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0:03:3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公园道路规划,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关键词:
市政园林工程;道路;合理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4022002
1市政园林工程中道路设计概述
1.1主体道路类型
主体道路穿插在整个园林内的所有基础设施和每一处的景点,由它构成了整个园林的主体框架,所以,一般的主体园路的布置会比较宽阔。依据各异的园林特点,主园路的规格范围一般是在3——8米,这个标准从规格上完全可以符合消防车辆经过的要求。从道路表面结构来讲,一般的是采用碎石拼接、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预制混凝土或者较厚大理石等。在道路图案的设计选择上,全园主要道路需要大致选取和园林的表现内涵、主题保持一样。
1.2次体道路类型
次体道路接洽着景观的各个汇聚点,是沟通着各节点内部的次要脉络,连接着其他主要景观节点,并且能够辅助着主体道路。因为照顾到不同的游人的不同需要,在布局上还应该在不同的节点之间设置捷径方便到达。园林道路在宽度上的设计要依据园林的人流量、游人总数、功能的要求以及其他的因素来制定。一般的,一个人行走的园林道路宽度应该在0.6到1.0米之间,两个人行走的园林道路宽度应该在1到2米之间,而三个人行走的园林道路应该设计宽度在2.0至2.5米。次体道路在设计弯曲度上面总体上来讲都会超过主体道路,而且蜿蜒曲折富有弹性。另外,在这些次体道路之间应该还含有可供游人们赏玩、嬉戏的小路,这是必不可少的。
1.3市政园林工程中道路的意义
在园林绿地中,园路具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在园林工程各景区的景点之间,它如人体脉络一般贯穿其中。园路在疏通引导交通、导引人流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它把园林绿地空间划成了各种大小、各种形状、功能不一的板块。所以,园路的设计规划,将直接影响到景观是否组织得当,人流交通是否通畅,绿地空间各功能是否划分合理,对园林绿地整体规划的合理性起着举重若轻的作用跟意义。
2市政园林工程中道路的合理规划与设计存在的问题
2.1市政园林工程中道路的设计缺陷[HJ1.2mm]
首先,因为和设计相关的人员的诸多观点的影响,时常由于过于自信而将一些本来拥有一定的美丽地形而存在的景点给消除了(景点之间出现重影,不仔细观察是分辨不出来的),让其变成了无人问津的状态,最终导致园路自身失去了应有的强烈的立体感觉,更加严重的影响是会将比较平缓的地点变成一个比较突起的小土丘,使得园林道路突兀的变成弯弯绕绕的曲路。
其次,在对待环境的问题上,有些园路也设计的不是很合宜。比如:园路跟圆形的花坛相切的形式,大多都不符合所要求的,这就导致了园林的整体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显得搭配不够完整,没有设计当初存在的美感。
2.2市政园林工程中道路的规划不够合理
第一,市政园林的整体布局在形成的方式上主要包括三种——自然形成式、混合搭配行式和一般规划行式。在目前的市政园林建造中,在这三种方式却出现了这种问题:整体的市政园林完全没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终点景观和建筑物的时候,园林中却出现了一系列的断头路、回头路,严重违背了以美为主题的设计原则,这种错误是致命的。
第二,如果在园林绿地规划中某些园路占的面积数量关系之间不适合,这将会不利于交通,可能会引起人们在右上游赏园林的时候踩踏绿地情况的发生。同样的,如果在一些园林道路的设计上,园林道路设计过多过密,这往往将大大的影响整个园林景观的整体表现,并且这会过多的产生浪费资源跟财力。
第三,园路交叉口的规划设计不合理。一些园路设计的交叉口夹角过小,转弯半径没有在设计的时候考虑进去,这样经常会导致图快捷的人们踩踏绿地的情况发生。相应的,交叉口相交路设计的数量过多也不行,这样会使得游人们在交叉处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
3市政园林工程中道路的合理规划和道路的设计探讨
3.1市政园林工程中道路的合理规划
3.1.1因地制宜的原则
在园路的整体分布上,不仅要根据园林建设的设计式样,而且还要因地制宜,与当地的地形相结合来设计规划。园林道路更多的是曲的比弯的好、自然的比人工刻意杜撰的好,整体形势要行云流水般自然。
3.1.2满足实用功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园林道路的设计的原则应该首先要按照满足供人行走,这就是要求在设计规划园林道路的时候一定要想到人们的行走习惯,一定要以人为本,符合大众的需要。否则会产生园林绿地被踩、园路几乎无人行走的破坏和浪费现象。
