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公路养护与管理

公路养护与管理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28:4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公路养护与管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公路养护与管理

篇1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步,公路建设得到较快的发展,建成的公路在运营使用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常常出现凹坑及裂缝等病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安全出行。因此,必须重视公路路面的维护工作,分析路面养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再采取针对性的维护措施,以确保公路的质量及安全性。

1.公路路面养护管理的概念

公路路面养护管理指的是为确保公路长期处于完好的状态,避免由于路面出现质量问题而使事故发生,向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而进行的一系列日常养护及专项养护工作。而公路路面养护管理特指公路建成投入使用后所进行的养护作业管理,其目的在于充分实现公路的使用功能,并不断提高公路服务水平。根据相关部门的规定,公路路面养护统一划分为日常养护,定期养护,特别养护和改善工程四大类。

2.我国路面养护与管理现状

2.1 不完善的养护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公路的养护与管理应用的是事业型的管理体制,并不能对公路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要求进行准确的反映,不利于市场调节作用的发挥,路面养护经费也是依靠上级部门进行拨付,并不能满足公路管理企业经营性的需求,因而并不能发挥社会融资的效果。此外,目前我国大部分公路路面的预防性养护普遍出现滞后的问题,并没有对预防性养护足够重视,阻碍了养护工作的发展,严重制约了提高养护工作质量及养护工作规模的扩大。

2.2 养护机械设备相对落后

由于目前我国的公路路面养护经费较少,因此我国大部分用于公路养护工作的机械设备普遍存在技术含量不高、自动化程度较低等问题,严格缺少先进的、大型的养护机械设备,使得公路养护机械配备及使用情况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不利于公路养护的质量及效率的提高。

2.3 养护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目前我国的公路的建设处于发展的阶段,大量高素质的公路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都投入到公路建设中,因而严重缺乏从事公路养护工作的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与管理人员,现有的大部分养路员工难以快速接受和应用公路路面养护的新工艺、新技术与新方法,因而不利于公路的养护管理发展水平的提高。

3.公路路面养护措施

3.1 沥青路面养护措施

沥青路面作为目前一种常见的公路路面类型,此类型的路面经常会出现结构损坏或者功能损坏等问题。在对沥青路面进行养护时,可针对性地采取以下措施:

(1)喷洒复原剂。复原剂为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型路面养护材料,在使用复原剂进行维修养护之前,必须先将其稀释;在复原剂进行稀释以后,直接喷洒至在沥青路面便可。复原剂能够有效地在路面的细小裂缝中渗入,使裂缝封闭,从而可以起到恢复及改善路面的效果;

(2)乳化沥青养护技术。如果裂缝的宽度小于6 毫米,可先清理干净裂缝里的杂物;同时应用乳化沥青把裂缝灌满,在灌满之后,在裂缝表面撒上细沙或细石屑,隔一段时间后清扫路面,然后将交通开放即可。除此以外,也可半乳化沥青用作材料,养护路面时应用封层施工的办法。封层养护方法主要应用于裂缝宽度在10mm 以内路面的养护工作;在进行养护时,为了使得路面清扫、沥青喷洒、撒石屑以及现场维护等工作得到有效的协调,应四个人在同一时间进行作业。

(3)稀浆封层技术。这一种可以对车辙路面、坑槽路面、氧化路面、

疲劳龟裂路面等进行有效的养护处理。由乳化沥青和混合集料共同组成稀浆,在进行养护的时候,应应用摊铺机将施工材料在沥青路面铺设,如果稀浆固化,同时强度达到标准后,即可放行交通。

3.2 混凝土公路路面养护措施

混凝土公路路面具有强度高和养护成本低等优点,所以在公路工程中被广泛应用。然而在实践中发现,混凝土路面较易出现断角或者裂缝等问题,同时养护工作具有较大的难度。想要对病害进行根治,唯一的办法是把出现问题的板块更换掉,但是这样会对路面的正常通行产生严重影响。对此,应采取适当的预防性措施对路面进行养护。目前我国关于混凝土公路路面的养护措施主要有以下两种:其中一种为早期裂缝的养护措施。将早期裂缝处理妥善能够有效地避免裂缝的扩大,使养护难度降低,同时使路面性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在对裂缝进行处理时,经常使用的方法为灌胶封闭,灌注裂缝的材料主要有聚氨酯类、烯类以及聚氨酯等物质;应用灌胶封闭的方法对路面进行养护之后,不但能够有效预防雨水渗入路面进而破坏基层,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规避路面出现大面积破坏的问题。与此同时,灌胶封闭技术还能够使路面性能有效地改善,提高路面的稳定性。第二种养护措施为错台板及脱空养护措施。如果路面的面板出现错台或者是脱空等问题,常常不能被发现,然而如果出现此类病害,会造成较大的危害。对于以上病害,可以采取以下的养护办法。如果板底存在缝隙,则可以进行压浆的填充,以避免板块产生进一步的脱空;假如错台量较大,则应采取措施使错台消除或者减少,例如可被强低侧植筋等;如果错台量较小,则可利用磨平机打磨其高出部分,使公路的路面变得平整。此外,如果路面的裂缝宽度较小或者情况较为轻微的时候,则养护时可应用热沥青,也可对路面擦油罩面进行养护,使其原有的性能大为改善。

