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5 11:52:1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德育与安全教育,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在学习体育知识,练习体育技能的每一节课,都要将安全放在首位,在常规教学过程中,要凸显安全的重要性。一是学校要出台专门的体育课安全实施细则,包括什么情况下上室外课或室内课;上体育课学生的穿着是否符合体育课的规定;女同学特殊情况的处理;对没有按细则进行上课的教师如何进行处理等等。二是教师严格按照体育课堂常规进行授课,尤其是个别小学体育学科不受重视,没有考核,体育课不正规,是“一个哨,两个球,学生老师都自由”,这种状况已经不合时宜,必须加以整改:第一,不做热身或准备活动,不得学习新的体育技能,一定要在学生的关节、韧带等充分活动的基础上才可以学习新的体育技能。第二,教师做示范动作时,一定要讲解其动作不规范可能造成的后果:影响水平的发挥;导致成绩不佳;不能给人美的享受;特别是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等。第三,有些体育动作必须使学生知道并且掌握保护要领,就像在师范院校体育教练传授我们体育技能是一样的,每个动作都要掌握保护要领,让学生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三是一定要让学生克服盲目的冲动,由于初中生好奇、好动,有时考虑欠佳,在没有完全掌握动作要领时,就去尝试做动作,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所以,一定要消除这个安全隐患。
二、加强活动中的安全教育
体育课程包含一定的对抗比赛、对抗性活动,这样才能显示体育的竞技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一是注意体育课堂上比赛活动的安全性,小学生争强好胜,有时不考虑后果,容易造成伤害,所以在课堂的各种比赛中,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即使没有身体接触,也要注意安全,各种投掷、跳跃、赛跑类比赛等等。在有身体接触的比赛中,更应当注意安全教育,如篮球、足球比赛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二是学校的大型体育活动,一定要将安全放在首位,要动员所有参赛的学生、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认真做好安全防范工作。虽然是学校性的体育活动,但是各项工作基本都是,体育老师安排,而且各项活动均和体育有关,因此,教师在平时体育课上就应当加强安全教育,渗透安全第一的理念。把工作做在平时,让学生在思想上牢牢的印上安全的意识,时刻提醒自己注意安全,即使是比赛,也是如此。
二、学校生命教育与某些学科内容交杂使其分散弱化,致“安全教育”地位凸显
与世界广博意义的生命教育比较,我国学校教学内容相对狭窄,理想的“生命教育”尚须理性面对不甚理想的“安全现实”。全球意义上广博的生命教育包罗万象,教育范围涵盖十分宽广。我国的生命教育则有相对特殊的具体情况,生命教育在被学校教学“德育、思想品德、法制与社会、心理健康、自然”等固定课程较大范围地分担后,所余内容才是中国式生命教育的骨干核心,而这些内容多与安全教育密切相关(如:健康教育、预防教育、环境教育、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国防教育,皆与安全教育息息相关)。于是安全教育越来越有力地成为学校“生命教育”课程内容的中坚。学生安全技能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必须依靠学校生命教育的科学渗透和专项安全教育的共同配合予以实现。目前已有的中小学生命教育教学体系中,其他学科教学难以全面深入的传授系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学校安全教育必须学科独立单列,相对合理系统地整合生命教育及其他学科中之安全教育内容,同时结合生命教育相关教学内容的渗透融合,全方位促进青少年生命品质与健康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完善新时期未成年人安全教育,将极大丰富
学校生命教育的核心内涵社会安全环境隐患与家庭期望的巨大压力,让学校安全教育拓展了生命教育的深度和广度。独生子女时代家庭对孩子安全健康无以复加的关注和要求,往往不能理性面对我国生命关怀环境建设的“先天不足”。社会与家庭安全教育的残损破碎,让学校教育背负了更加沉重的责任包袱。所以,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保障孩子们安全的学习环境与传授给他们健康成长的知识和技能,将极大地丰富我国未成年人生命教育的内涵,也终将形成中小学(幼)校、家庭、社会各界相得益彰的生命与安全教育结构体系,探索出符合我国中小学生命教育与安全教育相互促进发展的成功途径。实施未成年人的生命关怀,需要安全教育伸出温暖臂膊。未成年人的安全保障和学校的安全管理监管利剑高悬,在难以推卸的安全责任重压下,学生的安全保障成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基础,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教育土壤里,首先要结出“安全健康”的生命果实,生命安全无存,教育成长何在?生命与安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全力促进未成年人珍爱、保护生命与安全知识、技能有普遍增长,其安全健康成长因此而终生受益。为此,学校安全教育必然成为生命教育的“生命线”,挑起护卫学生精神生命和自然生命教育这副重担,这是符合我国教育现实与国情和民意的现实之举。
1. 让学生学当小小安全检查员。对孩子来说,最喜欢的莫过于能当个“小小安全检查员”。我们发动学生去校园里寻找不安全因素,成立“小小安全检查队”,每周由学生轮流担任“小小安全检查员”。“检查员”负责检查学校的活动场所,发现不安全的因素马上报告老师,对个别同学不安全的行为也可以指出、纠正。在活动中,孩子既要检查别人,自己也要以身作则。
2. 常规教育中安全自护意识的渗透。培养学生的安全自护意识,应从培养其良好的常规习惯开始。要让学生明确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的具体要求,知道怎样做才对,怎样做不对。学生年龄小,自觉性和自制力都比较差,而习惯的养成又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教师除了提出要求和教给学生方法外,还应注意督促和检查,经常提醒,使学生良好的习惯不断得到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动。
3. 游戏活动中安全自护意识的培养。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但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较低,行为缺乏理智,易受情绪的影响,若不经常进行教育,并利用游戏规则约束,则可能造成意外事故。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讲清游戏规则,并利用游戏规则约束学生的行为。
4. 主题活动中安全自护意识的教育。
(1)班队活动课中学生的安全自护意识的教育。根据安全自护教育的内容,我们可以设计两个单元主题活动。其中第一单元是生活环境中的自护教育,包括交通安全、法制知识、校园生活活动安全、家庭生活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第二单元是意外中的自护教育,包括消防安全、雷雨天的安全、防烫伤、防烧伤、防溺水等。
(2)知识讲座。①邀请交警大队的警察叔叔给我们作有关交通安全方面的讲座。②邀请派出所的警察叔叔给我们作有关法制安全方面的讲座。③邀请消防大队的叔叔给我们作有关的消防演习。④邀请学校卫生员作卫生讲座。
(3)知识竞赛。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竞赛,通过实际操作、抢答问题等形式巩固自我保护的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护能力,激发他们对活动的兴趣。
(4)参观活动。抓住时机,带领学生去交警队参观图片,去消防大队参观等,通过实地参观,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进一步明确自我保护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