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初中音乐教学叙事

初中音乐教学叙事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14:43:05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初中音乐教学叙事,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初中音乐教学叙事

篇1

审美教育即美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表现形式之一,而审美教育又是音乐教育的核心所在。音乐是一种美的艺术,音乐教学也是培养学生美的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丰富音乐欣赏的情感体验,引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下面将根据查阅的资料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观的一些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初中生的审美情趣

激发初中生的情趣很重要,方法也很多,要灵活运用,恰到好处。这里略举两例:

(1)课前准备,音乐引入。音乐课的课前引入是关键环节,上课前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进入课堂,例如《大海啊,故乡》这堂课,放一些海边的音乐,如轮船的汽笛声,海鸥的叫声,海浪拍打海面的声音,随着音乐响起,学生完全的放松去畅想音乐带来的画面,也可以随着音乐动起来,这样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沉浸在一种美的享受之中,感觉在大海妈妈的怀抱之中,有种依靠的、呵护的感觉。这样学生兴趣一下调动起来了,也为下面进行的环节做了情感上的铺垫。

(2)故事穿插,感受音乐。音乐作品题材广泛,蕴含了丰富的文学内涵,在音乐课中要不失时机地抓住音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欣赏《十八相送》时,可以先设定问题:同学们知道这段美丽的爱情故事吗?或者让学生课前根据音乐自己编排一个他们所理解的歌舞剧,自己再点评,然后再欣赏《十八相送》,谈谈他们给乐曲的理解,是否能感受到旋律特点、节奏特点,教师再对乐曲知识的补充。让学生除了感受到故事的凄美以外也能感受到乐曲所带的美的享受。

二、运用多媒体培养初中生的审美情趣

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思维的形成是“以感知、感觉和表象为基础的”。具体生动的音乐形象,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更好地感受、理解音乐。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音乐相关场景,如在学唱《难忘今宵》,用配乐朗诵的形式导入。用歌曲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声情并茂用朗诵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想象歌曲所描绘的温馨、浪漫的图景。激发学生对歌曲的表现欲望,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进行创编,从而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趣。

三、聆听音乐丰富初中生的审美情趣

音乐审美不同于其他绘画、雕刻等艺术审美,审美工具是耳朵,审美需要一段时间的过程。例如欣赏《我不挂帅谁挂帅》让学生感受京剧,学生们兴趣肯定不是很浓厚,为了加深学生对京剧给的了解,可以播放陈升演唱的《北京一夜》,这是一首加有京剧唱腔的流行歌曲。同时这首歌曲有很多戏曲的元素。这样丰富学生听觉,感受到京剧与流行音乐的完美结合,通过聆听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感受音乐严谨有序、层次清晰、起承转合的音乐形象。也巧妙地把课本中的所教所唱的歌曲和现代的流行音乐结合,这样可以调到学生积极性,从而达到审美教育的培养。

四、寓教于情培养初中生的的审美情感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新的初中音乐课本选编的歌曲和乐曲,有表达孩子们志向和情趣的,有蕴含着审美追求神奇幻想的,又有对美好未来向往的活泼欢快的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我们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要反复的品味其中微妙的情势意蕴,上课时要以曲之情抒发自己的情感,让自己之情感染学生之情,使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感受艺术形象,达到“寓教于情”的目的。

五、介绍音乐文化提升初中生的审美底蕴

在音乐教学中,音乐和文化具有息息相关的关系,它们之间是不可分割的。有文化的音乐才会有厚度,了解了音乐的文化才能对音乐有更深刻的认识。通过学习音乐去感受音乐相关文化,或者通过感受音乐相关文化而进一步学习音乐,都可提升学生的审美底蕴。

例如:学习《十送》除了会唱以外,带领学生了解和歌曲相关的知识从感情思想得到提升,《十送》的歌词以叙事为基础,并借叙事来表达革命根据地人民对的深厚感情以及对革命胜利的强烈期盼。歌词采用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人感到情真意切、难舍难分。在感受新颖而高雅的艺术享受的同时,也能受到心灵的震撼。

总之,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塑造美的心灵、美的人格,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这个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这就需要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为培养造就适应新时展的具有高尚审美情趣的高素质人才而奋斗!

