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17 16:00:0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小学音乐合唱教学,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一般情况在校园中,大合唱一直受到全体师生的热爱,而在一些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农村小学中,音乐教育水平也较为低下,甚至连音乐教师都是由其他的教师进行的,更是缺乏相关的教学器材,合唱教学水平就更加匮乏了。长期以来,农村为了追求升学率,改善当前贫苦的现状,以致音乐教育一直不能得到家长及老师的认可,并把学习音乐划分在不良行为当中,认为学好语、数、外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实际上音乐教育尤其是合唱教育能加强学生内部的团结性,进而促进学生的到健康成长。
一、浅谈合唱教育为学生带来的益处
小学校园中重要的活动形式就是大合唱。小学生在合唱训练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也能使学生的艺术修养得到提高,并在无形中,将班级团体紧密连接在一起,从而加强小学生的团结互助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且教师对合唱的教育,必须从低年级抓起,因为小学音乐教育为以后音乐教育质量的提高起主要作用。
二、当前农村小学合唱教学的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一是小学生因生理原因,歌唱水平不一,要使合唱整齐统一,则需要学生拥有较高的技巧和学习能力。在音乐教学中,每个学生的音乐基础、歌唱水平都是高低各异的,因此给合唱教学带来了困扰。
二是学生合唱歌曲的观念不强,认识不足,以致在实际合唱中对声部和谐观念认识不足,合唱起来乱糟糟一片,因而降低了合唱的兴趣。通常学生在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后学会了简单的两声部旋律,而在正式合唱时,常常会出现声部的攀比,不同协作,导致合唱音效差。而小学生管教困难以致教师信心降低。在实际教学中,多以拼凑的方式处理合唱,机械的教学制度,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进而不配合。
三、促进农村小学合唱教学的良性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
1.教师在合唱中应具备一定的指挥才能
合唱中的指挥人员不仅是合唱团的领导者、组织者,更是合唱团的核心及艺术的再创造者,合唱团的指挥员被称为合唱团的灵魂。指挥员通过规定的手势动作――即指挥语言,与演唱者相呼应,引导演唱者用正确的方式将音乐表现出来。指挥员在指挥时动作应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应结合演唱作品的内涵、节拍、力度,精心而又准确的设计每一个指挥动作。每一个设计的动作都表达了指挥员的情绪。并准确通过动作对演唱作品的各处起拍、呼吸点、换气点、收拍及预示进行把握表现。且在指挥演唱时,指挥员动作应富有协调性、舞蹈性,使整个指挥过程动作表现美观大方,具有观赏性。
起拍的预备动作是音乐开始的提示,也是提醒演唱者准备开唱,进行呼吸的虚拍,起拍也是抓住听众情绪的重要节拍,能够产生引起听众情绪共鸣的力量,这也是每个指挥家的追求。在演唱者集体吸气后,合唱正式开始。收拍就如所说的话结束了,无论演唱是多么的激烈、柔和、热情、冷漠、神秘还是宁静它都将结束了,等待这最后一个节拍通过手势给予诠释,给听众体会到完美的结束感,因此收拍也是合唱成功的关键。加强演唱呼吸技巧,要是学生控制歌唱技巧,并告诫学生禁止嘶声竭力的大声喊唱,拥有正确的歌唱技巧,不仅保护了嗓子,也能更快的建立准确的发声观念。
2.教师在选取演唱作品时,应结合自身驾驭能力
一个优秀的合唱指挥员不仅要拥有娴熟的指挥技巧,更应具备敏锐的听力、协调的速度感与节奏感;且对音乐应具有丰富的鉴赏力与想象力,使自身有身临其境的美感;合唱指挥员应有夯实的音乐基础,能清晰的解读、研究总谱能妥善的指挥合唱作品以及排练合唱团的经验与能力。此外,指挥员应积极吸收各方面的知识如文学、历史、民俗、美学等以及其他艺术的学科知识,进而为合唱做好准备,提高合唱的内涵。指挥员要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并加强人文素养,通过学习使自己的创新能力及审美能力得到发展,以致具备驾驭各类作品的能力,进而使学生得到艺术素养的全面提升,并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3.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加强学生的合唱兴趣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先培养出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并采用清唱与合唱的方式进行对比的欣赏,让学生们体验合唱带来的震撼力及其艺术表现形式;也可以通过对合唱的历史及发展情况进行教学,并介绍一些著名的中外合唱经典作品如:黄河大合唱、卖花生(菲律宾民谣)、德拉维族人的酒神赞歌(印度风格)等名曲,接着让学生对其进行观摩和欣赏,进而加强学生的听力,让学生能充分的体会到和声的美妙以及合唱的魅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进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进行培训训练。在农村小学的学生,一般音乐基础较差,相关教学较少,以致几乎没有识谱的能力,面对这样的教学困境,要求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对学生采取分段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并在强化学习中,采用一定的教学方式,将简谱与五线谱进行对比性的进行教学,接着进行分步教学,先让学生唱些简单的歌曲,在熟练后进行适当的填谱训练,进而强化高声概念在学生脑海中的意识,并调动起学生对识谱的积极性。
4.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在正式开展合唱教学活动前,应通过互动的方式使学生得到充分的放松,例如,在开始训练前,让学生排成几排,左右前后互相敲打锤击,不仅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也能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与此同时还能使学生,活跃兴奋起来,使得学生在活跃的环境中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力、表现力以及感知力。在开始教学时,先轻声唱歌,并在轻唱时提示学生注意歌曲的节奏、音色以及声部并进行相互协调,让学生写会用心唱歌,有控制地唱出带有真情的歌曲。合唱作为典型的集体艺术表现,其合唱效果的优良直接取决于合唱学生的整体素质,想要将合唱的声音调成整齐悦耳的天籁之音,就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以及整体凝聚力加以提升,而缺乏良好的纪律、思想约束里差是,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实际训练是存在讲话声、打闹声等;或者在合唱训练时,态度不积极,人到心未到,因此,在开始训练前,必须做好相关制度规定,尽量少缺课,当然,若学生出现迟到现象,教师也应妥善表达,积极对学生进行纠正,避免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压力,齐心协力,认真完成合唱。