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地质灾害防范

地质灾害防范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2:4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地质灾害防范,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二、进一步加强汛期排查巡查

各镇、各有关部门对人群密集区开展经常性险情巡回检查,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可能构成威胁的隐患点要全部纳入监测预警范围,落实监测责任人;对威胁学校、医院、村庄、集市、企事业单位等人员密集场所的重大隐患点,要安排专人盯守巡查。要加强各项防灾措施的检查落实,查找薄弱环节,落实应急预案,重点检查规定出现险情征兆时的预警信号、受威胁群众的撤离路线和临时避险场所的落实情况,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范围,设立警戒警示标志标线。发现险情,应果断实施临时避险,撤离相关人员,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三、进一步加强汛期预警预报和监测工作

各镇和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前期地质灾害排查结果,加强沟通联络和信息共享,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掌握雨情、水情信息,分析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根据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及时告知所在村组、监测责任人和受威胁的群众。特别要根据气象预警预报判断发生险情灾情可能性大和较大时,加强值班,加密监测,做好防范避险工作。县上将在汛期内不定期对预警预报和监测工作进行检查或电话抽查。

四、进一步加强汛期群测群防工作

篇2

0引言

五邑亦称江门,位于北纬21°27’至22°51’,东经111°59′至113°15′之间,地处广东省中部,西江的下游,珠江西岸。该地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西北部山地丘陵分布较广,东部、中部、南部河谷、冲积平原、三角洲平原分布宽广,丘陵、台地错落分布,沿海砂洲发育,组成了错综复杂的多元化地貌,国土总面积9503.9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450万。该地区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秋盛吹南风,常有台风侵袭,雨量充沛,长年温和湿润,无霜期长,年平均降雨量为2100mm,最大年降雨量可达2680mm。

1地质灾害分布情况

江门市地质灾害以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为主,具有点多面广、规模小、危害大、发生频繁、稳定性差等特点。截止2017年1月,全市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51处,分布于全市的四市三区,涉及二十多个镇。经调查研究,得出江门市地质灾害具有如下特点:(1)地质灾害隐患点以崩塌为主,滑坡其次,地面塌陷、地面沉降、泥石流相对较少。(2)分布广,类型多,危害大,规模小型为主。(3)汛期,持续降雨和强降雨时,易引发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具有随降雨同步或滞后发生的特征,丰水年和不良地质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具有随机性。(4)地质灾害主要发育于淤泥类土多层土体、粘性土、砂类土、红层碎屑岩石性组、层状碎屑岩石性组等分布地区。(5)引发地质灾害的外在因素为人类工程活动和强降雨。

2地质灾害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2.1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特征是影响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的主要因素。江门市全市三地丘陵4400多平方公里,占46.13%。据调查统计,全市5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30余处位于山地丘陵地带,占比超过60%。

2.2工程地质岩类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地层岩性、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是影响斜坡变形的主要因素。地层岩性是崩滑流灾害形成的物质基础,地质灾害活动与岩土类型、性质、结构具有特别密切关系。岩性不同,其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及类型也不同,江门市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中,受工程地质岩性影响其分布的特征较为明显。

2.3地质构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地质构造对地质灾害的形成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1)决定地貌的形成发育,在构造运动上升区,险峻的山势,深长的沟谷,发育的临空面等,容易发生滑坡、不稳定斜坡等灾害。(2)改变了岩土体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力学强度,尤其在褶皱核心部位、转折端,断裂带及其两侧。存在风化层厚,岩石破碎,裂隙发育的情况,易发生地质灾害。江门市地质灾害在不同地质构造中的点有10处,其中7处为断裂构造带上,3处为褶皱构造带上。

2.4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区内地质灾害的形成受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3.4.1工业与民用建筑: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该地区大量进行房地产开发和工业民用厂房的建设,部分由于工程建设的需要,开挖边坡造成边坡过陡,工程完工后没有采取护坡措施,呈状态,这些边坡在暴雨的引发下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4.2交通建设:该区域内交通网络发达,铁路、公路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人工边坡,形成了众多不稳定的临空面,在强降雨的引发作用下,容易引发崩塌、滑坡、形成地质灾害危险地段。

