馈。

2、负责督办交通部门各责任科室(单位)处置城市涉交通管理部件、事件的工作效果,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处置到位。

3、按照《县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手册》对涉交通事项的要求,及时与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协调涉及多部门数字城管部件和事件的处理。

4、具体承办城区涉及交通设施工程的数字城管部件、事件信息的直接处置。

5、负责交通部门数字化城管工作的情况通报、工作总结和资料收集归档。

(二)操作员工作职责

1、按时打开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登录数字信息平台并定时刷新“县数字化城管信息平台”的操作界面。

2、在接到涉交通数字城管信息后,及时受理并填报《县交通运输局数字城管信息处理单》,经承办人甄别后及时派遣,并做好记录。

3、任务派遣后,应督促责任科室(单位)在规定的处置时间内处置完毕。

4、对受理的涉交通城管信息处置结果,在规定的时限内及时审查并反馈给县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

5、遇有信息系统故障等特殊情况,应及时向领导汇报,并向县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报告,采取相应的措施,不得留有后遗问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