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5:05:0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劳动教育结课心得,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一,以人为本,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的一切工作,从形式到内容,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校管理,最根本的是对人的管理,就是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制度只能管人的行为,并不能管人的思想。因此学校管理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需要,人的发展作为管理的重点,从而使每个人参与学校管理,真正实现每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二,以教科研为先导,深化学校的教育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我校把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育科研的工作重点,加大教研力度,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充分利用每周周三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做到每次教研有主题,有理论,有发言,有讨论,有记录,教研后由中心发言人汇总大家的意见总结成文。通过教研,使教师明确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加强教育科研的重要意义,理清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路,不断更新观念,统一认识,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发展观和人才观,有力地促进教师教学思想观念的转变。当教学观念转变了,我们还因势利导,要求全体教师把新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落实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标考评奖励的依据。
三,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作为我们XX小学因为地处济南市的近郊,所以生源比较复杂。有许多孩子是外来务工子女,其中还有部分留守儿童,外加家长学历水平整体不高,从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还有些孩子因为父母繁忙,由爷爷奶奶管教,他们却更加宠爱,使得学生的心理放纵,让学校教育工作难上加难。
正因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子女有求必应,以至于溺爱和放纵,养成了许多不好的生活习惯,从而影响到孩子在学校的学习习惯。这给学校教育带来诸多的难处。家长望子成龙,只看重自己子女的学业成绩而忽视或放松了对子女的思想品德、纪律教育,有些家长对素质教育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对素质教育提出质疑,与其背道而驰,这使得学校教育工作开展很不顺利。家访让我感受颇深:
第一,全面的家访,深入到每一个家庭细致了解,与家长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加强了社会,家庭,学生的联系,了解了家长的期望与要求。了解了学生的个性与想法,加强了师生感情,家访对以后的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二,全面的家访,了解了家长对子女的关切与期望,也了解了一些学生家庭的困境,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也让我们更加热爱学生,热爱工作。
第三,交换访谈方式,为家访工作增加新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家访的方式也随着改变。由于人们的职业特点、个人阅历、经济状况、文化素质、思想修养、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学生家长可分为好多不同的类型。作为班主任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学校按照“全校动员、人人参与、各负其责、完善机制、确保长效”的工作原则,营造优美整洁、文明有序、和谐安宁的校园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努力提高师生素养。
建设校园自然环境,形成学校自然环境特色。将学校教育思想、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融入校园自然环境文化建设,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地进行科学、合理配置校园功能空间,并充分利用校园空间进行绿化美化,体现整体美感。
注重校园人文景观建设,构建校园人文景观特色。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发掘、创设能体现校园文化精神内涵的承载物,悬挂张贴能够反映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特色和教育理念的标语口号并精心设计和展示,体现整体美。
构建校园传媒环境,形成校园传媒特色。学校通过校报、校刊、校园网等,为师生的自我展示搭建平台。红领巾广播站成为宣传校园新闻、国家大事等的媒介。图书室、阅览室、等功能教室坚持育人为本的原则,全天候向学生开放,助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校园文化雅美
学校利用校徽、校旗、校歌、校训、校服等体现办学思想,育人目标和整体风貌,成为凝聚学校精神的标志;细致地了解自身发展历史和蕴涵的文化底蕴,确定特色鲜明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着力打造富有学校特色的标识文化,让每一处环境都能说话;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着力打造学校网络信息文化;健全以人为本的学校制度,展现学校的人文美
三、师生风貌和美
塑形象,体现师生的外在美。全体师生着装得体、文明用语、体态大方体现着仪表美、语言美、行为美;重人文,体现师生的内在美。充分利用各种活动提升广大师生的人文素养,将人文教育渗透到师生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之中;强德育,体现师生的人文精神;学校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进教材,加大融入力度,建设“人文课堂”。
塑造良好、优雅的外部形象。在社会树立“环境好、质量高、有特色”的形象;在家长中树立“优质、满意、放心”的形象;在学生中树立“花园、乐园、学园”的形象;在教师中树立“公平、信任、拥护”的形象,使学校更安全和谐,更高雅纯洁,更温馨快乐。
四、育人活动多彩美
重视学校仪式与典礼仪程,形成持久活动特色。精心设计、注重挖掘,借助美的形式,使内隐的教育外显,并产生持久的影响力。积极开发丰富多彩的校本德育活动课程。研究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学校特色、贴近学生生活体验的校本德育活动课程,打造特色文化,形成良好习惯。
拓展育人活动体系。建立内容丰富、数量充足的学生兴趣小组,积极开设各种形式的特长课,让学生学有所长。创新学校主题教育,广泛开展有特定主题的校园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和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