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8:32:1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公共安全技术防范,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随着计算机和Internet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发展,计算机网络早已成了一个国家的经济脉搏。计算机网络在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中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大部分的企业、政府部门和其他组织机构均建立了适合各自使用的基于互联网的相关系统,达到充分配置各种资源和信息共享等功效。互联网为社会和经济的快速进步提供了技术基础,作用也愈发突出。然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了多种多样的问题,安全状况尤其明显。因为它又为很多的计算机病毒和黑客创造了机会和可能,不管是由于它们在设计上有不足,还是因为人为的原因造成的种种漏洞和缺陷,均会被某些意图不轨的黑客利用,进而发起对系统等进行攻击。只有做到了解才能在黒客进行网络攻击前做到充分的防范,从而保证网络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熟知Internet会发生的各种状况威胁,做到及时的预防和准备,实现网络安全早已成为互联网实施中最为主要的方面。网络安全是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中人们所面临的共同威胁,而我国的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1 网络安全面对的威胁主要表现为:
1.1 黑客攻击
黑客最开始是指那些研究计算机技术的专业计算机人士,特别是那些编程技术人员。但现在,黑客一词则是泛指那些专门通过互联网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破坏或非法入侵的人。全球现在已有20多万个黑客网站,网站上讲解了对网站和系统的一些攻击软件的使用和攻击的方式,以及系统的某些缺陷和漏洞,所以黑客技术也被人们普遍的了解,因此系统和网站受到攻击的几率就大大提高。目前对于网络犯罪进行快速反应、跟踪和追捕等技术不健全,使得黑客攻击系统和网站越来越猖狂,这也是影响网络安全的重要因素。
1.2 木马
木马程序是当前在互联网上盛行的病毒感染文件,和普通的病毒不一样,它不能进行自我繁殖,也并不“自主”地去破坏用户文件,通过将文件伪装吸引用户下载运行被感染的文件,向施种木马者提供打开被感染用户计算机的门户,使施种者可以对被感染的用户的文件进行盗窃、破坏,还可以控制被感染用户的计算机。一般情况下的木马文件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两个部分,客户端是施种木马者进行远程控制被感染的用户的服务器终端,而服务器端则是植入木马文件的远程计算机。当木马程序或包含木马病毒的其他程序运行时,木马会先在系统中潜伏下来,并篡改系统中的数据和程序,每次使用系统时都会使潜伏的木马程序自动运行。执行木马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在运行模式上属于客户机/服务器方式Client/Server,C/S 客户端在当地计算机上运行,用来控制服务器端。而服务器端则是在远程计算机上运行,只要运行成功该计算机就中了木马,那么就变成了一台服务器,可以控者进行远程控制。
2 对防范网络攻击的建议:
在对网络攻有一定的了解的同时,我们应该对网络攻击采取有效的措施。确定网络攻击的漏洞所在,建立真正有效的的安全防范系统。在网络环境下设立多种多层的防范措施,真正达到防范的效果,让每种措施都像关卡一样,使得攻击者无计可使。同时,我们还要做到防范于未然,对重要的数据资料及时备份并实时了解系统的运作情况,做到有备无患。
对于网络安全的问题,提出的以下几点建议:
2.1 加强对安全防范的重视度
(1) 对于来路不明的邮件和文件不要随意的下载和打开,谨慎运行不熟悉的人提供的程序和软件,像“特洛伊”类木马文件就需要诱使你执行。
(2)最好不要从互联网上下载不正规的文件、游戏和程序等。就算是从大家都熟悉的网站下载程序等,也要在第一时间用最新的查杀病毒和木马的软件对其进行安全扫描。
(3)在进行密码设置是,尽量不适用单一的英文或数字的密码种类,因为它们很容易被破解,最好是字母、数字和符号的混合使用。同时对于经常使用的各个密码要进行不同的设定,防止一个密码被盗导致其他的重要数据丢失。
(4)对于系统提示的系统漏洞和补丁要及时的修补和安装。
(5)在支持HTML的论坛上,如出现提交发出警告,那么先查看BBS源代码,这极可能是诱骗密码的陷阱。
2.2 及时的使用防毒、防黑等防火墙保护软件,防火墙是一个用来防止互联网上的黑客入侵某个机构网络的保障,也把它称做控制进与出两个方面通信的大门。在互联网边界上通过建立各种网络通信流量监控体系来隔离内部和外部的网络,来防止外面互联网的入侵。
网络攻击的现象越来越多,攻击者也是越来越猖狂,这极大的威胁了网络的安全性。黑客们的疯狂入侵是都可以采取措施来防范的,只要我们知道他们的攻击方式及拥有大量的安全防御知识,就能消除黑客们的恶意进攻。不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把重视网络安全教育,提高网络用户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培养一定的防御能力,这对确保整个网络的安全性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今,市面上也出现了很多的提高网络安全的方法和各种防火墙,笔者认为网络成为安全的信息传输媒介即将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周学广等.信息安全学.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3
