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14:44:4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篇1

1、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煤炭生产的安全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煤矿事故中瓦斯事故一直是各种事故中破坏最大的,剩下的还有水灾事故、顶板事故、火灾事故、爆炸事故、运输事故、煤尘事故、放炮事故等等,这些事故的频发,不仅给煤炭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也给遇难家属带来了失去亲人的无尽痛苦,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06-2011年间,各种煤炭事故共发生一千余次,死亡人数五千二百余人,可见煤炭安全事故之多,危害之大,故探讨煤炭安全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近期发生的煤炭安全事故来看,大部分是由于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意识不强、设备不到位、安全生产投入不足等原因造成的,而要从根本上解决煤炭安全生产问题,除了加大科技投入外,还需要从煤炭企业入手,提高企业的整体安全生产意识,加大投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由此可见,对煤炭安全生产进行探讨是很必要的,本文以下内容将对煤炭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仅供参考。

2、煤炭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2.1、部分煤炭企业追求经济利益,对安全生产投入不足

安全投入不足是造成当前煤矿安全生产被动局面的关键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单位及集体、个人承包中短期行为所带来的负效应。具体表现在承包者只顾眼前利益,拼人力,拼设备,重生产,轻安全,“要煤要钱不要命”;生产任务指标不合理,搞得工人只顾忙于生产,精力疲惫不堪。二是煤炭产销失衡,经济效益上不去,安全措施资金严重短缺,致使在安全投入方面形成一个大的缺口,对安全设施无力更换,从而使事故隐患增加。还有安全技术管理和职工的安全技术培训所需资金,也远远适应不了安全生产的需要。

2.2、煤矿安全检查和安全隐患整改落实不到位

有的煤炭管理部门未按照目标责任书要求对煤矿检查到位,有的只有检查,没有落实,有的未建立安全隐患检查和安全隐患整改跟踪落实档案。没有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颁发的《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要求找差距,抓整改。

2.3、企业技术管理薄弱

由于煤炭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一线有经验的工人流失严重,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又不愿到企业工作,企业人才严重缺乏;一些煤矿不绘制采掘工程平面图和通风系统图,采区和采掘工作面无设计,不编制采掘作业计划和作业规程,有的煤矿不按设计施工作业;石门揭煤、巷道贯通、过断层和采煤工作面初采初放等不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忽视生产技术管理,采掘布置不合理,采掘失调严重;一些突出矿井、水害严重的矿井和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的矿井,采取的综合防突、防治水和防尘措施缺乏针对性。

2.4、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

一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企业安全制度、安全培训、安全投入等方面与法律法规要求差距较大,安全生产管理混乱,甚至有些企业不顾职工生命安全,违法违规生产。有的地方领导干部特别是县乡两级领导干部安全生产意识不强,在安全生产上投入的精力不够,有的甚至存在失职渎职、、纵容和庇护非法生产行为。

2.5、一线工人文化素质不高,安全意识淡薄

在矿山,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并在城市难以找到工作的农民工居多,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少,新工人多,有技能的老工人少,没有经过系统安全培训缺乏安全意识的多,经过系统安全培训安全意识强的少。

3、要解决煤炭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3.1、企业应从管理方面着手,采取安全生产措施

①实行安全目标责任制。自上而下要有明确的安全指标和奋斗目标,并逐级签订安全目标责任状。把安全由软指标变为硬指标考核,要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把安全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单位评选、达标、分配和职工晋级、奖惩的主要依据。②严格各项制度的落实,降低伤亡事故的发生。一要针对实际,制定和完善煤矿采掘作业规程,并进一步明确有关管理人员的责任;二要完善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违章行为;三要建立严格安全检查制度,全力整改安全隐患,特别要注重抓好日常安全检查,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③强化安全生产管理过程,构建技术人员队伍,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素质。不论是乡镇煤矿企业还是国有重点企业都要加强技术人员的培养建设投入工作的执行力度,大力开展人员岗位系统培训,将安全生产管理与工程技术人员送定期送外去深造、学习,提高他们的安全生产观念、意识,以及丰富自身视野。

3.2、政府管理部门应强化对煤矿的定期监察、重点监察和专项监察

严格安全生产准入,严厉打击违法开工建设、违法组织生产的行为。加大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和对停产整顿矿井的监管力度。

