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5 11:52:5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措施,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中图分类号:TP30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7-1923-02
Preventing Measur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mputer Virus
QIN Xiang-ping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Liuzhou in Guangxi, Liuzhou 545001, China)
Abstract: The computer virus are a group of computer instructions or procedure codes that. established in the computer that can destruct the data and computer program and can duplicate.The computer can cause some malicious results, for example, it can the destruct system file that can cause the system to be unable to move, delete the data file entirely, destroy the hardware, illegal invade the internal database larceny illegally and so on. This article first introduced computer virus' characteristic, then discuss the preventing measures for virus.
Key words: computer virus; characteristic; preventing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的普及,计算机在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已经成了不可缺少的工具。同时,计算机病毒也接踵而至,给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带来巨大的潜在威胁和破坏,比如在2006年与2007年发生的诺顿“误杀门”事件与“熊猫烧香”事件给广大计算机用户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根据1994年2月18日国务院正式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而现在较为普遍的定义认为,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制造的、隐藏在计算机系统的数据资源中的、能够自我复制进行传播的程序。计算机病毒一直是令人头痛的问题,网络病毒泛滥,肯定会严重影响网络的正常使用。因此,了解一些关于计算机病毒及预防知识是必要的。
2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2.1 寄生性
病毒程序的存在不是独立的,而是依附于其他媒体即宿主程序而生存。当病毒程序侵入到宿主程序中,就会对宿主程序进行一定的修改,宿主程序一旦执行,病毒就被激活或者悄悄地随着在磁盘系统区或文件中。比如寄生于文件中的文件型病毒、侵入磁盘系统区的系统型病毒等。
2.2 潜伏性
大部分的病毒程序侵入计算机系统之后一般不会立即进行活动,它可长期隐藏在系统中,只有在满足其特定条件时才启动其破坏模块,这段等待时间就是病毒的潜伏期,在潜伏期间,病毒程序可能不断地进行再生和传播,也只有这样它才可进行广泛地传播。至于特定条件指的是某个特定的时间或日期、某一数据改动等。
2.3 破坏性
任何病毒只要侵入系统,都会对系统及应用程序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轻者会降低计算机工作效率,占用系统资源,重者可导致系统崩溃或损坏硬件。由此特性可将病毒分为良性病毒与恶性病毒。良性病度可能只显示画面、音乐、无聊的语句,或者根本没有任何破坏动作,但会占用系统资源。恶性病毒则有明确的目的,或破坏数据、删除文件或加密磁盘、格式化磁盘,有的对数据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
2.4 不可预见性
从对病毒的检测方面来看,病毒还有不可预见性。病毒的制作技术在不断地提高,病毒相对反病毒软件来说永远是超前的。
2.5 传染性