[2] (美)Mandy Andress著.杨涛等译.计算机安全原理.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1-0194-02
在信息技术和Internet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字信息资源快速增长,为适应信息化时代网络环境的要求,加快档案数字化信息系统建设,实现档案信息数字化处理和管理是发展的必然需要。
1 数字档案及网络共享
档案信息管理的数字化突破了传统的档案工作方式,实现了档案信息服务多元化和多层次化的新方式。通过数字化新技术的应用,使传统档案管理由被动服务、单一服务方式变为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主动服务、多元服务和多层次服务方式。档案信息用户使用档案将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及时地获取档案信息。
办公自动化和无纸办公时代的到来,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档,利用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OCR技术、数字摄影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等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将纸质档案转化为机读档案,形成大量的数字化档案信息,对档案信息进行科学、系统的分类,建立开放档案用户目录数据库。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要将档案信息压缩到最小量,便于数据传递。档案数字化后,数字化档案副本还可异地保存,增加了档案保管的安全性。数字档案的优势:收藏数字化、传递网络化、存储海量化、服务快捷化。档案信息数字化后以数据形式集合成数据库,并依赖先进的智能化信息管理技术,为用户提供方便、高效的服务。
基于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模式,实现了档案管理的智能化,本质性地转变传统繁重的纯手工操作模式。通过计算机平台,借助开放的网络环境,以及网上的检索和查询功能,对档案进行全面管理,不仅节省了实践,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档案的管理效率。同时,开放的信息平台,实现了档案资源的共享,信息的有效性和传播性逐渐多元化,进而完善了档案信息的资源价值,更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开展档案资源共享,创建档案信息保障体系,尽可能满足用户获取信息的需求。信息共享:数据集中是基础,网络互通是保障,标准统一是关键。数据集中度有多高,信息共享就有多高,数据集中度越高,信息共享度就越高,要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仅仅有统一的档案数据中心还不够,必须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数字档案的主要特征是:存储数字化、传输网络化、资源共享化。要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必须档案数字信息全面覆盖,标准统一是一个关键环节,在档案信息数据上,不图所有,但求共享,在档案信息数据提供上,不图全有,有多少提供多少,在档案信息系统建设上,不图先进,只图实用,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2 构建安全数据库要求
关于电子数据库建立,主要基于开放的网络平台,在信息的获取与流通上多元化和便捷化,进而更好地满足现代人的需求。然而,在开放的网络平台下,档案数据库的安全性问题尤为重要,尤其是基于互联网络的共享性和脆弱性,造成了档案管理的安全环境比较复杂,诸多不良的外界因素,对数据库形成一定的影响和破坏。因此,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档案管理,需要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安全的数据库环境,进而对信息资源存储、传输与利用进行安全保护。同时,关于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可靠性,其需要对于外来攻击,诸如黑客或病毒,制定标准的安全体系,进行有效拦截,并且在技术上实现防范措施的自动化。
从技术上看,数字档案馆网络安全系统主要由操作系统,应用系统、防病毒软件、防火墙、入侵检测、网络监控、信息审计、通信加密、安全扫描、灾难恢复等要素组成,从技术角度出发,探讨数字档案馆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以期将数字档案馆安全管理引入更深的层次,从而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数据库的安全防护措施:
1)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组合,主要基于Internet与Intranet,在两者之间,构建起的一个安全的网关,用于检测和控制两个网络之间的通信流,阻止信息资源的非法访问,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进而对数据库的重要信息,设置安全的储存环境,以及控制信息的访问权限,诸如电子邮件或文件的传输,运行于特定的安全系统环境之下。档案管理的信息系统,在防火墙下,实现了资源的安全共享与交换。
