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4 15:40:2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传统体育课堂,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188-02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近年来,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要途径之一的学校体育教育迅速发展,由于地区的差异,发展的不平衡性,农村体育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教学不相符,为了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应改变农村传统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打破常规跳出框框,例如在2007年“市优质课《前滚翻》”的教学中我以设问的方式导入,在教前滚翻时,把这节课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使之成为一种诱因,把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潜伏状态转入活动状态,来推动学生的内部动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自然的引入课题——前滚翻。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的主动传导和学生的被动吸收为主,忽视了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的原则,把学生的思维空间限制在教师固定的框架之下,与培养高素质人才不相符,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体育教师,对大多数运动项目熟练些,教学方法掌握的熟练,不可能对所有的运动项目都透彻了解。但体育教学是全面的,不能因为体育教师个体教学的差异影响体育教学。如:常见的错误就是教师把自己擅长的内容精讲精炼,动作示范规范,学生也对动作掌握快,相反,把自己不擅长的内容安排少些,讲解生硬,动作示范效果不佳,学生学起来兴趣也就不高,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了。结果出现了把教师擅长、熟练的内容安排多些,相反就少,这样就违反了全面发展的原则。学生学习与锻炼的主动性和思维空间受到很大的限制。
我国有着深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其组成部分之一,有着很强的民族性、体育性、群众性、娱乐性、健身性等特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充分运用地域特征决定了广西职业学校中的体育教学应运用当地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来强化体育课堂实践教学,借以提升学生对体育的纵深认知和了解,增强自身技能,为将来踏入社会奠定有效基础。因此,作为教师应正确认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性及其重要性,进而将其引入体育课堂教学中来。本文以旅游专业的体育课堂为例来粗略谈一下笔者对引进传统体育的认知。
一、传统体育项目与中职体育课堂
不同的地域环境、、文化差异等致使人们对文化追求的不同,少数民族有着自己的生活风格、文化形态。广西的环境、地理特点融合了多个少数民族,是目前我国少数民族集聚区之一。就体育项目而言,广西少数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至今还流传不少。它们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体育课堂有着很强的作用与价值。如:壮族打扁担、打榔、打砻、唱春牛、剪禾把、枪击滚石、爬芭蕉树、背篓球、打铜鼓、耍飞砣、射弩、赛龙舟;瑶族的瑶拳、盘瑶拳、编架弩射,“播公”;苗族的赛马、苗拳、“爬坡”等;侗族、壮族的“抢花炮”等等。他们本身广泛的民俗性、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得其成为广西体育产业、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引进传统体育项目到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来,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一方面能够强化学生对体育的认知和了解,另一方面,更好地推动学生掌握一定技能,便于工作,即:旅游专业的学生掌握这些知识以后,就能够更好地为外来游客渗透广西少数民族的文化,从而起到一个旅游宣传的效果。我们知道,职业学校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就业,而在课堂教学中引进传统体育属于间接的锻炼学生实践。
二、引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广西少数民族体育资源丰富,其传统体育项目内容繁琐且有着多元化的功能。
1.健身与娱乐功能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将娱乐和健身相融合,让人们在娱乐中实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健身效果。如:广西瑶族的竹竿
舞,壮族的绣球、抢花炮等,现如今在旅游业中出现的一些体育项目。
2.欣赏功能
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有着自己的独特性,是某一少数民族所特有的,其项目玩法、内容、形式都有着新奇、优美、粗犷的天然美,颇受人们的喜欢。
3.参与功能
广西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动作简单且容易模仿,这样一来,就
能够诱发更多人参与进来。如:一些外来的游客到广西旅游时,看到这些传统的体育项目简单易学,很快就会自主地参与进来,感
受、体验其项目的娱乐性、艺术性等。可以说,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体育、娱乐、健身、艺术、参与等功能于一身。国家一直倡导弘扬、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广西民族大学选取有代表性的传统体育项目:抢花炮、珍珠球、高脚马、打陀螺、毽球等列为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同时还将珍珠球、龙舟、板鞋竞技、武术等项目纳入到运动会比赛项目中。对此,笔者认为适当地将传统体育项目融入课堂能够有效地拓展体育课堂教学范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进而充分发挥传统体育项目的功能性。
三、引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更好地服务旅游专业
现如今体育课堂教学对于体育文化内涵这种枯燥的知识很少做渗透,其课堂教学大都是让学生直接面对运动项目开展实
践,这样不能完全起到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也不能够有效地发挥体育项目在专业体育课堂开展的作用和价值。如果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专业特点引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则能够运用传统体育项目的优势,以学生专业为中心,渗透传统文化内涵、渗透健康和人的发展等思想,其体育课堂就会实现价值的转换,即: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发展奠定基础。如:在旅游专业的体育教学中,笔者充分挖掘广西民俗、民风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诸如:抛绣球、跳竹杠、板鞋舞等来促使学生深入体验、感受传统体育文化内涵,进而在工作实践中能够很好地为客户介绍相关的广西少数民族的一系列活动,激发游客的参与性,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认可度。此外,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本身属于展示自我美以及高超的技艺的娱乐活动,人们追求的不是比赛的结果,
而是参与的享受过程。教师在引入传统体育项目时,可以有意识地渗透这种运动思想,让学生在娱乐活动实践中享受自然、纯朴美,而这些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日后工作所必不可少的内容,即:只有自己深入掌握和了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精髓、思想内涵才能够更好地服务好游客。同时,传统体育运动项目都是由多人组成的,这样还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全
