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环境污染的感想

环境污染的感想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5:05:09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环境污染的感想,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环境污染的感想

篇1

每个人都需要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而且每个人都想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因为一个人的卫生如何能反映出他的气质;一个社区的环境如何能反映出这个社区的管理水平;一个国家的环境如何关系到国家的形象与声誉;而整个地球的环境如何关系到人的存亡。因此,每个地方都要提倡环境保护。作为我们青年一代,我们要像对待生命一样来保护我们的环境,要从我们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珍惜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放学了,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一个人把吃完的饼干随手一扔,扔在马路上。我心想,为什么他不多走几步把它扔在垃圾箱里呢?唉呀!他怎么又扔了!这回他的朋友亲切地对他说:“不要乱扔东西,这样会污染环境的。”那个人回答:“我只是扔了这么一点儿,不要那么夸张,污染环境,不至于吧!”他的朋友说:“如果每个人都像你这样,那么这不就成了垃圾地球了吗?如果你能用你几秒钟的时间把垃圾扔到箱里,路上不就少些垃圾了吗?”听完他的话,扔垃圾的人就心甘情愿地把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箱中。是呀!人人要是都像他的朋友那样就好了。

可总是有不太注重环境的人,因此就只能靠清洁工们的劳动了。有很多人认为清洁工的职业低微,其实你想想,若没有清洁工,那么那些人扔的垃圾由谁来处理呢?若没有清洁工的话,那些垃圾将会与你“玩乐”!不是吗?若风一吹,它们将在天上“跳舞”,形成一道特殊的“风景线”,并且会在你的身边与你“亲密接触”,不知此时此刻,你会有何感受?

环境污染不仅影响我们环境的美观,还会给我们人体带来伤害。还记得吗?在“非典”时期,大伙们都在大搞特搞环境的卫生,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的传播,还大家一个洁净的空间。“非典”,使人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要像保护生命一样去保护环境!可是,“非典”过后,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人忘了呢?我们要保护我们所生存的环境,我们也要保护动物,特别是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让环境充满勃勃生机,才能让生命洋溢青春活力,才能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由于环境的污染,很多人得了疾病,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当你面对那送葬的人群,当你知道有些疾病是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不知你有何感想呢?

同学们,让我们像爱护生命一样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吧!让人们在幽美的环境中享受生命吧!只有保护环境,才能更好地地享受生命,感受生命的真谛!

篇2

2. 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并能按照要求完成探究活动。

3. 喜欢大胆想象。

4. 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教学建议

一、复习和整理

1. 上节课我们对自己生活环境中的污染问题进行了调查,谁来说一说调查结果?谈谈自己调查后的感想。

2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的主题是《环境污染与保护》。我们通过各种目的不同、方法各异的调查和大量的讨论交流活动,了解了污染环境的几种原因和人们保护环境所采取的一些措施。现在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都调查了哪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问题?用到了什么调查方法?

3. 小结:我们用到了实地考察、查阅资料、访谈、实验等方法,对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处理等环境问题进行了调查。

4. 通过调查我们有哪些收获?

二、确定自由研究的内容

1水、空气、土地、矿产、森林、草原和各种动物等组成了我们生存的环境。你们可以用自己掌握的知识预测一下: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部分减少、变质或者消失,会对我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吗?

2. 你能够用我们前面学到的调查方法,详细的列举出人们为保护某一部分自然资源所采取保护措施吗?说一说自己准备研究那一部分,并且讲讲自己研究这一部分的理由。

篇3

连续两个“没有想到”使这次污染事故再度升级,人们不禁要问,到底还有多少污染被“没有想到”?为什么会“没有想到”?

被污染的“美丽”

如今,“污染”已不是陌生的名词。作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副产品,它已经从以往单一的大气污染、水污染等,转变为以重金属污染为代表的有毒有害化学物品对生存环境近乎毁灭性的污染。

不知是否机缘巧合,我国最近的两次污染事故的发生相当有默契。上一次引起公众对环境污染事故广泛关注的广西河池镉污染,正好发生在张保表达两个“没有想到”的一年前,即2012年1月7日。不知张保等负责人对此“巧合”作何感想,但是,将两个“没有想到”作为对污染事故发生及迟报的挡箭牌,着实滑稽。虽然两次事故的发生原因有所不同,但是政府部门对污染的监管失责却表现得出奇一致。