3.3、改善煤炭安全生产状况的技术措施

①井下通风设施布置。主要进、回风巷之间的每个联络巷中,必须砌筑永久性风墙,需要使用的联络巷及风井安全出口,必须按设计安设两道连锁的正向风门和两道反向风门;采空区必须及时封闭,必须随采煤工作面的推进,逐个封闭通至采空区的联通巷道。工作面开采结束后,必须在所有与采区相通的巷道中设置密闭墙,全部封闭采空区;控制风流的风门、风墙、风桥、风窗等设施必须可靠,不应在倾斜运输巷中设置风门,如果必须设置风门,应安设自动门或设专人管理。②采取措施防止漏风的发生。采煤工作面设计采用后退式开采,减少采空区漏风;回采后的采区、采面、废弃的巷道及时设置密闭墙,减少采空区漏风量;系统发生变化后,及时调整通风系统,避免矿井各地点压差发生变化而导致漏风量增加;主要风门设置两道连锁的风门,防止风流短路或漏风。对设在运输线上的通风调节风门应设专人管理。风墙、风门等通风构筑物设置在围岩坚固、地压稳定的地点,并进行刻槽。③靠科技进步,合理集中生产,走集中生产、机械化生产的高产高效路子。如综采放顶煤工艺的全面推广是高度集中化生产的有力体现。④开采布署应为预防煤层自燃创造基本条件,原则上不设计联合布置、邻带同时开采,避免上、下煤层的采空区和邻带煤层导通后漏风,引起煤层自燃。相邻区段尽量少打横穿小眼,并确保横穿小眼不漏风。可实行无煤柱开采,隔离煤柱的留设要考虑防火的要求,且避免煤柱被压裂自燃。煤柱中不得掘进巷道,煤层巷道应全部“揭顶”布置,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⑤瓦斯抽采系统运行前,必须对瓦斯抽采泵及管路系统进行全面检查维修,检查内容:瓦斯抽采泵电器设备,水电闭锁、瓦斯电闭锁、供水及排水系统等。正负压侧管路的密封,管路内的锈垢等,确认无问题方可正常运行。⑥除应配足安全监控一般设备外,还应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配备温度和一氧化碳传感器,并配备红外线便携式测温仪,对重点防范区域,班长配备便携式多参数检测器,进行定时、定点、定人的观测和预报。对井下煤层自燃进行预测预报,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结尾

以上内容首先对煤炭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介绍,随后提出了煤炭安全生产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但是作者深知,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并注重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煤炭安全生产水平,有效遏制煤炭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篇2

2、2019年上半年安全生产管理处共组织职业健康、隐患排查、劳保防护佩戴、应急救护、电气知识案例学习等培训共计13次,参训人数合计289人次:其中新进员工三级安全教育1人次,转岗员工6人次,常规教育培训277人次。教育培训率达到100%。

3、对车间设备设施、锅炉运行情况、压力容器、压力表等附件进行检查。结合集团、股份公司关于开展安全生产“百日攻坚战”、春季安全生产大检查等文件要求,组织员工对公司内的杂物、干草进行清理。共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10次,共发现隐患3项,现已全部完成整改,整改率达100%。

4、按照《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环境保护法》及《辽宁省安全生产党政同责暂行规定》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今年年初公司安委会成员进行调整,完善了公司安全生产组织机构,配备了安全专职、兼职管理人员。

5、与公司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状,明确各级人员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并在日常生产中贯彻执行,促进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 

6、进一步完善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体系。2019年上半年建立健全安全操作规程4个,并建立危险告知卡,使得公司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更加健全完善。

7、2019年上半年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5人参加安监局举办的安全培训班。

8、4月份结合集团、股份公司下发的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方案的要求,积极组织相关部门展开讨论,成立应急领导小组、建立组织机构、制定应急响应程序、应急措施,完善物资储备等工作。确保应急处置方案与公司的实际情况更加契合,在应急处置中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方面得到较大改善。

9、4月份根据集团和股份公司文件要求,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到金杯车辆公司进行一个月的学习机交流,学习内容: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管理规定、应急处置预案等。

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受物料供应的影响,不能按计划下达的月份执行生产计划,致使生产作业计划频繁调整和结转。

2、试制计划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不能有效及时的解决,影响试制产品的生产进度。

篇3

我国是个大国,安全生产问题突出。全国现有各类企业800多万家,有2.6万处煤矿,10.2万处非煤矿山;有汽车2830万,辆,加上摩托车、农用车辆,机动车保有量1.1亿辆;7万多座加油站,1.44万处铁路与公路交叉道口,每天1万多架次民航起落飞机,每天150多万艘大小船只在内河和海上漂泊行驶。据近年来的统计数据分析,每年全国因为各类事故死亡10万多人,伤残70多万人,加上职业危害,一年就有近百万的家庭因为安全生产事故造成了不幸。目前。安全生产形势的主要特点是:

一是事故总量下降。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社会生产规模急剧扩大,我国开始进入新一轮事故高发期。事故死亡人数连年增加,2002年达到139393人的历史最高点。经过努力,2007年与2002年相比,亿元GDP事故死亡率从1.33降到了0.413。十万工矿商贸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从4.05降到3.05,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从13.7降到了5.1,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从4.94降到了1.485。2007年全国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9.3%和10.1%。 二是煤矿事故逐年下降。2003-2006年,煤矿事故平均每年减少350起、562人。年均降幅8%。2007年煤矿事故起数2421起。比上年下降17.8%,死亡人数3786人。比上年下降20.2%。

三是重点行业领域取得成效。2007年道路交通事故死亡同比减少7806人、下降8.7%:铁路交通事故死亡同比减少2595人、下降45.1%。民航飞行、危险化学品、农业机械、火灾、金属非金属矿山、水上交通、烟花爆竹等事故均有幅度不等的下降。

四是重特大事故明显减少。2007年3-9人较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0.6%和9.4%,10人以上重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0.4%和3.5%。

五是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2007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了506376起,死亡人数达101480人。当前事故总量仍然偏大,一些行业领域事故多发的现状尚未扭转,一些地方安全状况不稳定。重特大事故上升。部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一些地方安全监管力度层层衰减,影响安全生产的诸多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

二、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经济增长方式和管理手段比较落后。安全生产基础薄弱。抵御事故灾害的能力不强,当前存在八个方面突出问题:

(一)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一是生产安全准入门槛低。从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看。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片面强调经济发展,争相降低门槛特别是安全生产准入门槛招商引资,致使大量企业的立项、建设、准入过程把关不严,安全隐患严重。二是安全保障能力差。大量中小企业生产条件简陋。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还比较落后,安全设施不到位。三是非公企业安全生产问题多。非公有制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不少非公有制企业目前尚处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投入不到位,生产规模小。工艺极落后,装备水平低,技术条件差。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不到位,而且大多数企业缺乏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能力,安全保障程度严重不足。近两年非公有制小企业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占总量比例高达74%和72%左右。

(二)经济增长方式落后。我国每年用了全世界31%的煤炭、29%的钢材、8%的石油、45%的水泥,创造了全世界4%的GDP。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给生产安全带来严重压力。一是经济快速增长对安全生产带来了挑战。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流物流量增大。交通运输的规模急剧扩大。相关的各类企业、交通工具、道路、从业人员不断增多,对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压力。二是经济增长方式落后。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率、低回报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市场准入门槛低,低水平建设重复。多数小煤矿仍采用落后的采煤方法。事故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三是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有上亿劳动者从业环境存在职业危害。截至2007年底,尘肺病累计报告病例58万例。现有尘肺病患者44万人、疑似患者60万人。

(三)安全生产基础薄弱。我国工业化的深层次、基础性问题突出。一是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一些行业、领域和地区安全状况比较差,生产装置、设备老化,维修和更新改造不落实,管理混乱,安全保障能力低下。二是长期安全投入不足。特别是煤矿、重化工企业。目前我国煤炭产量约占全球的33%。煤矿事故死亡人数约占79%,比一些发展中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由于生产安全欠账多,一些企业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特别是小企业,点多面广。治理难度大。三是安全科技进步进展缓慢。工艺落后、安全生产条件差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改变。

(四)安全生产意识淡漠。许多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安全意识淡漠,安全知识缺乏。安全行为不规范。违规违章所造成的。一是安全给政绩让路。有些地方、部门、单位的领导重经济发展、轻安全的现象依然存在,没有把安全生产摆上重要位置,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二是安全给效益让路。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轻安全生产。不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定的安全生产保障措施,把一切精力用在片面追求任务的完成、效益的最大化上。甚至牺牲从业人员的生命和健康追逐利润。三是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差。从业人员安全生产防范意识较为淡薄。缺乏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存在冒险蛮干、违章作业的现象。四是全社会安全意识淡薄。全社会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法规观念仍然比较淡薄。

(五)农民工安全问题突出。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量大。2004年我国的城镇化率40.5%,每年增加0.5%,已经有1亿3千万农村劳动力转移。还有1亿农民等着劳动力转移。农村劳动力进城大多从事苦、伤、累、险的工作,加上文化素质不高,安全作业能力弱,易引发事故。二是低素质劳动力比较集中。非公有制企业既是社会就业的主要场所,也是低素质劳动力比较集中的领域。以私营、个体小煤矿为例,约95%以上的小煤矿从业人员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其中30%左右的为小学以下甚至文盲,而且这些企业自我培训教育的能力极低,无力进行岗位培训,也不重视员工培训,导致伤亡事故多发。

(六)安全生产管理弱化。一是行业管理弱化。不少行业安全生产标准、技术规程、设计规范,已不适应需要,但没有得到及时修订;行业的重大技术攻关也缺失,许多问题没有解决。二是企业安全管理松懈。不少企业规章制度不健全,事故隐患普遍存在,违规违章作业普遍存在。为数众多的非公有制企业是由家庭工场、小作坊发展起来的,在安全生产方面既有不重视的问题,也存在着无人管和不会管、管不好的问题。三是企业主体责任没落实。

(七)安全责任制不落实。一是缺乏有效性。一些地方和单位的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没有层层落实责任。造成安全生产责任悬空。二是缺乏可操作性。有的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内容不具体,没有对责任制目标进行分解、细化。没有具体措施和有效办法,难以有力贯彻执行。三是缺乏监督性。一些地方和单位对责任制落实情况的跟踪、监督、检查力度不够,工作浮在面上,没有落到实处,特别是在县、乡、村、企业不落实不到位。

(八)安全生产执法权威性不够。一是安全生产立法滞后。我国虽然先后制定了一些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规,但一直没有一部比较完整的、规范全国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生产工作的综合性法律。二是安全监管工作还不适应形势的要求。由于安全生产监管职能的调整不久,机构、队伍虽大部分组建起来,但业务还不十分熟悉,工作还没有完全跟上来。加之在法规建设、制度建设、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等方面还很滞后,也还存在着较多的不适应。三是安监系统依法行政的能力水平待于提高。一些监管监察人员法律素质不高,法治观念和执法意识不强。执法工作中存在着“理不直、气不壮、腰不硬、刀不快”的状况。四是安全生产机制不适应形势。目前对安全生产相关经济政策的研究不够,出台不多,更不配套。有的还处于刚刚起步和探索阶段。同时,执法犯法和腐败行为时有发生。

三、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对策思路

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要突出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要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以人为本”的方针,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切实提高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把安全生产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总体规划。纳入干部政绩考核内容,统一部署,同步推进,同时考核。切实抓好落实。

(二)要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建立和落实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是抓好安全生产的关键。一是各级政府要对本辖区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政府主要负责人是当地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要对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确保一方平安。政府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要负起具体领导责任。分管其它工作的领导,也要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对分管范围的安全工作负责。二是各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的部门,都要把安全生产工作列入本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抓好落实。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综合监管的职责,依法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加强执法监督。政府各有关部门也都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安全生产工作依法实施监督管理。三是各类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其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依法保障必需的安全投入,加强安全管理,形成自我约束、不断完善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要通过落实责任制,建立起职责明确、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三)要强化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加强和改善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是强化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一是不断提高全民安全文化素质。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运用多种方式和多种渠道,宣传安全生产科学道理,灌输安全生产科学知识,倡导安全生产科学态度,强化全社会、全民族的安全意识。二是要发挥企业主体责任的作用。要把安全生产工作的立足点放在企业自主负责上,使安全管理作为企业的自觉行动。真正把非公有制及中小企业的安全监管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加大安全生产培训力度。要搞好对企业经营者、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以及新员工的安全培训。特别是对非公有制经济成份的企业法人和个体业主,要分期分批依法进行强制性安全培训。四是严格市场准入。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加强源头管理。防止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进入生产领域。五是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引导各类企业建立健全各环节、各岗位的安全质量工作标准,规范安全生产行为。六是在高危行业生产企业提取安全费用制度、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提高企业安全事故伤亡赔偿标准。七是进一步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的科技含量。加强安全科技的研究。针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一些安全生产技术性难题,组织力量调查研究,开展科技攻关。同时,要及时严重危及安全的落后技术、工艺和产品的淘汰目录,引导企业加快设备更新改造。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提高安全装备水平。八是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坚持安全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相结合、与企业管理相结合。推进安全意识形态建设,把安全第一、遵章守法、“三不伤害”等安全理念变为企业负责人和职工群众的自觉行动。

(四)要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夯实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是生产安全的根本保障。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增加安全生产资金投入。是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适应向公共财政转型的需要。各级政府要逐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社会公共安全事故隐患的整治投入,对历史遗留的重大隐患要加快整改,弥补安全欠账。二是生产经营单位要依法加大安全投入。各种所有制企业都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安全设施建设,淘汰危及安全的工艺设备。抓好隐患整治,逐步完善安全生产设施。三是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经济政策。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全面落实安全费用提取和风险抵押金政策。做到应提尽提,应缴尽缴,专歉专用。对不按规定提取、使用安全费用的,要依法予以严肃查处。四是要在高危企业积极推行雇主责任险和商业人身意外伤害险,强化企业安全责任意识。减轻企业事故赔付成本,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五)要把安全生产纳入法制建设轨道。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发生变化后。需要通过立法理顺负责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和负责某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部门之间的关系,避免在具体问题上因职责不清而产生的扯皮现象。要健全《安全生产法》的配套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标准,逐步建立健全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用法律法规来规范政府、企业、职工和公民的安全行为。

(六)要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