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金融领域研究方向

金融领域研究方向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5:04:3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金融领域研究方向,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金融领域研究方向

篇1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02.045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3)02-0097-02

1 关于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统计学专业主要包括一般统计和经济统计两类专业方向,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或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受到比较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基础应包括:数学基础、经济学基础、统计学基础和计算机基础;注重融合贯通,指导学生将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合理地应用于社会经济领域;具有应用统计学理论分析、解决该领域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突出定量分析,即培养学生对各种统计数据的数量分析能力。良好的定量分析能力,是统计专业学生区别其他专业学生的一个显著性的标志;能熟练使用各种统计软件包,有较强的统计计算能力;通过大量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有一定的写作基础和协调沟通能力。出色写作基础和协调沟通能力能够捉供信息和进行交流,是发挥统计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

(4)对于统计学来说,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是统计学的基础。计算机的发展使得复杂的数据计算变得简便快捷,成为统计计算的重要工具。如今,随着使用计算机以及网络的普及,使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变革,信息传递的质量都发生了质的飞跃。统计学的发展不能离开计算机。所以毫无疑问,应当培养学生学习相关的计算机科学知识。包括数据结构、程序语言设计、程序设计方法、数据库系统的开发与管理、程序设计等等。我们也应当扩展课程设置。

(5)在学生已具有一定英语基础之上,开设统计专业英语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经济和统计词汇及基本表述方法。一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创造一个环境,使学生不因通用英语课程的结束而荒弃英语的学习。另一个方面,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为学生在阅读和翻译经济,特别是统计著作、文献时扫除障碍,为毕业论文写作和继续深造打下基础。

(6)了解与经济统计、金融统计、生物统计或社会统计等有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某一领域的基本知识。统计学与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工程等学科的结合因数据处理和采集的方法具有多样化,统计分析方法也相对复杂,专业化统计学的应用不仅要提高理论统计学的基本素质,还要注重掌握经济学的理论、金融学理论、管理科学的理论与计算机的技术方法。统计理论与应用的紧密结合显得比以往更为迫切,更加重要。就拿统计学与金融工程来说,就属于交叉性学科,其中投资分析与风险管理两个方面就涉及到了统计数据描述和推测统计学。无论哪个方面,金融工程与统计学都是密切相关的,金融分析离不开统计,目前注册金融分析师在中国需求量很大,但是只有传统的金融理论、金融制度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注册金融分析师对数量技术要求很高,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统计的知识;固定收益证券分析,权益证券分析几乎都需要用到各种统计方法。据报道,中国本土金融分析师极度缺乏,但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后,金融市场对注册金融分析师的需求量又很大。因此,培养具有统计专业能力的复合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2 关于统计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

专业课程设置是专业培养目标决定了向学生传授什么样的知识的问题。课程结构从很大一部分意义上讲将决定学生的知识结构。因此,在确定好研究方向和培养目标后,最主要的就是要解决课程设置的问题。统计学专业的课程设置首先要与所确定研究方向一致,其次要能够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所以,不同的研究方向下的课程设置是需要有区别的。但无论什么研究方向,其专业课程都应包括以下5大模块: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人文、自然科学类素质课程。各高等院校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综合社会等各方面对统计专门人才的需求情况,开设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课程。

3 关于统计学专业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决定了怎样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问题,并且决定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无论何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2个问题: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②用怎样的教学手段来达到较好教学效果。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更新教学方法,促使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篇2

[分类号]G350

1 引 言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高校和科研院所众多,教育体制也比较完善,同时有政府政策强力支持和高校及科研院所自身发展的强烈需求,在教育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重点对上海情报学硕士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调研,提出应对机遇和挑战的发展对策,旨在为其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一些可参考的思路,冀望对其他地区情报学硕士教育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2 上海情报学硕士教育的历史沿革

1984年,武汉大学和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首批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建立了情报学硕士学位授权点。此后,其他一些高校和著名的图书情报机构也陆续获得了情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开始招收情报学硕士研究生。截至到2007年,上海共有8所高校获得情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各高校名称及获得情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批准时间如表1所示:

3 上海情报学硕士教育的现状分析

3.1 培养目标

笔者对上述8所高校网站上的情报学硕士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归类统计,发现以下趋势:大多数院校都提到要培养情报学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掌握扎实的情报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网络检索技术和信息管理系统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成为在现代情报技术、政务信息或企业情报方面具有特长的高级情报技术骨干。而南京政治学院上海院区和第二军医大学主要招收军队院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和军队在职干部,目标是为军队培养情报人才,为军队服务。