篇2

【关键词】

初中音乐 教学实践 创设情境 鉴赏力

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这样来评价音乐的重要作用,他说:“音乐是人一生之中最大的快乐,是人生命中的一汪清泉,也是陶冶人性情的最有效的方法。”事实上,学生一般对音乐怀有很高的兴趣,可是却并不喜欢音乐课,因为课本中设置的音乐与他们喜欢的音乐风格大相径庭,所以,教师一定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爱上民族音乐,感受经典曲目,不断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进而用音乐为他们的生活增光添彩。音乐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要将新课程理念运用到日常的音乐教学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一、转变教学观念,认真对待初中音乐课堂教学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音乐教学一直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方法,那就是过于关注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音乐的美感教育。起初,学生对音乐课充满期待,原以为能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获得美的感觉,可是后来才发现音乐课只是无数抽象音乐知识的简单堆积。

(1)植入以人为本教学思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学生来说,音乐欣赏课很难进行,教师重点应该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欣赏热情,如何具体分析音乐的场景,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等方面。举例来说,当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时,这一乐曲的内容展现的是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具有很强的叙事性。整段乐曲不但体现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相识、相爱过程,也体现出二人从抗争命运到双双化蝶的动人场景,所以,教师采用配乐诗朗诵的方法,这样,随着音乐的高低起伏,故事情节也发生着跌宕变化,学生的心沉浸在优美的乐曲之中。这样做,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态度逐渐由排斥转为接受,再到喜欢,每一次音乐课都会表现出积极的参与态度,并且能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转变传统音乐教学方式,创设交流的互动环境。再比如教唱《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曲时,教师首先对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奉献爱心的捐助活动中才会演唱这首歌曲呢?”要求学生积极思考,接着教师要求学生带着感情去朗诵歌词,充分体会歌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分析歌曲的思想内涵。然后学生跟着录音来学习歌曲的演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来选择恰当的演唱方式。这样来设计教学过程,学生的主动性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表演能够获得教师和同学的一致认可,这样,学生就会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掌握了知识。

二、整合学科资源,全面提升初中生音乐鉴赏的文化内涵

其他学科与音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为我所用,将其作为音乐教学的资源。比如体育课,可以为音乐配上恰当的韵律操动作,进而更好地展示音乐的节奏、速度和思想感情;如地理和历史,可以使学生有机会了解更多的其他国家、其他年代的不同风格的音乐和传统的音乐文化。假如把音乐看作是带有声音的色彩,那么色彩就是失去声音的音乐。

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音乐的手段来理解美术中的基础理论,感悟其中的美;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美术的手段也能够促进音乐的学习,使抽象的音乐知识变得形象和直观,所以,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科之间的联系。如在学习《春之声》时,要求学生合唱《春晓》,可是却不能由伴奏音乐,这是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于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春晓》配上色彩鲜艳的动画和背景音乐,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激发起来。在接下来的创作联系中,教师利用学生的美术知识,把《春晓》的感悟以图形的方式体现在纸上。这种新式的教学方法把学科之间的联系有机融合在一起,突出了其中的音乐特征,促进学生音乐水平的提升,加深了学生对相关学科的认识。

三、创设想象空间,不断培养初中生音乐学习的创造力

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感悟音乐深层次的内容,这样才会充分融入为我们创造的美妙环境中。教师要积极发挥学生的实践作用,引导学生在玩耍中获得对音乐的感悟,另外,教师也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

举例来说,教师可以用钢琴演奏出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用肢体语言把音乐表现出来,可以进行简单的动作,也可以舞蹈,看看哪一位学生的动作最好,反应最快。这时候的课堂气氛十分融洽,学生的参与热情也被调动起来,他们或笨拙,或优美,但是每一个人都会尽力去表现。教师和学生在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中实现了课堂教学,而且提高了学生感悟音乐的能力和肢体的协调能力。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使学生的日常生活与音乐密切相关,学生在课余也会哼唱教材中的音乐了。甚至他们在上体育课或者参加劳动的时候,也会不自觉的哼唱音乐课上的歌曲。

