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5:05:5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绿色资产证券化案例,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郑俊,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从事投资银行工作16年,曾任华泰联合并购部负责人、投行业务线负责人。在其担任投行业务线负责人期间,公司并购重组业务交易数量三年稳居市场第一,交易规模亦逐步提升,2016年经重组委审核通过的并购重组项目交易金额达到1968亿元,达到公司历史最高水平;公司股权融资业务排名提升,股权承销金额由2014年的第八名跃升至2016年的第二名,2016年由华泰联合证券保荐及主承销的华安证券IPO项目成为2016年融资规模最大的证券公司IPO,位列2016年A股IPO融资规模第三位。
近年来先后主持完成了顺丰速运、分众传媒、美年大健康、恺英网络、千方科技等借壳上市项目,以及宋城演艺、蓝色光标、掌趣科技等多家上市公司历次的产业并购项目,并带领团队围绕客户的产业战略、资本战略进行持续开发,为客户提供全业务链、全产品线的投行服务,成为多家上市公司长期的核心投行服务提供商。
在蓝色光说牟⒐喊咐中完成了A股首单财务顾问为并购交易提供融资服务,拓宽了券商在并购业务中的收益来源,提升了券商在并购交易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美年大健康借壳上市的案例中实现了美年大健康借壳上市的同时对慈铭体检进行并购整合,并在交易中提供并购过桥融资,推进交易快速完成。
在海外优质资产私有化回归中,其所带领的投行团队已经完成了包括药明康德、迈瑞、奇虎360、如家酒店、芯城半导体(ISSI)等私有化项目。
在过往的从业过程中还曾主持、参与了大龙地产借壳ST宁窖、浙商地产借壳ST亚华、中弘地产借壳ST科苑、华夏幸福借壳ST国祥、瑞茂通借壳ST九发、南京钛白借壳ST吉药、中国重汽整体上市、广汽集团吸并广汽长丰等并购重组项目,多年的实战积累了大量的案例经验和市场资源,并曾于2009年被评选为“中国区最佳并购项目主办人”。
近几年来,作为投行业务线负责人,积极推动投行组织架构的优化调整,以行业聚焦、服务综合为目标,设立了TMT、大消费、大健康、能源环保等行业组,经过近两年的运行,各行业组在所属行业领域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完成了多单行业内有影响力的项目,建立良好的口碑。
2013年开始筹建跨境并购业务团队,目前该团队已初具规模,近年来完成了南京新百收购英国老牌连锁百货公司House of Fraser、奥特佳收购空调国际、西王食品收购北美健康食品巨头Kerr、苏交科收购全美最大环境检测公司TestAmerica等多项跨境并购交易,在新一轮的国内优质公司海外并购布局的浪潮中将起到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1、近几年我国林业发展的总体态势
近几年我国针对林业发展的各个有关方面和组成部分,进行了探讨,并最终以法规的形式颁布了林业产业的具体行业发展规则和办法。这对于我国目前的林业发展具有里程碑一样的意义,在这个文件的指导下,我国的很多地区的林业发展都开始进行调整和改革,在这个改革热潮中,福建、江西、辽宁、浙江、云南5省的改革成果最为显著,其荒山荒地造林面积仅仅一年时间就较去年同期达到了近三分之一的增长,超额完成计划,扣除了物价增长等其他客观因素,其涨幅也是进二十年中最高的,所以,改革的成果是非常显著的。
2、新时期林业发展与生态、经济的关系林业产业的发展和其他产业的发展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与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密切相关,产业发展的每一个动作和动向都会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在新时期,随着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破坏问题越来越严峻,人们日益密切的关注林业发展与生态、经济三者的关系,也越来越渴望在林业发展过程中,可以探求到可以使生态、经济平衡发展的方式。而如何有效的解决三者之间的问题,也是我们一直在发展中寻求的平衡和和谐。我们既不能仅仅着眼于经济利益,就大肆的破坏生态环境,这样只使给林业产业的发展陷入困境,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也不能只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而放弃林业产业的发展,进而放弃经济的发展。无论哪种做法,都是不科学的。我们应该寻求三者之间的最佳平衡,在相互制约中寻求三者的共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相关企业管理人员有足够的经济学知识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心,才能做好统筹兼顾,不使三者的发展发生倾斜。
3、我国新时期林业发展与金融行业的发展关系
金融业随着世界经济的大融合,越来越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当然,林业产业的发展也无法脱离于金融产业的关系。现阶段,我国林业市场还处于一个初级发展阶段,很多方面还有待完善,这就要求金融业要把握好在林业产业上的投资方向和力度,适当的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从而从中获得双赢。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吉林伊春在国内率先实现了林业资产证券化,成功实现了林业资产证券化,这也是其他林业产业可以借鉴和学习的方式。作为林业企业,我们要适当的对于金融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达到辅助自身发展的目的;对于金融业,则要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大胆解放思想,催生林业资产证券化这个前无古人的金融新产品,实现林业资产资本化。总之,这是两个产业的合作,是一个双赢的项目,是一个具有远大前途和生命力的新型合作方式,是新时代背景下,林业产业自身发展和其他行业的发展相结合的一个典型的成功模式。