3.1.3园路的环绕性,切记设计无目的、死胡同的园路
在园林工程的建设中,要考虑到道路的环绕性,以使道路构成一个畅行无阻的网络。应该严格避讳的是导致设计的道路散漫甚至使人无路可走的尴尬局面。
园林设计工作者要从大局着手,放眼整个园林景观,融合景观道路跟另外的一些特征,使得整个园林景观和谐统一并且形成一定的境界。
3.2市政园林工程中道路的设计探讨
3.2.1园路路口设计
园林路口的设计在园林道路的修建中也是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三岔路口在自然式园林道路系统中比较多些,十字路口则在规划式园路系统比较常见,但是根据园林的游玩性来讲,应该设置多些的三岔路口。
当道路两边相交的时候,更多的是选用正向交互的手段;如果两段道路是斜着相交并且斜向交角度是呈锐角,这个角度要力求不能小于55度。角度不能过小,否则会造成汽车不容易过弯,人们会在行进的时候踩踏绿地。在道路的转弯处,应该把路口尽量设计成圆形的转角。
一般的讲,路口是应该有景点和特点的。一些花台、花坛等等会出现在三岔口,不过在设计的时候要注意道路与花坛的对称和对应,最好不要使道路与花坛变线相切,如果一个路口有中央花坛的话,那么这个路口应该遵循地形进行设计修建。
3.2.2园路与景物的有机结合
第一,园路与建筑的结合设计路口往往形成于建筑物跟园林路口的交接处。从现实的园林道路跟建筑相互交互的例子来看,多数的是设置一块不大的场地在建筑物旁边以用来跟园路相连通。但是也有例外,比如是遇到了作为过道用的建筑物等就不用设置缓冲场地了。
一般的园路跟建筑的交接是采用平行跟正对交接,另外也还包括侧对交接。现实的情况是往往都会避免斜路相互交接,尤其是那种正对建筑一角的斜角。对于一些无法避免斜交的园林道路,一般都在交接处做一个过渡,也还可以把交接处的道路角改换成圆形的角,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了的。
第二,园路和水的交融中国园林较理想的对待手段往往是把水面作为中心,园林的主干道将围绕着水面来联系不同的景区。为了使园林设计不趋于平淡,当主道路比较靠近水面的时候将不把它平行于水面。往往比较优秀的是使道路与水面根据地势相起伏,使道路与水面互相映衬,错落有致。
第三,园路和景色的搭配在园林道路的设计中,树荫夹道可能是最好的绿化效果。可以在郊区规模比较大的园林绿化中使人行道两旁的树与绿化树相互自由搭配着组合,可以在园林道路上感受到路行走于园林之中。
在园林道路的拐弯处,为了突出强调,植物这个时候就起了很大的作用。例如种植景观花卉,可以起到美化园林的作用。
4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现今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园林景观俨然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理想的一个场所,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慰藉人们的心灵,并且能够使观景者在欣赏园林景观的过程中感受到不同的视觉美感同时释放压力和表达自己的心声。而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原理道路的设计也显得尤为重要。原理道路应该是作为一条生机蓬勃的、效率高效的、规划合理的景观架构。当然,园林道路设计更加要以人为本,以园林的风格、主题等等有层次、有个性、有组织的展开。并从而进行有序、整体的统筹规划设计。园林设计师们为使园林道路设计更加的趋于理性,可对园林道路的发展和本质做更深刻的调研,以此更加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在实际造园的基础上积累较合理的设计手法和丰厚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刘志蜂.市政园林工程的整体设计探究和分析[J].浙江林业科技,2010,(8).
(Shaanxi Institute of Education,Xi'an 710000,China)
摘要:高校校园道路的规划问题往往被中国高校管理者忽视。文章基于功能视角,融合多个相关学科知识,对高校校园道路规划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全新的观点。
Abstract: Chinese college administrators often ignore the campus road planning. Based on functional perspective and knowledge areas of related disciplines,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campus road planning, and puts forward some new ideas.
