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国内农村发展现状

国内农村发展现状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52:1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国内农村发展现状,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国内农村发展现状

篇1

中国西部民族事务管理

中国民族问题与边疆安全

美巴分歧和矛盾及两国关系前景

中印关系的若干问题

西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研究

新一轮西部开发与研究型大学的使命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自然资源补偿机制研究

发挥口岸在兴边富民中的作用

西部城市社区民族工作实践研究

新时期西部边疆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中国西部边疆政治制度安全研究论纲

西部地区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研究

社会工作介入西部灾后农村社区扶贫的思考

西部大学生集体户籍管理问题研究

四川人口城镇化动力机制的VEC模型分析

成都市人口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成都市残疾人生存与发展研究报告

成都市残疾人公共服务需求现状分析

残疾人的社会距离初探

优势视角下残疾人就业环境研究

四川省三峡外迁移民生计重建与社会融入研究

外来移民社会融合研究述评

从稳控到整合:社会管理的创新路径

汶川地震后成都市公民意识变化情况及其影响研究

社会工作对灾后社会建设的作用初探

非专业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的伦理困境探析

试析发展政策的包容性特征

西北地区城市贫困家庭社会支持网研究

浅析我国反贫困政策的改革之路

西部民族地区个体经济的发展现状解析

西部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现状及体系构建

西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刍议

西部电视选秀节目的特色与策略研究

欧盟碳排放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西部大开发的立法完善与法制保障

西南地区民族纠纷的类型及法律应对

西部地方政府在中国—南亚区域合作中的作用

西部民族地区公共投资布局优化研究

西部地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西部地区跨部门政府信息整合与共享机制研究

西部资源枯竭型转型试点城市华蓥市的调研报告

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中的股权投资基金基地建设

西部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现实困境及对策研究

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有寺无僧”问题现状及对策

时期中国内地会西南边疆传教活动述略

篇2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197-01

设施农业的发展,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有利于带动现代农业的发展。近年来,隆德县按照“高标准规划、高科技支撑、高效益经营、高水平建设”的建设要求,以现代农业发展为主攻方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为抓手,以有水源保障的渝河和甘渭河流域率先实施以特色优势产业为主,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口,精心规划,全面培育,强力推进设施农业产品优质化、生产专业化、基地规模化、设施现代化和效益最大化,有力地促进了设施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1-2]。

1 发展现状

1.1 建设规模不断壮大

紧紧围绕花卉苗木和设施农业,先后引进静宁方圆、静宁绿怡、加记(中国)农业开发公司等12家企业落户建设示范基地,投资建设资金达1.5亿元,规模流转土地0.13万hm2,基地建设呈现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态势。2012年,全县设施农业面积0.36万hm2,是2010年的1.6倍,总产量达11.5万t,总产值22 296.6万元,全县农民人均来自设施农业的纯收入达453元,占全县农牧业总收入21.1%。

1.2 基础设施配套先进

园区建设标准高、配套先进,智能日光温室利用微电脑控制内部环境,配置水源净化及集水、集雨循环利用设施;日光温室全部建为四代标准温室,拱棚全部采用钢管和氧化镁新型材料搭建[3]。在蔬菜和花卉的生产、种苗培育、作物新品种引进选育、脱毒种苗快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鲜切花培育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以设施栽培为主的工厂化农业企业数量也不断增加。

1.3 科技支撑体系健全

设施农业对品种、栽植、管理的技术要求高,在设施农业发展中,严把技术关,实行技术责任制,组建技术团队。主推膜下滴灌、测土配方施肥等10项技术,技术到位率、新品种覆盖率、水资源利用率、科技贡献率、农机化水平等普遍提高。

1.4 种类和品种实现多样化

设施农业的发展,拓宽了农业结构调整的路子,发展带动了蔬菜、花卉产业的兴起,进而促进农业由单一蔬菜种植向蔬菜、花卉等多样化、高效益方向的有效转变,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增加品种,提高质量。蔬菜种类主要有辣椒、黄瓜、西瓜,花卉以百合、非洲菊、康乃馨、剑兰、郁金香为主。景观苗木以高山黄杨、红叶小蘖、金叶女贞、樟子松、油松为主。

2 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农民观念落后,种植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经营管理粗放,效益不高。二是农户资金困难,资金投入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施农业建设的进度和规模。三是设施园艺(花卉、果树)在隆德县刚刚起步,种植技术、销售渠道等关键环节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四是龙头企业发展设施农业的投融资渠道较少,带动力还不强。

3 对策

3.1 科学制订设施农业规划

在巩固、提升原有设施示范园区建设的基础上,在渝河流域有水源保障的区域集中搭建大中拱棚,空闲地搭配种植花卉、苗木与蔬菜,花卉以蜀葵、波斯菊等草本观赏花卉为主,蔬菜以甘蓝等叶菜为主,打造绿色屏障、白色温棚、靓丽花带相结合的生态景观带,形成环境优美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带。

3.2 加强科技培训工作力度

聘请国内外设施农业专家对农技人员、农民进行集中轮训,力争每户至少培训1名掌握设施农业种植技术的明白人,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建设和经营的积极性,增加劳力投入,切实发挥农民参与建设的主体作用。

3.3 加强农业信息网和农村信息网点的建设

加强农业信息网和农村信息网点的建设,及时捕捉市场信息,推介农产品销售信息,大力培育经济合作组织和营销队伍,抽调头脑灵活、善跑市场的骨干充实到隆德县蔬菜协会,广泛联系市场,确保农副产品高产出、销售快、有效益[4]。

