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法律知识讲解

法律知识讲解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04:0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法律知识讲解,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SIYB(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创业培训即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于2001年引入中国的创业培训项目。法律知识作为创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相对而言比较枯燥,却是创业前作为一个准老板,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要求创业培训讲师在充分了解、熟悉相关法律知识的前提下,引导参加培训的人员去领会法律知识部分的要点,并在创业实践中有效的使用,以维护本企业的合法权益,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一、现实中创业培训法律知识教学中的误区

(1)简单问题复杂化。SYB(创办你的企业)作为SIYB创业培训中的培训模块之一,就是告诉创业者在创办企业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哪些问题,让创业者在未来创办企业前能对未来企业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与把控。就法律知识部分而言,涉及到具体的法律问题,创业者可以向讲师或专业人员咨询、解决。教学中,要求创业培训讲师充分引导学员,让其去领会知识点,并对未来企业的有关法律部分内容做出决定。实际的创业培训教学中,部分讲师总以为多讲、深讲可以帮助学员更好的了解法律内容,将创业培训讲成了学历教育,结果实得其反,学员越听越糊涂。(2)“简单”问题简单化。个别讲师认为法律知识枯燥难懂,自己本身对法律知识也不太明白,教学中出现照本宣科。出现一个人讲,全体学员看教材听,整个教学部分死气沉沉,且不说与创业培训教学的宗旨相悖,就教学效果来说很不理想。

二、创业培训中法律教学方法有效使用思考

创业培训中法律知识部分教学中,讲师应该做到有效“引”,让学员“能去悟”,激发其积极主动性学习相关法律知识。(1)“引”。“引”就是“有效引导”。在创业培训法律知识教学中,讲师要根据成人学习功利性强的特点,教学设计时,开始由法律教学案例引导出相关的法律后果,吸引其去关注引起法律后果的成因,让其“自迫”去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2)“能去悟”。“能去悟”就是学员在明白“简单”的法律知识后,“自迫”去了解相关的法律内容,积极去思考法律的每一个规定对自己未来企业的影响,从而对未来企业作出判断,并做出合适的决定。“能去悟”的前提是让学员明白“简单”的法律知识哪些对自己未来企业有用,所谓的“简单”法律知识就是教材中与教学中引导学员了解到的、简单的、可能是其未来企业需要的法律知识。(3)“精”与“简”。“精”就是要求创业培训讲师对相关创办微小企业所涉及到的法律知识做到“精通”。“简”就是要求创业培训讲师在法律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做到简明扼要,变讲解的角色为主持人的角色。创业培训中只有讲师做到对法律知识的“精”与教学中的“简”相结合,做好主持人,“引导”学员参与教学其中,才能促使学员“能去悟”,才能使教学取得一个好的效果,做到事半功倍。

篇2

在传统的政治教育中,教师进行法制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分数,让学生能够在中考中取的好成绩。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应试教育中,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并不重视。很多初中生在学习了政治知识之后,还是不明白如何应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这种教学模式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中要改变原来的教学方法,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师首先就要转变教学意识,能够认识到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政治应用能力,因此要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素质的提高。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的学生社会应用能力非常差,他们对于社会性、独立性了解不够深入,感情脆弱、自我中心意识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现在的教育存在缺陷,家长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例如让他们学习外语、钢琴、作文、写作,对于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比较落后。因此教师在进行教育的时候,就要告诉学生更多的关于社会生活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地位,更好地进行社会生活的发展。政治教学的很多内容都是来源于生活的,教师在进行政治法律教学的时候,就应该让学生明白,法律不会偏袒任何一个人,也不会冤枉任何一个人,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应该明确法律的要求,做一个知法守法,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人。

例如在学习“肖像权”的时候,有的同学就会问道,“老师,我发现我在照相馆照相之后,我的照片被他们挂在了橱窗展览的位置,我这是不是被侵权了呀?”教师就可以给同学们解答,“这就是你的肖像权受到了侵犯,照相馆在不通知你的前提下擅自使用了你的照片,你应该和照相馆进行协商,让他们取下你的照片或者是请求案例的赔偿。”

