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14:43:5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自然灾害的意义,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你的梦
依然还在
­
­
让我慢慢的带着你散步
带着你的美梦
就这样
依然飞翔
­
­
让我深深的凝视你的眼
紧紧握你的手
温暖你
带着梦坚强
­
­
你的梦
依然还在
尽管
受尽磨难还有煎熬
­
­
你的梦
依然还在
请你一定不要担忧
你的梦
依然还在
请你不要放弃
­
中图分类号:[S6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0-0074-1
吉林省西部地区为半干旱严寒地区,栽植果树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果树栽植时要注意预防自然灾害,使果树能够规避风险,提高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1 冻害及其预防
冻害是指果树在休眠时期因受零下低温的伤害而造成受伤或死亡。实践经验证明,在我国,每隔十几年就出现一次周期性大冻害。
1.1 果树不同器官的冻害表现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树干冻害。温度变化剧烈而温度低的严冬,树干容易受冻害。受冻后有时形成纵裂,树皮常沿裂缝脱离木质部,严重时外卷。冻裂后随着气温上升,一般可以愈合,严重冻伤时则会整株死亡;(2)根茎冻害。根茎是树体进入休眠时最晚而结束休眠最早的部位,在秋冬季降雪早或春季回寒时最容易受伤害。根茎受冻后,树皮先变色,以后干枯,常引起树势衰弱或整株死亡;(3)枝条冻害。成熟枝条各组织中以形成层最抗寒,皮层次之,而木质部、髓部最不抗寒。因此,轻微受冻时只表现髓部变色,中等冻害时木质部变色,严重冻害时冻伤韧皮部,待形成层变色时枝条失去恢复能力,在生长期则以形成层抗寒能力最差;(4)花芽冻害。花芽的抗寒能力低于叶芽,花芽发生冻害时,花芽垫层先受冻,其次为花的原始体,生长点较抗寒,腋花芽比顶花芽抗寒能力强;(5)根系冻害。根系耐寒能力远远不如地上部,根系无休眠期,所以形成层最容易受冻,皮层次之,木质部抗寒能力最强。
1.2 如何防止冻害的发生
防止冻害的发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选择抗寒品种是防止冻害的最有效和最根本的途径;(2)高接栽培。利用抗寒能力强的砧木高接,可以提高抗寒品种的抗寒能力;(3)包草、培土防寒。对定植的幼树,为预防根茎和主干受冻,入冬前用稻草包扎在主干上,稻草的下端微留一些草脚,以利于压土。在树盘以外的行间取土,培于根茎部,土堆高约30cm左右,第二年4月上中旬解除防寒物,幼树定植后,可连续包草培土防寒2-3年;(4)树干涂白。在10月末期至11月上旬,于主干、主枝中下部和枝干交叉部位涂白。涂白不能过早,过早容易被雨水冲掉,太晚容易挂冰脱落。树干涂白后,白天可以反射光和热,减少昼夜温差,预防树干冻伤和日烧,在白涂剂中加入少量石硫合剂,还可起到消灭越冬红蜘蛛的作用。白涂剂和配制方法是:生石灰10kg,食盐1 kg,水30 kg,细豆粉或洗衣粉0.5 kg,动(植)物油0.2 kg。如果加石硫合剂,可加入1-2 kg25-30度原液。配制时,将生石灰块放入大缸里,将少量的水倒入待其沸腾化开,然后把化开的动(植)物油倒入石灰水中,充分搅拌,再加足量的水,成石灰乳液,最后倒入细豆粉和石硫合剂,搅拌均匀即可,现用现配,余下的下次禁用;(5)灌封冻水。入冬前要灌好封冻水,可以减轻冬季和春季干旱的危害。
2 霜冻、抽条(冻旱)及其预防
在我国北方部分地区特别是寒冷地区,晚霜常较早霜有更大的危害性。果树解除休眠进入状态后,抗寒能力迅速下降。特别是栽植在山南坡上的南果梨树,物候期来的早,开花提前,最容易遭到霜害,幼果有时也遭受霜害导致减产。平流霜冻和混合霜冻温度下降常较剧烈,一般防霜办法难以奏效,经常发生的地区,应从建园地点、品种选择等方面着手。出现辐射霜冻的地区,可采用熏烟法,即用易燃的干草、秸秆等与潮湿的落叶、锯末等分层交互堆起,并点火发烟。发烟堆应分布于果园四周和内部,园的上风头烟堆应密些。根据当地气象预报有霜冻的夜晚,温度可降低至5度时即可点火发烟。
幼龄果树越冬后枝干失水干枯的现象叫抽条。寒地的干旱地区果树抽条较重,其原因是越冬准备不足的果树受冻旱影响所致,早春土壤温度过低,水分冻结,根系不能吸水或吸水极少,而地上部分枝条白天蒸腾剧烈,造成植株严重失水而出现枝条干枯,最明显的特征是枝条稍尖部干枯。因此防止抽条的措施如下:一是营造农田或果树防护林,减少春季干风、大气干旱与气温骤然上升引起枝条失水;二是运用综合技术,使枝条充实,增强越冬性;三是防治浮尘子对苗木和枝条的危害;四是早春清除幼树树盘周围的积雪,以利于提高地温。
3 果树如何进行高接栽培
在干旱严寒地区栽培果树,要想提高成活率,促使果树高产和增产,最好的办法之一是对果树进行高位嫁接进行栽培,因此,在严寒地区栽植果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高接的作用
高位嫁接能增加果树的抗逆性,具体表现为:(1)增强抗性。将一些抗性稍低的品种嫁接在野生砧木或抗性强的品种树冠上,可以提高品种的抗性,如梨嫁接在山梨砧木上可抗梨树腐烂病等。高接比低接能提高品种抗寒能力1-2度;(2)提早结果,早产丰产。大树高接换头后,一般经过1-2年即可结果,4-5年即达到丰产;(3)充分利用野生资源。这样一来可以改变野果为家果,变劣果为优果。
地震惨烈
关于这次地震,《明史》中曾有过详细记载:“(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壬寅,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震如雷。渭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或城郭房屋,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数震,或累日震不止。河、渭大泛,华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
嘉靖三十二年(1553)的进士秦可大是此次地震的亲历者,他用文字记载了自己在这次地震中的经历,让人读来仿佛身临其境:“是夜,予自梦中摇撼惊醒,身反复不能贴褥,闻近榻器具若人推堕,屋瓦暴响,有万马奔腾之状。初疑盗,继疑妖祟,俄顷间,头所触墙,划然倒矣,始悟之,此地震也……家南有空地,从墙隙中疾走,比至其处,见母暨兄及弟侄咸先至,无恙,曰:‘急号汝,汝不闻耶?’盖其时万家房舍一时摧裂,声杂然塞耳,都不闻也,矧号呼哉!”
