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畜牧业风险

畜牧业风险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13:0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畜牧业风险,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畜牧业风险

篇1

二、风险现状

截至2016年9月末,锡盟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9.65亿元,不良贷款率6.96%,不良贷款总量占全盟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总量的46.60%,不良贷款率高于全盟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3.60个百分点。新增不良贷款1.62亿元,累计清收处置1.08亿元。全盟合作类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形成的农牧业不良贷款余额达5.02亿元,占地区不良贷款总额的24.24%;不良贷款率为5.31%,较年初增加1.31个百分点,新增农牧业不良贷款1.38亿元,占全盟合作类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新增不良贷款的73.02%。当前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农牧业不良贷款额度大、占比高,涉及贷款农牧户多,据调查,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影响,85%的农牧户需要办理贷款展期方可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否则生产难以持续。其存在的风险假若化解和处置欠妥,不仅严重制约着经营和发展,而且是关系到社会维稳的大问题。

三、风险成因分析

(一)畜牧业生产抗风险能力脆弱,其信贷风险较为突出。传统的畜牧业是以粗放数量扩张型占主导地位,基础建设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出售畜产品收入是牧民的主要甚至是单一收入来源。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担负着支农支牧“主力军”的重任。近年来受自然灾害和畜产品价格下跌大环境影响,大量的信贷资金沉淀,不良贷款急剧增加。(二)畜牧业抗市场风险能力弱,不良贷款增加。一是2012至2013年牲畜价格正处在高位,一般的羊售价就可达到千元以上,鉴于当时农牧民还款能力较强,信用社授信额度一般在10万元左右。近两年来畜产品收购价格持续走低,和饲养成本不断提高,即使膘好的羊售价也只有500元左右,出售畜产品收入较前几年减少了三分之二,出现偿还贷款难。二是据调查2016年普通羔羊胴体收购价格在15.5元/斤左右,同比下降13.89%,普通羊肉收购价格在12.5元/斤左右,同比下降19.35%,伴随着出售牲畜收入大幅降低的是牲畜饲养的成本的增加,这样进一步压缩了牧民的可支配收入。三是以往年度加工企业收购牧民牲畜采取的是整畜收购方式,而2016年采用的是“白条”收购方式,即皮张、头蹄和羊尾等还会返给牧民,但这些牧民也无法处置形成损失,冲减了牧民的收入。据调查用于畜种改良和饲草料购置不良贷款余额高达2.79亿元,占不良贷款余额的31.18%。(三)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贷款利率定价垄断。农牧民生产生活资金主要来源于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农牧民增收也主要依靠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虽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市场定位是服务“三农三牧”,但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主要经营目标,商业银行退出农村牧区市场,无形中增加了农牧区资金市场价格的垄断性,直接推动了贷款利率的上浮,如使用支农再贷款发放的贷款执行4.35%的优惠贷款利率,涉农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9.92%,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10.17%,可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过高的浮动区间,既不利于减轻农牧民负担又达不到利率市场化要求,无疑会增加农牧民的经济负担。(四)联保贷款投放产业集中,风险聚集。农户联保贷款是农户建立在信誉和互相保证基础上的信用贷款。据调查,截至2016年9月末,锡盟地方法人机构农户联保不良贷款余额0.44亿元,占地方法人农牧业不良贷款余额的8.76%。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农村信用社贷款发放主要集中于种植业和养殖业,联保小组中农户的生产经营项目雷同,且需求贷款的时间基本一致,无形中造成风险集中。二是联保贷款属农户小额贷款范畴,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核定的贷款额度普遍不高,最高不超过5万元,不能满足农户资金需求。出现冒名贷款现象,增加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贷款风险控制的难度。另外,联保小组成员内部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约措施和强制手段,对小组成员违约如何承担和追究责任缺乏过硬措施,农户对联保责任落实存在疑问。三是近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若联保后诚信不足一走了之,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追责存在难度。据调查某信用社这种因素形成的不良贷款约占全部不良贷款的10%,大约有600余万元。(五)涉牧企业未形成品牌效应,受市场价格影响大,不良贷款增加。近年来涉农企业多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虽然在工商部门进行了登记注册,基本上都建立了自己的章程、财务制度,但实际在组织结构、管理水平、内部运作等方面与《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有较大差距,在向金融机构取得信贷资金支持后,由于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或自身经营不善,生产经营陷入困境或企业倒闭,无力归还贷款本息。据调查某信用社仅6户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不良贷款就达366万元。