二、发挥课堂作用,提高学生的法制能力

教师可能会发生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心理状况,对学生强硬的灌输知识的情况。这种教学方式很可能会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产生厌学的情绪。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转变这种呆板的教学方法,而是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对法律的学习产生兴趣。在进行教学中,教师可以加入一些法律条款,让学生明确法律学习是有依据的,这样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继承法”讲解时,教师就可以给同学们列举继承法中涉及的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认识。还可以在讲解相关知识的时候,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的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

在法律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加入一些时政演讲,突出法律主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知识。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在上课之前的五分钟讲解自己知道的时事政治,并且表明其中的法律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每个星期评选一次时政演讲达人,每一个月评选一次时政演讲优质主题,这样能够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例如在上课之前,有的同学演讲道,“我这次演讲的主题是姓名权。今天今日说法中涉及这样的案例,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使用法律的武器,积极的维护我们的姓名权。”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6-0022-01

在法律教学课程中,为了提高法律教学知识,使大学生能够掌握更为充分的法律知识,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选取和设计一定的案例,对法律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和掌握法律知识。因此,在大学法律知识中广泛应用教学案例,可以以此提高教学水平。

一 案例教学法在大学法律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1.案例教学法可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巩固学生的法律理论知识

高校在设置法律专业时,开设许多法律课程。面对庞大的法律知识,若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无法充分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通过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对其中所蕴含的法律知识进行充分的掌握和理解。

2.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应用案例教学法,学生课前、课中及课后都要积极主动参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案例所表现的法律知识进行分析、讨论、辩论及总结,积极找寻资料,对问题进行总结归纳,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案例教学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使学生能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具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以使课堂的学习氛围得到活跃,提高教学效果。

二 案例教学法在大学法律中的应用

1.选择适宜的教学案例

选择教学案例时应注重:(1)选择针对性的案例。在案例教学法中,让学生通过案例,学习和掌握法律条文和规定;(2)选择典型性案例。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典型案例,增强学生对案例的认知。(3)选择综合性案例。尽量保证案例涉及较多的法律知识点,具有高度的综合性。

2.做好准备工作,合理分工

大学生在学习法律知识时,做好提前准备工作。课前做好资料查找工作,为发言做准备。在明确案例后,合理分工,创建小组,各组员有各自的任务和工作,如查找资料人员、草拟发言内容的人员、课堂发言人员,以此提高大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并促使案例教学法的顺利实施。如在学习刑法知识时,各组员合理分配任务,找寻学生忽视刑法,对法律意识淡薄的案例,强调刑法知识淡薄的危害性,以此总结和归纳问题所在,并通过案例分析其中的法律知识。

3.积极交流、讨论案例

教学案例在法律教学中应用时,需要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案例的交流和讨论当中,并有序讨论问题,按照一定顺序,有序发言。如在讨论1291次列车农民工致死案时,需要陈述自身的观点和理由,对案例中所涉及的法律知识,如车长行为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等,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交流、陈述和讨论。

4.归纳和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做好设计和引导,在教学即将结束时,对学生的讨论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教师要针对学生交流和讨论中未涉及到的内容和忽视的内容重点提及,以此增加学生的记忆力,并对讨论中不正确的观点进行评价,做出正确的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

三 在大学法律教学中做好法律案例的准备工作

1.教学前精心选择法律案例

在教学中,教师需选择典型的法律案例,让学生有目的地围绕教学案例学习,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对法律案例适当加工

在法律案例应用时,需适当加工,使法律案例分析可围绕教学目的和内容,适当简化案例情节,突出重点。

3.预先讲解法律案例相关知识

在课堂上需对教学重点难点进行预先讲解,使学生做到真正地掌握和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

四 结束语

为了使案例教学法能够更好地在课堂中运用,教师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案例,选择典型、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案例,积极结合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使学生能够重视法律知识,以此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