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公园景观设计

公园景观设计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2-22 15:25:45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公园景观设计,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公园景观设计

篇1

公园作为一种人们工作之余重要的休息场所,对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人们对公园的需求越来越大,以至于大量的山体公园不断出现,有很多城市中都借助于自然的山体营造山体公园。但其中大部分的公园都较为偏远,并且山体地形都比较复杂,以至于公园的各类休闲设施都不完善。应该充分考虑山体地形的特点,并结合城市的人文环境,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设计出更好的山体公园。

1 山地公园

1.1 山地公园的概念

山地公园就是指位于城市或城市近郊,且大部分具备山地地貌特征,满足公众休闲、游憩和娱乐等功能,并与山体环境密切相关的公园。山地公园的地表情况一般都是高耸复杂的,有一定的绝对高度和有一定的相对高度。

1.2 山地公园景观设计的特点

由于山地公园独特的地形特征,其景观设计和平地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有着明显的不同。首先,山地公园的地形高低起伏,空间形态多种多样,拥有着独特的地域形态。其次,山地上植被的光照、水分、土壤等都是与众不同的,因此,形成山地独特的景观特征。正是基于这样的山地景观空间与地形特点,在设计和营造山地公园时,其视觉空间会受到山体空间朝向的影响,不同的山位会存在不同的景象特征与视觉空间类型。通常可以将山地分为坡底、坡中和坡顶3类,在设计时应该根据不同的海拔和坡位,因地制宜地设计景观。

2 山体公园景观设计的主要元素

相较于平地公园的景观设计,山体公园的地形高低起伏较多,较为复杂,因此,公园内的景观还是以自然景观为主,同时根据山地的独特性处理好山地公园的各种景观要素。首先,要从山体的视觉空间角度分析。不同的山置需要选择不同的景观设计,比如,山地的位置比较高,所以,其视觉空间较大,视野较广。设计师可以充分利用山顶的特点来开发公园的景观,尽可能延伸视野,获得全方位的山地景观。再如,山体的山麓地带,其视域则相对有限,将其作为主要的公园活动场所,则需要在山体与城市的过渡地带进行相应的设计。其次,要注意山体公园内游玩路线的设计。因为受山体高低起伏的影响,在道路的开发和组织方面都比较困难。因此,要根据山体的走势选择合适的布置方式,使得道路设计尽可能地充分展现多样性,让不同的山体路线带给人们不同的视觉体验。设计师可以在考虑顺应山体地形上,尽可能地使公园道路与环境相互适应。同时可以利用水平或者垂直方向同时进行,呈现出山体公园道路的立体性,从而为游玩者提供更多的游玩乐趣。最后,要以人的心理需求为依据进行山体景观设计。公园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更多的休闲需求,使人们获得身心的放松。为此,在山体公园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确保公园内的道路设施可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使得山体公园的景观设计真正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

3 山体公园景观设计的手法

3.1 城市人文精神在山体公园中的展现

由于地域的不同,每个城市的文化传统也就不同。在设计山体公园景观时,要充分考虑每个城市自身独特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环境,这样才能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恰到好处地进行人文设计,达到自然和人文的和谐统一,才能有效增强人们对公园的亲切感。当然,在公园建设时不仅要体现人文性,更要维护好山上的花草树木,使得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适应、相协调。此外,还需要综合利用山地资源,充分考虑到城市山水空间的格局变化,建设具有地域特色,并且具有浓厚人文情怀的山地公园景观。

3.2 地域性特色在山体公园中的表现

在山体公园的景观设计中,一定要考虑地域性,因为地域性是对环境人文和自然特性的反应。在景观设计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山体的自然环境,使得城市的文化风貌建设与城市地域性相协调。例如,在建筑物色彩上的选择就需要与城市整体传统风格相一致,凸显当地人的生活场景,使得人们更好地融入其中,体会城市文化。再如,根据山体的走势选择合适的布置方式,使得道路设计尽可能地充分展现多样性,让人们在游玩时充分感受城市文化。