3.3 冬季公路路面养护措施

我国的辽土较为广阔,有些地区,在冬季具有较低的气温,路面经常会出现冰雪;为确保行车的安全性,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使路面上的冰雪消除。传统的方法是在路面上撒盐;但是近几年有研究表明,应用撒盐的方法消除路面冰雪,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效果,但是从长远发展角度看,在路面上撒盐会严重破坏公路的路面。无论是混凝土形式的路面还是沥青类路面,如果在路面上撒盐以后,都会使公路的正常使用年限将大幅度缩短;同时在运营与使用期间必须花费较大的养护成本。因此,可以利用机械除雪的办法,在路面积雪在3 厘米以下时,利用除雪车先将行车道的积雪推至路边,再用路面清扫吹风车将雪吹出路外。已结冰路段人

工撒布粒径为3 毫米-10 毫米的碎石防滑料,确保行车安全。同时为了防止道路在冬季因低温而出现开裂,对于路面轻微开裂的最常见的措施是,将专用的容器修补进开封的路面,留有一定缝隙,并用干燥的沙子铺设,用轻型碾压机碾压即可。对于开裂较为严重的路面,要先对开裂内部进行清洁,再根据专业技术进行补平修整,并采取比例合适的封胶,并减少车辆对修整路面的碾压。

4.总结语

对公路的路面进行定期维护,不但可以使事故减少,还能够增加路面的使用年限。在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中,必须对路面的各个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根据公路路面的病害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养护管理措施,同时应重视对路面维护新的技术和处理方法的创新,最大限度地降低对路面损害程度,确保沥青路面的正常运行,结过往车辆提供高质量和舒适的路面体验,增加车辆行驶的安全系数。

篇2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公路是国民经济建设最重要的基础设施,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公路建设量越来越多,对公路的管理与养护工作日益重要。只有高度重视公路的管理与养护工作,对其特点及现状等进行深刻分析,对如何提高公路管理与养护水平进行探究,才能保证公路的正常使用,使公路的各项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一、公路管理与养护的特点、病害和现状

1、公路管理与养护的特点

一是强制性。根据我国公路法的规定,公路管理机构必须对公路进行管理和养护,保证公路的良好工作状态。

二是全面性。对公路的管理与养护工作不仅是对公路的路面和路基进行管理养护,还要对桥梁、沿途绿化带、沿线附属设施进行管理养护。

三是时效性和针对性。不仅要做好基本的管理养护工作,还要及时发现公路病害,有针对性进行修复,保证公路的工作状态。

四是复杂性和专业性。公路的管理与养护工作是一项技术工作,不仅要注重机械化养护,还要注重对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不断提高公路管理与养护水平。

2、公路管理与养护的常见病害及原因

一是随着车辆增多,繁重的交通量或超限超载车辆的行驶对公路造成较大伤害。早期建设的一些公路,因为设计、施工技术、使用材料受到限制,建设质量不高,为公路出现病害埋下了隐患。

二是微小损害修复不及时引发的公路损害,受到台风、洪涝、暴雨等恶劣天气的影响,特别容易对公路产生损害。现有的公路管理与养护人员专业素养不高,对公路的应急修复能力不强,一些微小损害不能及时发现并快速修复,容易引起更大的损害。

3、公路管理与养护的现状

一是管理与养护体制陈旧。我国的公路管理与养护工作采用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经费拨款的方式,较为封闭的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化的发展需要,影响了公路管理与养护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在落后地区,公路管理与养护观念滞后,分配机制僵硬,缺乏活力,加大了公路管理与养护工作的难度。

二是“重建轻养”现象严重。重视公路的建设,对公路的管理与养护工作重视不够,忽视了公路管理和养护是保证公路通畅运行、整洁使用的关键,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同时,对公路管理与养护工作的科技创新不够重视,限制了公路管理与养护技术的提升。

三是机械化水平不高。由于对公路的管理与养护工作不重视,资金投入不足,公路管理与养护工作的机械化水平不高,日常的管理与养护基本是靠基层养护站完成,养护人员的年龄偏大、专业素养较低,基本上是靠人力和手工操作进行维护,缺乏必要的机械设备,不能满足日益繁重的交通量对公路造成损害的养护需要,制约了公路管理与养护水平的提高。