病毒可通过软盘、有线和无线网络、硬件设备等多渠道自动侵入计算机中,并不断蔓延。计算机病毒的传染媒介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存贮介质,主要是软盘、硬盘及光盘;二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在网络操作系统的支持下,采取计算机技术,以实现资源共享的环境,其中有大量的用户机、服务器、工作站等设备,在共享使用时,传输的文件如果是染毒文件,那么这种病毒就会通过网络传播到四面八方。在今天,计算机网络的时代,网络将逐渐成为病毒传播的一种主要媒体。
3 加强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
3.1 建立良好的安全习惯
首先是尽量不要访问一些明显带有诱惑性质的个人网站或不知名小网站,以及一些黑客网站,有些黑客网站本身就带有病毒
或木马。收到陌生的地址发来的邮件特别是包含一些诱惑性文字时,对其附件不可随意打开,特别是附件为一些可执行文件、WORD或EXCELY文档时,如果一定要执行,必须先下载到本地用杀毒软件查过后才可运行。另外对一些别处拿来的软盘、光盘最好先查毒后再使用。其次是使用复杂的密码,有许多网络病毒是通过猜测简单密码的方式攻击系统的,因此使用复杂的密码,将会大大提高计算机的安全系数。第三是新购置的计算机和新安装的系统,一定要进行系统升级,保证修补所有已知的安全漏洞,必须使用高强度的口令,经常备份重要数据。选择、安装经过公安部认证的防病毒软件,定期对整个系统进行病毒检测、清除工作。第四是要经常升级安全补丁,据统计,有80%的网络病毒是通过系统安全漏洞进行传播的,所以用户应该定期到微软网站去下载最新的安全补丁(比如360安全卫士)以防范于未然。
3.2 严格病毒防治的规章制度
严格管理计算机,应尽量保持专机专用与外网隔绝;不随便使用别的机器上使用过的可擦写存储介质;坚持定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计算机病毒检测;建立经常性的数据备份工作制度,重要数据做到每周甚至每天一次小备份,每月一次大备份;对主引导区、引导扇区等系统重要数据做备份;定期检查主引导区,引导扇区,注册表等;对局域网络中超级用户的使用要严格控制,对服务器的每一步操作,都进行登记入册,记录何人、何时进行何操作;在网关、服务器和客户端都要安装使用网络版病毒防火墙,建立立体的病毒防护体系;一旦遭受病毒攻击,应采取隔离措施,等机器上的病毒清除后再联网。这些措施均可有效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侵入。
3.3 积极使用计算机防病毒软件
通常,在计算机中安装一套功能齐全的杀毒软件,对做好病毒防治工作来说亦是不错的选择。目前,国内市场上的杀毒软件有很多种,较好的有金山毒霸、卡巴斯基(桌面版)、诺顿防病毒软件、瑞星2007、金山毒霸6、趋势防病毒精灵2007、熊猫卫士铂金版等。金山毒霸可查杀超过2万种病毒家族和百余种黑客程序,具备完善的实时监控功能,支持多种压缩格式,支持E-mail及网络查毒,具有定时自动查杀等功能。国内的防病毒软件通常具有运行迅速、资源占用低的特点,查毒能力和杀毒能力也都表现良好,只是在病毒处理方面还有待提高。国外的Norton系列及卡巴斯基也都是很不错的杀毒软件。但是选择安装任一款杀毒软件都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及时上网更新病毒库。同时各个厂商的产品都有其不同的特色和侧重点,虽然各项的测试结果有高有低,但总体表现还是可以给用户以信心的。
3.4 安装防火墙软件
对于网络安全来说,可以选择防火墙或防毒墙进行防毒。防火墙与防毒墙是两种不同的设备,防火墙是对网络数据流连接的合法性进行分析,虽然能够阻止一些病毒的攻击,但它是一种粗糙的解决方式,对那种从正常电脑上发送过来的病毒数据流是无能为力的,因为它无法识别合法数据包中是否存在非法病毒。而防毒墙则是为了解决防火墙缺陷而产生的一种安全设备,可以将数据流还原成文件,从而进行文件的查毒工作,对病毒的界定则更准确、可靠。防火墙软件可以根据用户的定义,实现网络访问控制,只有经过“同意”的用户和数据才能进入你的系统。此外还能根据你的指定,开放或关闭某一端口,像对付冲击波病毒,就可以用防火墙软件将TCP的135,4444和UDP的69端口封闭。根据我们所使用的防火墙软件显示,直到现在网络上还有大量“冲击波”病毒不停的在试图连接以上端口。另外用此类软件还能防止一些黑客程序的入侵。目前国内此类软件中做得比较好的有天网防火墙,它有个人版和企业版两种。
总之,计算机病毒攻击与防御手段是不断发展的,要在计算机病毒对抗中保持领先地位,必须根据发展趋势,在关键技术环节上实施跟踪研究,按要求安装网络版杀毒软件,并尽快提高自己的电脑维护和上网操作的水平等。
参考文献:
在计算机病毒刚出现时,人们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不够,防范意识不强,还没来得及深刻认识他的作用,他就已经大量传播,肆意横行。几乎每一网或者没联网的计算机都无一例外的遭受到病毒的入侵,也给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妨害。随着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计算机病毒攻击与防范技术也在不断拓展升级。据报道,世界各国遭受计算机病毒感染和攻击的事件数以亿计,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人们的生活,给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然而,计算机病毒技术也也曾应用在了军事方面,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中,双方都曾利用计算机病毒向敌方发起进攻,以达到破坏对方的计算机武器控制系统和整个军事网络,病毒的应用作为高科技武器的一个应用,达到了一定的目的。最后,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普及,防范计算机病毒将越来越受到各世界的高度重视。