3.3 注重山体公园的景观空间组织

在构建城市与山体公园道路之间的联系时,要注重做好各方面的连接,比如,山体与山体、山体与城市之间的连接。做好城市空间结构分析,确保山体公园的景观设计与城市空间发展相协调,最大可能完善山体公园的景观空间组织。另外,在分析山体公园的景观效果时,还要注意山体轮廓线的夜景效果,使得夜间的山体景观效果也能与城市相得益彰。

4 山体公园景观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4.1 价值取向――共生性

景观是依附于社会而存在的,在不同的时期,设计表现都是不同的。人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山体公园景观设计最需要考虑的是什么,必须要有个正确的价值取向。最初山体公园景观设计仅仅是致力于形式与硬质铺装的组合,设计大多忽视了原始自然的存在。因此,设计要摒弃最初简单而自我的方式,要注重设计空间场地与自然环境的分析,寻找共生性,将山体公园景观设计与自然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城市与自然之间寻找平衡点,将山体公园景观设计建立在与自然共生的基础上。

4.2 生态保护

不管什么样的建筑样式,还是什么样的景观设计,都需要考虑到生态保护问题。尤其是山体公园的景观设计,其本身的开发就是在间接破坏原始生态,因此,必须要在坚持生态保护的前提下设计开发,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共生理念,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与发展。

4.3 安全性问题

山地公园毕竟是在开发生地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其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安全问题。不仅存在着比如地质灾害、森林病虫害、洪水灾害等自然灾害,还存在着比如火灾等人为灾害。安全性问题必须值得我们注意。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救结合”的原则,做好山地公园景观设计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

5 山体公园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5.1 地形结构分析

该山体公园占地面积约20hm2,位于江苏徐州市,属丘陵地形,地势起伏较大,堆石较多,无植被,如图1所示的万科山体公园的地形图。项目原为采石场,山体开挖岩床裸漏、缺水,对植物生长十分不利,因此,在设计中考虑通过对雨水的集中收集到地块南端现有的集水矿坑内,在旱季期用于植物浇灌,浇灌方式为滴灌。在植物设计上选择耐旱、抗盐碱性强的植物。这个就是要充分考虑地域性,通过分析地形特征,选择合适的景观进行设计。

5.2 景观设计分析

5.2.1 塑造山谷印象,保护生态。万科山体公园最大程度的尊重原有场地,最小限度的建造人工设施,因地制宜开辟简单登山道,巧妙利用场地原有高差,营造不同于其它公园大气开阔的“山谷印象”,如图2所示的山谷印象图。这就是充分利用景观空间组织来营造的景观设计大局,并最大限度保护生态,坚持城市与自然的最大共生,使其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5.2.2 充分保证安全性。为了营造大空间、大场地,借山之势,在市政道路连接处开挖,回填到毛石挡墙的周围,进一步保证了场地的安全性。同时,对重点范围重点覆土,设计毛石挡土墙并种植植被,美化环境的同时,也保证了场地的安全性。

5.2.3 回归自然,因地制宜。重拾过去的记忆,这是对自然的回归尊重,尊重地势地貌,熟悉来自当地的材料、硬景观和本土植被。在植物选择上,使用能适应喀斯特土壤的植物,例如,刺槐、侧柏等。采用大量适应徐州气候的乡土树种,以及运用人工林藤本植物进行现有林分的合理改造与修复。大量使用本地材料,保持了场地原有特色,只是略加梳理,使公园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趣味。我们的使命是自然放松、不突兀、不特意的景观,让人有自然放松的景观感受。这也是应地制宜地进行景观设计,并能巧妙地回归自然,达到很好的协调效果,似乎浑然一体。

5.2.4 充分融入人文情怀。万科山体公园在不同的场地设计上,都赋予了不同的功能和形式,同时依托于场地不同的人文情怀,给予了场地自己的灵魂精神。这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恰到好处的人文设计,达到自然和人文的和谐统一,有效增强了人们对山地公园的亲切感。

篇2

山体公园景观设计的主要元素

山体公园相比平地公园来说,地形更为复杂,地面的高低起伏较多,公园内的景观以自然景观居多,为此在进行山体公园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山体公园的独特性,合理处理公园内的各种景观要素。首先,从山体的视觉空间角度分析,受山体自然空间特点的影响,不同的山置要选择各种不同的景观设计。比如在山顶位置,由于其所处位置较高,所以在视觉空间较大,人们在山顶会获得全方位的景致,视野开阔,为此,设计者可以充分利用山地来开发公园景观,并尽可能的向山体腹部延伸,再比如,在山体的山麓地带,针对其视域相对有限,内部有良好的视觉关联这一特点,可以将其作为主要的公园活动场所,成为山体与城市的过渡地带。