二、提高我国公路管理与养护水平的对策建议

目前,我国的公路管理与养护水平不高,还处在一个认识较低的层面,资金投入和科技创新不足,达不到标准要求。公路管理和养护单位只有提高认识、加强重视、创新机制、加大投入,才能不断规范公路的管理与养护工作,提高公路管理与养护水平,确保公路的安全畅通,为人民群众的安全出行提供有力保障,为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创新管理体制,转变管理和养护理念

从我国现有的公路管理与养护体制来看,多头管理、权责不清的现象比较普遍,横向上管理与养护的部门设置过多过细,纵向上部门职责比较模糊,不利于分清职责,落实管理与养护责任。因此,要创新管理体制,转变养护理念,实行大部门制的管理体制,整合现有的管理与养护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强化管理和养护力量;实行决策和执行分离机制,适应市场化的发展趋势,把养护工作推向市场,通过竞争提高管理与养护水平。要转变管理和养护理念,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公路的管理与养护工作,以公路管理与养护市场化为导向,逐步建立健全公路管理与养护的规则体系,以公路管理与养护的体制创新和理念创新来提高养护和管理水平。

2、提高思想认识,树牢“建养并重”意识

公路属于社会公益事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要提高对公路管理与养护工作的重视,树立“建养并重”的意识,将公路的管理与养护工作摆上重要议程,创新思路,完善方法,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工作意见,用科学的办法管人,用高效的制度养路,努力形成统一领导、分散管理、措施得力的管理养护体制。层层落实责任,从源头抓起、抓好公路管理与养护工作,一方面,强化周期性和预防性养护,在保证日常管理与养护的同时,加强预防性和周期性养护,适应重型载货车辆增多的实际,加大投入,提高养护水平,实现公路养护和使用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重视绿化和修复投入,因地制宜、多方筹资开展公路绿化,在加强道路养护的同时,注重对沿途绿化的养护。要继续加强基层公路管理站点建设,提高损害修复能力和水平,确保公路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3、坚持机械化养护,适应新的养护要求

公路养护工作量越来越大,单纯依靠人力难以达到良好的养护效果,因此,要建立一支技术娴熟、反应迅速的机械化管理养护队伍,负责对路面、路基、桥涵、防撞护栏、隔离栅等设施进行维护。同时,要适应环保要求,大力推广机械化湿扫,避免机械清扫车打扫路面过程中造成扬尘污染。

三、结论

综上所述,公路管理与养护工作关系到公路的使用寿命和使用状态,作为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其本身有一些自己的特点,现有的公路管理与养护制度也存在一些弊端,只有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高思想认识,创新管理体制,才能不断提高公路管理与养护水平,保证公路的科学高效使用。

参考文献:

[1]宋桂杰,李云汉.浅谈基于环境保护的公路养护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0).

篇3

公路是交通体系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只有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才能促进经济发展,而要使公路通行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则应做好管理与养护工作。以绥满公路作为研究的基础,并结合工作中获得的实践经验,分析了公路管理以及公路养护方面的问题。

1 公路管理以及公路养护工作当中所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国公路的管理与养护工作已经得到了改进,相应的管理制度也在逐步完善当中,但总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管理公路与养护公路的工作还面临以下问题。

1.1养护资金不足,难以对公路进行有效地养护。由于存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致使养护公路的工作得不到充分的重视,这一情况直接影响到养护资金的投入情况,造成资金短缺。

1.2公路的抗灾水平较差以及技术等级不高。目前,由于我国公路建设的技术水平还相对较低,资金的投入也相对不足,直接造成了公路在建成之后,无法获得较高的抗灾能力以及技术等级。一旦出现自然灾害,挡墙倒塌以及塌方现象就会频繁发生,既不利于行车安全以及公路安全。

1.3难以有效管理好公路。就当前的情况而言,我国公路里程将会不断延伸,同时公路被损坏以及侵占现象也在不断增多,管理以及养护公路的难度将会变得更大。再加上管理公路的相关部门无法配置足够路政以及技术管理人员,因此,要有效养护与管理公路尚存在一定难度。

1.4“重建轻养”思想严重。“重建轻养”主要表现为二个方面:一是资金投入不足,长期以来我国比较重视公路建设,大量的资金投入偏向新建改建公路,忽视了公路养护在保证安全畅通、美化整洁的重要性;二是科技进步方面重视不够,总是认为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方面的科技投入用于新建改建公路,忽视了公路养护过程中对科技投入的需要,从而增加公路养护管理的压力。