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农村音乐合唱教学是对学生得到各方面综合发展的助推力。随着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日渐成熟,我国提出了“以人为本”综合提升学生素质的教育目标,培养出一部分解决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农村小学必须注重学生的音乐教学,并通过上述措施,解决农村小学音乐的痼疾,积极吸收相关专业教师,把音乐教育工作做好,有关部门也应该积极配合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建设,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保证农村小学的合唱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艳丽.农村小学(承德丰宁)音乐教育现状分析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一)教学方法。为了保证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能够真正为学生不同声部的配合、音准的掌握以及气息的控制训练提供支持,教师就需要采用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方法,由此可见教学方法属于直接影响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很多地区小学存在着音乐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偏低的问题,这就使得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偏低,而随着近年来小学音乐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的提升,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也因此得以得以实现更好开展。(二)学生兴趣与参与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在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缺乏兴趣,这一教学的有效性自然将受到较为直接影响。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要求每个学生准确唱出音节并保证合唱的和谐,而这就需要学生进行大量、反复的练习,由此合唱教学往往给人以枯燥、无趣之感,学生对合唱的热情和兴趣也将因此而磨灭,由此可见学生兴趣与参与热情对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二、提升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由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合唱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和创造的能力也将难以发挥。因此,本文建议教师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展合唱教学,例如,教师可以与学校进行沟通开展全校范围的合唱比赛,由此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学习之余放松的途径,在班级荣誉的影响下学生参与合唱的热情也将被点燃,这自然使得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将得到较好保障。此外,本文还建议相关教职人员在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采用科学有效的自由化合唱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本质上属于一种鼓励学生采取适合自身合唱学习的方式,该模式实现的课余时间训练也将更好实现学生学习压力的缓解,而同时实现的学生对优雅合唱音乐憧憬的激发,也将使得学生的音乐感悟能力在合唱教学中实现较高质量培养[1]。(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上文中本文提到了兴趣与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因此设法提升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就是相关教职人员必须解决的问题,这点必须得到高度重视。相较于单唱歌曲,合唱对学生的音乐素养要求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合唱歌曲的旋律较为复杂,这自然为学生掌握合唱相关知识与技巧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因此本文建议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为学生播放优秀的合唱作品,并在学生深深被作品打动后对作品的唱法与合唱技巧进行品评,学生也需要积极踊跃表达自身看法,由此学生不仅能够逐渐积累关于合唱的大量知识,教师也能够更深入、更直观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这对于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唱法的选择将带来较为积极的支持,同时学生对合唱的兴趣也将大大提升。(三)营造合唱教学氛围。如果能够在小学校园中营造一种合唱教学的氛围,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就将得以大大提升,合唱教学的积极性自然也将得到保障。因此,本文建议相关小学定期开展合唱比赛,并通过合唱比赛选拨优秀学生参加区域性合唱赛事,由此合唱便与小学的荣誉紧密联系在一起,小学校园也将得以营造出一种“声乐律动,心随我动”的音乐合唱氛围,由此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就将吸引更多的学生,而这一过程中相关教职人员也应通过自学、参加培训与讲座的方式加强自身对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认知,由此才能够保证合唱教学的综合水平得以满足学生的高涨热情,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自然就将拥有较高有效性。
综上所述,多种因素均能够对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造成影响。而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全校范围的合唱比赛、《让我们荡起双桨》合唱教学实例等内容,则直观证明了研究的实践价值。因此,在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本文内容便具备一定参考价值。