2.5气象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江门市主要自然灾害有热带气旋灾害、强对流天气等,夏季洪涝和台风是主要灾害性天气。江门市雨量充沛,降水汛期长,台风多发,台风伴随强降雨,降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2015年,江门市受台风影响较大,台风“彩虹”经过后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20余处。

3地质灾害防范应对措施

3.1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

应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发动基层群众参与排查,建立群测群防体系,请专业技术人员对排查结果进行复核,确认为隐患点的要建立台账,且今后对建立的台账要定期巡查,发现异常及时汇报。

3.2加强地质灾害监测、治理

对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加强监测、治理,通过采用先进监测设备仪器,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实时监测,发现险情及时预警预报。可选用的仪器设备有:裂缝报警器、滑坡预警伸缩仪、激光位移、地表位移计等。同时,要加强工程治理,通过治理彻底消除隐患点。

3.3加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

要加强与气象部门联系,掌握气象预报信息和降雨实时数据,结合本区地质灾害情况,适时作出预警预报,及时向人民群众作出预告,各行政部门根据预警级别,采取相对应的应急措施,切实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

3.4加强地质灾害科普宣传

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利用电视、网络、广播等途径,将防灾避险知识“进村入户、进学校上课堂”向基层群众、学生、市民等加强宣传,通过宣传,提高社会公众地质灾害预防意识和逃生本领。

4结论

五邑地区地质灾害特点鲜明,点多面广、规模小、危害大。通过调查研究,更加明确该地区地质灾害形成的因素: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岩类、地质构造、人类工程活动、气象等;根据现阶段情况,提出了地质灾害防范应对措施:加强排查、监测、治理、预警预报、科普宣传等;同时,通过本次调查研究为该地区地质勘查评价、防灾减灾等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篇3

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近期,各乡(镇、场、管委会)与有关部门对全县范围内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段进行了认真仔细的排查,共确定了171个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并对各隐患点危险程度进行了初步评估。根据《县防范避让山洪地质灾害工作实施方案》(龙府发〔〕9号)文件要求,为确保我县防范避让地质灾害工作的顺利实施,保障隐患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现就有关事项进一步通知如下:

1、突出工作重点,迅速启动防范避让工作。各乡镇在前阶段排查确定隐患点,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本乡镇实施方案的基础上,要严格按照《县防范避让山洪地质灾害工作实施方案》(龙府发〔〕9号)文件的要求,务必迅速启动各项工作,并按照轻重缓急,从排查出的隐患点中,每个乡镇年要选择确定实施2个以上地质灾害点开展防范避让工作。按隐患点危险程度和地质结构等特点,分别实施工程治理、就地搬迁和整体移民搬迁等防范避让措施,确保年内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2、强化职能履行,切实形成部门工作合力。地质灾害防范避让工作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需要各职能部门的积极参与、协调配合。县水利、民政、国土、林业、建设、交通、扶贫和移民、矿管、供电、电信等相关部门要对各乡镇隐患消除方式的确定、安置点选址规划、用地指标争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土地用地优惠政策的给予、项目资金的争取等方面,按照部门职能,主动、积极、充分地履职,绝不能因参与部门多而出现推诿扯皮的情况。同时,根据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指示,决定采取相关部门、乡镇领导挂点的形式推进我县的地质灾害防范避让工作(具体安排见附件1),各挂点部门、乡镇领导务必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亲历亲为,发挥总指挥、总协调、总调度的作用,加强资源整合力度,切实形成工作的强大合力。

3、创新思路对策,打造特色搬迁避让模式。要注重创新工作思路,本着“整合现有资源,方便群众生活,不与现有新农村建设等政策相抵触”的原则,对采取整体移民搬迁避让,需要重新规划、重新安置的,尽可能与新农村建设规划、新村示范点建设、圩镇建设等结合起来,实现各项工作相互推进,互利互惠,力争通过此次搬迁避让工作的实施,打造出一批具有较高标准和较强示范作用的新农村建设样板。

4、强化监察考核,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县监察、财政、审计、城建等部门要联合组成督查组,严格按照《县防范避让山洪地质灾害工作实施方案》中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考核奖惩的相关工作要求,及时跟进各乡镇在各个实施阶段的工作,确保做到督查有力,考核公正,奖惩分明。挂点县领导要对挂点乡镇开展防范避让山洪地质灾害工作进行督促、检查、指导,及时为乡镇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积极有效地推动工作落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