篇2

2畜牧养殖专业户的风险分析

2.1技术风险

畜牧养殖业的技术风险是在养殖过程中,由于畜禽品种的选择、养殖过程的疫病防治以及饲料的科学配置等方面的技术应用不确定性,而带来的风险。例如,在畜牧业商品流通过程中,禽类流行性疫病的传播有了相应途径,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疫病控制,将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2.2自然风险

自然风险是指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产量降低或其他结果的出现。由于禽类和畜类在人工圈养的过程中,对于自然因素的抵抗力在不断下降,导致自然环境的大程度变化对其生存的影响十分密切。

2.3市场风险

由于近些年来我国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开展惠民工程。交通运输和销售市场都得到巨大的进步,网络营销更是提供了巨大的交易平台。努力推动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加深市场各畜牧养殖专业户之间的竞争,从而导致市场作为风险影响畜牧养殖业专业户的经营和发展。

3畜牧养殖专业户的风险管理策略

3.1树立风险管理意识

首先,畜牧养殖专业户应当从自身出发,努力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意识,进行风险管理的理论知识学习。正确的利用理论知识的指导,构建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同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分析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应对的具体风险类别,并根据自身情况的实际能力做出合理的决策。

3.2加强风险分析

对风险进行科学和全面的分析评估,由于风险具有隐匿性、突发性和持续性等特质,所以畜牧养殖专业户需要做好事前的风险规避、事中的风险控制以及风险应急处理,有效提高风险管理的能力,全面保障畜牧养殖专业户的经济效益。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及时分析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信息,了解市场变化带来的影响,多方求证通盘考虑,为做好风险规避提供有利的支持,进而极力减少风险给畜牧养殖专业户带来的利润损失。

3.3政府积极引导

随着中国经济的总体规模不断增大,政府的调控措施和经济形势对畜牧养殖业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所以在畜牧养殖业的风险管理中,政府应当利用对于利率、补贴、存款准备金率等因素的调控给予畜牧养殖业养殖专业户一定扶持,这样有利国家对于减小贫富差距计划的实现。

篇3

[中图分类号] S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2-0265-01

前言:

畜牧养殖业属于高风险的行业,其中的风险来自于畜牧养殖中的方方面面,并且具有不定性、随意性以及高损失性。因此规范养殖程序,建立风险管理体制,对于提高经济效率,减少风险损失具有重要意义。所谓风险管理就是指通过一定的措施,一定的预警机制来对养殖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评估,进行分析。已达到减小风险损失的目的。

一、畜牧养殖业中存在风险以及特点

常言道:“养殖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所谓风险,就是指在我们畜牧养殖过程中某一环节给我们带来的损失,而这些损失又是不可预知的,这就是我们说的风险。 从专业的角度来看,风险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第一,市场风险。第二,养殖技术风险。第三,自然环境风险。下面我们给出以下分析:

1.市场风险

随着畜牧产业的快速发展,各种个体的畜牧养殖户在不断涌现,同时大量的肉类销售公司、肉类加工场等各种企业也充斥到市场运营中来。然而畜牧养殖专业户所养殖的牲畜最终到时要投放到市场中去的,由于在销售环节中各种利益不断角逐,致使市场情况瞬息万变,到最后离手,过程中受到损害最大的还是养殖户。同时伴随着市场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流通速度的不断提升,使得市场风险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2.养殖技术风险

