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8 16:32:4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旅游管理专业内容,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性非常强,它要求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都要很强,所以实践教学对旅游管理专业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实践教学是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对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具体表现在:首先,使学生提升专业技能,使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实际操作能力更强;其次,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利于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使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再次,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创新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获得更高的实际操作能力,不至于走上工作岗位之后遇到问题就手足无措。而且,通过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第一的思想品质,为顺利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校企合作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有促进作用
(一)校企合作能够客观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要想培养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都很强的学生,教师素质是关键。而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往往理论知识优越,而实际操作能力不足,远远落后于现实的客观需要。通过校企合作,教师可以到旅游企业去参观学习,及时了解旅游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有利于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学校也可以请旅游企业中的优秀管理人才为学生讲课,可以优化教师队伍。
(二)校企合作使实践教学更有针对性
校企合作能够使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方向更加明确。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多多听取旅游企业的意见,便于了解真实的市场需求信息,有效克服教学内容与实际需要不适应,人才需要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的现象,有利于课堂教学创新。
三、校企合作在实践教学中的模式以及弊端
当前,校企合作为基础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学校从旅游管理专业出发,与很多旅游企业签订合同,建立合作关系。这种模式能够为旅游管理人才搭建一个走向社会的平台,使他们有机会充分施展自己的能力,同时,旅游企业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及时发现一些有能力的学生,为将来招聘员工打基础。可是,这种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合作层次比较低,并且二者之间的合作缺乏长期性与系统性。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旅游企业参加的实践活动一般都很简单、单调,没有更深入了解企业中的核心岗位的机会。学校缺乏充足的可供学生参加实践的资金,因而对学生缺乏必要的实践指导和管理。学校为了迎合旅游企业,不得不改变原来预定的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而旅游企业为了保证自己能够正常经营,一般只把一些技术含量低、可有可无的岗位提供给学生。因此,这样的教学实践模式所取得的实践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锻炼。种种弊端和不足对学生产生了很消极的影响,不少学生甚至放弃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想法,不仅没有达到预定的实践目的,相反,它在一定程度上还起了反作用。
四、校企合作下的实践教学创新模式
(一)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学校可以选择一些旅游企业作为自己的教学实践基地,既可以提高教学水平,也可以使学生深化理论知识,增强动手操作能力。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实践基地的时候,学校要制定合理的实践计划,旅游企业所提供的实践岗位应该与学校的教学内容相适应,学校要加大实践教育经费的投入,对学生的实践工作应该给予必要的指导。另外,争取把学生实践管理工作做到位,既要争取旅游企业的管理人员的指导,又要旅游企业对学生的实践表现做客观评价。
(二)加强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管理
学校一定要在学生参加实践的活动中做好管理工作,从工作大局出发,抓好细微之处。学校应该为学生设置专门的辅导老师,可以在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之前就为学生制定出实践计划以及具体额要求,这样,学生会有明确的实践目标,做事情时会主次分明,有利于提高实践效果。辅导教师还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认清学生的实践情况,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三)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专业素养
学校不仅要大力提高旅游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更要下大力气提高这些教师的实践经验。学校要为教师多创造一些参加进修、培训的机会,可以安排教师多向出色经营的旅游企业学习先进的相关内容,包括服务方面的、管理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系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更好地适应行业内部日新月异的变化。学校还可以聘请旅游企业的管理人才为学生授课,使学生有机会接触最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这样,旅游管理专业的学术内容才会常常更新,不保持落后状态。此外,学校还要大力加强教师的师德与职业道德建设,这样,教师才会以身作则,帮助学生抵制行业内的不良风气。
(四)举办专题讲座
学校为了使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多见识一下外界的市面,多了解行业内部的最新动态,一定要尽力为学生邀请一些旅游企业中的知名人士、学术界的学者以及旅游管理部门的相关领导来学校为学生讲解旅游界的最新动态。只有多举办这样的讲座,学生才会更好的与他们进行交流,以更认真地态度投入到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王喜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12(06):154-156.