关键词:高校 道路规划 功能视角
Key words: university;road planning;Functional perspective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7-0073-02
1高校校园道路的重要性
近十余年来,随着高等教育逐渐普及化,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越来越大,由此导致大量高校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特别是新校区建设,在全国各地可谓是遍地开花。校园建设与一般基础设施建设有比较明显的区别,一般基础设施仅满足某一或某些特定功能,例如:医院,商场,写字楼,厂房,公园,政府机关等等。而校园往往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同时具有居住、工作、休息娱乐、交通、学习等多重功能。这一系列的功能其实已经超越了1933年《雅典》所定义的城市的基本功能,即居住、工作、休憩、交通的保障性。也就是说,把校园作为一个城市来看待其实并不为过。特别是许多高校的新校区,其往往建设于城市郊区,周围缺乏城市其他功能性设施的补充,其城市属性愈发明显。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道路对于校园的重要性就愈发凸显。城市的道路,就如人体的血管,而校园的道路,在拥有其对于内部运行的保障性,即血管功能之外,比起更能系统自恰的真正城市,校园道路的对外沟通功能带来的外部交换的属性比起城市道路更加重要。因此,道路对于校园的重要性,不但不亚于城市道路,甚至有时可能还会超过城市道路。同时,道路也是校园的骨架,它是不同区域最自然的分界,依靠道路划分校园的功能区域,是最自然,方便,简单的做法。依托道路来构建和描述建筑语言,进而完成对行人的校园文化的内化以及视觉信息的传达,也是最自然合理的做法。正如建筑心理学所述:“人只有通过认知环境,才能从环境中获得指导行为。”因此,想要达到对环境的认知,首先要做到对环境的接触,而这一点,是靠道路的保障实现的。但是与此同时,高校建设者和管理者却往往把道路看作简单的职能建筑的连接,对校园道路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一方面影响了校园运行的顺畅性,另一方面也严重阻碍了校园文化的形成和传播。
2高校校园道路功能的再思考
有鉴于此,对于校园道路规划问题的研究,应该从对于校园道路功能的识别和再认识开始,只有理解了校园道路的功能,才能建立对于校园道路规划的得失评价坐标,进而识别和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或解决建议。
2.1 高校校园道路的交通功能及其特点就基本定义来说,道路是供通行的基础设施。因此,交通是任何道路的首要功能,但高校道路与一般道路相比,有其自己的特点。最大的不同是城市道路的通行单元以各种车辆为主,而校园道路的主要通行单元是行人,从道路设计的角度来说,两种道路的设计思路是截然不同的。城市道路讲究在最大限度保障车辆的平稳高效运行,因此尽量在干线保证车辆可以以较高速度、较少停滞时间完成通行。而校园道路以行人为主,就要更多的考虑遮阳、小憩以及保证行人安全的问题,例如需要在道路上设置减速带降低车速等等。
2.2 高校校园道路的区域界限功能及其特点在校园中,道路连接了不同的功能性建筑以及公共空间,与此同时,也像分界线一样,自然的将一个校园划分为一个个不同的区块。可以说,道路是校园的骨架,它是不同区域最自然的分界,依靠道路划分校园的功能区域,是最自然,方便,简单的做法。与一般城市基于既有状态和人口结构的群落式结构不同,校园的建设其实是高度可控的,其内部的结构分布并不像城市受到大量既成事实的制约,这样一方面给了规划者很大的发挥空间,另一方面也对于规划设计者的全局掌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 高校校园道路的公共空间功能及其特点校园公共空间的设计与营造,一直是公共空间相关研究的常见题材,通常意义的校园公共空间研究往往着眼于园林学视角,关注于空间分割和透视安排下,对于绿地、休息区、谈话区域、平台、景观、广场的设计,保证相对私密空间的心理安全感,开放空间的舒适感,仪式性空间的庄严感,以及嬉游空间的趣味性。但实际上实地测算发现,多数国内高校的公共空间中,留滞时间最长的其实是道路。而往往被校园管理者视为校园文化和本校精神载体的中心广场,由于事件设计的不足,以及高开放性带来的私密性缺失,反而仅仅只在仪式性活动之中大量高密度的使用,而其他时候真正作为一种自发的公共空间功能时,往往仅仅用于合影或者会合点等有限功能,在这种专用门的公共空间的缺失,使得道路上的人际交往,自我表现和心灵调节行为大大上升,使得道路时常成为校园中最重要的公共空间。