有媒体报道,苯胺泄露事故发生后,离污染源最近的辛安村村民表示,他们本已对水污染司空见惯,现在连牛羊都不喝河水,他们自己喝井水。然而,在了解了苯胺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后,村民也开始变得担心,因为污染可能渗入地下水。

他们的担忧并非妄自揣测。根据科普网站介绍,食入、吸入或皮肤接触苯胺都可能引起中毒。中毒者可能出现头晕、头痛、心跳不规律、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重金属污染猛于虎。近几年的环境污染,不仅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千疮百孔,更可怕的是,每一桩污染事故都与癌症等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挂上了钩。

河池镉污染虽然并未直接发生因污染引起的疾病,但是日本曾发生的“痛痛病”却让当地人闻“镉”色变。2011年8月被媒体曝光的昆明曲靖铬污染事故,则导致附近农村近百头牲畜死亡,化工厂附近的兴隆村则被称为“死亡村”。曲靖铬污染事故仿佛是美国真实事件改编的著名影片《永不妥协》在曲靖的回放,只可惜,这里的受污染村民至今并未像电影中的受害者一样获得巨额赔偿。

有媒体曾如此评论:在中国经济腾飞,特别是GDP已在概念中成为世界第二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回望来路,在一座座矿山、低端产业透过重金属排放、渗透导致污染,制造支撑的GDP大山之下,有多少深受其害的生命危如累卵。

上述评论并非言过其词。工业确实给社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放大了讲,为GDP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环境污染的外部不经济性却由普通公众,尤其是处于最底层的村民来承受,这种外部性俨然已经成为他们不可承受的痛楚。

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频频见诸于报端。但是,这些仅仅是被曝光的,仍然还有很多污染正在进行,被相关负责人“没有想到”。

出于对工业环境污染的关注,本人曾于2011年8月在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河滨工业园区调研。在这个工业区和居民区尚未分离的工业园区内,运转着焦化厂、氯碱厂、碳化硅厂等上百家重污染企业,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气味。园区居民把高耸的烟囱称为“毒气罐”。据他们反映,这里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时间在零点至凌晨三四点。而在石嘴山环保局公布的当月环境质量状况中,惠农区的空气质量为“优”。虽然当时并未对园区的污染程度做科学检测,但是本人所闻所见与官方的空气质量的差距如此悬殊,不得不让人怀疑这份环境质量月报到底有几分真。

其实,河滨工业园的污染早已名声在外。2003年,石嘴山市被评为全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之一,惠农区的工业污染也在2005年被焦点访谈曝光。近两年来,在全国各工业区环境污染问题频频曝光的大潮流中,河滨工业园区尚相安无事。不知道这是否是暴风雨前的平静呢?

污染何时休?

在经历这些毛骨悚然的环境污染事故后,必须多问问“为什么”。

为什么会接二连三地发生环境污染事故,难道环境污染有小草一般的韧性,哪怕是“法律制裁”这把大火都难以烧尽?

笔者认为,中国的环境污染之所以能如此顽固,主要在于中国的法律制度给环境污染滋生了繁殖的空间。

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对污染企业设置的罚款数额偏低,最低只有几千元,对于一般排污企业根本不足以形成制约与震慑。且现行的补偿性赔偿原则从根本上决定了污染企业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不可能太大。根据著名法律经济学公式:汉德公式(B=PL),(B为预防事故的成本,P为事故发生概率,L为一旦事故发生造成的实际损失,PL是事故发生的预期成本),污染企业宁愿承担较小的事故预期成本也不愿负担较高的预防成本支出。因此,众多的企业才会对环境污染有恃无恐。然而,截至目前,具有威慑、遏制效果的惩罚性赔偿在中国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中仍然只是一个议题。

虽然我国《刑法》也规定了污染环境罪,但是,可以借用某媒体的说法来透视该刑事责任在环境污染事故中的尴尬境地——“环境污染事故很热,‘破坏(污染)环境罪’”。该媒体还指出,“这一法律在执行过程中却几乎成了棉条棒子。每年以‘破坏(污染)环境罪’”定案的极其罕见,中国司法在环境领域近乎失效,岂非咄咄怪事!”

为什么污染企业能够如此猖狂?为什么司法在环境污染领域近乎失效?

主要原因就是地方保护主义在作祟。凡是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企业基本都是规模大、效益好的上市公司或其子公司,是当地的纳税大户,它们与政府利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地方环保部门有时候形同虚设,监管失责的身影也就频繁出现在环境污染事故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