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4 15:40:4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高一语文教学活动,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关键词】高等院校 文艺活动 思想教育
一、前言
文艺活动是培养大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教育活动。这是借助自然和社会的力量完成的教育。这意味着美学教育的主要方式不是教授,更重要的是创造一个美丽的环境和美学教育的载体。大学的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大学生活多样性的体现。它不仅体现了教育的品味和高度,而且径直拉近了师生的关系。文艺活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疏导有着无可取代的作用。
二、文艺活动对大学生成长的必要性
文化活动是大学生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间深受欢迎,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大学在一个人的人生中处于举足轻重的时段。在这个人生转型期间,学生身心转型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自身文化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书面的知识远远低于他们的情感吸引力,特别是在理科和工程学校里,他们往往面临理性的课程。这些学生有更强烈的内部情感体验,艺术活动是表达自己内心感情的重要途径。
高校的学生现在应该是发展社会建设的主力,如今的高等院校里多是90后的孩子,这个群体有很强的可塑性、心理、情绪容易快速转换等等。利用文艺活动,把握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大学生完整的个性和健康心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需求是驱使人们行动的动力。马斯洛的人际需求层次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求、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需求。学生得到生理和安全需求后,需要更高层次的需求,而文化活动可以满足大学生这几个高水平的需求。利用参加文化活动,实现精神启蒙,超出心灵和体力。同时也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竞争力、自尊心,这些构成他们直接参与文艺活动的原动力。
其次,文艺活动满足了这个年龄段的心理情感需求。大学处于人生的重要转型时期,在这个年龄的学生中容易产生各种变化的心情和经验。当他们喜欢、敬畏、痛苦、沮丧的时候,不能直接通过写作或语言表达,在这个时候,可以在各种文化活动中给他们情感体验,这是大学生爱文艺活动的另一个原因。
另外,大学生也渴望参与文化活动,正是因为自己了解自身知识结构的合理性,特别是在理工学院设立学科过于单调,使学校文化和艺术气氛相对较弱。实验使学生很多时候都在处理枯燥的数据。这些根本不能满足大学生情感心理学的要求。不管学校的生活和艺术生活在情感上和心理上的体验实际上基本一致。通过文艺活动,弥补情感世界空白,是实现情感吸引力的最佳途径。
三、文艺活动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
文化活动集中反映了广大学生的一种文化价值观,对价值取向的选择、生活方式的选择以及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文学艺术活动的形式,在当今社会倡导的核心价值观、道德规范和日常行为准则方面,力求引导学生思考,规范学生的行为,塑造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生活观,荣誉与耻辱,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增强内在的精神力量,改善心理问题和不良习惯,使他们能够选择正确的外部信息,接受积极的先进思想,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和道德品格。
因为人们的艺术素养并不全是天生的,所以需要在成长与实践的过程中塑造。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需要全面、综合的人才。作为教育的重要位置,大学有义务培养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艺术素养。通过举办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水平,同时丰富大学生的文化与精神世界。大学生可以参加音乐、艺术、摄影、话剧等不同形式的活动,获得美学水平的上升,给人带来精神满足与审美快乐。
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文艺活动不仅符合学生的精神需求,也有助于塑造学生的个性。文艺活动为大学生精神享受和文化需求而建立了良好氛围,培养学生兴趣,为追求理想信念提供了一个平台,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帮助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和完善。由于文艺活动多种多样,大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才能进行培养。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性格、价值观和习惯等。因此,教育的成功需要良好的校园文化气氛,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以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积极的指导。大学通过举办各种文艺活动,向学生们传递正能量的价值观,很容易创造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随着高校教育发展进入新时期,学生文艺活动教育功能将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中大学生的成长不仅在环境适应、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表现出来,而且可以追求完美品质,提高个人素养。这些综合培养与推广,不仅需要课堂教学和实践培训,还需要对文学艺术活动的进行管理。
四、结束语
大学生是未来的主要希望,如何培养品行兼优的人才是前大学教育面临的最重要问题。文艺活动的发展是教育、引导大学生的重要载体与方式。要在高校紧张的学习氛围下合理、正确地开展文艺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文化艺术教育的管理与指导,努力培养内外兼修的大学生,能够让他们在离开校园之后,成为社会的骨干,塑造更好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赵慧.培养学生爱校情怀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和途径[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9).
[2]田儿.当代高校校园文艺活动调查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07).
[3]张瑞.大学生艺术团的现状分析与管理创新[J].当代经济,2012,(07).