2.4 高校校园道路的信息平台功能及其特点校园道路的公共空间功能,带来了师生集群的更高滞留时间,使得基于道路的信息平台成为可能,最常见的形式就是校园道路两旁的固定公告栏系统和移动的临时公告牌。这一信息平台与一般的信息平台是不同的,首先其时效性依赖于信息和管理者的更新频率,其次其具有低成本和较长时间保存的特点,再次其很容易被信息的对象所忽略,这一点在其传播的内容无法触动对象的兴趣点的时候尤其明显,最后,该平台的效率依赖于行人流量和流速,尤其和一般平台不同的是,其效率与人流量正相关,而同时却和流速负相关,也就是说,如果公告栏前经过的人越多,同时人流越慢,传播的效果越好。
2.5 高校校园道路的情景营造功能及其特点情景营造是对于校园道路规划的一种较高最求,已经从目标式的功能性层面上升到了艺术功能性层面。因此,情景营造功能应该更多是从园林艺术的角度而不是宏观意义的规划学角度思考。园林的本质就是通过对空间的操作改变情景,进而达成对建筑语言的表达。具体来说,就是空间的分割和透视的安排,加上事件的设计。而这三者,都必须基于行人视角安排,而行人视角,显然是基于其活动路线所产生的。所以,情景营造一定是基于道路产生的,很多学校在景观设计的时候严重忽视了这一点,将雕塑等景观设置在行人较少的位置,甚至放置于需要通过专门道路到达和观赏的空间,严重忽视了在情景营造中道路的核心地位,最终使得预期效果难以达成。3总结
中国教育界常常用大学的关键是大师而不是大楼的说法,一些高校管理者由此把高校环境的营造简单的概括为盖大楼,进而将环境建设与人才培养割裂开来。但实际上所谓的大楼是一个孤立的建筑单位,如果只是将其孤立的考虑,那么由于其过大的体量,往往会和整个校园的整体建筑环境出现不兼容,反而会破坏校园整体的情景营造,所以说校园的建设不等于盖楼。相反的,栽得梧桐树,始有凤凰来。只有营造了良好的校园环境,才具有了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的环境。三年建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连校园道路建设都搞不好的高校,要想建设高素质的人才,想必是会存在阻力的。人才不是凭空飞来的,是在一个人才培养系统的多个模块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木桶理论,系统的水平,取决于最低水平模块的高度,而校园规划中的道路系统,往往是诸多模块中被我国高校忽视的环节。因此,展开对高校校园道路规划的再思考和再认识,其实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建筑或者规划问题,而是关系到高校整体水平提升的战略问题。因此,高校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道路建设,将道路功能纳入全局考虑,才能建设凝聚人文精神的现代高校校园。
参考文献:
[1]相马一郎,左古顺彦著,周畅,李曼曼译.环境心理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2]D・肯特著,谢立新译.建筑心理学入门[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3]梁思成著.梁思成全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the city, many of the old industrial park has actually been incorporated into the city limits, with the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highways, high-speed (intercity) railway, subway, expressway and other regional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 fac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how to improve the existing industrial park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nicely integrated transport planning and urban adapt to complete transition from the park to the city's problems.