1.病毒的起源
1949年,由冯?诺伊曼提出了一种对病毒雏形的一个概念,一种可能性,但是没引起人们的丝毫关注。时隔10年,在美国的贝尔实验室中,这些要领被应用于一种叫做“磁芯大战”的电游戏中。这个游戏是由贝尔实验室的三个年轻工程师发明出来的。该游戏的编写思路就跟病毒的作用差不多,主要思路是:双方各编写一个程序,在一台计算机中注入,这两个程序在电话系统内相互厮杀,有时他们会放下一些关卡,停下来修复被修改的指令,当它被困时,就复制一次,以便可以逃离险境,因为它们都存在于计算机的记忆磁芯中,因而得名“磁芯大战”。在那段时间,计算机都是相对独立,没有联网,所以没有怎么传播,只是在小范围传播。 1988 年底,才在我国国家统计部门发现了小球病毒。在后面的时间里,病毒的发展是越来越快。
2.计算机病毒的类型及特点
计算机病毒是通过复制自身从而感染其它程序的指令代码或程序。当染毒文件运行时,病毒也随之运行并自我复制来感染其它程序。不过,良性病毒没有恶意攻击性性的代码,只占用系统的资源,让系统运行减慢。但是对大多数的恶性病毒却是携带恶意攻击性的毒码,一旦被激发,即可感染和破坏。归纳一下,计算机病毒有以下几种特点:一是隐蔽性强。病毒可以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感染计算机而不被人察觉,等到发现时,就已经造成了严重后果。二是繁殖能力强。电脑一旦染毒,可以很快“发病”。三是传染途径广。可通过移动设备、有线和无线网络、硬件设备等多渠道自动侵入计算机中,并不断传染。四是潜伏期长。病毒可以长期潜伏在计算机系统而不发作,等达到激发条件后,就发作破坏系统。五是破坏力大。计算机病毒一旦发作,轻则干扰系统的正常运行,重则破坏磁盘数据、删除文件,甚至导致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瘫痪。
3.对计算机病毒运用的技术分析加以分析
人们设计计算机软件的目标主要是追求信息处理功能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而往往忽略了安全问题。这就给计算机病毒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而计算机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接口,各层的相互转换,都存在着不少漏洞。再加上硬件设什缺乏整体安全性考虑,也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安全,软件方面也更易存在隐患。计算机系统的脆弱性,为计算机病毒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全球万维网使“网络全球化”,更为计算机病毒创造了实施破坏的环境;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日趋完善,新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所涉猎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为计算机病毒实现破坏提供了一个平台。国外专家认为,计算机标准化、标准的信息格式、分布式数字处理、可重编程嵌入计算机、网络化通信、软件标准化、标准的数据链路等都可让计算机病毒的入侵成为可能。
计算机病毒入侵的核心技术是解决病毒的入侵。其攻击目标是计算机各种系统,以及主机到各种传感器、网桥等,以使他们的计算机在关键时刻受到诱骗,而导致崩溃,无法发挥作用。从技术方面来看,病毒的入侵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采用无线电方式。主要是把病毒码通过无线电发射到对方的电子系统中。此方式是计算机病毒注入的最佳方式,也不易被人察觉,但也是技术难度最大的一种方式。采用的途径大致有:①直接通过向对方电子系统的无线电接收器或电子设备发射病毒代码,从而使接收器处理时把病毒传染到主机上,以达到破坏的目的。②冒充合法无线传输数据。使用标准的无线电协议及格式,发射病毒码,使之能像合法信号一样,进入接收器,达到破坏。③寻找对方信息系统各个环节最易入侵的地方进行病毒的注入。二是采用“固化”方法。即把病毒先注入芯片硬件和软件中,然后把他们直接或间接交给对方,让病毒传染对方电子系统,进而攻击目标计算机。此种方法非常隐蔽,即使染毒组件被彻底检测,也不能够说明其没有其他一些特殊功能。就是因为我国还是有太多计算机组件还是要从外国进口,所以,才会很容易遭遇芯片病毒的攻击。三是采用后门攻击方式。后门,是计算机安全系统中的一个小洞,允许用户绕过正常安全防护措施进入系统。如早期的windows 98系统。四是采用数据控制链侵入方式。通过远程修改技术,改变数据控制链的正常路径。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注入方式,这里就不多讲解。