3.2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的设置能够反映学科进展与社会发展需要。为了分析上海情报学硕士教育的研究方向,笔者采取查阅和检索8所高校2007年硕士招生简章和电话访问有关机构的形式进行调研。由于各单位在设置研究方向时,出现了二元研究方向,为了便于分类统计,对其进行了拆分,如:信息咨询与知识管理拆分成信息咨询和知识管理两个研究方向。笔者将拆分好的方向归纳为11个大类,22个小类,并列出了属于各小类的研究方向名称,分类统计了研究方向和设立该方向硕士点单位的数量与百分比(见表2)。根据表2中的数据又制作了表3和表4。

上海情报学硕士研究方向比较广泛。上海8所高校情报学硕士点的研究方向共有40个,分布在11个大类和22个小类中,每一个小类再次细分出若干相近的研究方向,少则1个、多则4个。从单位分布来看,每一小类研究方向涉及单位少则1个、多则6个。上海情报学硕士研究方向涉及众多领域,与社会、经济、技术、管理、法律等情报信息密切相关,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广泛的信息需求。

上海情报学硕士研究的主流方向与我国情报学硕士教育的主流方向一致。王知津教授曾提及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管理是情报学研究的主流方向。而上海情报学硕士研究的主流可从表2数据中得到,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管理所占比重最大,均为10%,分别有6所和4所院校设立此方向,这两个研究方向是情报学的研究重点,有效地利用信息,对信息的生存。传递、获取、组织、检索、利用进行管理的研究和教育是我国学术界关注的重点,也是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

研究方向反映了学科的进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情报学理论与方法是传统研究方向,是情报学的基础,不可忽视。信息检索、信息服务、信息系统、竞争情报、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等方向的设置紧随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拓宽了情报学的研究思路,使情报学的发展迈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研究方向在设有该方向的单位数中的排序与其在研究方向总数中的排序基本一致,但从整体结构看还存在不足。有11个研究方向在总数中所占比重为25%并且设立相关方向的硕士点数量均只有1个,研究力量较薄弱。比如信息化只有一所院校开设了城市信息化一个研究方向,而对于上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的科技创新和企业信息化、社会经济信息化等研究方向则缺失。

情报学的前沿领域涉及较少。比如信息咨询、信息产业研究方向所占比重仅为2.5%,开设此类方向的院校均只有1所,而信息社会学、信息构建、信息法与政策、知识审计、网格技术应用等在硕士研究方向中都没有涉及,暴露了上海情报学硕士教育力量的薄弱部分,同时也意味着要加紧上海情报学硕士教育的步伐。

3.3 课程设置

笔者通过网上检索和向有关机构直接索取的方式收集到了上海6所院校情报学硕士课程设置的资料(不包括第二军医大学和上海社会科学院)。本文收集到了这6个硕士点的84门课程,其中包括专业基础课、必修课和选修课。按照上文中对硕士生二元研究方向拆分的方法对这6个硕士点的二元课程也进行了拆分,按11个大类进行统计(见表5)。根据表5又制作了表6和表7。

通过表格数据,我们可以看出:

上海情报学硕士课程设置范围较广,面向管理、面向技术、综合发展。6所高校共开设84门课程,其中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情报学理论与方法、信息检索、信息技术、信息分析、信息资源管理小类的开课单位数超过总数一半。有3个小类开设课程为0,其中信息化、编辑出版只有上海社会科学院、第二军医大学开设此研究方向,这里没有收集到两所学校的课程信息,故数量为0。但是信息服务小类有3所高校开设3个研究方向,却没有设置相关课程。其余小类分布较均匀。

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是情报学硕士生的主要课程。6所院校均开设了相关课程,在84门课程中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所占比例位居前列。信息管理本身是情报学研究的重点,对于信息管理的一系列行为很大程度上依托于信息系统来实现。所以信息系统及共发展趋势对情报学课程的影响毋庸置疑。

课程设置和研究方向基本协调一致。硕士生的主干课程包括信息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技术、情报学理论与方法、信息研究、信息资源管理等,一方面,课程设置和研究方向的数量分布相对均衡;另一方面,课程设置和研究方向的单位分布也相对均衡。

课程设置中体现了情报学与多学科的融合。上海6所院校情报学专业近一半都开设了数学、计算机、企业管理、经济等方面的课程。情报学作为一门边缘性、交叉性很强的学科,和数学结合,实现了情报研究指标和研究方法的定量化;它和计算机科学结合,使得情报计量、情报检索更为简便快捷,情报处理更加深入;和经济学结合,形成了情报经济学,对于研究现阶段的全球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和管理学结合,更易于达到强调以人为本,面向用户的管理目标。