3.4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区内外企业积极投身和投资设施农业建设,完善设施蔬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技术服务等产量链条,提高设施农业产品附加值,最终使设施农业生产和销售各环节服务呈现系列化,产品走上产业化经营路子。

3.5 强化示范园区带动作用

按照“一个园区、一名专家、一名挂职干部、一个技术团队”的要求,强化政府引导、倡导社会参与、推行企业主导的运作模式,着力打造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不断提升了园区技术到位率和科技入户率,提高了产业效益,从而带动各乡(镇)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的发展壮大,发挥了窗口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园区建设带动,实现由分散、粗放的传统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方向转变,农民通过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实现科学种田和农业产业化,最终有利于农民致富。

3.6 创新生产经营模式

在稳定农村土地长期承包经营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有效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通过土地流转,积极探索出“公司+基地+农户”的新模式,实现了由农业变产业、田间变车间、农民变工人、分散变集约、低效变高效的新途径,真正实现企业盈利和农民增收双赢,推动了现代设施农业发展[5]。

4 参考文献

[1] 康义.宁夏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宁夏农林科技,2012(5):56-57,67.

[2] 何洁,张和广.固原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1):17-18.

篇3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5035

1引言

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具有密切相关的关系。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高素质人才。而人口的数量和质量需要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经济的增长需要大量的年轻劳动力。人口素质的普遍提高可以提高单位生产率,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经济的发展,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可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从而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

2河北省经济与人口发展现状

21河北省经济发展现状

211经济增长情况

河北省的GDP总量呈持续上升趋势,增长态势主要分为两个阶段:1991―2003年的GDP总量增长缓慢,2004―2012年GDP的增长明显高于前一个阶段。2012年河北省的GDP总量为2657501亿元,较1991年的107207亿元增长了2379%;人均GDP 2012年达到36584元,比1991年的1727元增加了2018%。人均GDP的增长趋势与河北省的GDP总量的增长趋势呈现一致状态。河北省GDP总量在2005年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117亿元,到2010年达到了2039426亿元。人均GDP在2003年首次达到万元大关,早于GDP总量突破万亿元的时间,到2007年首次达到20033元。

212三大产业发展情况

河北省第一产业2012年达到318666亿元,是1991年产值23689亿元的1345倍,2003年达到106405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第二产业2012年达到1400357亿元,比1991年45991亿元增长了2945%,2010年达到1070768亿元,突破万亿元大关。第三产业2012年达到938478亿元,是1991年的25倍。第一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由1991年的2210%下降到2012年的12%。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由1991年的4290%上升到2012年的5270%。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变化不大,均保持在33%左右。

22河北省人口发展现状

河北省自1991―2012年呈现较稳定的持续上升趋势,2001年增幅最小,较2000年增长25万人,2010年突然激增,比2009年增加了160万人,其余年份增加量保持在45万人左右。河北省人口出生率1991―2001年大体上呈下降趋势,在2001年达到最低值1116%,2002―2008年呈上升趋势,之后保持平稳状态。死亡率最为平稳,保持在635%。自然增长率的趋势与出生率大体上保持一致,也是在2001年达到最小值为498%。

23人口性别和城乡结构

河北省2012年男性人口为369375万人,比2000年增加29675万人,女性人口为359376万人,比2000年增加31676万人。男性人口总数一直高于女性人口总数,2005年男性人口数与女性人口数相差最小为31万人,2011年男性人口总数与女性人口总数的差额最大为24473万人。

河北省城镇人口总数由2000年的1741万人增长到了2012年的341055万人,是2000年的196倍。农村人口数由2000年的4933万人减少到2012年的387696万人,减少了105604万人。农村人口数持续下降,城镇人口数不断上升,2000年农村人口是城镇人口的283倍,然而2012年农村人口只是城镇人口的11367倍,但是城镇人口比重到2012年为4680%,仍未达到一半。

24人口就业结构

随着河北省对农业的不断投入,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农业产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也解放了很多的农村劳动力。随着乡镇企业的不断增多,农村的多余劳动力不断向第二产业转移。虽然改革以来全省第一产业劳动力转移规模较大,比1991年下降142个百分点,产业劳动力基数大,所以,河北省仍然呈现出“一、二、三”速度较快,河北省各产业产值呈现为“二、三、一”结构。

3实证分析

31模型设定

本文将采取多元一次方程来描述人口发展对经济的影响程度,选取河北省的国内生产总值来表示经济指标。用y来表示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因变量,分别用X、X1、X2、X3来表示河北省人口总量、三大产业从业人员占就业人员的比重作为自变量,建立多元一次方程:

在此基础上对等式两边分别取对数得到模型:

其中α是截距项,β、β1、β2和β3分别是LNX、LNX1、LNX2和LNX3的估计系数。

32数据来源和处理

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来源于《河北经济统计年鉴》,并按照1978年不变价格进行调整。本文所采用的人口总量、三大产业从业人员占就业人员的比重均来自历年《河北经济统计年鉴》。

33回归结果

对模型第一次的回归结果为:

对结果进行检验发现该模型不存在异方差、自相关问题和正态分布问题。对模型进行OLS估计得到结果如下表。

OLS估计结果表

4结论

由回归结果可以明显看出,人口总量、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就业总人员的比重对河北省经济具有正向的影响,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就业人员比重对河北省经济具有负向的影响。人口总量对河北省经济的影响程度最大,人口总量每增加一个单位,相应的河北省的国内生产总值上升1045个单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对经济的影响也较大,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每上升一个单位,相应的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上升128个单位。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每上升一个单位,河北省的国内生产总值上升051个单位。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每上升一个单位相应的河北省的国内生产总值下降089个单位。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