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8:32:0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公共安全事件,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1.完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档案管理是档案部门为构建和谐社会伟大实践提供有效服务的必然举措
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国亿万人民群众在新时期的共同追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立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基础之上的。而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多种类型,极大地威胁着社会的稳定,是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实践背道而驰的危险因素,必须加以限制与消除。
作为一种专业档案的门类,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档案真实、全面地记载了整个社会各个方面预防、应对、抗御及善后处置突发灾害事故的全过程,是人们与各种灾害事故英勇抗争的真实写照。对于回顾突发公共安全灾害事故的全景原貌、总结同突发公共安全灾害事故抗争的经验教训,探寻各种突发公共安全灾害事故形成、发展的规律,从而尽可能地避免和减少突发公共安全灾害事故造成的损失等都具有积极作用。完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档案管理,有利于人类社会寻求到通过事先投入与防范,把灾害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样一种经济、快捷、可行、有效的公共安全建设之路;有利于人类社会利用先进技术手段与设备,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灾害事故、尤其是突发性灾害事故对公共安全造成的损失与威胁;有利于创建和谐的社会发展空间和营造良好的经济建设环境,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步伐;有利于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科学发展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难看出:强化措施,完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档案管理是各级档案部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投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实践的必然举措。
2.完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档案管理是档案部门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丰富馆藏、改善馆藏结构的基本要求
根据应急行动需要成立防洪抗旱、火灾事故、、安全生产事故等应急行动小组,人员及分工如下:
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宣传报道和灾后群众思想工作、恢复秩序、保持村子稳定等善后工作。
应急工作组以村内群众组织为行动力量,包括民兵连、团支部、护林员、卫生员及村内无职党员和积极分子。村党支部、村委会负责应急管理日常工作,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应对工作。一旦发生问题,全部参与,协调进行。
二、预测预警和应急响应
1、当接到市、镇等有关部门的预警后,村主要领导(指支书或村主任)要立即到值班室在岗带班值班,领导小组成员24小时保持通讯畅通。各区域负责人及时检查职责范围内不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报告。同时,做好对村民的宣传和教育,提高警惕。
2、发生突发事件后,一位村主要领导要立即赶到现场,另一位村主要领导要赶到村值班室,两人共同指挥村干部和群众组织做好突发事件前期处置工作,安抚群众,防止事态扩大;配合相关部门组织抢救,将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伤亡人数等情况及时上报;做好突发事件的群众安抚、慰问、解释等善后工作。
3、突发事件报告程序:突发事件第一发现人直接报告值班室,由村主要领导组织村干部和群众组织做好应急救援,同时报镇政府,如遇极其重大情况可直接报告县政府。
4、突发事件救援程序:突发事件发生后,工作组要保护事故现场、救助人员及财产,进而控制事态,并配合相关部门组织抢救,疏导人员,及时调查了解事故各简况及伤亡人员情况,向上级报告。
三、本村主要突发事件的应对及保障措施
1、防汛抗旱:在村子现有的排水供水条件下,准备土方、沙石、应急水管等材料;对危房进行整修;联系镇政府,将村内危房户迁出,安置在安全地带。
2、防火:针对我村的火灾重点防御区,我们组织了8名护林员,在火灾多发季节,对我村的火灾易发生地区进行全面勘察,做到不留一处火灾隐患;同时,做好村内防火工作,配备相关消防设备,并且对每一户都进行了防火、灭火培训,最终做到“有火及时灭,没火时时防。”
3、及时了解台情、水情、雨情及村面上防台准备情况,加强与镇党政办等管理部门沟通联系,做好防汛信息的快速传递、,组织安全检查。做好撤离、安置、报警设施(设备)、抢险工具(物资)的落实工作。
4、突发公共安全、卫生事故:立即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各工作组,落实各组组长和成员,组织全村突发公共卫生事故应急处理工作。
5、突发:村主要负责人迅速赶赴现场,了解事件的起因和有关情况,提出解决方案,直接指挥现场处置工作,并带头面对面地做群众工作,及时疏导化解矛盾和冲突,尽快平息事态。异地聚集的,村委会要立即劝阻本村内的群众不要到异地聚集,同时指派有关负责人赶赴现场,成立各工作组进行疏导、化解和接返工作。
四、后期处置
1、善后处理
主要包括事件的后续处理事项、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善后赔偿、慰问等。村主要负责人要带领工作组赴事故灾难,听取群众的情况反映,适时进行调解和安抚,确保事故后人民群众生活安全,不出乱子。
2、调查评估
由村应急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对突发公共事件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进行调查统计,并及时汇总,根据要求逐级上报。同时,村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对事故(事件)的预防预警、组织指挥、应急救援处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评估,并结合实际工作提出对预案的修订意见和要求。
3、信息
突发公共事件后,采取村宣传窗、广播等有效手段,快速、准确地将灾情和处置情况通报全村,信息在之前须通过镇党政办审核把关。
4、奖惩
(一)总指挥:张富强、祝华军、陈兴全
当学校突发公共时,应立即赶到现场进行指挥。
一般情况下由第一总指挥张富强负责,如果第一总指挥不在校,则由第二总指挥祝华军负责;如果第一及第二总指挥都不在则由第三总指挥陈兴全负责。
(二)联络员:胡邦志、蔡德清、徐国强
突发公共时,联络员及时向总指挥报告灾害事故基本情况并向区教育局、镇政府上报;发生人员伤亡事故时,及时向区急救中心报告人员伤亡的基本情况(包含地点、受伤人员、伤情等)。
(三)秩序维护:唐春、周景会、毛厚成
1、疏散人群:当突发公共事故时,及时组织疏散学生。
2、维持现场秩序:保障通道畅通。
二、疏散方式:
1、疏散方式。
①当学生在非上课期间突发公共事故时,各班迅速将教学楼内学生沿两侧楼道疏散到空旷地带;
②当上课期间突发公共事故时,各班迅速将教室内学生沿两侧楼道有序地疏散到空旷地带;
2、疏散路线:三、五年级沿东侧楼道有序撤离,四、六年级沿西侧楼道有序撤离。综合楼内的学生沿北侧楼道有序撤离。
3、疏散顺序:按楼层的由底到高有序撤离。任课教师负责维持秩序,并清场,避免发生踩踏事故。
4、疏散安置地点:前操场安全地带。
5、人员清点和安抚。撤离完毕各班班主任迅速清点学生人数,并及时向总指挥报告。同时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安抚工作。
三、现场医护处理人员:通平镇卫生院
当突发公共事故发生时,如果造成人员伤亡,立即报告通平镇卫生院作现场紧急救护处理。情况严重时,向区急救中心报警。
四、常规管理
1、加强安全教育。平时加强对师生进行地震知识及逃生技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