用户的养殖技术往往决定着养殖结果,是否拥有专业的养殖技术以及是否依托科学的养殖手法,会影响养殖户最终的利益所得。有时候养殖户的养殖技术风险所带来的经济风险是巨大的,不可估量的。其中技术养殖风险包括饲料的选配、养殖畜牧的选种、常见疾病的防控等方面。

3.自然风险

自然风险来自于自然因素,同时自然风险直接影响到畜牧养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这些自然因素往往会影响所养牲畜的生活习性以及适应能力。例如,天气寒冷,不利于所饲养肉猪的育肥工作。

二、畜牧养殖风险管理对策

1.养成风险管理的意识,清醒的做出决定

畜牧养殖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对于养殖户来说,如果要选择进入到养殖行业里,就要有足够应对风险的准备。风险与利益是一对相互依存的关系,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拿捏,成为摆在养殖户面前的一道难题。首先养殖户在养殖之前应该仔细的分析一下养殖业的现状与前景,并且结合自身的情况,判断自己应对风险的能力,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再做出决定。

2.提高风险分析评估的能力,提早防范风险的发生

风险管理的意思就是养殖户能够管理风险、预防风险等内容,同时利益的来源也与风险的管理密不可分。进行风险的管理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对风险有深刻详细的分析,与见解。只有在全面认识风险之后才能最好的应对风险。提高分析风险的能力首先要有清醒的头脑,其次就是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以及消息获取渠道。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与经验丰富的老养殖户交流的方式来提高分析风险的能力,做好风险的管理,以将风险降到最低。

3.建立风险应急体制,风险发生及时做出措施

经过对畜牧养殖业长期的观察,我们发现建立一种长效的风险应急机制对于降低风险损失有极大的作用。尤其是在应对疾病、以及市场风险时,具有非常好的作用。建立风险应急机制的意义在于,当风险来临时,因为有应急措施机制的存在,不至于使养殖户手忙脚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例如在应对市场风险时,就要仔细分析市场情况,这里我们可以建立长期的市场调研,通过调研的数据,分析归纳出市场运营规律,然后就要控制牲畜养殖的数量,要尽量将牲畜数量控制在与市场需求比例相持平的状态,尽量规避风险的危害。在建立疾病长效预防机制时,首先就是要有疾病防控的意识,在该做育苗的时候,及时给所饲养的牲畜做育苗。一旦流行性产染病爆发了,要及时按照相关部门的指示操作,减少风险损失。

4.政府引导,制定科学的政策

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关系到地方经济的状况,因此政府在政策的制定上要系统的考虑各方的利益,以做到最好。畜牧养殖业中以单独的农户养殖形式占有主体地位,而这些养殖户的养殖活动收到政府政策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如果政府出台的政策是为了促进经济的增长,就会放松贷款的限制以及土地批示的条件,如果处于环境保护的考虑,就会出台一些限制畜牧养殖业的政策。这些政策不一定都是科学合理的,但是养殖户出于无奈也会遵守相应这些政策。所以作为政府,应该要做好引导工作,通过分析养殖户情况以及市场行情,制定出科学的政策。

同时政府出台政策要做到公开透明,新出台的政策应该第一时间通过电视、广播或者由当地相关政府机关通知等方式通知养殖户,让养殖户及时做好准备,有风险及时做出规避措施。

三、结语

通过我们上述对畜牧养殖业中存在风险的评估与分析,以及对相关风险管理的介绍,我们了解到风险与畜牧养殖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就必须要做好风险的管理工作。而做好风险管理的工作就需要养殖户对市场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以及拥有丰富的养殖经验,通过科学的养殖方法,和依托政府社会的积极政策,来提高风险管理能力,降低经济损失,最终实现畜牧养殖的高效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蒙善朝.畜牧养殖专业户的风险和风险管理[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0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