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初中学生法制教育

初中学生法制教育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8:1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初中学生法制教育,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初中学生法制教育

篇1

英语的学习是如今我国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目前而言,英语的学习已经成为当下每个学校的基本课程,中职生也不例外。但是由于大多数中职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对于英语的学习更是极其淡漠,并没有意识到英语学习的必要性,所以英语成绩差的现象在中职学校中非常的普遍,这种十分消极的英语学习态度对于中职英语教育的开展有着极其恶劣的影响,阻碍了英语教育发展的脚步。因此,如何激发中职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成绩,是每位中职英语老师应该解决和面对的问题之一。

一、提高英语老师的专业素养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被广大群众所接受。中职生作为学生中的一部分,由于生源复杂、学习基础薄弱、知识层面参差不齐,往往得不到重视。长此以往,中职生的教育问题只会越来越多。英语是中职生的基础课程,但是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和学校的不重视,中职英语老师的教学水平也差强人意。英语教师是传播英语的主导者,是引导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专业的英语知识和职业态度是十分必要的。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很多中职学校英语教师的水平仍然没有达到专业的标准。这样一来,可想而知,老师的水平有限,学生的英语成绩必然会受到影响。所以,提高中职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第一步。

二、丰富英语教学的模式

在英语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而言没有强大的吸引力,学生不能对老师所教导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由于中职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薄弱,英语教师应该从基础上下手,不能一味的讲解深奥的语法。对于中职生而言,英语的实用性远远大于它的理论性。英语的语法本身就比较枯燥,学生学起来也十分的困难,因此,中职英语教师应该及时意识到这个问题,丰富英语教学的模式。例如可以制作单词卡片,从最简单的单词教起,增加学生对于单词的记忆力。同时在教学时不能单调的讲解,要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使英语教学更加的灵活,使英语课堂具有新鲜的活力。所以,丰富英语教学的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套路才能真正的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三、注重听力和口语的培养

英语作为全球性通用的语言,它不仅人类文明发展的提箱更是沟通的桥梁。由于中西方教学环境和教学理念的不同,英语的教学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对于我国的学生而言,听力和口语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而对中职生的英语教学中,听力和口语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英语是一门语言,它首先要求的就是会听和会说。因此,如何加强听力和口语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在中职生的英语课堂上,英语教师要着重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英语沟通,尽量做到整堂课都用英语交流,同时要鼓励学生们在课后也可以使用英语交流,只有多说才能多错,只有多错才能多改。另外,在听力方面,一般学生对于课本上的听力兴趣缺失,所以老师可以在课后收集一些当下比较流行的英语歌曲和英文电影,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学习中发现英语的魅力,从而提高英语听力。

四、制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学习环境的建立既离不开教师的努力也离不开学生的配合。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在中职生的课堂上真正能够投入到学习中去的学生少之又少,这主要是由于中职生自身的学习意识薄弱和自我放弃。对于很多中职生而言,选择上中职学校就意味着可以放弃学习,久而久之,学生之间互相影响,这种不用学习的心态就会在课堂上体验出来。所以,作为中职生的英语教师要积极应对学生的消极心理,开导学生,对学生普及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个时期学生的人生观并没有完全成型,所以老师的引导还是十分必要的。英语老师可以鼓励班级里的优秀学生带动其他学生进行学习,只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就可以在班级内形成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一个好的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中职生的英语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

五、结语

综上所述,激发中职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不仅要靠中职英语老师的不断努力,同时也需要学生们的积极配合。在如今英语广泛使用的世界形势下,学习好英语不仅是紧跟时展步伐的表现,更是个人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中职生要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不能自我放弃,不管身处何种环境,学习的脚步不能停下。τ诮淌Χ言,激发中职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是英语教育工作的重点和关键,只有让学生真正爱上英语才能学好英语,为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2

结合初中课堂教学的反馈情况,我们发现初中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中存在兴趣不足、不愿意参与到课程教学中、不能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问题。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在于教学模式出现了问题,教师将知识生硬地灌输给学生,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从而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初中教师需要紧扣道德与法治教学大纲,将生活化案例穿插到教学中,让学生从生活化教学模式中吸收更多的养分。通过提高教师的课堂授课效率,从而深化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更深层次的认识,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立足生活导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正处于一个对事物有着强烈好奇心的成长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也需要抓住初中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应努力将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通过一些生活化的问题、生活化的事件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程教学中,从而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友谊与成长同行”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个人成长的顺序,准备一些自己与玩伴的合影,在上课之前用屏幕展示出来。由于照片能给学生带来很多小时候的回忆,因此,这样的授课方式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课程不那么枯燥乏味,自然而然地为接下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充实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

良好的课程导入方式只是教学成功的一个基础,教学主体内容才是课程教学的一个更为重要的环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内容大多来源于生活,编者希望学生通过分析案例获得道德与法治方面的启示。然而,教材中的案例有时不够切合初中生的实际生活,这种脱节减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营造有趣的生活化场景进行教学。比如,在“网络交往新时空”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排演网络交往情景剧,让学生演绎网络交往中会发生的一些典型事件。生动活泼的表演能够加深学生对网络交往安全性的认识,实现了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知识。

三、开展生活化的课外实践活动,提升初中生道德与法治素养

课外生活化实践活动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它可以将知识延伸到课堂外,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一方面,学生能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在生活实践中梳理并印证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生命的思考”一单元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抗震纪念馆。学生一边参观抗震救灾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迹,一边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并从心底油然而生一种对生命的敬畏。这种实践活动有效地避免了课程学习的枯燥,深化了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收获了课本之外的独特体会。

四、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巩固道德与法治课程所学内容

课后作业是巩固课程所学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它不一定局限于传统的纸质作业的形式,教师也可以布置一些生活化的课后作业,让学生更灵活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初中教师在教学道德与法治中的“爱在家人间”一节时,可以给学生布置生活化的作业。比如,帮爸妈洗脚、看望祖父祖母等。学生与家人亲密地相处,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感受到家人间浓浓的爱意。这种形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不再认为作业是一种负担,他们反而会觉得完成这项作业给他们带来了很多满足感和成就感,这些都有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要想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革新教学模式,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融入日常教学中去。教师应该结合生活中的各种案例、各种实践来拓展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用生活化的授课方式取代传统“灌输式”授课方式,吸引初中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拉进教材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把学生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生活经历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联系起来,帮助初中生克服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的抵触情绪,激发他们学习这门课的热情,这样才能更高效地传授课程知识,让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真正回归我们的生活,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篇3

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包含优良的思想品质、在困难面前坚强勇敢、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等等。初中阶段是培养人的意志品质的一个关键性阶段,因而,各个学科的教学中都应渗透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下文中以初中体育教学为例,谈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培养的方法。

一、教师要起到表率作用

初中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正处在叛逆期,爱模仿,在行为举止方面很容易受到身边的老师、同学和父母等人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行为、态度等也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而,在意志品质培养方面,教师应具有坚强、乐观的心态,诚恳的态度,进取的精神,为学生树立好榜样。

二、课堂教学中带着目的对学生进行培养

带着目的做事情收到的效果通常要好于无目的性地做事情,在体育教学中,也应该带着目的对学生进行教学,每一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比如,要通过球类运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通过长跑训练学生的耐力和坚强的意志,通过短跑培养学生的冲刺力和拼搏精神,等等,带着目的对学生进行培养。

三、利用课堂常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

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当中,认真遵守课堂纪律,按要求进行体育器材的借还,这些是初中体育课常规的基本内容。教师通过上述课堂常规和要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爱护公物、有借有还的优良品质。

四、利用恶劣天气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