二、新时期发展我国林业经济的几点建议
1、林农结合,实现林业经济发展的规模化和多样化式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要建立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因为我国目前为止还是一个农业产业大国。林业产业基于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更有利于借助农业的发展来达到自身的发展目的。我们可以从农产品和林业产品相结合的角度,根据市场的需求,人们当今饮食的需求,探索新的绿色食品,将农产品和林产品有机地结合起来,走出一条新型发展道路。也可以,大力推广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兼备的生态经济兼作。如实行林草间作、林药间作、乔灌混交等种植模式,最终使退耕还林成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收入的良机,同时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效果。从提高生态效应、景观效果、经济效益出发,成片造林力度明显加大。片林建设以苗木基地发展苗术基地、经济果林、速生丰产林等经济型林种为主。采用多样化的以林养林方式,有的以发展苗术养林,有的以发展林木加工养林,有的以发展经济果林养林。农民还采取林苗结合,林禽结合、林菜结合、林果结合等方式,提高林地产出和经济收益。
2、加大科技投入对林业的扶持
中国是碳资源大国,碳金融机制在几年的时间内发展迅速,但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显迟缓。随着国外各类气候商品交易所等的建立以及各类碳配额交易机制的形成,中国深化碳金融市场机制及运作已经刻不容缓。我们有必要找出现在面临的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中国在国际碳市场领域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
首先,中国的碳减排量大多以单一的出口形式进行交易,而国内有能力成为中间商的投资者中,大多并不熟悉国外碳商品交易所的运作,从单笔交易来看,其与外国企业交易成本远高于国外投资者,因此本土中介商在这一市场参与度不高。金融产品种类少,多为远期,无法与国外相比。经纪机构数量有限,使得国内企业在与国外交易商谈判过程中,由于规模、经验的限制处于弱势地位,议价能力十分有限,再加上国内属于买方市场,缺乏销售渠道,国内此类型企业往往竞相出售,导致减排量商品价值一降再降,造成利润损失。
其次,由于中国出口的碳商品价格低廉,国外投资者轻易赚取巨大的差价,西方国家的中间商将低价收购的中国减排量包装成CER期货在欧洲交易,就可以赚取60%-100%的利润,这间接刺激了国外碳商品交易市场的活跃,使得国内同类市场与其差距越来越大,国内交易市场的发展越来越依赖国家政策保护和支持,这对于将来建立国际碳商品交易所,直接面对国际竞争十分不利。
再次,尽管中国是最大的碳资源拥有国,但交易平台发展迟缓,交易主要在公司间场外进行,缺乏价格形成机制,国内投资者缺乏有效地投资平台。银行除了绿色信贷等较为初级的业务外,在碳金融方面未能更为深入地挖掘市场潜力,在碳减排量交易上还可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由此可见,中国要想通过碳金融实现节能减排、优化产业发展结构,仍然有很多事情要做。
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发展规划:
一、政府制定系统性的支持政策,确保国内碳市场建立进程加速
首先,要使得国内企业分散的碳减排量向国内商品交易所或商业银行集中。
商业银行应做市CDM,为国内碳市场提供必要的流动性,国内机构投资者在本土交易平台上用合理的价格大规模收购CER,然后进入欧洲气候交易所等进行二级CER交易的场所建立交易头寸获利。因为商业银行和机构投资者数量有限,比国内一般企业能更快地累积丰富交易经验。
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国内企业与外国客户或外国投资者谈判地位、信息了解程度、交易经验上不足的情况,由国内中间商或商业银行利用充足资金和相对完备的交易经验,在取得CER垄断供应商地位后和国外中间商直接交易或者和国外企业在国内交易所进行买卖。为了控制投资者和商业银行的远期风险,需要加快建立拥有资质和能力的评级机构。
此外,为了保证商业银行和机构投资者的积极性,国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它们参与到本土商品交易所中,确保了国内企业的经济利益不会受到国外投资者的过度损害,也促进了国内交易的繁荣。以此促进市场的整合和碳权价格的发现,提升我国碳金融市场的竞争力。而且机构投资者利用杠杆避免全额支付对资金的严格要求,和国内企业签订协议,用在国外二级市场上的获利与之进行分红,以便运用有限的资金进行更为大规模的交易。
二、商业银行更为深入地参与到这一市场中,通过资金的注入推动国内交易的繁荣
除了传统的业务,如向CDM项目提供贷款、担保,贷款存款准备金适当减免,商业银行还可以尝试:
1.提供保函等担保业务。在原始CDM 交易中,由于项目审批的不确定性,投资人或贷款人面临一定的风险,这可能削弱业主的赢利能力。为此,商业银行可以为项目提供信用增级担保,提高了项目开发者的收益,降低了投资者或贷款人的风险。
2.应收碳排放权的资产证券化。原始CDM 交易属于一种远期交易,对减排项目的贷款缺乏流动性。贷款人将其未来可能获得的CER 进行碳货币证券化,可以避免流动性风险的发生。
当然,金融创新的同时也要加强风险监控,避免政策风险、汇率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发生。
三、培养相关人才,学级市场碳交易经验,为“后京都”时代做准备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碳排量处在世界前列,由于《京都议定书》的期限限制,中国随时可能变为需要负担减排指标的国家,到时候,国内拥有完备的二级市场的必要性会凸现出来,为了在长远的未来保持中国在碳交易市场上的优势地位,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参考文献: