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环境卫生的意识

环境卫生的意识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02:25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环境卫生的意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环境卫生的意识

篇1

卫生事业发展经济环境

(一)经济增长速度快,医疗投入不足

2011年生产总值14246.11亿元,比2010年增长14.3%。2000年至2009年,内蒙古GDP年均增长幅度达到18.7%,位列西部12个省区首位。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更好促进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可能。但从全国来看,卫生事业支出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列23位,在西部12个省区中列第7位;2008年全区卫生事业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为2.53%,低于全国5.1%的平均水平。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2001年至2009年6月底,国家投资达51亿元,要求地方配套27亿元,由于基本建设项目自治区没有安排配套资金,盟市、旗县也没有相应配套,造成一些项目工程进展慢,尾欠款较多,建设单位不堪负重。在城市,大型医院基本上依靠贷款发展建设。调研中发现,赤峰市医院年财政拨款只有32万元,通辽市医院年财政拨款只有200万元。由于投入严重不足,加之历史欠账太多,一医疗卫生单位运转困难,服务任务难以落实。

(二)区域经济失衡,卫生资源配置不均

在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状况也比较严重。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二元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呼包鄂地区遥遥领先蒙东和蒙西地区,经济比重占到全区一半以上,特别是呼包鄂地区在经济总量、经济效益、消费规模、投资规模、产业发展等方面全面处于领先地位。2010年,各盟市GDP数据显示,排名第一的鄂尔多斯市GDP总值为2643亿元,排名最后一位的兴安盟GDP总值为260亿元,两者相差10倍还多。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也加剧了地区之间卫生发展的不平衡,这应是未来卫生事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

(三)结构性矛盾突出,医疗保障负担重

内蒙古的结构性矛盾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单一,传统农牧业占主导地位、传统工业化特征明显,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增长主要靠第二产业带动。经济增长在产业上过于依赖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在需求上过于依赖投资。从产业结构来看,2011年全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产业比例为9.2∶56.8∶34。就业人群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第二产业的各类企业,防治职业病的重点是在各类的厂矿企业;而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大量转移,提示职业病防治也需要更多地关注第三产业人群。原有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主要针对的是公有部门的人群,而所有制结构调整所产生大量的非公就业者和一部分自由职业者,其产生的问题对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特别是随着社会结构的调整,对于一部分游离于社会主体之外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医疗服务和保障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

改善经济环境的对策

(一)着力发展地区经济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卫生事业发展的水平。治病救人、满足社会的基本卫生需求、促进全民健康水平提高是卫生事业发展的三个层次目标。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卫生发展这三个层次目标的实现程度。首先,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保证医疗技术和水平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每一个人解除身心痛苦,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其次,只有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府和社会才可能在预防保健、医疗服务等领域投入更多的社会资源,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基本卫生需求。最后,通过经济发展从而促进健康状况快速改善,并从根本上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从而实现全民健康水平提高的目标。

(二)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在对卫生发展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的时候,对各盟市卫生事业发展外部环境的分析是也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同样,各盟市内部各旗县的社会经济环境也各不相同。我们在关注整体水平的同时,一定要看到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方面发展的不平衡;在提高总体水平的同时,更要着力解决这种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卫生发展的不均衡因素,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卫生发展对策,促进卫生发展的均衡性,实现卫生公平发展。

篇2

1、乙方负责大楼内1楼门厅、1-4楼所有楼梯及卫生间的卫生清洁工作;

2、乙方负责大楼外门厅前空地及其两侧小过道的环境卫生清洁工作;

3、甲方每月支付乙方劳务费1000元(人民币),时间从2019年9月1日开始计算;

4、甲方要求乙方每天都要打扫包干区的卫生,并做到干净、整洁。甲方将不定期检查,如发现包干区卫生赃乱差,则会责令乙方整改,并视整改情况作出是否扣款处理。

篇3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一、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规划不合理

大部分中小城市在旧城改造后和新区建设时,环卫基础设施没有同时规划建设,造成选址难、建设难。已经建成的设施既不配套,分布又不合理。由于城市规划的不合理和利益驱动,原有的公厕改装成了门店,城区公共厕所少。露天垃圾网站由于长时间暴露在外,晴天灰尘飞扬,雨天污水遍地,影响市容观瞻。

(二)环卫投入不足

基层城市的经济发展受较多因素的限制和影响面对的形势比较困难,更有一些位于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较慢,市场经济发育缓慢,体系不完善,没有大型骨干企业,农业产业唱主角,群众的思想观念落后,致使经济效益不高,地方财政压力较大。政府部门虽然主观上重视,可是财政压力较大,缺乏更多的资金用于改善环卫建设事业的发展,最终促成环卫工作不良循环的发展态势。

(三)对城市卫生重视度不够

城市环境卫生管理要想真正的落实,则必须法制化、市场化和明确社会管理的思想和观念,而各地的政府的工作重心都是针对于城市建设的大项目和城市发展的经济效益,对城市的环境卫生管理不够重视,忽视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更别说法制化与市场化了。

(四)各个职能部门配合不合理

城市环境卫生保护措施的建设是离不开各个职能部门相互搭配的,比如对于一座垃圾消纳场来说,他的建设需要发政委部门、规划建设部门、国土单位、环保部门、林业单位、财政部门、城管部门等办事处共同参与,如果这些部门不能够进行良好的合作、良好的配合,就不能够进行协调统一的工作,就会使垃圾消纳场的建设工期不断的增长,所以说各个职能部门的配合是至关重要的。