体现时代特征、处于学科前沿的课程不多。如信息经

济、信息咨询、信息产业、知识管理等与当今社会发展联系紧密,处于情报学前沿领域的课程开设较少。上海作为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城市,信息服务行业正不断发展壮大,而情报学的研究方向正是顺应了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需要,上海高校应及时调整情报学科的培养方案,与市场接轨,与时俱进。

3.4 研究成果

一般来说,一个地区的核心期刊量可以表明该地区相关学科的发展水平和研究成果。笔者使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统计了自1996年至今上海8所高校在12种主要情报学核心期刊(《中国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工作》、《大学图书馆学报》、《情报学报》、《图书馆杂志》、《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图书情报知识》、《情报理论与实践》、《现代图书情报技术》、《情报资料工作》、《情报科学》、《情报杂志》)的发文量。如将检索项设为“刊名=图书情报工作”并且“单位=上海大学”进行检索。检索日期为2007年6月20日。由于2007年不是全年统计,这里不作分析,其余各年论文量统计形成图1:

可以看出,自1996年以来,上海8所高校在12种主要情报学核心期刊上的发文量呈显著递增趋势,说明上海情报学研究成果的逐年增加,也从侧面揭示了上海情报学硕士教育水平的提高。

据相关资料显示:上海的情报学研究在情报检索语言、竞争情报、社会科学情报三个领域较有特色。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张琪玉是中国情报检索语言领域的开拓者,上海情报检索语言研究成果主要出自该院。“九五”期间,上海的竞争情报研究成果斐然,涌现出一批专门学术论文和专著,在企业竞争情报等实务领域也取得了成效。主要成果有上海图书馆缪其浩的《市场竞争和竞争情报》、上海大学樊松林的《竞争情报学应用论》和《竞争情报研究论》等论著。华东师大在国内最早开始招收“社科情报”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上海学者编写过《社会科学情报工作概论》、《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导论》等理论著作。

4 上海情报学硕士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全球信息化趋势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情报学的发展赋予了无限活力,情报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日益得到重视,情报学教育前途光明。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多姿多彩,昭示着情报学的发展遇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上海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文化教育先进,同时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促使情报学教育进步快,发展好。上海“十一五”规划将持续推动信息技术的创新与扩散,发挥信息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创新型城市中的促进作用,使上海信息化整体水平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成为信息技术创新与应用能力较强、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程度较高、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亚太地区信息通信枢纽作用突出的城市,使信息化成为上海在世博会上展示现代化城市形象的重要特征之一。社会信息大环境为情报学科创造了成长的土壤,情报学人才要把握机遇,在信息化发展中大显身手。

但是受上海国际大都市的经济环境影响,情报学同金融贸易等相比还是一个相对的弱势群体;多学科的融合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导致其它学科对情报学科的蚕食,使情报学失去原有地位;社会需求的变化使得研究方向、课程设置和教育制度等方面都亟需革新,社会相关职业和学科的发展也促使情报学硕士教育进行重新定位和价值重塑;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市场化导向强烈,情报学基础研究和建设还比较薄弱,情报学的研究资源相对缺乏,学科建设任务繁重。

5 上海情报学硕士教育的发展对策

5.1 明确培养目标,使更加适应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当代信息和知识已成为重要的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情报学作为一门对知识和信息进行组织并提供利用的学科,其教育的重要使命是为社会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信息管理专门人才。情报学教育要更加关注社会对信息人才的需求特点,针对需求的变化着重培养面向科技、面向经济全球化、面向和谐社会构建的创新型信息人才。

5.2 提升情报学学科地位刻不容缓

受上海经济环境影响,情报学与金融贸易等专业相比还是一个“弱势群体”,这从各高校研究生专业报名人数上可以看出情报学比较受冷落。因此,提升情报学科地位刻不容缓。高校自身有强烈的发展愿望,会在学校的硬件、软件上有所突破。更主要的是需要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引导和支持,帮助解决情报学科基础设施建设和研究资源缺乏的问题。

5.3 加强情报学基础研究和学科建设,把握学科前沿和新技术动向

篇3

1、金融学和经济学在将来就业上几乎是没有啥区别的。金融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相对更细化的领域专业分支。

2、本科的学习中,经济学相对更宏观,偏重宏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分析,而金融学则更多偏重于实际金融产品,金融行业的分析和学习。

3、如:经济学专业本科会对宏微观经济学分等级学习,不断深入,介绍经济领域的背景和理论。而金融学专业更多分析金融机构,金融企业,中央银行等经济运行主题以及金融市场的规律分析。

4、但从根本上,二者都是对经济问题的分析,都归属于经济学学习,内容本质差别不大,只是研究方向不同。研究生之后会更加细化。且两个对数学和经济学基础知识的要求都基本相同。

(来源:文章屋网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