1.5机械设备投入不足。我国公路养护工作主要是靠养护站来完成,资金投入不足,机械设备落后,人员年龄结构偏大,科学文学水平不高是养护站的固有特点。养护站的养护方式主要以人力手工为主机械设备附助的传统养护作业方式,远远不能满通量的日益增长而产生的对公路损害的要求。由于机械设备投入不足、技术落后等原因,严重制约了公路养护管理的发展。

2 养护工作中的常见病害

目前我国公路正处于快速的发展时期,由于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物质需要的不断增加,车辆的增加远远超过道路的发展。交通量的快速增加,历史原因,自然灾害的危害以及管养部门的内部原因等构成我国公路现阶段常见病害产生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强公路养护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2.1繁重的交通量以及大量的超限车辆的运行,大大加快了公路的病害产生,特别是边远山区、城乡结合部等一些对公路管理难以到位的地区,尤其需要加强公路养护的管理,以保证公路行车安全畅通。

2.2由于历史原因,公路建设和改造时期不规范,技术力量不均衡,设计、施工管理粗放、施工技术水平、施工手段、材料的使用方面相对落后等因素,造成众多不合理现象。

2.3灾害性天气的出现是损毁公路的罪魁祸首,台风、暴风、洪涝更是给公路摧毁性损害。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发生灾害的地区比较多,“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高州、信宜9.21洪灾”等现象严重损毁了公路,给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给救灾复产工作带来严重阻力。

2.4公路养护管理部门机构设置尚欠完善,先进机械的配置缺乏,懂得先进机械操作,熟练掌握新工艺、新材料施工方法的人员欠缺,这几个内部原因造成养护管理工作中不能快速高质量地修复道路,阻碍了养护管理的发展。

3 完善公路管理与养护的措施分析

3. 1 应正确认识公路管理以及养护

相关部门应认识到养护公路以及管理公路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养护管理问题。养护以及管理公路工作是否做到位将会对政群以及党群造成影响,因此政府要树立起自身的良好形象,就必须重视养护管理公路工作。公路是一种服务于社会大众的公益事业,也是相关职能机构以及各级政府所应重视的头等大事。对此,相关部门与政府应及时制定关于养护管理公路方面的制度,如养护制度、投资管理制度以及人员制度等,并认真监督相应制度的落实。以便使人们从根本上认识到养护公路与管理公路的重要性。

3. 2 将管理与养护筹集资金的渠道拓宽

养护资金与管理资金是保证有效以及长期管理公路的关键因素,只有具备足够的资金才能确保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当前,建成公路之后,在正式运营的过程中,养护工作不可或缺,养护则需要大量资金。因此,只有为养护工作与管理工作输入充足资金以及固定资金,才能管理以及养护好公路。要获得充足与固定资金,则需要将管理与养护筹集资金的渠道拓宽,同时将其融资方式变得合理化、多样化以及灵活化。

3. 3 完善管理以及养护机制

要对管理以及养护机制进行完善,首先要将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理顺,并将责任明确划分好。在划分职责的过程中,应将《公路法》作为依据,并确保各部门之间能够实现互相牵制。管理公路的部门应将本职工作做好,并成为监护管理公路与养护公路的主要责任人。此外,还要认真考核养护公路的质量,协调管理好养护人员以及对其进行培训,同时要做好审核养护资金的工作。另一方面,要完善管理以及养护机制则不能离开明确责任机制的建立。相关部门应根据当地公路养护以及管理的实际情况,将责任制度建立起来。在该制度中要明确提出养护公路所要求达到的技术标准,以及管理公路的具体条例。同时要在制度当中建立奖励机制,以方便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奖惩。

3. 4 应组建起管理公路与养护公路的高素质队伍

人的因素是影响管理公路与养护公路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养护与管理工作当中不能忽视人的因素; 只有组建起管理公路与养护公路的高素质队伍,才能有效提高管理公路与养护公路的现有水平,并提高公路质量。对于公路的养护以及管理工作而言,其连续性以及长期性特征明显,所以应使养护队伍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同时应尽量挑选素质较高、责任心与事业心均较强的人才来组建队伍,以确保养护队伍能够做好养护工作,并有利于管理部门执行管理工作。

3 结 语

总而言之,管理公路与养护公路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因此要做好养护工作以及管理工作,就必须综合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我们必须先分析公路管理以及公路养护工作当中所面临的问题,并且探讨完善公路管理与养护措施,包括应正确认识公路管理以及养护,将管理与养护筹集资金的渠道拓宽,完善管理以及养护机制与应组建起管理公路与养护公路的高素质队伍。同时只要相关管理部门充分重视管理以及养护公路,并认真履行自身职责,监督好措施的落实,就能够使建设公路所取得的成果得到巩固,并促进公路发展。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