据了解,此次地震共有101个县遭受了破坏,分布于陕、甘、宁、晋、豫5省约28万平方公里。地震使当地民房、官署、庙宇、书院沦为废墟,较坚固的高大建筑物如城楼、宝塔、宫殿全部倒塌。据《陕西通志》记载,位于西安市的小雁塔为唐朝时修建,在此次地震中被震裂,塔身从十五层减少为十三层。此外,陕西渭南县境内曾有一座五指山,“如人指然,迥抱关门,嘉靖间地震后毁削无存矣”。
由于地震时正值隆冬,灾民冻死、饿死和次年瘟疫大流行造成的死者无数可计。伴随着地震,山崩、滑坡、地裂缝、地陷、地隆、水患、火灾等次生灾害也相继发生,真可谓“自古灾伤无此惨也”。
地方救助
地震发生后,陕西等地的地方官员第一时间便将灾情上报给了中央。因为按照当时的规定,一旦出现隐瞒灾情不报的情况,该省督抚罚俸一年;如果延误上报时间超过三个月,地方官就会被革职。
然而,由于古代交通不便,灾情到达京城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此外,中央在接到灾情汇报后,需要通过层层审批,政令才能到达山区。朝廷派出的赈灾官员――户部左侍郎邹守愚到达灾区时,已经是次年二月了。在过去的三个月的时间里,地方官员和当地缙绅便成为灾后救助的中流砥柱。
为了抗震救灾,当地官员和缙绅不仅拿出自己的俸禄捐款赈灾,还组织民间力量修缮建筑,维护治安。陕西华阴县知县何祥时一边出力帮助百姓“疏渠筑堰”,一边掏出自己的俸禄银子修缮“学宫”;华州知县杨彩见地震后老百姓“蜂起掠食”,便以当地政府的名义“借富家粟,以赈穷乏”,通过果断的措施解决了灾民的生活问题,为后续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了铺垫。
陕西地区地震后又遭水灾,许多房屋被淹没。渭南县缙绅张羽毫不犹豫地将自己一所空置的宅院腾出来,让所有受灾的邻居有了暂时的安身之所;韩城县的党孟是当地有名的富商,地震发生后,他拿出乡民欠债的所有契约,当场烧毁,并表示:“岁厄如此,不忍相迫也。”
此外,地方官员还承担着地震后禁暴安良的责任。据记载,嘉靖大地震发生之后,很多地方都先后出现了“乘变起乱,讹言可畏”的情况。陕西渭南县由于县令在地震中死亡,地方失去了主事者,一时间“恶少肆掠,大乱”。幸亏陕西巡抚得知情况后及时决断,下令缉捕盗贼,同时当众斩杀了几个带头抢劫的流氓,才平息了一场混乱。
朝廷赈灾
在明代,中央政府得到灾情报告后,会临时派遣钦差大臣前往震区坐镇抗灾,由于当时没有专门的赈灾机构,救灾工作一般由户部来承担。嘉靖大地震后,朝廷派往灾区的钦差大臣便是当时的户部左侍郎邹守愚。
邹守愚于嘉靖三十五年(1557)二月到达陕西后,立刻指挥地方官员共同救灾,同时从周围的无灾地区选拔政绩优秀的官员前来协助,以维护灾区的正常秩序。当时的进士朱茹便受命从河南新蔡县令的任上临时抽调到华州,主持救灾工作。
邹守愚的另外一项重要任务,是向灾区发放朝廷的专项救济款和减免当地百姓的赋役。当然,这些救济款并不是平均给予广大灾民,而是根据年龄、性别、受灾程度等的不同来进行分配,从而使每一个灾民都受益。
嘉靖三十五年二月,朝廷下令“以地震发银四万两赈山西平阳府、陕西延安府诸属县,并蠲免税粮有差”;同年四月,又颁布命令,“以陕西地震,诏发太仓银万两于延绥、一万两于宁夏、一万五千两于甘肃、一万两于固原,协济民屯兵饷……停免夏税。”
明代中后期吏治腐败,国库空虚。由于当年财政全部用于救灾,导致嘉靖三十四年财政亏空229万两白银,嘉靖三十五年亏空186万两白银(《明世宗实录》)。尽管灾难频发对于明朝政府来说可谓雪上加霜,但这些专项救济款还是陆续地发放到了灾民的手中。
祭祀反省
在古代社会,人们常常将灾害归结为上天的惩罚。所以每次地震发生后,在位的天子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下“罪己诏”,检讨自己的过失,祈求上天的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