(一)旅游专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目前,旅游管理学科的地位与传统学科相比是相对较低的。这是由于高校对旅游学科的性质上来讲,普遍定位是交叉性学科, 主要涉及历史、地理、人文、建筑、民俗、经济、政治、管理等学科研究的领域。
(二)在人才培养模式中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但是对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等方面不够明确。
在大多数旅游管理专业教的学计划中,只是确定了专业方向中所包含的实习、实训项目和学时、学分。但是对于实践内容,究竟每项实习的目的是什么,能够培养学生的那些技能和意识,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都不明确;实践活动设计是否可以实现培养目标,也缺乏深人研究。致使很多在校学生在实习之前对于实践的内容、目标和形式等都缺乏细致的了解,更不了解本专业的实习目的和行业所人才的基本要求。
二、影响旅游管理专业的多种因素
影响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要改善和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状况,建议教育主管部门、旅游高等院校、旅游企业等相关主体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一)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地位,增强专业核心竞争力。
鉴于旅游学科特点和研究范围,很多专家学者都呼吁提升旅游专业的学科地位。吴必虎教授认为“只有大力加强公共管理的研究与教学水平,旅游管理才有可能成为一级学科”。为了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学科体系和促进中国旅游研究与教育发展,吴必虎认为必须“一是加强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两个领域的沟通。举办学术论坛, 为两个领域的沟通提供一个平台, 对于彼此增进了解、消除障碍起到了一定作用;二是提升公共管理在旅游学科中的地位, 改革旅游学科的教材体系, 增加公共管理方面的内容,开设旅游公共管理的基本课程以及政府信息管理、旅游地特许经营、目的地营销等专门课程”。
(二)改革课程体系,注重技能培养
安排教学内容时,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使课程内容服务于所要解决的职业领域的问题,要跟得上行业发展要求。在课程模式上,加强实践性特色,适时加大实践性教学比例。第一,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制定较为独立的实践教学计划。明确规定实习目标、实习方式、实习要求和实习效果等。第二,在每学期的课程设置上,随课程增加一些实习,让学生每学期到可以接触到本专业不同领域方向的教学实习。此外,在教材的选择上,要严把质量关。避免选择内容陈旧的教材,要时刻关注旅游管理专业教材建设的新动态、新成果,选择与行业发展及需求相配套的新教材、好教材。
(三)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大学生就业观教育应该贯穿于大学整个过程,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观教育。”大一新生侧重于进行就业意识和旅游行业认知方面的培养,引导他们了解行业内部相关知识,尽早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二、三年级,促进其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形成与提高,增强就业能力,进行专业课程的实习实训,系统加强专业的实践性特色,如导游实务、旅行社管理和酒店管理岗位实习等。四年级则是通过4年系统的专业学习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放得下本科生的架子,认同与本行业相关的服务行业,摒弃眼高手低的心态,虚心的从基层服务做起。
关键词:
案例教学;中职旅游;管理教学
中职旅游管理专业与其他专业最大的差异在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性非常强,对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力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这也要求我国中职教育需加强对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未来的职场道路打下扎实的实践基础。为了提高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效率,可在专业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引进相应的真实案例实施教学,使理论知识不再抽象化,降低理论知识的学习难度,加强学生的理解力,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根据中职旅游管理教学环节设计案例教学模式
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项综合性非常强的专业,其不仅具备课程基础的理论知识,还具备相应的实践环节,这就要求中职院校需转变传统的旅游管理教学方式,在其中引进真实案例展开教学。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根据案例内容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尽快掌握理论知识内容。教师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引进相应的案例实施教学。为了使案例教学得到有效应用,教师可让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来对案例进行讨论,以哈佛有名的案例教学三阶段作为案例教学整体模式。具体的应用方式如下:
1.第一阶段教师需根据中职旅游管理内容来选择相应的案例内容。
2.第二阶段当教师在应用案例实施教学时,需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与分析时间,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对案例内容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3.第三阶段教师需采用一定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案例教学模式的积极性,对学生提出的疑惑作出相关的解答。最后,案例教学法的引进需要教师明确教学目的,摆脱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对案例内容进行分析与总结,让学生能够通过案例讨论加深对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理解,并对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作出相关点评。
二、根据中职旅游管理教学方向合理选择案例内容
案例教学法的最大优点是能够将中职旅游管理专业中的理论知识点变得更形象化,利用案例教学法与专业课程的相对应,提高学生对知识难点的理解,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在选择案例教学时,需要以真实案例作为铺垫,让学生从真实案例中学习旅游管理专业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方式。例如,教师在实施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学生未来的职场发展,可选择社会目前的旅游实事案例,将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连接,加强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性。另外,教师在选择案例教学时,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培养目标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并利用案例教学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在开展案例教学法时,需着重选择真实性强与客观性强的案例。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不仅仅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也是为了提高中职旅游管理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尽快掌握旅游管理中的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水平。
三、小结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旅游管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内容的理解。但是在选择案例实施教学时,教师需尽量选择真实性强与应用性强的案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旅游管理理论知识在真实情景中的应用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改变传统旅游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思考空间,有助于学生的整体能力发展,为学生未来的职场道路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雯雯.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旅游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餐饮服务与管理》为例[J].辽宁师范大学,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