2)身份认证
身份认证主要是防止登录端的非法用户入侵。用户在资源的访问之前,需要在登录端,进行相关身份的认证,以创造安全的登陆环境。在安全身份的认证中,其系统的构建主要基于登陆、连接、授权等流程,对登录端进行安全防范。用户的登陆信息,诸如登录名或口号,在信息核实无误后,系统终端便会建立连接,允许资源的访问操作。对于相关资源,其在访问之中,也可以在设置身份认证,以确保重要档案资源的有效保护。
3)授权
用户的登陆请求核实后,对于档案资源的访问,设置操作权限,以防止档案信息的泄露,对不同身份的访问者分别授予不同的访问权级。关于授权是指通过访问权限的控制,实现相关资源的保护,而且其控制平台主要基于自主、强制或角色的访问控制等模式,进行安全环境的构建。其中,基于自主性访问控制模式,其安全系数小,但在开放的网络平台上操作简单。而强制性访问控制模式,将用户的访问权限,设计成为一定的权级,诸如秘密级、机密级及无级别级。
4)数据加密
三、本公司安防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包括以下几方面:
1.设计方案的质量管理;
2.器材与材料的质量管理;
3.工程实施的质量管理;
4.系统维护及维修保养的质量管理。
四、设计方案的质量管理
1.设计方案的质量管理工作,由工程技术部负责实施,其他相关部门配合。
2.设计质量保证体系:
3.设计前业务人员应该提交尽可能详尽的设计委托书,使得设计人员清楚明白用户的需求、现场条件以及设计目标。有可能的情况下,还应与设计人员一起实地考察现场,与用户深入沟通,确保设计的工程方案可以达到用户的要求。
4.设计人员必须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系统方案,必须符合建设单位的使用要求,可以达到国定相关规定的检验要求。
5.设计的方案中,选用的专业器材必须是通过公安部门检测的持有生产许可证的合格产品。
五、器材与材料的质量管理
1.建立供应商档案,包括:所代物资的资质证明、合格证、检验试验报告、价格、功能、质量等有关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建立供应商信息档案。选择合格的供应商。
2.采购部必须确保采购的器材与材料符合工程需要,达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技防工程专用的专业器材必须选用通过公安部门检测的合格产品。
3.工程技术部必须对采购回来的器材和设备进行质量把关,对主机等关键设备必须要检查合格后才能送往工地现场调试。
4.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按质、按时、按期采购材料设备,保障按质、按量、按时供应到施工现场。做到材料、设备质量证明文件的收集,并保证真实、齐全、完整与工程施工同步。
六、工程实施的质量管理
1.工程技术部在工程开工前,设计人员必须将技术交底卡提前交给施工班组的负责人,明确相关工程质量与技术要求。
2.施工质量标准和技术规程
gb50348-XX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a308—XX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ga/t74—XX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ga/t75—19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a/t70—XX安全防范工程费用预算编制办法
ga/t367—XX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ga/t368—XX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
ga/t394—XX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要求
ga/t269—XX黑白可视对讲系统
ga/t72—1994楼寓对讲电控防盗门通用技术条件
ga38—XX银行营业场所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的规定
gb/t16676—1996银行营业场所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
3.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4.工程实施过程中,必须狠抓工程质量,落实设计方案中的各项质量要求,以确保没有工程质量隐患。
5.所有线材及材料必须经过现场检测后才能入管布线,不能达到使用要求的、有故障隐患的材料绝对不可以勉强使用。
6.布线工程完成后,必须经过检测后才可以通电试机。不能通过检测的必须找出原因,排除后才能通电试机。
7.调试过程中,必须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测试,确保将合格的系统交付给用户使用,未能通过的项目,必须与设计人员一起找出原因所在,排除后再行检测,通过后才可以投入试运行。
8.做好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项记录,为以后的系统维护工作打好基础。
七、系统维护及维修保养的质量管理
1.工程完成后,售后服务部必须协同工程技术部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的交接工作。
2.建立系统维护工作档案,按照公司的其他相关规定,落实好系统维护的日常例行工作,强化各种周期性的例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