3.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可以采用的方法可从管理上和技术上进行预防
3.1管理上的预防
一是不使用来历不明的软件,尤其是盗版软件。机房应禁止未经检测的移动盘插入计算机,严禁上机打游戏。因为游戏的运行环境较多,传染病毒的可能性较大。二是本单位使用的计算机应有严格的使用权限。三是对所有的系统盘以及移动盘进行写保护,防止盘中的文件被感染。四是系统中的重要文件要进行备份,尤其是数据要定期备份。五是网络上要限制可执行代码的交换,建立好较好的口令,规定合理的读写权限。
以上是适合于局部小单位,计算机的发展至今,已经在技术上和应用中成为一个社会的问题,最终,还是需要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
3.2技术方法上的预防
一是采用内存常驻防病毒的程序。在系统启动盘的AUTOEXE.BAT文件中加入一个病毒检测程序,它将时刻监视病毒的侵入,并对磁盘进行检查。由于这种方法要占用内存空间,又容易引起与其他程序的冲突,有些病毒具有躲开防毒程序的功能,所以,不能把它作为防病毒的主要武器。二是运行前对文件进行检测。这种方法主要采用杀毒软件进行检查,不是所以的杀毒软件都能清楚所有病毒,所以还是要注意以预防为主。三是改变文档的属性。只读文档时不能修改的,有些病毒只能去掉只读标志,不能改变属性。这种方法不失为一种简单的方法来预防病毒。但它只是针对一般的文件型病毒而言。四是改变文件扩展名。由于计算机感染时必须采用了解文件的属性,对每种不同的文件都必须使用不同的传染方式,将可执行文件的扩展名改变后,多数病毒会失去效力。五是防火墙技术。所谓“防火墙”,是指一种将内部网和公众访问网如Internet分开的方法,它实际上是一种隔离技术。防火墙是在两个网络通讯时执行的一种访问控制尺度,它能允许你“同意”的人和数据进入你的网络,同时将你“不同意”的人和数据拒之门外,阻止网络中的黑客来访问你的网络,防止他们更改、拷贝、毁坏你的重要信息。实现防火墙的技术包括四大类:网络级防火墙(也叫包过滤型防火墙)、应用级网关、电路级网关和规则检查防火墙。
尽管现在的病毒种类各种各样,杀毒软件也比较先进。但病毒的更新,换代速度也非常之快,我们不要掉以轻心。要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才能在计算机病毒的防护方面做到尽量避免损失。
计算机病毒攻击目标是计算机各种系统,以及主机到各种传感器、网桥等,以使他们的计算机在关键时刻受到诱骗,而导致崩溃,无法发挥作用。计算机病毒的入侵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采用无线电方式。
主要是把病毒码通过无线电发射到对方的电子系统中。此方式是计算机病毒注入的最佳方式,也不易被人察觉,但也是技术难度最大的一种方式。采用的途径大致有:①直接通过向对方电子系统的无线电接收器或电子设备发射病毒代码,从而使接收器处理时把病毒传染到主机上,以达到破坏的目的。②冒充合法无线传输数据。使用标准的无线电协议及格式,发射病毒码,使之能像合法信号一样,进入接收器,达到破坏。③寻找对方信息系统各个环节最易入侵的地方进行病毒的注入。
2、采用“固化”方法。即把病毒先注入芯片硬件和软件中,然后把他们直接或间接交给对方,让病毒传染对方电子系统,进而攻击目标计算机。此种方法非常隐蔽,即使染毒组件被彻底检测,也不能够说明其没有其他一些特殊功能。就是因为我国还是有太多计算机组件还是要从外国进口,所以,才会很容易遭遇芯片病毒的攻击。
3、采用数据控制链侵入方式。通过远程修改技术,改变数据控制链的正常路径。
4、 采用后门攻击方式。后门,是计算机安全系统中的一个小洞,允许用户绕过正常安全防护措施进入系统。如早期的windows 98系统。 等 等。
计算机病毒的入侵方式是多样的,我们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1、我们可从管理上预防。
(1)、不使用来历不明的软件,尤其是盗版软件。机房应禁止未经检测的移动盘插入计算机,严禁上机打游戏。因为游戏的运行环境较多,传染病毒的可能性较大。
(2)、对所有的系统盘以及移动盘进行写保护,防止盘中的文件被感染。
(3)、系统中的重要文件要进行备份,尤其是数据要定期备份。
(4)、网络上要限制可执行代码的交换,建立好较好的口令,规定合理的读写权限。
2、我们 也可从技术方法上预防
(1)、采用内存常驻防病毒的程序
在系统启动盘的AUTOEXE.BAT文件中加入一个病毒检测程序,它将时刻监视病毒的侵入,并对磁盘进行检查。由于这种方法要占用内存空间,又容易引起与其他程序的冲突,有些病毒具有躲开防毒程序的功能,所以,不能把它作为防病毒的主要武器。
(2)、检测将要运行的文件
这种方法主要采用杀毒软件进行检查,不是所以的杀毒软件都能清楚所有病毒,所以还是要注意以预防为主。
(3)、改变文档的属性
只读文档时不能修改的,有些病毒只能去掉只读标志,不能改变属性。这种方法不失为一种简单的方法来预防病毒。但它只是针对一般的文件型病毒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