Keyword:Industrial Park, road transport,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U984.191 文章标识码:A
一、引言
工业园区肇端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许多城市在城郊结合部划定一定的用地范围,整合工业企业,集中建设工业园区,一般采用招商引资的方式,给予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经过20年的发展,当初规划建设的工业园区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经过20年的发展,许多旧工业园区面临新一轮改造的问题,一方面,园区内部企业需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采取关、停、并、转等不同的发展模式;另一方面,城市大环境发生变化,诸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空间发展战略调整、新城建设等等,如何使原有工业园区适应、融入新的城市规划是当前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
当初老工业园区选址一般比较偏僻,位置相对独立,对外交通不便。随着近年来城市的快速发展,许多老工业园区实际上已经纳入城区范围,随着城市高速公路、高速(城际)铁路、地铁、快速路等区域通设施面的规划建设,原有工业园区如何完善交通规划,很好地与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相适应,完成从园区到城区的转变,是一些老工业园区需要面对现实问题。下面以天津市北辰区双街工业园区为例进行阐述。
二、双街工业园区概况
1.区域位置
北辰区双街工业园区位于天津市北辰区北部居中位置,距天津机场33公里,距天津港72公里,距北京100公里,具体四至范围:东至京津塘高速公路,南至永定新河,西至京津路,北至双街镇镇界,规划用地面积28平方公里。
2.产业情况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双街工业园区已经形成天钢轧二、美伦医药、西门子、振兴水泥、普利司通、双街钢管等骨干企业,另外东鹏智谷园、闽双总部基地、庞大汽车产业园等正在或即将落户园区。
园区内现状两百多家企业涵盖16个行业,主要以冶金及制品、建材、机械制造、通用设备、木材及家具制造业、食品饮料等行业为主,产值以冶金及制品、建材行业优势突出,占工业园区产值的40%。
现状企业分行业数量一览表 现状企业分行业产值比重一览表
交通条件
(1)道路本规划范围有2条高速公路通过:京津唐高速公路从园区东边界经过,为高速公路国道主干线,双向4车道,途径园区段为高路基形式。滨保高速公路从园区北侧边界通过,西接京津塘高速公路三通道,东至滨海大道高速公路,与唐津、京沪高速公路部分路段共同组成天津市的公路环线,双向8车道,途径园区段少部分为高路基段,其余大部分为上跨京津城际铁路和京津塘高速公路的高架桥。
本规划范围有1条快速路通过:京津路从园区西侧边界通过,南至天津市中心城区,北接京津高速联络线,4块板横断面,主线双向10车道,在园区段除双源路口为平交路口外,其余路段为全封闭、全立交,主线控制出入路段。
本规划范围有2条主干路通过:九园路位于园区中部,西起京津路,东至津围快速路,4块板横断面,主线双向8车道。外环北路北延长线位于园区东边界,目前已建成九园路至跨永定新河大桥段,2块板横断面,机动车双向6车道。
园区内部路,主要有啤酒厂路、铁东路、双川道、双源道、双海道、双江道等,路面宽6—15米。
(2)铁路
1)线路
京津城际铁路:在园区内全线高架通过,京津城际铁路是环渤海地区城际客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沟通北京和天津两大直辖市的便捷通道。该线起自北京南站,引入天津站。线路等级为城际快速铁路,双线。
京山铁路:线路等级为国家一级,北京至天津间为三线,连接华北与东北地区,是关内外客货交流的主要通道,京津城际铁路的开通分流了京津间的客流,其客运能力有较大剩余,规划开通市郊铁路,作为京津塘发展主轴客运通道的重要补充。其主要货运功能是服务通过运量,兼顾地方运量。
津霸联络线:线路等级为国家一级,现为复线,京九铁路为我国新建的一条南北向铁路干线,津霸联络线将京九铁路引入天津铁路枢纽,加强了东北与华南地区的联系。
铁路专用线:本规划范围内有天津振兴水泥有限公司、北辰区综合储运场、天津双街钢管集团、天津海豚炭黑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的铁路专用线从京山铁路引出。
2)场站
汉沟镇站位于京山线上,日均经过客车38对,货车140对,为货运场站,仅有专用线接轨,不进行装卸作业,日均货运量8000—9000吨。汉沟镇站通过啤酒厂路与京津路沟通。
(3)交通设施
1)公交首末站
961路(城际美景—天津站)位于双川道与双辰西路交叉口的西南角,占地4600平方米。
2)加油站
北辰工业园区京津路沿线计有正通加油站(占地7500平方米)、北辰开发区加油站(占地5500平方米) 、双福加油站(占地4800平方米) 、津双加油站等四处加油站(占地5600平方米)。
(3)主要结点
1)互通式立交
滨保高速公路与京津路交叉口为双喇叭互通式立交。
2)分离式立交
滨保高速公路与上跨京津塘高速公路;
九园路上跨外环北路北延长线和京津塘高速公路;
京津路上跨双江道;
京津路上跨双新大道;
京津路上跨九园路;
京津路上跨啤酒厂路;
津霸联络线上跨京津路;
啤酒厂路下穿京山铁路;
九园路下穿京山铁路和京津城际铁路;
双江道下穿京山铁路;
3)主要平交路口
双源道与京津路交叉口为信号灯控制路口;
双辰北路与九园路交叉口为信号灯控制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