二、主办单位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幼儿教师教育
三、协办单位
全国各高校学前(幼儿)教育学院(系)
四、活动时间
征稿截止时间:2017年6月10日
评选揭晓时间:2017年7月30日前
五、评审委员(排名不分先后)
郭力平(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蔡迎旗(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刘晓东(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秦金亮(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刘云艳(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张博(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鄢超云(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贺永琴(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郑健成(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王彩凤(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六、活动组织
1.评选范围:全国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2017年应届毕业生独立或合作撰写的毕业论文。
2.论文分组:分设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含硕士生、博士生)三个组。
3.论文推荐:大专、本科生参评毕业论文由所在院校(系)集体推荐。推荐数量:大专生严格控制在本院校(系)当年毕业生总数的15%以内,本科生严格控制在20%以内。每篇参评论文均应附上两位具有高级职称指导教师或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的评语。研究生推荐名额不限,由导师推荐并写出评语。所有参评论文均一式一份并附上作者本人学生证复印件,于2017年6月10日前(以当地邮戳为准)寄至杭州市文三路求智巷3号《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编辑室(邮编310012)。参评者同时将参评论文的Word文档以附件形式发送到电子邮箱 。
4.子邮件格式要求:邮件主题请写:学校+姓名+论文题目。附件文档名请写:姓名+论文题目。附件文档全文宋体、小四号、两端对齐、1.5倍行距。在发送电子文档前,请删除论文中的学校名称和导师姓名,以及页眉、页脚及致谢页中有可能涉及学校、导师、作者本人的相关信息。
七、评选和奖励
1.特邀全国各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科带头人组成论文评选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分组评选,按一定比例评出各组优秀论文。
2.由主办单位颁发获奖证书。
3.获奖结果将在2017年9月《幼儿教育・教育科学》杂志及其官方网站“幼儿教育网http://”上公布,部分优秀论文将选登在《幼儿教育・教育科学》上。
4.获奖作者编入“中国幼教招聘网http://高级人才库”向全国各用人单位重点推荐。
当前知识经济时代,高中教育已从早期的只面向少数人的精英教育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我们生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当中,要想不被淘汰就必须终身学习。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高中教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我国部分地区的学校仍旧是以高考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致使教学双方从高一新生刚进校摸底开始就陷进了高考题海的泥潭,忽略了与初中知识的过渡和衔接,盲目推崇教辅资料,不分轻重缓急搞强化训练,轻口语训练、梳理探究,重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殊不知这样盲目与高考接轨的模式让学生在“被灌输解题技巧”上疲于奔命,语文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和探究性学习更无从谈起,严重违背了新课改的理念,违反了语文学习的规律,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得不到提高,如此高一语文教学模式下显得效率极低,事倍功半,考试分数自然就不理想。
一、高一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的缺陷
1.1语法断层
在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下的教科书当中关于语法知识有一整套详细的介绍,包括词语、短句、单句、复句等等。但是在高中之前的学校语文考试当中,语法方面一般都不是直接考,致使初中的日常教学当中对涉及语法知识这部分的知识重视程度不高,高一新生对其理解程度不一,不利于学生准确把握语句的意思和结构,在辨析和修改错句、病句方面不能得心应手,在文言文的词法和句法的掌握上面存在有很多障碍。
1.2阅读盲点
新课程标准当中明确要求学生在初中阶段至少要有26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要求学生每年至少要读到两到三部以上的课外名著。但是由于学校和学生迫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加之中考当中涉及文学著作的考试内容不多,致使学校和学生都放松了对课外名著的阅读。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局限,学生苦于各科作业,无暇阅刊读报,陷入了“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境地,“时文”很难接触到。
1.3生活缺位
学习本源自生活,离开了日常生活知识和经验的注入,语文学习就失去了“源头活水”,使得学生在写作当中注定了文章如一潭死水般波澜不兴。即使一再强调素质教育,但学生仍离不开应试教育的阴影,平常的学习任务繁重,根本没有机会参加春游、野炊一类的校外集体活动,没有办法亲近自然。对于社区内的大事小事没有机会去关注,民间采风等活动更无从提及。
1.4活动缺失
大量繁重的课堂学习任务和考试压力挤占了初中学生的语文活动时间,校际之间以及校内很少会组织征文、朗诵、书法、演讲等语文活动方面的比赛,学生缺乏语文活动的平台,语文兴趣得不到发挥,很多学生无暇练习书法,书写习惯得不到培养,中学书法课形同虚设,很多高一学生的书写水平令人堪忧。
1.5高分低能
由于新课改的需要,各地的中考当中语文试题的难题比列有所降低,涌现出很多高分学生。但是精心思考,这些高分语文学生当中,很多语文素养并不完备,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还有待提高,语文知识体系的构建还不完善。
二、走出高一语文教学困境的策略
2.1精心研究,科学规划
高一语文教学首先就是要结合初中教学内容的特点,来安排好高一学年度的语文教学“时间表”。这样的进度安排既要能强调学生对高一教学的学习,还要能适当地对高考当中的一些考点进行点拨,既要强调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充实自己,严谨教学,在工作上“尽吾志”,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2.2强化语法,注重应用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既要注重技巧,强调概念性的东西,同时又不能太过繁琐,要在循序渐进中让学生不断去理解和掌握语法的规律。同时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善于运用这些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者并重,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教材资源,为学生的高中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2.3提高阅读,扩大视野
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不仅要读名著,还要对时事有一定的了解。帮助学生选择一些既有时代气息同时文质兼美的刊物,让学生在享受语文阅读带来的乐趣的同时把握到时代精神,保证名著阅读的质和量。这样学生“腹有诗书气自华”,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积累写作素材,博采众长相互借鉴,人生观和价值观得到锤炼,同时还能更好地联系生活,体现“大语文”观念,在写作当中自然游刃有余。
2.4体现主位,激发兴趣
新课改要求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不是喊一两句口号就行的,要应用到教学当中。开展多种多样性的语文兴趣活动比赛,如辩论、诗歌、演讲、征文等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其个性和特长的发挥。鼓励学生多听一些演讲,多看一些辩论赛,既能愉悦身心,同时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也能相应提高。创造机会让学生能够走上讲台甚至走上舞台,让学生在众人之间演讲,锻炼其思维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鼓励学生多参与一些课外兴趣小组,把生活当中的新鲜事以演讲的方式和大家分享,这样写作素材也能丰富起来。同时鼓励学生多写书法,练好字,“字如其人”,让人一看就能留下好印象。
结语
我们应当认识到当前高一语文的教学困境,不断突破当前应试教育的瓶颈,创新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策略,循序渐进,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审美能力才能均衡可持续发展,高一语文教学成效才能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