(五)管理体制不健全

城市的环境卫生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又精细的工作,涉及面比较广泛,比如要涉及到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国土部门、城管部门、街道管理部门和社会教育部门等各个方面,在此则需要各个部门能够和谐统一的进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而当今大多数城市都是仅凭环卫部门在进行城市环境卫生的管理工作,这样是顾头不顾尾的。

二、对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问题的建议

(一)明确责任,综合管理,是实现环境卫生长效管理的关键

城市环境卫生,是城市管理相关职能部门的共同职责,全面治理和维护城市环境卫生仅仅靠环卫部门是不够的,同时还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协作。营造良好的环境卫生管理的社会环境,形成人人参与、共同管理、个个有责的良好氛围。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要主动加强与街道、小区、房产开发商之间的协调,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之间的沟通,加强与所属区域政府的联系,落实好区域间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责任区,不留管理和作业的重复点、空白点,避免空位、缺位和盲区。对重点地区和易造成脏乱的难点地区,要严格按照责任界定,采用挂牌方式将责任区域、地段、责任单位、工作标准予以公示,做到范围明确、内容公开、责任到位。从而促进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责任的落实、对工作效果的有效监督,推动城市环境卫生治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办法,开展环卫队伍政治业务教育,法律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业务工作综合素质水平。建立和完善内部考核、监督、激励和约束机制。实行分工负责制,绩效工资制,责任追究制,奖惩兑现制,末位淘汰制等,提高从业人员严格管理、文明执法、优质服务的标准。

(二)将行政手段与市场手段进行有机结合

为了切实地做好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将行政手段与市场手段进行有机结合就是不错的环境保护与管理措施。比如:变生态环境的无偿使用变为有偿使用;对企业的排污费进行改革;对于环境保护的项目提供优先优惠的贷款;建立健全的环境税征收制度,对于那些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的行为征收自然资源税,对于那些产生环境污染物的行为征收污染税等。

(三)发挥主动性,拓宽经济来源,弥补经费不足

一是环卫行业实行承包管理,实行简政放权,让基层负责人独立经营。二是开办环卫服务公司,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实行企业化经营。三是用市场手段经营环卫设施。按照经营城市的方式,向社会公开拍卖环卫设施管理权,吸引社会资金按规划统一建设公厕、垃圾转运站等环卫设施,形成政府投资引导、社会投资主导,既有政府行为、更有市场手段的多元化投资新格局。

(四)城市垃圾减量化与资源化

鼓励在全社会所有的部门推广废物最小量化,力争建设“零垃圾填埋和零废物”的循环型社会。可回收的废品包括纸张、塑料、金属罐、玻璃瓶和旧衣服等。为引导和方便居民小区(组屋、有地房产和私人公寓)的废物循环,垃圾箱要设置分类,在人流众多的公共场合也有这样的废品回收箱。 大力开展城市垃圾的回收综合利用, 提高回收利用率城市生活垃圾中的纸类、塑料、织物、玻璃金属、动物骨头等是重要的再生资源, 因此, 要大力扶持垃圾的资源再生和综合利用工作。同时, 对于可堆腐的生活垃圾经高温堆肥处理后, 可加工成有机肥料, 支持农业生产。总之,通过垃圾的分类回收、资源再生,来保持城市良好的卫生环境。

(五)分级管理的原则

我国城市管理是以市、区、街道三个层次组成的,要对城市环境实行全方位的管理必须实行“二级政府、三级管理”。一级是市政府管理,负责对全市整体动态因素的管理。一级是区政府管理,负责对本区动态因素的管理。一级是街道办事处及其居民委员会管理,负责对小区和群众自治的管理。三级管理不是各自为政、块块分割,而是统一指挥下的有机的协调管理。在三级管理中,街道一级如何发挥关键作用,这一问题应该日益提升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来加以思考和研究,因为从城市环境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向看,只有有效地实现管理重心的下移,把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的各项管理工作纳入街道、居委会、小区管理的范畴,并成为其主要工作,才能真正保证城市市容环境管理的各项职能落到实处。

(六)选择合理的城市垃圾处理的技术路线

城市垃圾处理的技术路线是指垃圾末端处理所采用的技术、工艺体系及其优先级别、结构层次的部署或规划。它是实现垃圾管理策略的中心环节和关键。技术路线的确定同样需要遵循一些普遍原则,还要将本地实际与前沿发展趋势结合起来,对比筛选出可行的经济性方案。首先,城市垃圾处理技术路线的选择应以城市垃圾的本身特性为依据,以最大程度的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为标准,即在保证处理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实现垃圾的减容和减量,并尽可能地回收利用其处理过程所产生的资源和能源,以提高处理过程的经济性。其次,要充分考虑技术工艺的适应性和当地的经济、技术条件,不能盲目引进高成本的高新尖端的技术设备,还必须保证处理对象始终符合所选择的工艺要求。

(七)增强环境执法力度

在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相关法规的基础上,还必须要将其落到实处,增强环境执法的力度,提高环境执法的地位,这样才能够促使国家与地方环境行政法规发挥真正的环境保护与管理作用。除此之外,必须要做的就是摆正环境监理人员的位置,令其真正以公务员的身份执行环境执法的任务。

三、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城市的环境卫生的要求也不断增多。于此同时,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的不断增多,使得城市环境十分的复杂,加大了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难度。笔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为提供城市环境卫生的管理水平做出一些贡献。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