其次,注意山体公园内游玩路线的设计。受山体起能伏的影响,在道路的开发和组织方面要难于平地公园,也正是因为这一特点,使得不同的山体路线给人们以不同的视觉体验,为此,在道路设计方面应该充分展现多样性,并根据山体的走势选择合适的布置方式。比如,设计者可以顺应山体地形,使公园道路与环境相互适应,此外,还可以让公园内的道路在水平或者垂直方向同时进行,以体现山体公园道路的立体性,为游玩者提供多种游玩选择。

最后,以人的心理需求为依据进行山体景观设计。公园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让人们可以在一种舒适的环境中获得身心放松感,为此,在山体公园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以山体独特的地形优势吸引人们前往,而且要确保公园内的道路、设施等可以适应人们的心理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多理想的休憩场所。

山体公园景观设计的手法

(1)城市人文精神在山体公园中的展现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为此,在山体公园景观设计时还应该将城市自身的人文精神渗入其中,增强人们对公园的亲切感。“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其强调自然和人文的和谐统一,在山体公园景观设计中设计者应该秉承这一传统思想,在公园建设时不仅要体现人文性,更要注意维护好山上的树木花草,使得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应成趣,此外,在山体公园景观设计时要注意合理利用山体资源,结合城市山水空间格局的变化,确定城市山体公园的定位和性质,让山体在给城市居民提供必要的休息场合的同时,感受到显示城市自然特色的标志性要素。

(2)地域性特色在山体公园中的表现

地域性是对环境的人文和自然特性的反应,在建设山体公园的过程中,设计者要注意保护山体的自然风貌,与此同时,依照城市的文化风貌建设与城市地域性相协调的建筑,设计材料尽量就地取材,建筑风格要与传统风格相适应,以体现当地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比如,在一些建筑物的色彩设计上应该注意与城市的传统风格保持一致,并注意凸显出当地人的生活场景,以帮助人们更进一步的解读生活,体会城市文化。为了向人们展现山体公园的地域性特色,设计者还需要依照山体的形态以及建筑环境,合理规划公园内的道路线路,设计多样的游玩线路,以便让人们在游玩时可以感受到多种多样的城市文化。

(3)注重山体公园的景观空间组织

城市空间结构,建立城市与山体公园道路之间的联系,注重山体与山体、山体与城市之间的良好连接,以不断优化山体的轮廓线,确保山体公园的景观设计与城市空间发展相协调。另外,在山体公园景观的效果分析上,还应该注意山体轮廓线的夜景效果,使山体与城市融为一体。比如,在设计山体脊部景观时,设计者应该充分考虑到城市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尤其注意对山体的保护,做好对山脊线的保护工作,以确保整个山体在山顶、山腰、山麓等景观设计的一致性,并尽量避免在山体的山脊部位设计特色景点或者观景台,科学合理的进行景观设计,明确国家规定禁止建设、限制建设和适宜建设的山体界限,坚持以保护为主,实行适地适树的设计原则,完善山体公园的景观空间组织。

篇3

[引言]: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就是环境恶化严重,环境问题亟需改善。因此,城市建设必须要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才能进行。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作为城市建设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则也要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设计根据,以提高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作为设计重点,实现城市经济与环境共同协调发展,建设一个为居民提供娱乐休闲天然场所。

1、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意义

当今社会城市经济迅速发展,生态问题也随之而生。而城市公园是城市重要的绿地景观,承担着净化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生活环境的职能。城市公园化是城市重点建设的环境工程,其建设不仅要满足生产力的要求,还要满足人类生存的要求。公园植物景观的核心是植物。一方面,植物具备观赏性,能改善城市风貌,彰显当地独特的人文气息和自然气息;另一方面,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城市内各种燃油设备排出的二氧化碳及尘埃等,生成大量的清新空气,槌鞘猩存发展提供强力保障,而且植物的蒸腾作用也能有效调节城市的温度和湿度,起到优化城市生存环境的作用;此外,城市公园中生态植物的存在,满足了社会各阶层的文化需求,如培养青少年自身综合能力、陶冶老年人情操等,体现出城市公园“以人为本”的初衷,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