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总的来说,体育教学的总目标是健康和人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功能性追求的也是健康和人的发展。他们都较为注重身心的整体和谐发展。传统的体育教学较为重视户外运动,淡化了体育的指导思想――“健康第一”的渗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着巨大的作用和价值意义,教学实践证明:适当地引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体育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其特殊魅力、文化内涵等渗透途径是其他体育项目所不能替代的。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活化传统体育项目的引入,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来带动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德琼.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民族魍程逵是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的体育项目的总称,是人类文明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主要是区别于近代以来传入中国的西洋体育(或者说世界体育)来讲的。我国许多非常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自身价值不仅仅是体现在健身这方面,同时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丰富的娱乐性和教育意义。而且民族传统体育无论对体育器材还是场地都没有特别高的要求,即使是在体育设施并不是特别完善的中小学也可以开展,可见其简单易学、易于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课堂,在丰富教学体系、充实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等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练习的兴趣,并达到增强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体育课堂的创新问题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随着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重视程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传统体育项目被整理出来。截至目前为止,已经有1000多个体育项目被挖掘整理出来。比如蒙古族的“男儿三项游艺”:骑马、射箭和摔跤;朝鲜族的滑板;满族的滑冰等等。这些传统体育项目虽然都能达到强身健体、锻炼体魄的目的,但是把传统体育项目引入中小学课堂不可直接照搬。否则很容易出现一些诸如与中小学生现在的运动能力不符、与教学组织要求不符或者与教学目标任务不同等等问题,最后不仅达不到理想效果,反而会影响教学成效。
为了避免出现这些问题,就要求在把民族传统体育引入课堂的过程中不能采取不加变通直接照搬的办法。要根据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运动能力制定出符合他们这个年龄段的运动项目。应当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使其更具趣味性和易于开展。在降低运动强度的同时,使其更加符合该年龄段的学生。比如将朝鲜族的传统体育活动“顶瓮竞走”应用到中小学体育课堂中,如果在每个学生头顶上放一个瓮进行竞走肯定是不合适的,而且这项活动的难度已经超过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运动能力范围了,也很难被学生接受。而如果把翁换成一个毽子或者小的体操垫进行竞走,很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这种基于学生的年龄问题、身体素质问题和心理接受能力综合考虑的创新方式就会对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课堂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课堂的内容选择和组织形式
体育教学内容应该符合当前教学目标,结合学校的体育设施和教学条件,根据不同地域和年龄段的学生发展需求进行加工,在体育教学环境下将体育知识传授给学生。体育教学的内容选择是不是科学,会直接影响教学成效,内容选择问题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应用到课堂的重要考虑因素。在内容选择上应当优先考虑是否符合当前的教学目标,在不影响整体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进行引进项目的选择,只有体育教学内容符合当前教学目标要求的情况下,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选择的内容应该符合学校的教学条件和体育设施。目前各学校教学情况各不相同,教学条件水平不一,体育设施的完善程度也是参差不齐。只有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内容,才有利于传统体育项目顺利的进入体育课堂。中小学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应当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教育意义,要充分考虑到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运动能力。
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应用到中小学体育课堂时,可以利用民族传统体育具备民族特征、极具亲和力这一特点,通过两种方式来决定其组织形式:第一种就是根据体育项目的类别来决定组织形式。有的体育项目是奔跑类,有的是攀爬类。不同类别的运动方式可以起到锻炼不同身体部位的效果,可以根据体育项目的类别进行相应的组织形式。第二种组织形式可以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只有根据各校现有的实际教学情况和各地区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出来的组织形式才是最符合当前教学目标的组织形式。因材施教,符合自身条件的组织形式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效。
三、结论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体育课堂,应当注意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民族传统体育趣味性强、易于开展的优势进行创新,制定出更加符合不同地域和年龄段的学生的体育运动项目。总之,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体育课堂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摆脱传统的体育教育思想的束缚,敢于继承并勇于创新;其次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综合考虑各年龄段的学生的运动能力问题和心理问题,从而探索出符合该年龄段学生身心特点的传统体育项目;最后要注意可行性、操作性的原则问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当根据当时的气候条件和季节因素对将要进行的体育活动进行灵活的安排。比如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可以优先考虑适合室内活动的体育项目,在天气晴朗气候条件比较好的情况下尽量开展适合室外运动的项目。
参考文献:
[1]王有基,王爱林,覃俊超.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优势项目整合研究[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27(1):59-63.
[2]赵岷.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进中学体育课的相关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8, 5(10):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