当代十分推崇素质教育,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要努力使音乐教学向个性化、社会化和生活化的方向靠拢,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突破传统的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中,能够更好地感受音乐中的美,从而能自觉去发现美和创造美。

总之,教师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轻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音乐能力。

【参考文献】

【1】林燕妮.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探微【J】.文理导航(上旬),2011(07)

篇3

《音乐课程标准》展示的是一种新颖的教育理念,体现出全新的设计思路,着重关注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托尔斯泰说:“音乐的魔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觉的事有所感觉,使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为可能。”音乐是能启发人想象力的特殊艺术。在当前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初中学生随着时代的发展,对音乐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音乐教育是引导学生审美发现的过程,是培养道德情操的重要手段,是推进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主要从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出发,以达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的自创自娱的开拓境界,从而有效提高初中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音乐教学对发展初中学生素质的意义

素质教育是对传统教育思想和陈旧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音乐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在我们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生数额较大,是城市及发达地区的若干倍,应为音乐素质教育的重点。音乐教育是提高农村初中孩子道德情操的重要手段。古人把音乐中的“五音”与人的性情教育联系在一起,可见古人尚知道音乐、艺术对陶冶人们思想情操的特殊作用,我们就更应该认识到音乐对学生提高素质,培养人,塑造心理的重要意义了。所以,重视音乐教育,尤其是农村初中学生的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建设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发展学生素质的具体措施

1.培养学生“音乐的耳朵”,在视听中使学生充分兴奋起来

音乐欣赏是学生聆听、感知音乐、理解音乐的最好途径,这对提高学生的感受美、鉴赏美、创作美的能力能走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而利用好课前的5-10分钟时间,让学生细细地品味老师精心备下的各种经典名曲是十分必要的,尽管在一学期不足20节音乐课的限制下,不可能欣赏到全部名曲。尤其象初中音乐教材上有许多要记忆的。如作者、代表作、乐曲自体裁及音乐专有名词等直接关系刨一个人音乐素养的形成,光靠课本上提提是不够的,必须聆听其作品,在欣赏感受其美妙意境中能够借助感性掌握得实在,这比死记硬背要强多了。虽然中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相对不成熟。但他们思想活跃、精力充沛,有很强的表现欲望。

2.在音乐教学中寓品德素质于音乐艺术美之中

初中音乐教学目标明确指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例如,在教学《国歌》时,我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同学们在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再如,《放学歌》是一首以教师护送学生放学离校为题,尽情抒发了学生对教师热爱之情的歌曲。在教学时,我注意到三拍子的叙事性及抒情性,引导学生充分投入感情,动情地歌唱。“教师辛苦了,教师再见了……”学生在演唱时情真意切,充满了对教师满腔的爱。一首好的歌(乐)曲,常使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尤其是对青少年更能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作用于他的一生。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曾鼓舞了多少爱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走上抗日最前线。今天,一曲《爱的奉献》又促使多少人慷慨解囊支援灾区,帮助素不相识的失学儿童……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提高他们对生活中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识别能力,能受到更深刻的思想教育。这样,寓思想教育于音乐教学之中,通过音乐艺术形象、音乐的内在感情来感染学生,使心灵美的花朵在他们心中悄然开放。音乐深人了学生的生活,深入了学生的心灵,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与道德认识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素质,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3.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参与教学中发展素质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音乐课也应当注意凋动一切可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每教一首新歌或聆听一段乐曲之后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在欣赏之余提提对这个作品的看法与意见,我认为这既是对学生的尊重又是让学生充分地在发挥自己的音乐才智,真正地做到了“让学生自己在学习上有提高,就必须有让学生表露自己观点的场所”,这样,教师起到了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对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事实证明长此以往,课上学生会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表现为主动回答问题,勤思考、爱提问、乐于配合等。因此我们教者要善于因势利导,尽可能制造更多的饥会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多记、多试、多唱的“三多”实践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在浓浓的兴趣中提升学生素养。

总之,在音乐教材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音乐素质应是所有音乐老师着力追求的,艺术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就必须充分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多种艺术实践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真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和美学修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