2、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

2.1以实际用途为依据,遵循自然规律

公园植物景观的设计,应在遵循客观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当地城市环境资源,设计出满足实际用途、贯穿生态理念的景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应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不同品种的植物满足的实际用途不同。此外,公园植物景观的设计还要根据当地地理条件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

2.2以经济建设为前提

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是城市建设规划工作的一部分,是组成城市经济的重要成分。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必须要以经济建设为前提,贯穿生态学理念,科学合理的配置资源,减少资源损耗,杜绝浪费。

2.3充分体现生态系统多样性

公园植物景观的设计要符合生态学理念,充分体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因此要合理配置植物品种,设置多层次、多样化的植物群落,提高公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优化措施

3.1因地制宜,营造本土植物氛围

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应符合当地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并立足于当地历史文化特点。本土植物是城市公园优良的植物资源,因为其存活是历经多年自然环境筛选的结果,本土植物能完美地适应当地环境,且后期养护工作消耗成本小,可以充分体现当地城市地域文化特点。公园植物景观的设计还要因地制宜,当前部分公园采取铺装的施工方式,这种施工方式不仅会对植物造成热辐射影响,还会限制植物根系吸收水分,再加上未及时浇水,严重阻碍植物生长。针对此种问题应首要选择耐旱植物,如栀子、枇杷等。

3.2遵循生态规律,最大化生态效益

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每一寸土地都得到了最大化利用,土地规划单位将怎样最大化利用土地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要想在有限土地面积内将生态效益发挥到极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科学合理搭配植物。在公园植物品种的配置上,不仅要重视城市本土植物的种植,还要着重种植生态效益高的树种。其次,设计适宜的生态群落,塑造不同种类、不同层次交错生长的植物群落。如行道树的选择要结合当地地理位置、道路宽度等因素综合分析,具体设计如下:通常来说,主干道两侧应设置高大挺拔的乔木,可以考虑悬铃木及香樟等;公园游步道两侧应设置小乔木,可以考虑合欢等;道路两侧应设置高大彩叶树种或常绿乔木,形成独特的景观大道;公共设施周围应设置落叶大乔木,以减少冬季阳光的照射。园林的建设还要最大程度保留原有自然特征,如古树、造型树、河流等。最后,公园植物种类的配置要综合美学、生态学和栽培学三大类目进行设计。

3.3提高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单一的公园植物景观不仅很容易使人审美疲劳,而且还降低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及稳定性。因此,公园中应包含丰富多样的植物种类,在利用本土植物的基础上,引入外来合理适宜的植物品种,充分体现公园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植物品种的多样性。特别的,要重点建设地带性植物,加强其生态性和变种的挑选,保证地带性植物的生长存活,以发挥其美化绿化职能,构建有地域特色的城市绿色景观。

3.4严格把控植被养护成本

公园植物景观的设计应遵循自然、节约、简朴、大气的生态理念,尽量减少后期频繁的养护工作。要控制投入资金和良好环境产出之比,使生态效益最大化,减少不合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资源消耗。控制养护成本的手段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通过植物配植兼顾循环利用资源的方式可以大大减少资源损耗。第二,公园植物应重点突出其自然适应性,力求养护工作的简便与经济,避免后期养护管理植物资源投入过多。第三,在进行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时,应首选病虫害少、需要水分少的植物品种,以达到经济的目的。第四,设计时应注重公园植物种群的自然属性,一个科学、完整的生态链可以大大减少由养护带来的费用。

4、总结

公园植物景观洋溢着自然生机,透露着山野的浪漫气息,是现代化城市公园建设的主题。要想科学合理的设计公园植物景观,就要遵循自然规律,以各项生态学理念为宗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在当今社会,建设生态化的城市公园植物景观不仅是城市发展的需要,更是可持续性环境发展的需要,公园植物景观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祝津津.浅谈城市生态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13):45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