在当前素质教育环境下,小学音乐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新课程要求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加强学生的美育。这就要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依据新课标,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音乐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合唱,应该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合唱教学的方式,能够实现小学音乐教学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一、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合唱教学中重点是对学生音准的掌握、气息的控制以及不同声部之间的配合等的技能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真正掌握音乐要点知识。然而,在当前小学音乐实际教学中,专职的音乐教师缺乏,兼职的音乐教师由于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其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往往不能满足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的需求。在教学方法方面,很多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没有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被动的接受知识,这样使得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不够,也难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二)学生缺乏合唱的兴趣
小学音乐合唱中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音乐素质,在合唱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要能够唱准每一个音节,并且需要学生演唱出不同的声部,从而要保证合唱效果和谐。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就需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而训练需要不断的练习,在多次的练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从而不能对合唱产生很高的兴趣。
二、提高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措施
(一)创新合唱的教学方法
音乐的学习不同于文化知识的学习,文化课上可以偏重于理论知识加上习题训练就基本上掌握知识,而音乐学科更加需要实践,并且音乐本身具有调节学生心理的作用。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音乐教学的重要性,重视合唱的教学,同时要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创新合唱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合适的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出学生学习音乐合唱的欲望,从而实现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重要目标。例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学生紧张的学习之余,组织全校合唱比赛,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为了在比赛中有更好的表现,就会好好地练习合唱,教师为了自身的荣誉也认真指导学生,这对提高音乐合唱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激发学生合唱的兴趣
在合唱教学中,如果学生有了合唱的兴趣,那么合唱教学就会取得成功。在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充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合唱的积极性和热情。在教学中可以从鉴赏合唱音乐出发,在音乐课上,音乐老师多播放一些音乐合唱作品,和学生共同探讨合唱的唱法与技巧,根据小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对唱法进行调整,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合唱的唱法和技巧,从而确保对音乐合唱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欢乐颂》这首歌曲的合唱,由于这首曲子节奏比较轻快,学习难度也比较小,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聆听歌曲,然后让学生跟着节奏唱;接着,教师领唱,唱完之后可以让学生单独唱,并且教师指导唱法和技巧。在接下来练习合唱,这样的教学水到渠成,可以很好地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三)丰富合唱的表现形式,陶冶学生道德情操
合唱教学是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及学生的审美活动来感染学生,从而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在以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教育氛围下,学校德育教育功能要充分发挥出来,要着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合格公民。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采用合唱教学,能够增进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并且可以起到道德教育的作用。例如在《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里》教学中,通过明快活泼的音乐与丰满和谐的合唱声部表现,提升学生的爱国热情,而且能够让学生从小养成组织纪律性,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唱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使学生更加喜爱音乐这门课程,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和艺术素养。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合唱教学,创新合唱教学的形式,发挥合唱教学的功能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我们音乐教师要从教育实践和教学研究入手,实现合唱教学的有效性,丰富小学生合唱的表现形式,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邵有云.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